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而不死是为贼”究竟是何意?看前两句,才知孔子苦心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儒家开山之祖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秉承仁、义、礼、智、信,开创了以“忠恕”为本的儒家学说,两千年间备受历代君王推崇。《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15岁知寒窑艰辛,遂发奋熬读经史,立志要做学问。

公元前525年,孔子开设学堂,率先摒弃贵贱贤愚之分,令诸多出身平庸的人得到受教的机会。当然,孔子收徒,并非真的没有门槛,除了学识,他同样看重品行。经过学者统计,孔子门下弟子约有3千余人,对于这3千人,孔子都进行细致的观察,从而因材施教,并从中发掘出樊须、公良孺等72个身通六艺的贤者。

在教化弟子的过程中,孔子留下了很多代代传承的千古名言,诸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孔子所遇到的弟子抑或熟人中,也并非都是品德高洁之人,亦有很多恨铁不成钢的,这就使得孔子拍案怒斥,而这些话往往更有深意,更为经典。

众所周知,孔子曾斥责弟子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比朽木不可雕也力度更强的也有很多,诸如“老而不死是为贼”,此话乍一听十分费解,难道老了就是贼?世间万物皆要生老病死,孔圣人自己亦不能逃脱,他何以这样痛斥老者?翻阅古籍我们发现,此话另有原委。

《论语·宪问》记载,孔子有位老相识原壤,两人的关系如同发小,交情颇为深厚。但是,与诲人不倦的孔子不同的是,原壤是个非常随意不羁的人,从小到大都很不让人省心,但孔子并没有因此疏远他,而是时常苦口婆心的劝诫。但原壤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原壤到底有多不靠谱呢,他的老母去世后,孔子帮着张罗丧事。

两人一同清洗棺椁,谁知原壤不但没有伤心落泪,还拍打棺木唱歌,这令孔子很是失望。待到原壤老去时,仍旧一点不讲礼数,孔子这才斥责“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说完这话,同样年老的孔子还挥起手中的拐杖“叩其胫”,敲打原壤的小腿。

所以,“老而不死是为贼”说的是那些年轻时不孝悌,长大后无成就,老了不能为榜样者,说白了就是为老不尊,无益于世的人。此等人,越高寿越如同偷生的贼一般,这就是孔子口中的“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本意,孔子说这话时,本身已为拄杖的老者,故而他并没有喷年纪大的人,而是告诫人们要老有所尊,不能倚老卖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孔子会说“老而不死是为贼”?得知原委后理解了孔子
老话:“老而不死是为贼”,上半句才是精华,明白了也就释怀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其实另有玄机
“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如何看待孔子“老而不死是为贼”的言论?
当孔子显露其血性的时候(文/王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