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地随笔】读《教育的美好姿态》:左手文学,右手课堂

左手文学,右手课堂

---读肖培东老师《教育的美好姿态》第一辑

一、左手文学

1、追求力透纸背的表达

读《你,是你的课堂》感觉肖老师是一位教育领域的哲学家,他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收获的一枚枚思想的彩色贝壳,以极为精致的语言轻轻地表达出来。每一条都凝着细细思考、斟酌的汗水,每一条都闪着智慧的光。每一条里面也藏着一个和善坚定的长者之心。

你看:

'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你,是你的课堂'。长者在提醒我们,把'我'修炼好,才有课堂的高格局;

你再看:

'课堂是你阅读状态的生动显示,干扁空洞的内心,滋养不出有意蕴而高远的语文课……'长者在激励我们广泛的阅读,激励我们耕耘心灵的田野。

继续看:

'心静下来了,专注在阅读与思考中,潜藏在文字里的思想,总会不断的跳跃出来……'长者在暗示我们要心静下来,钻入阅读与思考中去,与那个'思想'汇合。

这样的提醒、激励与暗示还有许多。在这位'长者'的文字里,我们获得一种清醒,一种成长的方向,一种进步的力量。

2、追寻诗性空灵的文字

他读。

肖老师爱诗性、空灵的文字。他爱读,也爱写。

他读《再别康桥》,禁不住在课堂吟出'在南溪江里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他读《逍遥游》,在庄子的梦中寻找那只潇洒的大鹏,让大鹏飞入课堂上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最后课堂上满是大鹏的声音;他读《秋叶》小诗,深深爱上了'秋天的微笑,洒落一地',这句,于是让孩子们去填写:

   ___________ ,散落一地。

这一设计激活了诗心,让诗歌的微笑,落满孩子成长的路。

肖老师这样的读,不一而足。他读出热情,他读出了创意,他因读而有了美丽的课堂。

他的阅读是带着'课堂'气息的,他的思考是带着'课堂'气息的,他的看,他的听,他的触摸和感受是带着'课堂'气息的,他所做的任何一个事情,都与课堂发生了隐密的联系,所以肖老师有了丰富的永不枯竭的课程资源。

他写。

他写那篇《喊向月亮的声音》,'喊向月亮',四个字就把你给征服了没有?再细看字里行间,'教室必须是拥有阳光并能繁衍阳光的地方',你一定咀嚼了这几个词----'阳光、繁衍';'受宠若惊地,仿佛等待了很多潮湿的日子','几个孩子将头软软的搭在桌上,仿佛一只只搁浅的鲨鱼','受宠若惊'、'潮湿'、'搁浅','鲨鱼'这些被肖老师楔入的词,怎就觉得是那么富有神奇的魅力!这种富有韵味的文字,比比皆是,她们像美丽的花朵摇曳生姿,她们像点亮天空的星星,熠熠地发着光。咳唾成珠,妙手偶得。可是,也一定经历过万水千山的跋涉。

于是,你在这些文字面前屏住呼吸,深情驻足,生怕有一只'鱼儿'从你双眸织就的网中漏走。

3、'烹饪'山川的灵气。

肖老师爱山水,还能将山水美景当作'食'材进行各种'加工'。在《其实我们可以飞得更高》一文中,肖老师上了'山水永嘉,飞翔语文'的诗意内容,为学生烹制了极丰富的山水诗意教学内容。

看着ppt画面:小草吐翠,花而绽放,溪水奔流,写'飞翔是     '。让学生的双眸阅览永嘉山水,让学生的心灵感悟家乡山水。

为改变学生过度强调小我,不善于从生活中提炼作文素材的这种情况,肖老师借助了视频材料,完成了一次思维的迁移,很快学生的思维就在美丽的永嘉山水、永嘉文化中飞翔。若再写中考作文----《做一个行者》,学生心灵就开始飞翔。原本狭小萎靡的心灵世界一下就完成了精神的突围。

