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二战德军野战工事

图书封面

虽然德军那精雕细凿的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闻名于世,但是对于普通德军士兵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亲手挖出的工事。无论是修建在苏联那辽阔的大草原上,还是北非的沙漠中,或意大利的山脉里,或者欧洲的山岳与树林中,又或是在无数个因战火而成为碎石瓦砾的城市中,这些工事才是第三帝国真正的疆界。
本书讲述的是前线部队修建的战地工事,大型永固式工事不在本书讨论范围。书中着重讲述临时和半临时性质的火力据点、单兵和小型单位的工事,这些工事都是用临时性建筑材料及就地取材的方式建造。少数工程人员会提供指引,但多数时候是由步兵修建。不过前锋部队、工兵和当时劳工有时也会在后方修建防线,以便撤退时有险可守。
尽管战时有很多详尽的德军战地防御工事内容可供学习,但战后可供研究的内容却不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工事都是临时的,而且当代幸存者很少。国防军和党卫军都使用同样的手册和原则来指导修建防御工事。除特殊情况外,所有德军武装力量均可投入修筑战地工事和障碍。

·4· 1914年西线前线的一个机枪排,德军不想再次回到这种模式。二战未期,7.92mm的MG.08水冷式重机枪被分配给驻守要塞的营队。

德军战术防御原则
弹性防守模式
一战时期西线战斗得到的经验对战后的防御原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战对德国产生的正面影响,便是摧生了“弹性防御”模式。到了1916年,人们就意识到以坚守每一寸土地为目标的多层式战壕系统和硬式防守模式完全不符合实际。一场持续6天的大规模炮击就能使整个防御体系土崩瓦解。对此,德国陆军的Erich Ludendorff将军很赞同更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尽管该防御体系仍旧依赖相互联通的战壕,但它是由三部分组成:(1)前哨区,布置少量眼线用于预警敌进攻并在纵深之间巡逻;(2)1500-1300米纵深的主作战区,以地形为依托布置复杂的战壕系统(不同于覆盖整片区域的网格式战壕),目的在于迟滞进攻;(3)后方布置大炮和预备队。虽然主战区还是依靠战壕,但是为了适应新的防守思想,德军的确会根据需要撤退到更易防守的地形上,把预备队放在战壕中躲避敌侦察和炮火,同时在有利地形上修筑要塞。前哨区由远程炮火提供支援,目的是分裂敌攻势。当进攻力量坚难地穿越了前哨区后,会在主战线里显得精疲力尽。不同于将敌完全阻挡在防线外的作战方式,弹性防御模式允许敌穿越主战区,如此进攻力量就会陷入防御体系内而无法自拔,受到炮火和反攻力量的双重打击。1917年4月这种防御模式第一次得到应用,直到1918年11月战争结束时,所有的防御标准均在这种思想下制定。弹性防御模式在战斗中得到验证,并在战后德国得到应用。


~~·5·~~虽然基于闪电战理论的运动战被一再吹嘘,1940年时德国陆军138个师仅有10%完全摩托化。步兵师的27个步枪连是步行的,多数大炮和供给都靠马拉。缺泛机械化对德军部署防守产生了重大影响。
运动战
西线战斗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阵地战那恐怖、痛苦和漫长的对峙,迫使许多像Hans von Seeckt这样的指挥官寻求其它战争之道。运动式进攻的方法受到青睐,防守被认为是只在需要原地待命或者夺回进攻主动权之前的临时性措施。
弹性防守模式被写入一本名为《领导力及联合武装的对抗》一书中,该书试图折中弹性防守模式与运动战模式,书中认为两模式可以根据不同战场来运用,但却明显偏袒弹性防守模式,同时对该模式进一步改进。它要求加大纵深并在原有三个区前面再加一个区,即轻型作战车辆、步兵和大炮的前伸区域,可以分裂敌攻势并迫使其尽早展开作战队形。前伸区的作战单位可以撤退后加入预备队。反坦克防守的问题开始出现,但当时缺少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故要求火炮要集中使用并设置路障。
参谋总长Hans von Seeckt严厉禁止任何指挥官训练弹性防守(部分人因此被解职),他崇尚运动战并避免防守。尽管Seeckt在1926年辞职,他的继任者仍旧尊寻他的观点,直到1930年弹性防守方式才重新允许训练。1933年德国重振军备,渐渐发现运动战的意义并进入高速发展运动战的时期。然而这种发展并不在全军中展开。新型的德国陆军仍旧是一支依赖马匹的大型步兵力量(每个师有4000-6000匹马)。每个师的27个步兵连是步行作战,不过确有部分师部、信号设备、反坦克武器和先遣队用卡车运输。侦察营虽然使用马匹和自选车,但也在接收摩托车与侦察车,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6·~~
1933年的防守原则,允许四个战区大量使用反坦克路障、地雷,在主战区后方配置反坦克炮,坦克则集中在后方以支援反攻。将坦克作为移动的反攻血量来调遣的方法在当时不受推崇,因为一战时德国坦克在防御盟国坦克穿透方面没有扮演任何角色。坦克只被放置在后方,击毁想要穿越后方的敌坦克。反坦克炮布置方面也有分歧。部分人认为少量反坦克炮可跟随前伸区的作战单位,绝大部分应该放在主战区阻击敌方坦克穿透;有些人则认为反坦克炮应该靠前放置以求尽早打击敌装甲车辆。步兵使用反坦克枪和手雷来攻击坦克的方法已被证明效果欠佳。随着闪电战思想的深入发展,德军进攻性越来越强,以至于防御措施的地位越来越低(1940年4月1日,反坦克炮单位被重命名为坦克猎杀单位。)
二战的头两年,德军的防御作战始终处于次要位置,各单位仅根据战场需要自行组织防御,绝大多数时候不需进入大规模防御状态。尽管有海岸防御行动,及非洲军团被迫转入防御作战,但仍未用到德军一战留下的弹性防御模式。这一切直到1941年冬季才有所变化,苏联那辽阔的疆土,宽阔的战线所必须采取的防御措施,人员的减少,主要武器装备的损失,排山倒海的苏军步兵,装甲车辆和火炮,还有地形等因素,都迫使德军防御作战。

~~·7-1·~~1942年东线,一辆三号坦克在BF110s掩护下发起进攻。1943年起,装甲力量不再做为步兵进攻的前锋,而是做为流动后备队支援防御阵地。
单位防御原则
不管各条战线上的具体情况如何,团级以下单位修建防御工事和调遣的原则都应用到班一级。空间、距离和火力密度均跟据建筑材料、工事类型和路障等因素而不同。
高地因为视野火力方面的优势而受到防守方的亲睐,况且高地易守难攻。地形所产生的障碍也被尽可能的融入防御体系中。敌方可能的进攻路线和方向需要事先预测,再把步兵及各种武器安置在相应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敌方在到达主战区之前能集中所有武器将其消灭。由于每种武器各有的优缺点,对于步兵团来说有效地布置各种武器是一门艺术,这些武器包括轻重型机枪、反坦克步枪、榴弹炮、步兵炮、反坦克炮与远程火炮和防空炮。

~~·7-2·~~进攻的间隙同样要修建工事。图中一名步兵在苏联大草原上挖坑,为一辆三号突击炮过夜提供掩护。
一个指挥防御(或进攻)的指挥官需要找准着力点在哪。对于进攻方,就是找到一个可以集中火力突破敌防线的着力点。对于防守方,便是确定敌方的计划穿透点,将防守力量和支援性武器集中于此。防御体系虽有一定的纵深,但4个分区并不是独立作战,每个分区都有纵深,各种武器可交插掩护。障碍物和雷区的布置也十分关键,因为各种反坦克武器无法孤立地迟滞坦克进攻。
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反坦克炮被放置在主战区和前哨区,装甲车辆则做为流动后备队反攻试图穿越的敌方单位,把装甲车辆当做移动碉堡的战例不计其数。随着装甲车辆战损增加及步兵的减少,后备队的作战能力也在降低。与以往大量作战单位主导反攻的方式不同,后备队规模逐渐变小,运动作战次数降低,极大地削弱了德军重夺失地的能力。
由于防线的前沿阵地需要有所发展,“要塞”防御模式在多个前线均有应用。这些前沿阵地并不相联,各个要塞间的空隙由前哨、巡逻和观察等方式补充,远程火力为些提供掩护。这种方式可减少守军数量,但并不减少武器使用数量,各个要塞都要配备完整的武器序列。强有力的流动后备队也是必不可少的力量。而4个守区的基本防御原则仍然保留,以使整个体系有所纵深。
伪装始终惯穿防御工事的修建过程。伪装必须能达到防止敌方从地面和空中获得各种位置信息的目的。为了提前预警敌方进攻,防线前的侦察十分必要。通过抵进查看敌进攻动向,德军在判断敌来袭的方向和时间方面水平较高。
种类烦多的反坦克和反步兵障碍也有应用,绝大多数障碍都就地取材。虽然各种障碍难以隐藏,德军仍会在各种地形等高线、低洼地段、阵地边缘和树丛内设置带刺的铁丝网。地表因素也非常重要:沼泽、湿地、树林、河流、溪流、溪谷、冲沟和岩石地面均能迟滞坦克进攻。为了让各种障碍发挥最大效果,它们都要处于监视和炮火覆盖范围内。

