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余华《活着》| 把人生看透,活着才有希望

1

余华,196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当代作家。被中国作家网评为“在国际上最出名的中国作家”、“中国的狄更斯”。

余华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兄弟》。

《活着》创作于1993年,曾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和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等奖项。2004年,余华更是凭借这部作品,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1994年,著名导演张艺谋将《活着》搬上银幕。2006年, 33集电视连续剧《福贵》和观众见面。2012年,著名导演孟京辉执导了话剧《活着》。

余华的早期作品,大多是通过描写血腥、暴力和死亡,达到揭露“人性的恶”与现实的丑陋与残酷的目的。

而《活着》,是余华作品中的分水岭。

余华说:《活着》的写作灵感来自美国民歌《老黑奴》。歌曲中的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离他而去,但他仍然能积极去面对这个世界。

余华认为:作家的使命,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是对善和恶一视同仁。

于是,便有了《活着》。

2

《活着》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地主家的少爷。他嗜赌成性,终于败光了家业。穷困之中的福贵,因母亲生病而去求医,半路上却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又被解放军俘虏。

回到家乡的福贵,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然而,真正的悲剧还没开始。

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为救县长夫人,献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嫁给了二喜,产下外孙苦根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去世;二喜在工作中因意外身亡;福贵带着外孙苦根回到乡下,难得吃上一顿饱饭的苦根,因为吃了太多的豆子而撑死……

小说的最后,亲人一个个离开,只剩下衰老的福贵,和他那头老牛。

福贵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的死亡撕扯得粉碎。

3

作者在自序中提到:在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是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

我不是福贵,我不知道他的幸福是否比痛苦多一些。但我相信,在命运摆布下的福贵,一定有着幸福的时刻。

首先,他是被国民党抓去的壮丁当中,极少数活下来的人之一。他能够死里逃生与妻儿团聚,这是一种幸福。

其次,龙二“替”他被枪毙、老孙头的房子“替”他被烧,他无意中炼出钢铁,立了功,这是一种幸福。

然后,与苦根相依为命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福贵认为:有了苦根,活着就有了劲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小说最后,当福贵活得只剩下自己和那头老牛时,他绝望过。但是绝望过后的他,更加领悟了幸福的真谛:人不是为了任何外在的事物而活着,人,是为活着而活着。

这个时候的老福贵,感到从未有过的简单的幸福:他的生命中再也没有牵挂,每天与自己的老黄牛一起耕耕田、唱唱歌、讲讲故事,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这,就是他所有的幸福。

世事难测,所有的牵挂都是苦。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余华成功地完成了他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向读者展示了他孜孜以求的“高尚”。

4

《活着》之所以能成为一部伟大的作品,除了它展现给读者的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积极乐观的人生导向,同样离不开它深藏于每个文字背后,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普世哲学。

福贵,从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爷,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老农,看似偶然,实则是命里注定的必然。

这一点,符合中国传统的命定观:

天命命定和因果命定。

“天命命定”,是指世间一切皆有主宰,渺小的人类无法与命运对抗。

《活着》里的人物,似乎每一个都是命运的玩偶。

例如福贵: 他进城帮他娘请大夫,刚好遇到贪玩儿的小孩,刚好敲了县太爷的门,刚好遇上了县太爷家脾气暴躁的仆人,两人打架时刚好被抓壮丁的遇到。

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是“刚刚好”。

例如龙二: 他不幸替福贵做了地主,但如果不是因为他恐吓及暴打佃户,如果不是因为他在被押时“不识时务”地嘴硬,也不至于落到被枪毙的下场。

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因果命定”,是指“自作孽,不可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佛教中的“业”:

一个人当下所经历的顺或逆,都是他过去行为的“果”。

道教中的“承负”认为:

先人所做的善或恶,会影响后世子孙的命运。

“因果命定”,在《活着》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福贵爹培养了一个不孝子,所以活活被气死;春生间接杀死了有庆,因此也逃不过死亡的下场;败家的福贵终结了徐家祖祖辈辈建立的家业,换来了娘死、儿死、女死、妻死、女婿死、孙死的恶果。

小说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命运,都是以悲剧收场。然而,这一个个悲剧命运给读者带来的启示,不正是作者导人向善的目的所在吗?

5

在人才辈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活着》之所以能占有一席之地,其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功不可没。

一.作品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例如:在小说中,连接城里和乡下的那条小路,一共出现了三次。如果说城里象征着希望,乡下象征着现实,那么这条小路,就很好地将矛盾而又有着密切关系的两者连接了一起。

1. 出现在福贵输光家产时。他“看到那条斜着伸过去的小路”,感到害怕。福贵期望自己能在城里靠赌博把他爹输掉的家产赢回来。但现实中,他输得一败涂地。

2. 出现在福贵爹从粪缸上摔下来之前。“看着那条向城里去的小路慢慢变得不清楚”,然后再也“看不到那条小路了”。他希望徐家有一天能变成城里人,但是他的希望破灭了。

3. 出现在有庆死后。福贵背着家珍到村口,他“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见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他期望儿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但这个愿望永远也不会实现了。

福贵和他爹一生都对城里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但是,命运却没有给他们从路的这边走到那边的机会。

福贵和他爹一生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愿景,但是命运却残忍地将它们的希望一个一个打得粉碎。

作者通过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事物,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出来,使得作品的立意更加高远,耐人寻味。

二.作品文字朴实,感人。

例如:作者在描写二喜和苦根相依为命时写到:“二喜不像别人家孩子的爹,是看着孩子长大。二喜觉得苦根在背上又沉了一些,他就知道苦根又大了一些”。

这朴实的文字,将二喜兼顾干活和照顾孩子的辛劳轻轻带过。然而,在二喜背上长大的苦根,却让读者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父子二人生活的艰辛,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难以割舍的深情,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6

《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死亡的过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苦难的浪潮,却只为了表现一种人生态度:

活着很难,可正是因为难,才有意义。

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了,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

《时代》周刊这样评价《活着》:

中国过去60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令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孟京辉这样评价余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有一两个能用自己的文字把它写出来的人,是幸运的。能把有形的东西变成无形的东西,真是太伟大了。余华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家。

白岩松说:要先把人生看得悲一点,以这样的心态走长路,苦才不会给我们那么多的打击,生命之路才能真正走得乐观。

把人生看透,活着才有希望。

福贵看透了人生,我们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着》|活着有无意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支撑活下去的东西
余华《活着》:看淡了人生的无常,就懂得了时间的慈悲
余华《活着》一书,能治愈你的抑郁情绪,你的痛苦是什么?
读余华《活着》: 要知道的三个人生哲理, 越早明白越受益
福贵还《活着》
《活着》:透过福贵从富贵到贫穷,再到形单影只,余华想说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