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515季【阳光读书】教育,我们要绿色的 ——读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有感


导语:当我们欢天喜地迎接寒假的时候,春天也调皮地从门缝钻了进来——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来温暖我们的地冻天寒。这是多么美好的隐喻!而至美好者,莫过于伴随午后的阳光,或是夜半的静谧,跟随教育名家的文字去重新发现课堂,发现学生,发现自己。也许走遍阅读的万水千山,我们最终发现,绿色才是永葆教育生机的底色,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想要告诉我们的教育要义。让我们静听佟志玲老师的阅读感悟吧!


读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有感

文/佟志玲

《育人三部曲》由苏霍姆林斯基的三部代表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构成,每一部在我国早已有了中译单行本,这三部著作作为三部曲结合在一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苏霍姆林斯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

 

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阐述在小学儿童阶段的乐学生活,这一部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自然中的旅行。 

“小朋友们,咱们走吧!上学校去!”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校在哪里?在蓝天下,在果园里,在山洞里,在森林里,在牧场上,在大自然的任何一个角落。如果不是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我可能真的忽略了大自然这个宝库。

 

1.大自然,是思维和语言的源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思维的童年时期,思维过程应当尽可能密切的同周围世界中生动、鲜明、直观的事物相联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和体验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高涨,就不可能有儿童脑细胞的正常发育。”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大自然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什么鸽子从不落在树上?为什么蜜蜂飞出去采蜜之前要跳舞?为什么森林中有回声?为什么鸭子会游泳而母鸡不会?为什么杨柳会“下垂”?……在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面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点燃。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图片面前和在大自然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在图片面前,孩子也能表达,但是如果能置身于大自然中,大自然的景色对人的感觉的冲击,会让表达成为一种自发的、自热而然的事情。 


2.大自然,是培养美感的最好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写到:“在没和这些学生相处之前我就确信,欣赏美——这只是良好情感的最初萌芽,必须发展它,使它变为要求行动的积极愿望。”是的,善良的孩子、有美好情感的孩子,不会从天而降,要去培养,要因势利导,要把情感发展为行动。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们的美感呢?不是为了把孩子都培养成画家,而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如果一个孩子在见到大自然的美景时,他的眼中有兴奋的光,如果一个孩子见到大自然中一只受伤的小鸟时,有眼中有伤心的泪,这样的孩子就不会成长为一个冷漠、无侧隐之心的人。在培养孩子的美感方面,到大自然去旅行,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3.大自然,是健康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健康的关注,这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工作,孩子们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要看他们是否乐观、愉快、朝气蓬勃。”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让孩子们更健康,苏霍姆林斯基说服家长,夏天时让孩子们光着脚上学;他带着孩子们去野外步行,步行的里程数逐月增加;他把蜂蜜比喻成餐盘中的太阳,他找家长谈话让家长们意识到蜂蜜对孩子的健康的重要意义,并说服家长们养蜂;他建议家长们种植果树,这样孩子们即使在冬天,也能吃到新鲜水果或是果酱;他关注到有些孩子的视力问题是由于缺乏维生素所致,于是建议家长们在春季储存富有维生素的食物……孩子们入学没有多长时间,食欲好了起来,脸色红润了起来。 

看到这部分时,很是惭愧,我们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品德、关注学生的安全,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我们做了很多努力,而对于学生的饮食问题,视力怎样,睡觉开不开窗等等,作为老师,我们可能真的有些忽略。

 

4.大自然,是最天然的音乐教室。 

苏霍姆林斯基深信:“音乐的美是思维的源泉。在音乐旋律的影响下产生在儿童想象中的鲜明形象能活跃起来。”他还赞同乌克兰的一句古老的谚语:“手中拿着小提琴,人就不可能做坏事”。 在大自然这个音乐教室里,接受的不仅仅是音乐教育,还有美育和德育。 

鸟叫声,蛙叫声,蝈蝈叫声,风吹树叶的声音……在大自然这个天然的音乐教室里,苏霍姆林斯基引导孩子们欣赏音乐的美,带领孩子们制作简单的乐器,演奏能表达自己的感情的乐曲。 

如果你觉得只要把孩子们置身于大自然中,他的语言、思维、美感、道德、健康等就能得到发展,那就错了,在他们身边,一定要有一位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们,而且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的师长,去引导、去启发、去唤醒他们,大自然这个宝库才能发挥它的作用!

 

二、《公民的诞生》 

《公民的诞生》阐述人在中学少年阶段的和谐发展。在这之前,我对情感教育是陌生的,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相关论述后,我理解情感教育既不同于德智体美劳五育,又与五育有密切的联系。 

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对少年的情感教育,他认为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统一的。在学生的少年时代,苏霍姆林斯基仍会带着少年们去大自然旅行,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少年们求知识、求思考的愿望被激发起来,大自然的旅行也丰富了少年们的听觉和知觉,大自然的音乐给少年们的心灵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人体验到与自然交往的快乐,他就想成为更美的、更好的自己。在大自然中培养感觉修养和知觉修养,尤其对家庭环境中隐藏着使心灵变得冷酷的危险的那些少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智力教育、审美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您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请您向年轻的心灵,展现人的美,首先展现您自身的美,这是很重要的。真正的教育者,是一个情感领域宽阔的人,他能深刻地体验快乐和悲伤、痛苦和忧愁、愤怒和气氛。”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师要有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与学生沟通,而教师的这种能感受他人情感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美,本身就是在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积极的影响,是在给学生树立榜样。

 

三、《给儿子的信》 

第三部《给儿子的信》涉及人在大学青年阶段的成才修养。这一部分收录了苏霍姆林斯基给上大学的儿子的二十二封信。每一封信都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惦念、关怀和期望。他教导儿子永远不要忘了自己是劳动人民的后代,要尊重粮食、劳动和人民。他鼓励儿子独立的思考,独立的做决定,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告诉儿子,青年人要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不能做一个随波逐流、精神空虚的人。他鼓励儿子选好自己的志向,并为之付出巨大的努力。他和儿子共同探讨有关女性美、关于爱情的话题。他和儿子分享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教育儿子珍惜已有的幸福生活,成为祖国优秀的接班人。 

《育人三部曲》是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教育教学智慧的结晶,非常感恩遇到这部巨著,它对我的影响已经在发生:我开始观察校园中树,草,落叶,感受它们的美,思考怎样让它们发挥教育价值;我开始思考怎样培养孩子们的自尊感;班里的孩子们养鱼、养花时,我注意引导,培养孩子们的情感修养;我越来越注重我的语言修养,努力使自己的话既入孩子们的耳,也入孩子们的心……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园教育思想的启示
观点 | 李镇西:做好老师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名言278条
每个孩子都应该是鲜活的生命——《重读苏霍姆林斯基》读书笔记1
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核心思想解读
永远的苏霍姆林斯基(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