~~·9·~~7.92mm的MG.34机枪的两种作战方式,小规模的战术以它们为中心。MG.34和MG.42最大有效距离1200米,但多数时候开火距离大大近于最远射击距离。

防御体系的布置
虽然手册上讲述的战地工事设计十分标准,但实际战场情况却非常复杂。由于各种工事要依赖地表的情况,故要对工事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修改;修建工事会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材料短缺、材料种类、地形因素、天气、时间和指挥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手册上的工事都精雕精凿,但那只能做为参考材料。虽然同一种武器的工事尺寸和位置均不相同,但在许多实例中仍能看出相同的设计思路。


~~·10·~~一个装甲掷弹师的战地指挥所。防守时德军严重依赖通信联络。战地指挥所有两部电话和电话交换机。
构建防区
哪种作战单位放在哪个位置,需要考虑地形、植被、敌军火力、作战单位的战斗力及后备队和支援性火力等因素。
纵深与正面
Quote:
守区宽度
单位


30-50

200-450

400-1000

800-2000

2000-3000

6000-10000
不同的步兵单位所能覆盖的正面宽度差别相当大(见表)。步兵师的编制严重影响师防区的正面宽度。标准的德军步兵师由三个团组成,每个团下辖三个营。此种编制可以运用“两前一后”的方式:即任意两个单位部署在主战线,剩下一个做为后备队。到1943年年底,因为人员短缺,多数步兵师每个团仅下辖两个营,侦察营则被当作后备队。如此一来每个团只能把仅有的两团全部投入前线而没有后备队。虽然团级可能会保留一个连做后备,但也意味着其中一个营没有了后备队。1942年,一些打仗打得精疲力尽的师将残存的侦察和反装甲营合为一体成为独立单位作后备力量,此种现象在军、军团级别中十分常见。山地师和轻步兵师仅有两个下辖三个营的团,因为它们主要是在不平坦的地形上作战,故正面宽度也不必太大。“两个下辖三个团的营”与“三个下辖两个团的营”,这种师级编制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师级部队在纵深防守方面的能力。
阵地纵深长度主要根据地形与敌方可能的进攻路线而定。纵深长度不仅要可以容纳两前一后的作战单位,还要考虑各单位相互提供火力掩护的能力并保障侧翼安全。

~~·11·~~8厘米迫击炮阵地仅能容纳三个人和迫击炮,彈藥储存在阵地后面,反坦克保护战壕在阵地两边。12厘米迫击炮阵地与其类似,但稍大一点。
主战线
上级指挥官根据侦察情报在地图上确定主战线的位置,而下级指挥官则实地勘察并指挥部队进入相应地点。下级指挥官不应在侦察时花费太多时间 ,以免部队无时间建立防线。部队的位置、主火力区、支援性武器的位置、障碍物、地雷埋设、指挥部队位置、彈藥和补给地点均由下级指挥官决定。上级指挥官则决定各种装甲车辆的位置和主火力区,以求将整个防御体系容为一体。
前伸区
前伸区是主战线前方4500-6500米的阵地,由侦察力量、后备队、反坦克单位和机枪单位控制,炮兵观测员也在此处,阵地前方在中型火炮的覆盖范围内,可分裂敌攻势。前伸区阵地的战斗力量分散在各处,少量兵力集中在通往阵地的道路、铁路、十字路口、河流交插处和高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提前预警敌方进攻,避免敌方穿透,迫使敌方尽早展开队形,呼叫远程炮火打击。当前伸区兵力无法抵挡时,它们可以通过隐蔽的路线撤退。
前哨区
前哨区位于主战线前方2000-4500米,作用与前伸区类似但兵力可能更强大,可将进攻力量引入歧途。前哨区位于轻型火炮的打击范围内,榴弹炮和炮兵观测员在该区域内。沿途的村庄、树篱、灌木丛和小山邱均被作为火力点。德军明白敌军更乐于通过树林及其它可提供掩护的地形进攻,故这些区域德军都会部署侦察、巡逻、前哨、观察哨及火力覆盖。从前伸区撤退下来的兵力则用于前哨区,他们可对敌实施小规模打击以期延缓敌攻势。当前哨区有被穿透的危险时,可以放弃该区域。各种重炮和迫击炮也会攻击前哨区,以阻滞攻势和掩护已方撤退,重炮通常部署在主战线后方三分之一射程处。
主战区
大批的步兵集结在主战区,区内有利地形上布置支援性武器。1942年之前的主阵地是由各个排级阵地组成的,彼此交插掩护。每个连有两个排部署前方一个排部署后方,以使阵地有纵深。轻机枪与步枪靠前放置,重机枪也可靠前放置,但通常稍微靠后,以便泥补各作战单位间的空隙、敌方可能的进攻方向及侧翼。反坦克枪与轻型迫击炮位于排级阵地内,炮手能直接观测目标,重型迫击炮(8cm)布置后方。反坦克炮通常在阵地后面,当然也有部分在前沿阵地。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纵深为依托,连惯地放在各个精心准备的阵地上。

~~·13·~~3.7厘米反坦克炮是团级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后期被5厘米和7.5厘米取代。
1941年11月的要塞防御思想
1941年11月份,为了应付东线日益紧张的局面,德军执行新的防御思想。1941-42年间的冬季,德军原计划把苏军逼到乌拉尔山脉一带,借此占领工业重镇,然后撤出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的兵力建立一条要塞式防线。要塞式防守既经济又有效,它可以凭借少量步兵维持漫长的防线。德军战损严重,部队根本无法用传统的“连惯式线性防御法”。11月6日XTL命令不准撤退,德军停止了全线撤退转而寻找有利地形度过寒冬。
由于XTL的命令将领们无法有效应对苏军大反攻,尽管如此撤退的情况仍然可见。发现敌有进攻意图时,前线部队会提前撤退到炮兵火力网内。根据地形不同,部队可视情况撤退800-2000米。苏军越过无人的德军前线阵地时,重炮就向它们开火。德军的大炮、迫击炮和机枪都远距离开火,迫使对方攻势减缓。丢掉的阵地德军稍后反攻夺回。

~~·14·~~早期的步枪排防御阵地。图中的步枪排把三个班放在前线(ABC)。一共有19个双人步枪阵地(1)。轻机枪应试图覆盖排防区使其不留死角(2),但实际情况常难以达成。时间允许的话,一些步枪和轻机枪阵地会分散在防线后方(3)。各个阵地间隔10米。如果一个排有4个班,其中一个班就会在后面。轻型迫击炮在战线后方(4),但要处在能够观察目标的位置。一门3.7厘米反坦克炮(5)和两个重机枪班(6)和反坦克步枪(7)被分配给排级。阵地前面30-50米处铁丝网(8),保证敌方的距离在手榴弹投掷距离之外。
8到9月份德军成功运用弹性防御模式,但到11月德军战损十分严重以至于无法有效防御,在攻击面前只不过是张薄纸。如此漫长的前线德军根本没有足够人手,连不可缺少的流动后备队都没有。装甲师只有部分坦克,剩下乘员全当步兵。后勤部队也投入战斗。步兵营的人数比连还少,一个连有25-70人。大量作战单位的重型武器仅有正常数的四分之一。原则上一个师的守区宽度是6-10公里,而现在各个溃不成军的师守区宽度达30到60公里,却还要面对苏军反攻。各个师只好把三个团都调到前线,除了一个营外没有后备团,而该营还要把守后方要塞。德军把这种兵力调配叫作“将一切都放在厨窗里”。师里仅有的流动后备队是一个编制不全的侦察营。更糟的是德军后勤补给系统几乎崩溃。
每个编制不足的连内部调整为两个排,每个排包括3到6人的班,每班一支机枪,班阵地由3到5个双人阵地组成,剩下的5cm迫击炮集中部署在后方50米处由连队指挥。反坦克炮也部署在后方。
要塞通常布置在村庄周围控制道路,少数要塞放在高地。武器放在能在最远距离与敌交火的位置,可以掩护相邻要塞和覆盖各要塞间空隙。
为了能覆盖各个要塞,仅存的少量大炮位置比正常情况更加靠前,更有可能被敌方穿越。多数师仅有一个编制不全的炮营,所以不得不把为数不多的重炮分散布置来覆盖各个要塞,这么做的结果是重炮无法集中火力对付敌方主攻。2cm防空炮放在要塞内,阻挡步兵十分理想。
部分地区的要塞式防御体系一直坚持到1944年中旬,之后德军节节败退。败退中建立的防御体系均是零散的,毫无连惯性的,小纵深的,忽忽建立的工事。在盟国部队一刻不停地重击之下德军毫无时间与资源去修建规范的防御体系。先头部队常常事先筑好防御阵地和障碍等待前方撤退的步兵。

