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似纷乱复杂的诸子百家,实际上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

从春秋末期一直到战国时期这段时间,被誉为我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全盛时代'。不少学者认为,诸子百家的兴起不仅是我国学术史上的盛事,更是世界学术史上不可多得的无价之瑰宝。但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和演变,一些学说被历代当权者改造和利用了(如儒家),一些学说被人们误解了(如道家),一些学说则被历史的尘埃无情地湮没了(如墨家)

今天,每当人们提起'诸子百家',常常会认为,那不过是一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无聊论调而已,彼此之间似乎并无什么瓜葛。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诸子百家面临的共同背景

通过三个关键词,让你迅速构筑起对'战国时代'的完整印象诸子百家中最重要学派之一的墨家,为何摆脱不了被隐匿的命运?两篇文章,我们不难了解到战国时期的基本情况,那就是冶铁技术的成熟和铁器的广泛应用,既使农业获得了空前发展,也使诸侯国的实际掌权者们发动战争更为便利。各国都积极地开展'国力竞赛',要么伺机吞并周边的诸侯国以攫取土地、资源和人口等巨利,要么为应付和回击邻国可能的入侵行为而不得不积极准备,以免遭受亡国之辱。同时,繁忙的国君们还不得不提防和应付国内可能发生的'叛变',时刻防范那些有能力、有实力取自己而代之的世卿的势力。

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之下,原本(在春秋时期)只有最低也是士阶层以上的贵族才有资格参加的战争,因为各方面因素的作用,把越来越多原先并没有资格参战的平民卷入其中,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甚至生无可恋。

而此时,宗法制体系下'学在官府'的王官学传统也难以为继,越来越多的新角色,比如商人、地主、游侠等,从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王官学传统中游离出来,成为各自领域的代表。学术下移使得各种新的社会学说和理论层出不穷,各类新型知识分子纷纷站出来为自己的新立场代言,希望得到列国国君与社会各阶层的认可,甚至能够取代昔日的王官学,成为新的'一家之言'。

以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共同面对的大环境。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个纷乱复杂的大背景,使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了深刻的内在联系,即各家言论的目的,都是针对如何尽快结束战争而提出的。

'诸子'思想的内在关联

'诸子'是指古时候被尊称为'子'的人们的统称,如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等;'百家'是前面那些'子'们所代表的当时的各派学说。据《汉书·艺文志》载,'百家'共有189家,《四库全书》甚至认为有上千家。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汉书·艺文志》

通常认为,'百家'是个概说,表示学派之多。而且总的来说,在当时影响比较大的、历代文献记载比较多的,来回不过十多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兵家、纵横家、小说家、医家、杂家。我们一般人所知的就更少了,无非是排名靠前的那几家。

表面上看,各家似乎都是各占山头自说自话,最多看谁不顺眼了,就拿过来挤兑挤兑。实际上,如前文所述,由于他们面对着同一个纷乱复杂的'战国'大背景,因此各家言论的目的,也都是针对如何尽快结束战争而提出的。

1. 以'兼爱'取代'仁爱'?

面对愈演愈烈的战争,与旧的王官学关系最近的儒家首先站出来,徐徐地说,现在之所以这么乱,是因为人们不守礼制,缺乏仁爱,做国君的没个国君的样子,做儿子的也没个儿子的样子。只要人们能在自己各自的位置上,按照过去周礼的规定,做好与自己名分相符的事,社会就能回到安定状态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

孔子画像

代表平民阶层的墨家立刻起来反对:战争就是你们儒家宣扬的那套所谓的'仁爱'引起的!说是亲亲之爱,其实是有分别的亲亲之爱,那不就是披着'亲疏有别'的外衣,把不同等级和它们之间的利益差别合理化吗?就是因为你们那套,平民嫉妒贵族,小贵族嫉妒大贵族,大贵族还想占有更大的利益,甚至把国家都占了。

要我说,应该推行'兼爱'来取代'仁爱'。普天之下,如果大家都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那么每个人都能获得来自别人的同等的爱;没有了贵族,大家都是一样的身份,收获的都是同样多的爱,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利益,谁还会嫉妒谁呢?战争自然就打不起来了嘛!大家都抓紧精力搞生产,让社会赶紧富起来才是正理。一切以生产为主,人死了简单埋葬就可以了,没必要因为死人而耽误活人搞生产。还有什么音乐,饭都吃不饱,还听什么音乐?!

