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场“东北大米”引发的江湖恩怨

7月2日晚10点左右,“T298”次列车行驶到了哈尔滨至长春区间。

某个车厢里,一个老铁一言不合,愤然而起,将隔壁老铁打倒在地。随后,警察叔叔赶来问询,发现打架的原因竟然是两个人在争执,谁更了解东北大米。

事后,面对警察叔叔拘留10天的处罚,老哥傲然撂下一句“狠话”——我也妹打他呀。

干架显然是不对的。但是现在看来,不懂点东北大米的那些事,搞不好就要挨打哦。那今天我们就来唠唠,饭桌上贼好吃的东北大米。

如果让一个东北银说说东北大米有多好吃,估计老铁们可以夸上一天不带重样。

其实早在1000年前,东北大米就开始被写在中国人的饮食基因里。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大米还是一种“特供”,老百姓吃不上、吃不起。

《新唐书·渤海传》记有“卢城之稻”

其米重如沙、亮如玉、汤如乳、溢浓香,粒长色白,俗名“本地鲜”。卢城所在的伊通河,就是今天吉林省安土县石门镇一带。

唐朝时,这里气候温和,水系发达,便于灌溉,有利于水稻栽培,所以至今,这里仍是吉林省重要的水稻产地。

据说,女皇武则天就是卢城之稻的忠实粉丝,曾特意要求渤海国每年向唐进献“卢城之稻”。

到了清朝,康熙皇帝东巡,走到松花江的时候,吃了一口晶莹若玉、香糯软滑的吉林大米,他忍不住吟诗一首:

山连江城清水停,

稻花香遍百里营。

粗碗白饭仙家味,

在禾之中享安宁。

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大米顶着“特供”之名,被一小撮人独享,并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直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了增加收入,才开始默许朝鲜农民来东北种植水稻,这才为东北大米的民间化破开了一道口子。

起初,这些在朝鲜半岛茁长生长的稻米,种到了咱们寒冷干燥的大东北并不适应,别说质量了,产量都不够咱们熬粥喝。相传直到20世纪初,朝鲜移民申友景带来了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种,大米这才逐渐被端上普通人的餐桌。

有的老铁要问了,你说这话,意思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东北大米是东洋货???

并不是这样的!!

这个时候的外来稻种,距离我们现在吃的东北大米,关系还远着呢。

话说这个时期,有一首著名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歌词里面就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注意,这个时候东北地区最普及的主食还是玉米、高粱,日本水稻也并没有形成大气候。

那么,广大东北人民什么时候开始吃上了香甜软糯的大米饭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世界性难题的破解——籼(仙)粳(精)稻杂交。

下面是敲黑板时间:

籼稻是我国南方的传统稻米品种,主要分布于华南热带和淮河以南的亚热带低地,粘性较差、粒型长而窄;

而从日本传来的稻种属于粳稻,适合于气候温和的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籽粒阔而短,粘性较大。

俗话说,剑走轻灵,刀行厚重。籼稻与粳稻便是如此,各有侧重。自20世纪中叶开始,我国一代又一代的育种专家,不断尝试打破次元壁,将籼、粳稻间的优势加以利用,集二者之所长。

直到80年代,才最终形成了适用于东北独特气候环境的高质高产量品种,也就是今天的东北大米。

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修炼,现在的东北杂交水稻品种植株更高大,产量比日本粳稻高15.79%,更难得的是,东北水稻在产量猛增的同时,依然保持着粳稻高粘性、高强度的优秀品质。

以辽宁为例,从南到北,有盐碱地、山区,还有大面积的深井稻区,辽粳系列、吉粳系列、合江系列等得到了大面积推广,适应能力还远远强于日本的粳稻。

可以说,中国的水稻育种专家们倾尽一生心血,结束了以日本品种占主导地位的百年历史,帮助中国东北水稻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而到现在,一提到东北大米,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还是五常大米。第二季《舌尖上的中国》中,五常大米被称为“中国最好的稻米”,而在这一神话背后,就不得不提一位名叫田永太的普通农民。

1969年的那个秋收,一场突如其来的霜降袭击了五常的龙凤乡,数百亩田地颗粒无收。在此后的一周里,田永太为了找到一颗好稻种,无奈走遍了全村的300多亩稻田。

终于熬到第七天中午时,老田在干枯的稻海中,惊鸿一瞥,发现了七株金黄的稻子,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因此,赫赫有名的“517”稻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稻花香”,由此诞生了。

在随后的30多年里,“517”“93-8”“五优稻4号”相继问世。稻花香系列不仅把东北大米推上了高产的神话,更是以其“通体奇香”的特色,一跃成为身价最高的稻米品种,被称为水稻界的“劳斯莱斯”。

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上,以“稻花香”为典型代表的“五常大米”,以639.55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大米品牌榜首。

随着名声越来越响,近些年来,稻花香的造假者屡禁不绝,市场对稻花香渐渐有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倾向。

据几家全国性媒体报道,2015年黑龙江五常大米年产量在105万吨左右,而在市场上,2015年所谓五常大米在全国销量却是1000万吨。

尽管数据让消费者不禁骇然心惊,但这也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证明了东北高端大米的江湖地位,食品安全的风吹草动,皆是老铁们“拼命”的源头。

近年来,五常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冒充、掺假、异地分装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既给违法违规者一个震慑,也为所有勤勤恳恳生产正宗五常大米的农民亮起一面金字招牌。

随着市场环境不断向好,可以想象,如果以后再有人拿东北大米闲唠嗑的时候,可以异口同声:

“贼好!”


作者:陈艺娇

编辑:王岩 张健楠

图片: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萝卜出自乌素图,好稻米出自五常
【五常大米为啥好吃系列】石国章:稻字浅说
菜“下米饭” 还是米饭“下菜”?
东北大米为啥好吃,有人知道么?
甑[zèng] 箪[dān] 鬲[lì] 甗[yǎn]居然是做这个的!!!看完带孩子去博物馆就不慌了...
籼米和粳米的区别您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