~~·16·~~诺曼底典型的树篱。树篱是由石头和植被堆叠而成,将地表分割成块状。浓厚的植被生长在树篱上,浓密的植物根系和石头交织在一起,形成绝佳的反坦克障碍和人员障碍。

~~·17·~~诺曼底地区的鸟瞰图,显示出树篱把地面划分成各种图形,尤它海滩在图片底部。灰黑色部分是乌云覆盖造成的阴影。
1944年底诺曼底树篱地形防御
在诺曼底地区德军遇上一种由农田、果园、牧场等组成的网格式地形,许多0.5-1.5米厚1.5米高的土坡相互交错,像网格似地把每块地分开。这些土石坡长满草丛和1到5米高的树木。道路把每道土石坡切开一个口子,穿梭于其中。被树篱分开的每块地,最小处只有几百米,形状既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也有多边形,所有地块共同组成一个无规律的图案。
德军在挖步兵坑时通常会把指挥点、电话交换机、彈藥点、救护点等放在树篱内,这些地点均伪装及好,难以从空中与地面发现。在每块地里面完全无法对外观察,进攻者对下一块地的情况毫不知情。想要穿过每条树篱,只能穿过中间开阔地带。盟军的战术是部队在坦克支援下轮流攻击每块地,迫击炮和重炮压制树篱内的敌人。坦克则装上特制的可用于推倒树篱的装置,方便在各个树篱间穿插,但树篱地形却能有效地帮助德军阻击进攻并向下一个树篱撤退。

~~·18·~~村庄的防御。由于村庄不规则,使得防守难以组织。防守方要判断敌方的进攻方向,就要选定要塞的区域、确定火炮阵地、路障的位置,都增加了防守方的难度。各种可能性都会存在。观察哨位于村庄外围。图中例子,反坦克防御在左侧边缘展开,防止预想的敌坦克穿越,反坦克炮在村子内部另有可转移的阵地。机枪手和狙击手散布在村庄内阻挡延迟敌进攻。迫击炮与步兵炮阵地位于进村的主要通道上,它们也都有其它阵地以防敌方太过靠近。进出村庄的两条主要道路故意不设路障,诱骗敌坦克开入埋伏。后备排位于A点。红色区域是要塞。

防御体系的火力
Quote:
~~·20·~~师属炮兵。一个师属炮兵团有三个营,每个营有12门10.5厘米榴弹炮。虽然有一种炮被称为8.8厘米防空炮,但却没有8.8厘米炮的说法,因为它们不属于间接火力武器。7.5厘米炮在战前已被10.5厘米的取代,但战争后期却做为10.5厘米炮的可怜取代品。
火炮
射程
7.5cm le.FK.18阵地炮
9425米
10.5cm le.FH.18轻型榴弹炮
10675米
15cm s.FH.18重型榴弹炮
13325米
10cm s.k.18重炮
19015米


步兵团
德军的步兵团编制齐全,所有下级单位都装备有各式各样支援性武器。各式自动武器、迫击炮和步兵炮配置合理,主要的不足是缺少反坦克武器,但战争中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人问题。
虽然德军崇尚运动战、进攻战,但是步兵团的主要兵力仍旧依赖步行,只有少量卡车和大量马车运送给氧和装备。
步兵团的种类繁多,包括山地步兵、轻步兵和摩步兵等,编制均按照1939年步兵团的标准。按成立时间不同也有例外,主要变化是在武器分配还有下级单位的编制不同。后期由两个营组成的团反映出基本组织架构的变化,由于长期人员不足兵力规模无法准确统计,一味地渲染标准兵力规模已无意义。

~~·21·~~东线上一个掩体射击口的MG.34机枪,射击口是用木板和装满雪的编织彈藥箱组成。
一个3250人的步兵团包括一个团属分队,分队包括冲锋队、通信排、一个轻步兵小队、一个步兵营和一个步兵炮及反装甲连。
一个850人的营包括一个通信排,三个步枪连和一个机枪连。在团级中连队按顺序排列为:I,第1-4连;II,第5-8连;III,第9-12连,其中第4、8、12连是机枪连。每个机枪连一位连长,三个重机枪排和一个重迫击炮排,每个重机枪排有三个班,每个班有两个小队,每小队控制一支7.92毫米的MG.38三脚架式机枪。迫击炮排有三个班,每人班有两个分队,一个排共8门8厘米的S.Gr.W.34迫击炮。
190人的步枪连包括连长,三个步枪排和一个反坦克步枪班。48人的步枪排有一个排长和副排长,两名通信兵和一名医生。排里有三个制的轻型迫击炮小队,装备一门5厘米的迫击炮,用来对付敌方的机枪和小股步兵。一个排起初有4个十人制的班,每班有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一名机枪手、机枪手助手、装填子弹手和5个步枪兵。3人制的MG.34轻机枪由班长指挥。班长使用9毫米的MP.38或MP.40手槍,机枪手使用9毫米的P.08卢格或P.38Walther手槍,其它人均用7.92毫米的毛瑟98K 。
MG.34和MG.42型机枪在德军中扮演的角色很多,衡量机枪“轻重”的标准不是重量而是它的角色。轻机枪用双脚架固定,或者顶在肩膀上射击,提供相当于半个班的火力强度,班级的调动和防守以机枪为中心展开。三人制的机枪队还要携带一支备用枪管。重型机枪由6人小队操作,用三角架固定,有三支备用枪管。

~~·22-1·~~三名伞兵在一个标准的迫击炮阵地发射迫击炮。

~~·22-2·~~反坦克炮阵地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彈藥坑在阵地后面,在炮的正下方还有掩壕。
步兵炮
第13步兵炮连包括连部、通信分队、两个轻炮排和一个重炮排,共有4门7.5厘米轻型步兵炮和2门15厘米重型步兵炮。这些都是步兵操控的短程榴弹炮,可以不依赖师级炮兵的情况下为团级提供快速间接的低弹道火力支援。第14反坦克连共有4个排,每个排4门3.7厘米Pak.35/36反坦克炮和一个轻机枪分队。在1个团下辖两个营的编制内,以上连队称为第13、14连。
战争头三年新建的师,团级以下单位的编制与武器的配置变化很多。步枪排有三个班而非以前四个。多数新建的部队的步枪排没有了5厘米迫击炮,或者是少了3个反坦克步枪连。其它一些营级单位的机枪连则少了8厘米迫击炮排。
1940年组建的团的步兵炮连仅有4门7.5厘米炮。其它一些团就少了团属连队,仅在每个营里保留一个排,该排有4门轻型步兵炮和4门3.7厘米反坦克炮。1942年东线的第13步兵炮连开始使用8门从苏联缴获的12厘米口径HM38迫击炮代替原有武器:德国人不久就复制出Gr.W.42迫击炮。1940到41年间5厘米口径的Pak.38开始取代3.7厘米的反坦克炮。7.5厘米的Pak.40反坦克炮主要装备在师属的反坦克营,但在团级部队还是能见到Pak.40。5厘米的迫击炮威力太小在1943年后期退出战场,8厘米口径的短管Gr.W.42取而代之。1942年年底反坦克火箭筒开始出现,次年大量应用。

~~·23-1·~~7.5cm和15cm步兵炮阵地由一个环形坑和防装甲战壕组成。

~~·23-2·~~一个还未完成的7.5cm反坦克炮阵地,修建在一片空地上,降低炮身减少了轮廓,却也限制了射击。
1944年组建的步兵师每团少一营,兵力缩水48%,每团1987人。一个184人的团的团部包括通信、先锋队和摩步排。708人的营有3个142人的步枪连、一个205人的机枪连和65人的营直属中队。步枪连有16支轻机枪和两门8厘米口径迫击炮。机枪连包括3个排,每排4支重机枪。第13步兵炮连有6门7.5厘米和两六15厘米步兵炮。第14反坦克连有3个排,每排4门重型反坦克炮,种类有7.5厘米Pak.40,Pak.97/38或者7.62厘米的Pak.36(r)(缴获的苏联M1936阵地炮改装而来),后者广泛应用。实际上德军装备的各种炮数量比书面上少,部分炮可能是用5厘米口径炮代替的。