有着特定阅历的徐志摩与康桥相遇,诗人飞翔了,写成了《再别康桥》的美丽诗篇,肖老师烹煮了永嘉山川,给孩子们办了一场'山水永嘉飞翔语文'的文化盛宴。


肖老师爱秋天,爱款款深情的落叶,借着他爱的《秋叶》小诗,又开始烹饪了,填写诗句、写作整首小诗,让年少而有诗心的孩子纵情品尝诗味。

肖老师只用一个'望月怀远'的素材,就能引慵懒消沉的孩子进入一个月的意境,透过月亮,展开寻找自我的沉思,最后他们对着月亮喊出了活力,走出了潮湿!

让肖老师如此依恋的,还有冬天的月亮,冬天的太阳,冬天的河流,夏日的炊烟,秋天的田野,宁静的森林……春日的天空,风姿绰约的田野森林,似一汪清泓,滋养着肖老师,又潺潺地流入他的课堂。

肖老师收藏四季,收藏田野,收藏一肚子的诗意,烹煮出灵动的文字,喂哺他的课堂。

于是,课堂走出一条条清晰的线索,盈满灵动的诗意,创造的智慧。

二、右手课堂 

  1、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

我们的课堂往往会沿着语文书的目录逐步推进,偶尔来个某课文提前,偶尔来个小整合,抑或来个写作教学,这就是我们日常课堂的教学内容,走着教材为我们架设的路。

但肖老师不这样上。

肖老师爱家乡,于是家乡给予他无穷的灵气。他让学生在'永嘉山水'中巡礼,孩子们跟随着肖老师,畅说'飞翔是____',连接各个同学说的就是一首关于'永嘉'的小诗。孩子们感觉不到是在学知识,是在训练写。但是却从中收获运用词语的灵气,拓展了写作素材的空间,也让写作冲破了学校、书本的樊篱,实现精神的突围,揣着飞翔的心,再携上《再别康桥》这样的诗,让孩子们将家乡山水咀嚼,整个课堂就是一首清新浪漫的诗。

肖老师爱诗,于是诗给予他无穷的创造力。肖老师偶读到一首小诗《秋叶》,有一句诗似眼睛特别明亮,他忍不住把它设计成了一节课。这节课干脆就是以这首小诗为核心展开学习。肖老师把诗送给孩子们,但在黑板上端端正正的写下后却隐去了第三句,请孩子们帮补上。孩子们个个都做起了诗人,揣摩着诗人的原意,力争填上无论是意趣还是风格完全与原诗吻合的一句。为此他们绞动脑汁,聚精会神。不一会儿一句句诗从他们的嘴中蹦出来,俨然大诗人一枚,意象新鲜,想象奇特。酣畅淋漓的补完诗句后,又干脆围绕教室后墙上的那幅画,写诗歌。一首一首读着,仿若春天一帧一帧的走出。

整节课只缘一首小诗,却让孩子们翻开了心灵所有的相册,去寻找最妥贴最纯净的文字,匹配诗,'组装'诗。

肖老师的心里装了什么就去设计什么课堂,所以他说'你怎么样,你的课堂就怎么样,你是你的课堂'。肖老师凝视永嘉,于是有了一堂'山水永嘉,飞翔语文'的教学课;肖老师凝视短诗,于是课堂上就有了小诗的教学;肖老师凝视月亮,于是用'月亮'唤醒颓废慵懒的高三学子……生活给了肖老师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

2.携'生长力'的教学反思。

曾经,每个老师都被鼓励写教学反思,那时的反思写得热火朝天,可是过了不多久,又'风平浪静',一切归于平淡。那时如果要写,或是为了交'作业',或是为了赶'时髦'。很少真正为课堂而写,为自己的成长而写。

但是肖老师有反思的热忱,他的反思自带光芒,自携'生长力'。

他说:'最后的飞翔与其说是我带着学生飞翔,不如说是我代替学生飞翔,尽管他们已经准备好翅膀,真的,有时帮助也是一种扼杀。'他告诫自己,不可以替代学生思考,否则就扼杀了学生的成长。

