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赞艺术作品欣赏

        王赞,号木瓜子。1959年5月生。籍贯江苏扬州。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博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1989年《辛亥七十八年祭》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1990年《天际》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1991年在台湾艺术中心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同时出版个人画集。199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王赞、刘文洁、何曦、徐默”四人画展。1992年河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人物画库》中专题介绍。1993年 《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蔡天培、林风眠》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并获“银奖”。1994年《1923年—冰心》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浙江省美展“铜奖”。1994年荣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霍英东教育基金奖”(教学类)三等奖。1995年《血浓于水—白求恩》入选“正义和平,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美术作品展”,并获银奖。1996年应韩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邀请赴韩参加“国际茶文化美术作品展”。1996年参加“中国新文人画96展”。1996年参加全国人物画研讨会,由中国研究举办,提交论文《木瓜草芦随笔》。作品《血浓于水—白求恩》刊于《中国画研究》封面。1997年赴贵州黔东南、黔西北写生。创作大型人物画《山民—山》、《山民—水》。1997年作品刊于《浙江画报》“美术家”栏目,专题介绍。1997年杭州电视台人物专访节目中专题采访《人物画家—王赞》。1998年《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蔡元培、林风眠》、《血浓于水—白求恩》两幅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人物卷(下)。1998年作品数幅参加“98上海困际美术双年展”。 1999年应德国莱比锡国际展览中心邀请, 参加“中国现代水墨画展”,同时赴法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考察。1999年作品数幅参加“2000年世纪美术回顾展成都现代美术展”。2000年《血浓于水—白求恩》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美术作品”。质地:设色纸本

 

画家王赞 灿然水墨间

离开故乡近30年后重回故土 以艺术的形式回归 显然不是巧合

而是一次地域文化的互融 也是一次艺术的践行 更是江南悠长的人文历史和深厚艺术底蕴的感召。。。

编辑/雨浓 

 

 

 
 
 
 
 
 
 
 
  

 

 

 

 

 

 

 

 

 

  

 

 

 

 

 

 

 

 

 

 

 

 

 

  

 

 

 

 

  

 

  

 

 

 

 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蔡元培林风眠(国画)王赞 

 

 

 

读画 读心 读人

--------------------------------------------------------------

 

中国国学网消息,王赞喜欢用满构图,一如他的不趋“虚”而取“实”,不趋“空灵”而取充实饱满,与其说这是艺术的,毋宁说这是人生的;与其说这是物化的,毋宁说这是心灵的。王赞不遗余力地建造着大体量的“实”,同时他也殚思竭虑地营构着小面积的“虚”。王赞的名字最早为人们关注,是因为那幅《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蔡元培林风眠》的创作,新颖的画面、机巧的构想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收获了当年“首届全国中国画展”的银奖。由此,那精心描绘的、几乎排满整个墙面、嵌着彩色云母片的古式落地长窗,和两位文化巨匠的剪影式图形一起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那面闪着历史幽光的花窗,有着魂灵的呼吸,就这精彩的一笔,赋予了作品几许经典意味。

几年后,王赞画了《血浓于水——白求恩》,那是另一番景象的图画。没见过如此笨拙的构图,没见过如此傻的画法,没见过如此不讨好地把画中的主人公处理成那样。怎么不好弄,却偏这么弄,简直不可理喻。

但一步险棋、一次挑战,庆幸的是观众竟完全接纳了这个挑战,《血浓于水——白求恩》被“正义·和平——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国际美术作品展”评为银奖。

 



       王赞没让人失望

山一样的白求恩的体躯,直逼观众的眼睛,大而重的体量在这特定的典型情景里,竟幻化为精神的崇高和思想的厚重而可触摸的联想。这正是王赞苦心孤诣营构的意象,他知道这里并不需要絮絮叨叨地重述主人公的故事,要的只是瞬间精确的视觉呼唤。人们对他寄予了更多的期待,若干年后,全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启动时,王赞接受了白求恩的创作任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时人好“虚”,言必“清虚”“空灵”,这当然是至高境界,妙不可言。但王赞却一根筋地往“实”里走。道具什物刻画真切精到,屋架门窗描绘一丝不苟,树木藤蔓,一枝一片交待清晰,画中的人只要有脚,就要让这双脚安稳地站在地上,脚踏实地,而土地则实实在在地向远处展开去……这种其实并非真实的真实手段,让我想起了好莱坞电影人的高招,用十分“真”的态度去讲述一个令人信服的“假”故事,这是王赞的“笨拙”的智慧,或者说是一种智慧的“笨拙”。

王赞喜欢用满构图,一如他的不趋“虚”而取“实”,不趋“空灵”而取充实饱满,与其说这是艺术的,毋宁说这是人生的;与其说这是物化的,毋宁说这是心灵的。王赞不遗余力地建造着大体量的“实”,同时他也殚思竭虑地营构着小面积的“虚”。王赞的画,一般总是满满当当,有时,会满到命悬一线,几近闭塞,但是,仍然鲜活着,可谓置于死地而后生,这里的王赞犹如兵家布阵,显出了好手段。这些面积不大的“空洞”,“虚白”有时被挤在一角,化作由墙头望去的绵绵山峦迷失在天际;有时像碎片撒落,成树木枝叶交叠的空隙,影影绰绰;有的则是蜿蜒的小路;有的只是一带弥漫的山岚。因为有了这些不大的“它们”,画面得以有了呼吸,气息得以流动起来,躯体有了脉搏的跳动,一烛之光,通体剔透。这里的“虚”是“实”的延伸,是实的“虚”,一种可触摸的“虚”,不是那种全盘乌有的苍白、江湖术士“忽悠”的噱头。这里大小、实虚,相辅相成,王赞虔诚地向黄宾老、向李可染致敬。

王赞画中的人物有一种仪式感,越往后越发明显。王赞受过最完备的学院教育,无须怀疑他具有的写实绘画的基础本领,对于他,要精确地描绘一个对象,应该没有太多的困难。但是,相当一段时间以来,他的画上,再没有了那种在严格意义上写实的人物了,即便是对人写生的习作,画上的人很像,但那形总有些偏移,或叫走形,是没能力把它搞得更准确些?显然不是,不是不能,而是不为。他在寻找自己内心里从眼前那个“真实”脱胎出的那个更理想的“形”,在王赞看来,它更有意味,更有故事。

读王赞的画,是一次心灵的造访,在白求恩等诸多文化巨匠的肖像里,我们感受作者对精神崇高的敬仰、激越情怀的心仪。去苗寨、去雪域、去河姆渡,随王赞在《天光》、《高原红》那远古的原生态的自然里,寻觅人性的本真。在他精心编织的曼妙诗化的佛性幻境里,放逐远离红尘的贪婪和奸诈的希冀,企盼安祥平和的温情,在《香溢橄榄坝》、《天香开茉莉》的纯净里,安顿那腔心有不甘的憧憬。这是一个多面立体的精神世界,一个真实的善良灵魂,和许许多多良善的普通人一样。

        读画是读心,读人。画家描绘着大千世界,但在这背后,真正被描绘的是画家自己,那么真实,那么写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赞人物作品欣赏
灿然水墨间|王赞水墨人物画欣赏
【名家清赏】得意不能忘形——著名画家王珂作品赏析
画家王保起山水画作品欣赏
桑建国老师的工笔现代人物画
画家刘艺青人物画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