~~·24-1·~~重炮阵地通常挖成三角形,但圆形、椭圆形和方形也有。阵地相对较大,能容纳8-10人。彈藥坑挖在前面,其它的在后面。后方有斜坡可让大炮撤离。

~~·24-2·~~15cm火箭发射器的阵地要求对人员提供更多防护,和防止冲击波殃及彈藥。发射器在中间,两边是弹坑,人员防护在战壕两翼。
1944年掷弹师每个团同样是两个营。掷弹兵连只有两个排,每个排除了4支轻机枪外再没其它重武器。理论上各个排应该装备7.92毫米MP.43/Stg.44攻击步枪,而同时期的排单位仍旧使用98K毛瑟步枪,有时每个班会有一支7.92毫米的G.43半自动步枪。作为重装备连的第4、8连有两个重机枪排和一个有6门8厘米迫击炮的排。第13步兵炮连其中两个排控制4门轻型步兵炮,另外两个排每排拥有4门12厘米口径迫击炮。第14反坦克连拥有多达54具肩扛式火箭筒,它下辖三个排每排18具发射器。
1945年时步兵师的各个团情况类似,不过每个营的重装连(第4、8、12连)仅剩两门轻步兵炮和8门8厘米迫击炮(没有机枪),第13重装连有1个排包括两门重型步兵炮及8门12厘米迫击炮,而第14连则装备18具火箭筒发射器。

防御工事的建筑材料及建筑方法
在建造防御工事和障碍方面,德军经常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是建造工事的最佳之选,1943年盟军轰炸大西洋防线体时,体现了钢筋混凝土的价值。轰炸中各种战壕和地面工事被毁而钢筋混凝土却毫发无损,不过此种材料稀缺,大部分用于制.造大西洋防线、U艇基地、防轰炸设施、指挥所和地下堡垒等。其它各种专业材料也不多,优先用于主要设施。


~~·25·~~一辆M4谢尔曼穿过垂直反坦克木桩。木桩埋入地下部分有2米,向敌人的一面常常有倾斜的木桩吸收炮弹穿透力。制作这种木桩障碍要大量使用爆破。
木大梁
大木头在欧洲和苏联随处可见,德军的工事修建手册要求大量使用各种木头。20-25厘米的原木或者16x16厘米的经过熏蒸处理的原木用于做天花板、水平支撑和垂直支撑最佳。木板片则有限地用于地板、门、战壕内的地板、彈藥存放位、梯子和楼梯。先头部队和工程兵可用便携式锯木机切割各种木头。各种大尺寸的用于大圆木的工事修建的铁钉经常短缺。
防弹护墙
工事外围的圆木条会插入地面以下,但是大口径炮弹贯穿这些圆木条后能产生致命的木刺,为了降低伤害,会用细树枝编织成约10厘米厚或用柴捆来加固。这些原木条插入地面后形成一根根垂直桩,顶部会用带钉的铁线再次紧固。
与其它军队一样,德军也用坚固的木箱来运送彈藥、粮草和其它各种物资。用柳条编织的容器也很常用,主要用来装炮弹和发射药。这种柳条编织的容器还常被装满泥土,像砖头一样堆叠起来作为工事内部的墙壁,并用木头或铁线固定以防在炮弹冲击下崩溃。各种木箱的木板常被拆下用于射击孔、门和棚架很设施。从这些木箱上拆下的铁钉也是重要物资。德军的彈藥(包括手榴弹、地雷和迫击炮炮弹)多是用相对昂贵的铁制容器运输。这种铁箱按计划应该用完退回,不过有时也被填满沙土用于墙壁 。铁制油筒情况类似,英军的3加仑油罐在北非大量使用,均被填满沙土用来筑墙。
由于需要在德国本土和其它少许地区生产,前线的专用沙袋供应不足,这类沙袋多是棕色或灰色的麻布。双层沙袋对阻挡轻型火力十分有用,还能防止榴弹的伤害。
部分有射击位的工事要高于地面,但都会尽可能的降低高度。工事的外侧垂直面会堆上足够斜度的土坡以吸收穿甲弹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圆木条有时只用在工事斜坡面底部做为底层搞冲击的作用。

~~·26·~~机枪掩体。
石头和其它物料
只要能找到石头多会用来修筑工事,意大利和北非的情况尤其如此,那里的工事多为纯石头的。工事的天花板作为抗冲击层,使用石头和木桩。石头还可填充在两堵木桩墙中间以阻挡穿甲弹。战壕有时也用石头做墙壁,但要有铁丝网加固,否则一枚脱靶的炮弹就能打烂战壕。
铁板、木板、木头、屋顶瓦片、木瓦、门、砖头、水管、铁轨、水泥和钢制枕木多取自部队作战当地。
东线的冰和冻雪不失为工事的最佳材料。不同地区地面积雪的平均厚度各不相同。北部地区从12月起积雪厚度可达1米以上,直到次年5月份积雪消融。南部的积雪从1月到4月厚度10到40厘米,整个冬天温度在零下30-45度。冰块和冻雪的防弹性能可佳且易于修筑。各种冰冻材质对轻武器的防御效果见下表。
Quote:
冰冻材质的防护厚度
冰冻材质
厚度
松散的雪
120cm
雪团
80cm
有冰壳的雪
40-60cm

28cm
冻土
20cm
冻泥
15cm

~~·28·~~一门15cm重型步兵炮在一个由木桩做护栏的阵地中。图左边一个炮手正在挖防坦克战壕。

~~·29·~~一个防空炮阵地,可攻击低空来袭的飞机。防空炮安装在水泥基座上。阵地直径2.5米深1.5米。
工事的建筑原则
德军为部队修建工事和障碍提供了详尽的设计图纸,许多设计标准是建立在一战的经验之上。虽然实战中不见得总有充足的时间和材料,但实际建成的工事多少还是受到标准设计的影响。
大多数防御阵地都会尽可能挖深一点并尽量降低以求减小轮廓,一来有利隐藏二来减小目标。一些不不需要射击口的工事与地面持平。当遇到地下水位较高、沼泽地和岩石层地表时,工事只能完全建在地面之上。为此工事顶部就必须能抵御重炮袭击,那么加厚的顶部就会让工事的轮廓更加明显。某些情况下射击点必须完全显露在地面上才能有效地控制它所掩护的位置。
多数工事的棚架都是粗树干搭建,树干通常是水平放置,两端开槽固定。树干水平放置搭建的木墙需要用垂直桩固定。工事内部的墙壁会用木头、柴捆、编织的树枝、石头和沙包来制作,以防受到炮击后工事倒塌。