总之,儒家提倡的那套旧制度肯定是回不去的了,那套制度如果有效,现在的天下也就不会这么乱糟糟了!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兼爱上》

'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墨子·节用上》

2. 兼爱?笑话!应以'自爱'取代'仁爱'

听了墨子的话,杨朱马上忍不住跳起来反驳:放屁!你怕不是石乐志!虽然儒家太老套,但你这套也太不现实了,根本不可能实现。谁会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别人?他怕不是傻吧?都像你说的那样爱别人,也就是像对待别人那样对待自己,那明显是不自爱,不爱自己好吗?!要我说,想终止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大家都只爱自己。每个人都顾着爱自己了,谁还顾得上为了别人的利益去拼命、去打仗呢?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3. 禽兽啊!没人性的东西!

墨家和杨朱两家的主张虽然有些粗糙,但因为他们针对的都是大家都已经失去了信心的旧制度,而且又都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见,所以很快,这两家就成了当时的显学,逼得儒家不得不做出回应。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一边毫不留情地骂人,一边又委屈巴巴地说,我这样做,实在是不得已呀!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

人与禽兽之所以不同,就在于人的高贵性;而人的高贵性则在于,人是有心的,人天生就是有良知良能的——孟子的学说被人们概括为'性善论',他说,杨墨的说法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他们的意见根本就是违背人性的。我的说法之所以可行,是因为儒家的说法是符合人性的。

父子之间、亲人之间的爱,难道不是天生的吗?谁会真的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其他所有人?谁又能一点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儒家所说的'礼'也好,'仁义'也罢,都是源自人性呀!杨墨那种违背人的本性的做法,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4. 群起而攻孟子

孟子的确为儒家争足了面子,儒家又重新回到了会议桌上。但是儒家内部却有了不同的声音。作为儒家乃至各家的集大成者的荀子,批评孟子过于乐观,直接正面怼孟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

人性是恶的,你看到的'善'都是人为的。荀子首次把'法'的概念引入礼制,为法家的亮相做足了准备。

荀子画像

同时,一直沉默的道家发话了,批评儒家违背了天地之间的'大道':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第三十八章》

在道家看来,什么都比不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抛却世间所谓的仁义道德和虚伪的利益就给我,随'大道'一起神游于天地之间才是最重要的。

法家也不甘示弱地指出,你们争来争去,不就是因为现在的人心无所系吗?我看用法就很好。法律清楚明了,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该赏则赏,该罚则罚,最公平不过了!你们看李悝,看商鞅,那效果都是明摆着的!

纵横家:……

阴阳家:……

“稷下学宫”

小结

诸子百家'此起彼伏'的情景,好比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议同一件事(如何能尽快结束战争,使社会恢复稳定状态),谁都有一套自己的高明理论,之后滔滔千言,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但始终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当然,真实的情境要比笔者所述复杂的多,也深刻的多。在他们看似针锋相对的学说背后,是对当时社会最为深切的现实关怀。

当我们把诸子百家中这些比较重要的流派的代表人物的生卒年月进行排比后,再一并放在战国时期纷乱的大背景中,结合他们著作中所表达的思想一并进行考察时,便会发现他们内在的逻辑关联,也会深切地感觉到他们所言非虚,他们的建议并不是毫无根据地空穴来风,而是与当时风谲云诡、变幻莫测的现实状况有着割不断的关联。正由于这种为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向心力牵引,才使得诸子百家成了'战国'乃至'中国'这块画布上浓墨重彩的一幅思想画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墨两家学问的差异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诸子百家简介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哪家学说对当今的中国最有用?
诸子百家都是谁?
黑色的光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