他说:'我应该这样做---迎着她的目光,真诚的说:真好,你是在用心阅读家乡,那么就请你现场送出一句你写给家乡的美丽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行走在你的文字中,好吗?'他为自己的课堂完美'出谋划策',为的是让学生飞得更高。

他说:'只是,这样的改写为什么不让学生来完成?甘心做水草的更应该是他们,水底也是天空,摇曳也是飞翔,一个小小的填空,不仅仅是一种词语的简单替换,更是一次对家乡的瞬时阅读,一次对乡情的深情点燃。'肖老师严厉的批评自己,自己的替代毁灭了学生多少美的体验与能力生长。

他再教《逍遥游》,绝不为了节省备课时间,又走回老路,而是完全摒弃了原来的复杂的讲解,转向'大鹏'这一审美形象,'大鹏'是一个极妙的切入口,让学生反复的咀嚼文字,在课的最后,孩子们甚至自己也成了'大鹏'。

再教《孔乙己》,站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披荆斩棘。勇于开出一条新的路,在'店内外'的'外'字上做足了文章,老课文要求教出深刻,又教出独特,在反思中一步又一步的向前。

这样的反思,是对教学细节的认真。是对学生成长的极为负责任。是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永不止步的追求。对一个个教学环节反复的咀嚼:学生是最好的状态参与进来吗?是否对学生的成长足够的好吗?还有没有最完美的设计?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一次又一次的改进。陶醉于发现,又陶醉于进步。于是学生们越来越好,于是老师也越来越好。

做乐于解剖自己,勇于探索前进的人,莫大快乐!

3.仁者情怀的教学等待。

曾经看见幻灯片一连打出三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说是给三分钟时间,期间老师不停地担心地提示、提醒,中断了刚要启动的思维,令人无法静下来思考,三分钟时间内,同学们在一种煎熬、焦急中寻找,待到向全班交换自己所思时,他们往往词不达意,或是答非所问,或是寻找参考书的标准答案。细究,你发会现这三个问题并没有引发同学们的真正的思考,他们只是在问题及答案中'滑翔'而过。

但肖老师有等待的仁者情怀。

上写作课'我找到了春天'时,他遇到了一群在春天里爱'闯红灯'的孩子,他们的私语和春天没关,他们不举手,不愿抬头,他们晃荡身子,嬉皮笑脸,甚至用脏话抱怨……这时,你焦躁了吗?肖老师相信'没有人永远是一块石头,而且,石头,也是能唱歌的',多多引导,多多等待,通过心灵上的引导,带领孩子们走过沼泽,完成了一次内心的觉醒后,更多的眼睛掠过春天的风景。在这堂课上,孩子们找到了春天。肖老师说:'你是怎样的?你的课堂就是怎样。'

面对孩子们的种种不如意的表现,肖老师不埋怨;面对孩子们跑题的答案,或是'不知道'的冷淡回应,肖老师不放弃;肖老师对自己说,慢慢来,耐心点,他心中想的是学生的心理需要,想的是如何从心灵上转换学生头脑中的'若无其事',他没有为台下老师看不到自己表现的精彩而着急,他没有为自己的教学进度无法正常推进而焦躁,他没有为学生不按自己的预设回答而怒不可遏……他始终平静,温和却坚定有力。学生从老师坚定有力的话语里,看见一个老师的'仁者'人格。表面上是学生的'阴谋'没有得逞,实质是学生的心灵在老师智慧的话语里,在老师温和的态度里已悄悄改变。

你愿意为了学生的心灵追上来而等待吗?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随记——为真学而教【建议九:圆满真的是一种教学功德吗?】
让孩子从此不怕写作文
雪野老师来到百草园
语文主题教学 || 纵目中心校陈洁:语文教学的诗和远方
读《给孩子上文学课》
勤其耕,厚之心——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