~~·30·~~德国国土阵地上的一门3.7cm防空炮,炮装在车架上但轮胎却被拿掉,可能装到卡车上了。
工事顶部铺的是两层大口径的粗树干,两层树干水平交插状摆放。德军的手册中没有提到使用两层以上树干制作顶部,但是实践中发现约6层的顶部结构能确保工事不被重炮炸毁。有条件的话防水顶棚会盖在顶部树干上,其次才在盖在底部沙土上,有时还会在顶部树干上铺一层5厘米厚的泥土以增加防水能力。如果工事暴露在地面之上,那么会用泥炭和草皮堆于墙体侧面以增加侧面倾斜度。工事建成后会把原来位置的草皮盖回工事表面,有必要的话还会在背面也盖上草皮,这样可以躲避空中侦察 。手册提供了十分详细的工事尺寸,但没有规定顶部厚度。顶部厚度取决于工事能挖多深,工事挖得越深顶部越厚。修建在地平面以下的班级单位掩体,推荐厚度160厘米,地平面以上的机枪雕堡推荐顶部厚度130厘米。
轻型榴弹炮(美制60mm,英制20mm,苏制50mm)无法穿透绝大多数掩体,中型榴弹炮(美制81mm,英制3英寸,苏制82mm)打击效果较好,而重型榴弹炮(英/美制4.2英寸,苏制120mm)则非常适合打击这些掩体,有延迟引信的榴弹效果更佳。轻型火炮(75mm,105mm,25磅)对掩体打击能力有限,不过155mm口径的中型火炮可以完全炸毁掩体。
射击掩体和枪眼会尽可能的做小,以求减少子弹射过枪眼的几率和减少目标的暴露。射击枪眼推荐角度60度,但实际操作中角度可以改变。这类掩体用较小直径的圆木、柴捆和沙袋搭建,即便其高度无法与地面持平,也会做得非常低矮。
诸如步兵坑、战壕、机枪坑、榴弹器发射掩体、步兵炮掩体和坦克炮掩体等开顶式掩体,会尽可能的做小。这位阵地刚好可以容纳武器和操作手及操作装备所需的空间,既节省建造时间又易于伪装,使其难以被发现。相关手册对战壕的标准是顶部开口60-80厘米底部40厘米,墙壁稍微倾斜。实战中倾向于把战壕做得更窄而且墙壁做成垂直的,只要土壤结实稳定即可。战壕不做胸墙或者只做一点点,当遇到太坚硬的土壤或者没有时间或地下水位太高而无法把战壕挖得太深时才有必要做胸墙。另外把从战壕挖出的废土清理干静还原战壕周围的原貌也要花费一翻时间。
各种工事的出入口一般在背面,但是根据地形特点提供的掩护,出入口也可能设在两边。通常出入口会做好设施以防火焰、爆炸碎片和爆破器材。设施有建在工事内部的抗冲击波屏障或者是建在外面的类似设施。进入较大的工事通常要穿过由树枝组成的木墙分隔开的过道和大厅,这样可以保护工事内人员不受手榴弹、爆破器材、爆炸冲击波和化学武器的伤害。平时大厅还可以用于人员更衣及防止冷气进入工事内部。
放置火炮的开顶式工事都有反装甲战壕保护。反装甲战壕在工事左右两个方向,这类战壕又窄又深,并装有翼状物以防坦克越过时伤害下面的人。当坦克压过战壕时要保证蜷缩在下面的人的头上有75厘米的空间。当受到重炮和空中打击时这类战壕也能提供保护。
对于彈藥的存放,则是在战壕等的墙壁上挖出凹槽,通常会塞个木箱进去再存放彈藥。反坦克炮、步兵炮和重炮阵地彈藥的存放方法,是在地面以一定角度挖出部分沙土将炮弹箱放在里面,炮弹箱最远距离阵地后面10米。

~~·31-1·~~15cm的s.LG.33重型步兵炮阵地与意大利的岩石地表很好的融为一体。

~~·31-2·~~石头和树枝组成的棚架。是上图15cm炮的背面。入口很窄且建在两颗树之间,让这个棚架难以被发现。


图片:


防御阵地的种类
步兵阵地
最简单的步兵阵地是一个可容纳两个的小型战壕,类似于散兵坑。这种阵地通常由双人把守,当然有必要时也可一人控制。双人把守一个小型战壕,既可以互相鼓舞士气又可以在观察时轮流休息,而且当其中一个被击毙时仍有一人能继续执行防守任务而不至使防线出现空隙。单个的步枪兵阵地又名“苏联坑”,约70厘米宽60厘米深,足以让一个成年男性蜷缩在里面,控坑时会把泥土在前面堆积成月牙状以求减少挖土量。其它类型的阵地挖出的沙土本应清理干静,不过常常因为时间紧迫所以阵地前方就会留下土坡。起初双人阵地是一小段直线战壕,宽80cm高1.8m,稍微弯曲的设计在实战中得到验证并在1944年时成为标准设计。新的设计有两个射击位,战壕中间部分再挖深成为楼梯格形状,可供士兵休息和提供反坦克保护。反坦克战壕也采用这种设计方式而且还可供步兵射击用,既有V形、W形、U形也有月牙形。可供士兵站立射击的台阶离地面1.4米深,整个战壕最深处1.8-2米,所有这类战壕顶部开口推荐60-80厘米宽,底部40厘米宽。每段战壕间隔距离推荐10米,实际情况因部队数量、地形和植被而有所不同。

~~·32·~~装甲掷弹师的两名步枪手在一个双人战壕内,他们决定保留胸墙。
反坦克步枪放在双人战壕中。反坦克火箭筒则没有固定射击位置,可在任意位置射击。反坦克火箭筒一般时持于腋下发射,也可在战壕内发射。在战壕内发射时必须清理战壕后面的堆积物,因为发射后后方产生的冲击波有30米,意味着胸墙要移除而且发射角度不能太倾斜。还能在建筑物中使用火箭筒,除非内部空间很大,比如仓库而且门窗都要打开以减少冲击波的巨大压力。8.8厘米的火箭筒使用规定类似,不过它后方冲击力更大。火箭筒通常是3个1组呈三角形布置,两前一后,距离依地形而定,这样可以确保攻击各个方向来袭的坦克。班级双份轻机枪阵地是一个略微弯曲的1.4-1.6米的弧形战壕,战壕面向敌方的一边有一个低于地面20厘米的台阶用来放机枪。战壕可以在班级别防线的任何能提供最佳射击角度的位置。3人制的重机枪阵地与轻机枪阵地类似,但在两端没有反坦克战壕。轻重机枪的阵地设计差别较小,可以防止被敌方空中侦察辩别。
当苏军在1944年开进东普鲁士时,德国就动用民众来修建阵地和障碍。机枪阵地“托布鲁克坑”由两条直径1.5米长2米的水泥管组成。先将一条水泥管水平放于坑中,其中一端用沙袋和木板支撑,作为人员的防护空间。另一条水泥管则垂直放置,其中一端底部切出U形,与水平的那条水泥管结合。垂直的水泥管顶部与地面持平。这种阵地易于建造和伪装。
如果部队驻守阵地的时间充足,机枪和步枪阵地会用战壕连接起来。驻守沙漠地区的部队大量使用战壕防守,可确保人员在各个火力点间安全移动。如不利用战壕,沙漠的地形特点会让人员易于暴露。战壕还大量应用在要塞的防守当中。一战的战壕系统是以各种几何图形为标准建造的,它不考虑地形因素。不同于一战模式,二战的战壕是依赖地形而建,战壕不一定非要连在一起,部分战壕会用树枝覆盖,上面可能还铺一层雪或泥土。战壕呈锯齿状,锯齿的每一节长10-15米,这种战壕受到炮弹打击时只会给击中部位的人员造成伤害。锯齿状设计还可避免敌方占领战壕内部后顺着战壕内射击。匍匐式战壕开口宽60-80厘米,深60厘米,底宽60厘米。连接用战壕深1.8到2米,底宽40厘米,作战用战壕尺寸一样,但修有射击用阶梯,并在战壕内壁挖有存放彈藥的坑。双人步枪阵地和机枪阵地通常位于主战壕前2-3米处,通过掩壕连接。休息处挖在战壕内背对敌人一的面,可以提供1到6个人的保护,休息处保持一定间隔,风格各异但尺寸尽可能小。在泥地或潮湿环境中的战壕底部通常有一层地板,木板下面有排水沟。

~~·33-1·~~曲线形的双人步枪战壕。

~~·33-2·~~重机枪战壕可容纳两人操作外加一个班长。

~~·34·~~轻机枪战壕可容纳两人。
需人员配合使用的武器的阵地
5厘米迫击炮战壕类似双人步枪战壕,在迫击炮前面有70x100x70厘米的台阶。8厘米迫击炮坑深度1.6米呈圆形,底部直径1.8米,开口比底部微宽,侧面倾斜度取决于泥土的质量,后方挖空1立方米用来储存彈藥。1943年8月重型迫击炮坑改名中型迫击炮坑,12厘米迫击炮取代8厘米的地位,12厘米迫击炮坑是8厘米的放大版,2米深直径2米。
反坦克炮阵地既有圆形也有椭圆形,横向宽约4米。3.7厘米反坦克炮阵地深约40厘米,5厘米和7.5厘米炮的阵地深度稍微增加。在炮的轮子与地面接触的位置,地面会挖槽降低炮身高度。步兵炮阵地比坦克炮阵地略深,7.5厘米炮阵地直径3米深50厘米,15厘米炮阵地直径6米深1.3米。阵地背后修有坡道,可供武器进出,距离坡道后面2米的位置有胸墙保护坡道安全。如果不在阵地两边挖反坦克战壕的话,则会在炮旁边挖掩壕,某些情况下还把掩壕挖在炮下面两个轮子中间。在修建得比较好的阵地上通常有一条坡道,炮可以顺着它推到地平面以下,坡道末端上面会盖上木板。由于反坦克炮必须有良好的隐蔽阵地以求生存和打坦克的能力,在被敌发现后它必须具备立刻转移的能力。为此反坦克炮的初始阵地经过精心建造,但后备阵地也会修整,或者至少有可供射击和隐蔽的位置。
在各条战线上8.8厘米防空炮有时被当作反坦克炮使用。虽然它在远距离上精度高还有击毁任何坦克的高射速火力,但也有缺点。这种炮体积大目标明显,难于隐蔽且挖阵地费时费力。它的尺寸太大还需要重型车辆拖动,所以撤退与重新部署的速度较慢。扮演反坦克角色的88炮,通常躲在建筑物群、树林和道路拐角处。
师属炮兵阵地是圆形或者三角形的,周围一般都有胸墙环绕,而且阵地挖得比前方其它炮兵阵地都深,以抵抗敌方炮火的反攻。装甲反坦克战壕在阵地两边,后面有条出入阵地的通道,彈藥和人员休息处在后方。一个4炮阵地,每门炮的阵地相距30-50米,呈三角形、直线形、正方形或菱形排列。炮兵指挥所在各个阵地后方,彈藥集散点在各个阵地后200米。伪装是炮兵阵地救生的必须工作,所以阵地经常盖着伪装网。每个炮兵连有2支轻机枪。

~~·37-1·~~东普鲁士,战争最后几天,一个班级战壕。

~~·37-2·~~班级掩体的形状各异,既有单房的也有大型多房间的。
班级掩体
班级地下掩体设计多种多样,可供作战人员休息和提供保护。这类掩体建在主防线后方,要塞的内部,靠近需要人员配合操作的武器附近。掩体不属于战斗阵地,完全建在地下没有射击口,主要作用是提供生活空间,有良好的防炮击和空袭能力以及防风雨和降雪。只要有可能掩体都会埋在地下,顶部与地面持平。如果遇到地表水位较高或岩石地面,掩体无法完全埋在地下,则尽可能挖深。墙壁采用双层木桩,两层木桩间隔50厘米,中间填入石块和泥土,露出地面的墙壁外侧用泥土堆成斜坡并盖上草皮。如果木料充足掩体内会铺上地板,如果木料不足则用麦秸代替但要定期更换。掩体内各种单层、双层和三层床铺连为一体相互支撑,配有桌子和长凳,枪架安装在门附近。有些掩体内还有紧急通道。
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想把图纸上完美的掩体建造出来通常是做不到的。1941年12月期间,第6装甲师和部分原是坦克驾驶员的步兵,被来自一系列村庄的步兵压制。第6装甲师可以选择撤退到另一个系列的村庄并有被包围的危险,也可选择在零下30几度的地方修筑一条紧急防线,而暴露在没有住所的寒冷天气中意味着死亡。在先前几天的战斗中每天冻伤的人数高达800人,如此发展下去该师的战斗力将很快瓦解,需立刻修建掩体。师属的两个工程兵营每个只有40-60人且装备很少,不过该师有大量暴破器材。工兵指挥官接到命令,要求不故严寒的天气在拟定的防线上,将冰冻的地面炸出一个个弹坑用以保存部队,每个弹坑可容纳3-5人。各个弹坑在纵深之间相互掩护。工兵还在附近埋地雷,在3个方向布置反坦克路障,又用随手可得的木桩盖住弹坑。
第二天早上敌方开始冲击这条弹坑组成的防线,不过看起来敌方只是用炮火打击而没有实际进攻。白天敌方冲击防线,夜里工兵就用手持的工具挖出一个个弹坑并盖上木桩和积雪。士兵为了取暖就燃起明火,烟就从各个掩体里升上来。观察哨设在掩体前方,再前面是反坦克路障,反坦克炮布置在地势稍高的地方,射程覆盖路障。从爆破第一个坑算起,建立整条防线只花了不超过12个小时。为了修筑阵地有40%的工兵冻伤,但第二天师里冻伤人数从800人减少到4人。这条防线挡住了敌方各种进攻,直到10天后侧翼的部队被坦克冲破而撤退,防线才被放弃。

~~·38·~~2cm防空炮阵地。2cm防空阵地对于抵抗东线大规模步兵进攻十分有效,也可对抗轻型装甲车辆。图中阵地由4部分组成:防空炮阵地(1),炮的防护棚(2),班级人员住处(3),防坦克保护壕(4)。
伪装的方法
德军伪装的目标是把工事融入它周围的地形和植被中以免被空中和地面侦察发现。德军还努力将一些工事完全隐藏起来,埋于地下的掩体就是一个例子。伪装的标准是伪装物不能挡住武器射击。
前线工事的基本伪装准则是把阵地设置在既有植被又有碎石的地方,避免出现光滑表面,避免阵地与旁边物体形成对比使得空中看下去轮廓明显,用树枝把火力点盖住,将工事建在建筑物密集的地方,用枯树枝做成屏风盖住道路。各种工事、阵地和设备还经常分散放置。
在荒芜的、白雪覆盖的和无特征的沙漠地区,各种伪装阵地不能靠近带有自然特征的地表自然物体,否则会给敌方侦察人员留下参考点。雪地中伪装不是想像中那么容易。挖掘过的雪地与未挖掘前的明显不同,即使下过一场雪后还是能看出来。车辆痕迹和足迹泄露了行踪。机枪射击后在前面产生的黑色粉沫容易发现。取暖和煮饭产生的烟雾暴露了位置。各种机枪不使用时用白色床单盖住,但近距离仍可发现。
搬走挖阵地产生的废土,不使用胸墙的原因是为了隐蔽。在地面上这类战壕极难被发现。胸墙很容易被空中侦察发现,因为它与背景和周围植被有明显反差。胸墙还产生阴影,也容易从空中发现。

~~·40-1·~~地面阵地上一个4米长的测距仪。阵地的墙壁用小尺寸的木头做防护栏,是这类阵地的最佳例子。

~~·40-2·~~一个未完工的豹式坦克7.5cm炮塔。炮塔被安在钢架上,可以转动。钢架下面是操作手的棚架。在建造中阵地经过伪装,为了拍照需要把伪装揭开了。
对于敌方的地面侦察员来说,某个关键因素即可让它判断出敌方阵地位置。胸墙可以倒在战壕后方以免阵地被发现,这些土坡有时会进行伪装,把挖阵地时挖出的草皮和堆放土坡位置原来的草皮盖在土坡上,未干枯的树枝也可以用来伪装土坡,但树枝要定期更换,不过苏联冬天会把树枝冰冻,绿色可以保持更长时间。落叶也可以伪装土坡。
设置假阵地和设备与车辆模型的伪装方法经常使用,特别是非洲战场。因为沙漠中各种行动难以掩饰,所以大量运用欺骗手段。为使欺骗足够逼真,车辆模型一般在夜间移动,至少要做部分伪装,假履带也要做出来。齐膝深的假战壕与假阵地相连,并在里面填上树枝,使得空中看下去假战壕有一定深度。假阵地上要部署哨兵并点燃烟火,以使其看上去像被占领一样。

~~·41·~~夜间任何闪光都可以清晰地钩画出防御阵地,图中的阵地被迫击炮的闪光照亮了。

因地制宜的防守方法
北非
1941年2月非洲军团的先头队部到达特里波利时,利比来的沙漠环境令德军士分陌生。尽管部队经过充分准备但当它们到达北非时才发觉准备并不充分。
在利比亚和埃及的战斗多发生在从海岸线向内陆延伸60公里的区域内。这个区域以波浪式地面为主,4到20米高的小山丘纵横交错,山丘的斜坡相当平缓。稍微高一点的高地是裸露的岩石没有植被。地势低矮处的岩石地面被白*、泥土和沙子覆盖。高盐分含量的干湿地面分部在海滩区域。在部分地区干枯的小河会把地面划开,它的底部是沙子,将河道两旁低矮的河堤破开可供车辆穿越。此处所指的山丘都是海拔只有几百米的小山,者是荒芜的岩石,被断泥层与冲沟分割开来。
只要地面能比周围高出一点点,就能为观察员和地面炮火提供有利位置。由于缺少植被和高地位置明显,伪装难度极大。干枯的河道有时会阻碍通行,但却十分利于隐藏部队、阵地和车辆。
海岸线周边的白*地表对于建筑地面工事有利有弊。白*的产生原因是冬季雨水被吸收又在夏季升上地面,蒸发后留下一层像水泥的表层,它是白*和二氧化硅。在海岸线30公里内这层壳有50厘米到2米厚,越向内陆延伸壳就越薄。在这种地面上挖坑十分费劲,经常要爆破和用电动工具。坚固表层下面是松软的泥沙。德军通常在表层挖出小洞然后在下面挖出小房间。1到2米厚的坚固表层在跨度35厘米内不需支撑且能抵挡轰炸。
缺少木材意味着修建防守墙要大量使用沙袋、石头、填沙的彈藥箱和油罐。修筑阵地时如果白*表面太坚硬无法挖下,会用石头堆成环形的矮墙,如不有意把它做得像个乱石堆,那么适当距离上能一眼就发现它。在海岸周边的地面下1米即有水,工事不能挖深,部分工事会露在地面上。前方岗哨的战壕没有胸墙,即使在很近距离也难发现。如果胸墙来不及移除则平铺在阵地周围而不高出原有地面22厘米,但新铺的沙土会与地面产生对比反差。从远处沙漠产生的烟雾、尘土和地面反光,能判断出对方正在修建隐蔽工事。
伪装阵地和车辆相当困难,大多数地方几乎不可能。车辆移动产生的灰尘和地面痕迹更无法避免。一有武器开火,产生的尘土使它显露无疑。干枯河道、地势较低和反斜面都被尽量用来隐藏。遮盖伪装网的车辆虽不能完全隐藏,但可以掩盖车辆种类。
人造障碍物较少使用,因为缺泛物料、战线太长和敌方可以从侧面进攻等原因。有时要塞周围会放障碍物但空中侦察会暴露阵地外形。
起初德军尝试模仿欧洲战场的防守设计但效果不佳,后发展出要塞式防守。通常1个班建立1个要塞,配上支援性火力,有轻机枪、可能还有一支重机枪、反坦克炮或2厘米防空炮,有时还有迫击炮。要塞内各个阵地用战壕相连,两个班在前一个在后。排级和连级也用类似方法部署。地雷和火焰设在各个要塞之间。转移伤员、补充彈藥和重新部署兵力只能在战斗平静期间进行。


~~·42·~~一个用木桩搭建的轻机枪阵地,顶部与地面持平,使得阵地难以被发现。
意大利
亚平宁山脉几乎贯穿整个意大利半岛,山脉上的河流穿过海岸线周围的山丘汇入大海。这些山丘把半岛分割出许多又窄又平的山谷,山谷在冬春季节里非常泥泞。从半岛边缘向内陆进攻时要面对重重山峰与陡峭的山坡。低处的山坡被果树、橄榄树和葡萄园覆盖,上面的山坡则是低矮的丛林。道路稀少多在谷底。地表多是岩石地面。村庄位于地势较高的位置易于防守。房屋墙壁厚实,多数都有地下室,用石头和泥浆建成。房屋如果变成碎石瓦砾硬加成为有效的防守阵地。反坦克炮和机枪经常放在地下室中,上面用碎石加固装甲车停放在非常容易防守的街道里。
多数地区的地表都被缠绕在一起的山峰、峡谷和冲沟等分割开,防守时无法全部顾及。各座山的底部和低处的山坡被巨大的松散石头覆盖。进攻方经过有效侦察可以渗透进防区内甚至从山坡上方、后方和侧面进攻。反坦克、反步兵地雷和爆破对于封锁道路十分有效。山峰为防守方提供了极佳的观察视野,但观察邻近阵地的视野却受阻。奇袭和进距离交火的事情经常发生。
石头是制作各种掩体最常用的材料。半岛东南部精心修建的大纵深古斯塔夫防线还使用了混凝土。隐藏在低矮丛林中的工事与周围地表容为一体,无论是空中还是地面都难以发现。160公里长的古斯塔夫防线建于1943年秋天,从拉彼迪延伸到桑格罗河河谷。该区域的山高从900到2000米不等。德军在意大利前线保留了足够数量的流动兵备队。

~~·44·~~意大利的一个六角形机枪掩体,有多个射击孔。德军在意大利大量运用这种设计。部分伪装得较好,能融入周围岩石地表。不过由于墙面是岩石的,被机枪打中时子弹会在掩体内弹跳,产生碎石而伤人。

~~·46·~~沙漠上的班级要塞。由于宽阔的沙漠战线所必须采取的防御措施,德军建造了自成体系的班级要塞。图中是一个典型的要塞。武器阵地和防空洞距主战壕约6米,曲线形主战壕总长40-60米。双人步枪战壕在主壕前方1到2米处(1)。要塞不一定有8cm迫击炮(2)。2cm防空炮可以代替3.7cm或5cm反坦克炮(3)。部分要塞有两支机枪(4 5)。如果没有防空炮,其中一支机枪作为防空用,但也可对付地面目标。掩体和防空洞(6)可供所有人使用。这类要塞由16-24人把守。
东线
苏联的地形地貌种类烦多,既有无边无际的森林,又有大片的湿地,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山脉。各种地形地貌对德军的防守各有利弊。
森林对攻守双方的观察和射击都有影响。对守方的好处是攻方的装甲车辆受到限制,隐蔽后难以从空中被发现,易于建造各种障碍物。德军不会在森林边缘布防,而是退入森林里面,让对方去猜测自己的位置,使敌方难以确定炮火的打击位置。岗哨放在森林边缘预警敌方来袭和引导已方炮火。大块的原木可路路障,捆在一起的树枝可有效阻止步兵来犯。森林中的树木如果阻挡了武器射界,不可全部移除以免让敌人知道自己进入射程。独立的单个步兵、狙击手和机枪手散布在防守纵深内使敌方难以推进。反坦克炮集中放置在穿越森林的道路上。间接打击式的武器位置主要考虑是否有开阔区域供高角度发射,而不是以射击距离为标准。
湿地的特点类似森林,但对攻守双方带来的问题更大。被洪水冲击过的地面,泥土虽不是太深却严重影响前进速度,发动大型进攻也很困难。对于守方的好处是极少面对装甲车辆,少数泥泞不堪的道路不能通行装甲车辆,前沿阵地供给困难,重型装备不易转移。水位较高的地表致使多数工事阵地只能建在地面。
苏联的大草原有几百公里宽阔,一望无际,向天边延伸,十分荒凉。道路、村庄、河流和标志性物体稀少,部队常常无法在地图上标记位置。草原上可以隐蔽的地形和物体比沙漠还少,比较好的方法就是随地挖坑。部队通常散开防守,彼此间联络较少,无论是防守还是进攻各单位都要360度防守。

战时防御工事
战争初期的营级防御体系
研究德军战争初期的防守方式最佳的着眼点就是营级的防守。从营级角度能极好的审视德军对连级和排级和团属支援性质武器的安排和使用,后期的要塞式防守和其它各种防守方法都从此演变而来。德军认为营级别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的基础级别。一个师的营级个数决定了该师在组织作战时的部署能力。


~~·51·~~一个满员的步兵营通常把其中的两个连放在800-2000米宽的正面。重机枪连的重机枪和迫击炮与团级的4门3.7cm反坦克炮和2门7.5cm步兵炮搭配使用。每个排的阵地有3门轻机枪和1门5cm迫击炮。医疗点和彈藥点在各个连级指挥所附近。图中,左边的1连有两个排部署在主防线上(1/1和2/1),第3个排在前哨位置(3/1),这个排可以退到1/1和2/1后面的后备阵地。右边的2连第3排(3/2)也在前哨阵地,它可退至1/2与2/2阵地前方关键地形上,当该排受到打压时还可以退到1/2与2/2后面的后备阵地。3连则作为营的后备队散布在后方,用于阻挡敌方穿越或发动反攻。图中的团级守区用“III”划分,连级守区用“I”划分,营级守区用“II”划分。地形等高线标在图中。
每个营会把两个连放在800到2000米的战线正前方地形有利于防守、观察和开火的地方。剩下一个连放在后面100-300米处,此处不但要有利于防守,还要考虑前面的连队被打压回来时能快速反攻。如果前面连队阵地被敌穿越但阵地仍有部分完好,那么后备连队会负责抵挡敌方穿越或者转移阵地。如果邻近的营级防御被敌方穿透,后备连还能前去掩护其侧翼或者击退敌方。
各种设备都部署在连级和营级区域:指挥部、彈藥存放点、医疗处、电话交换机、炮兵引导哨、手推车停放点和厨房。
步枪排内各个班部署的间隔较窄。三班制的排通常把三个班都放在前线,而四班制的排会留一个在后面。每个排级阵地就是一个要塞,理想情况下四周会围上带刺铁丝网和地雷。每个连之间的空隙较大,但会有巡逻和火焰,时间允许还会埋雷,可能还会布置部分机枪和步枪阵地来覆盖间隙区域。
每个连把它的后备排部署在连队守区前方几百米的位置,目的是防止敌方奇袭、破坏敌方的巡逻、为已主巡逻、警戒敌进攻。前哨阵地有时用来欺骗敌方此处即是主战线或者误导对方错判主战线位置。前哨不会顽强抵抗敌军,只在远距离与敌交火后通过预先设置好的隐蔽路线退回后备排阵地。

~~·52·~~一名非洲军团的士兵尝试在海滩的坚固的白垩地表上挖洞,挖洞通常是用爆破的方法。
虽然炮兵的弹幕和工程兵能轻易的穿越地雷带,但是东线与北非仍旧密集的埋雷,将地雷埋在交战区和道路要害处十分有效,比如十字路口和各处无法绕开路面的地方。
电话线路最远到达排级指挥部,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营级的部队较少用无线电。电话线沿路边和水沟铺设,时间允许会埋入地下。信号兵与信号枪也是交流的重要手段。
团属的两个轻型步兵炮排分属两个位于战线上的营,重型步兵炮排由团部指挥。团属的4个反坦克炮排指挥官部署的弹性很大:前方两个营各带两个反坦克排;两个坦克营各带一个排,剩下两个排做后备;两个营各带一个排,一个排放在前哨阵地或者掩护侧翼。这些都是反坦克炮排的使用方法。反坦克炮的位置通常还位于能打击侧翼来袭坦克的地方。营属机枪连三个排可以分配给各个步枪连。在丛林和城市作战,重机枪经常被当作轻机枪部署,与步枪排一起靠前放置,近距离与敌交火。迫击炮排的6门迫击炮通常由团指挥,不过每个步枪连也可以指挥1门或2门迫击炮。每个步枪连的3门反坦克步枪既可以分配给每个排,也可以集中在山谷处反坦克。

~~·53·~~1944年9月,第85步兵师在意大利搜索一个伪装得极好的德军机枪阵地,阵地的右边有一个防空洞。阵地上有两门MG.42机枪,射界十分广阔。阵地上还有台无线电,说明这还可能是炮兵观察哨。
反坦克炮和炮的射击区域取决于地形特点和敌坦克最有可能来袭的位置。地形分为多种级别:装甲车辆无法通行区、装甲车辆可能通行区、绝对可通行区。装甲车辆无法通过的地形有森林、沼泽、泥地、大块岩石和陡坡,而步兵则会从这些地方进攻,所以需要机枪和迫击炮来覆盖。
各种武器与敌交火的距离远比它们的最远射程近。一些反坦克炮在1000米远开火,但多数会在150-300米才开火,反坦克步枪也在这种距离开火。铁拳反坦克火箭筒有30、60和100米三种最远射击距离,但士兵会在更近的距离内攻击以求消灭坦克。迫击炮和步兵炮可以集中在前面或侧面的排级或连级阵地,可以在各个阵地的间隙中,可以在敌方最有可能进攻的方向。步兵炮的射击距离比迫击炮更远,会选择较远目标打击。
早期战斗要求大规模反攻前要先组织好才可以进攻,但却留给对方时间做准备,所以后来对反攻的要求是尽快穿透敌方以求产生力量比对差别,阵地上的班和排级可以自行决定进攻与否,无需等待大规模组织。

~~·58·~~连级要塞。
埃及阿拉曼,1942年
1942年9月份隆梅尔的部队在阿拉曼受到英军抵抗而停下,损失了很多装甲车辆且补给不足,遂决定建立一条坚固防线而不撤退。他有充足的机械化力量阻挡英军,却没有足够的机械化力量防守,只能靠步兵做静态纵深防御。
长61公里的防线从阿拉曼西边4公里的海岸线向南延伸到卡塔腊盆地。地形十分平坦,少数山峰成为主要阵地。英军留下的地雷被整合进德军的两带地雷带内。44500颗地雷,只有3%是反步兵雷,所以工兵清除时的危险降低了。
少量观察哨位于地雷带前面防止敌方渗透,撤退用的小道穿过地雷带,小道虽然很窄但英军在进攻中仍发现了它。整条防线经过6个星期精心准备,相当牢固,且有到炮兵弹幕掩护。部分德军与防线上的意大利军队混合在一起,整条防线上有5个意大利师而德军仅1个。后备队也是1个德军师配1个意大利师。后备队位于战线后面1到3公里处,这个距离在英军重炮射程内,但可确保反攻时后备队能灵活部署。一个德国和意大利的摩步师部署在前线后方5到8公里处一条沿海高速公路两边。
10月23日夜间英军在大量炮火和飞机掩护下发动进攻。工程兵一翻努力清空了北边地雷带。英军一次装甲进攻被击退后,25日又从南边发起一场更大的进攻。两倍于德军与意大利坦克的英军最终在11月4日攻破防线。英军花了12天时间才击穿了3公里纵深的德军防线,隆梅尔在缺油少弹,损失大量坦克、火炮和反坦克炮后终于成功地在一场大雨后向西撤退。

~~·60·~~一个匆忙建造的MG.34机枪阵地,射界宽阔,但伪装很差。
1943年11月,意大利奥托纳
德军在奥托纳进行了城市攻防战,而意大利的城市多用水泥与石头修建且大多有地下室,这些都非常适合防守。在房屋林立的地方作战双方代价都很大。奥托纳是德军进行的第一次城市防御作战。
对于德军,一座城市就是一个现成的要塞,坦克的致命陷井。主防线在城市内部,可避免敌方观察和直接的炮火打击。观察哨位于城市边缘和外围。道路用地雷和路障封锁,桥梁被炸断,敌坦克可能的来袭方向铺设地雷和反坦克战壕。城市外围的山丘、树林和建筑群可做为360度防守的要塞或者至少成为岗哨,可阻止或延迟被敌方占领,或者防止城市陷入包围。
城市内的主防线呈不规则分布,使敌方不易定位,被穿越后可避免被包抄。城市中主干道上坚固或有制高点的楼房做为要塞。狙击手、铁拳反坦克小组在主战线前方的屋内,可在进攻方未到达主防线前先瓦解攻势。虽然一座城镇已被做为主防线中的一环,但这座城镇仍要做好360度防守的准备,因为其它段的防线有可能被穿透再把它围住。
堵塞道路可以用炸碎的房屋的碎石、废弃的车辆和垂直插入地下的大木桩,大木桩高达3-4米。穿城而过的河流和水沟也被融入防御体系。房屋有时会被炸毁后用它的碎石瓦砾堵塞道路。部分街道故意不设路障来欺骗坦克开进埋伏,岔道会有意封堵以使坦克察觉埋伏后无法调头。
房屋中设有陷井,部分还装有爆破装置,当敌方占领后就被引爆。门和过道用碎石和家具堵住。窗户敞开使敌方无法分清哪个窗户会有射击。墙壁被凿出许多射击孔,屋顶瓦片被捅穿,但多半都不会去使用只为迷惑敌人。观察哨和炮兵引导员会把钟楼做为哨所,但敌方一靠近城镇它们就撤离钟楼,因为目标太明显。虽然宣传海报里的狙击手常躲在钟楼里,但实际上狙击手会避开它。进攻方会沿街道两旁前进,而防守方则会在街道两边布防。当地民众常把房屋建成一排排的,所以德军就用老鼠洞把各橦房屋相连,人员就可以重新部署,还可以夺回被占领的房屋,老鼠洞出入口会用家具隐藏。下水道也被用来转移人员。反坦克炮和机枪放在地下室内,部分机枪放在较高的窗户上,因为坦克炮的上扬角有限,无法向高处楼房开火。铁拳需在小道上发射,因不宜在室内射击。
奥托纳在意大利海岸线中部,它的对面是罗马。10000人的小镇建在平地上,周围没什么自然地形可供防守。小镇北部老城区街道弯延狭窄,南部新城区街道宽大笔直,石头为主的房屋有3到5层高。
加拿大陆军在奥托纳经历激烈交战,德军有两个伞兵营驻守城区500x1500米区域。德军纵深防守方法上文中已经提到。
防守被多层楼房包围的十字路口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是,把被对方占领的那幢街角房屋的一个角落炸开,使房屋内的情况暴露给德军,德军也把自己占领的街角房屋炸开,把散落下来的石头做为路障,旁边放上机枪和步枪手。当进攻方火力太猛里它们就撤退,敌方越过路障时后方二楼和三楼的机枪就开火。
加拿大部队在1943年12月21日展开进攻,德军被渐渐地推出城镇。攻守双方战术技术争来斗去,德军则不断地推出新战法。阻击盟军9天后,德军在29日夜间撤退。奥塔纳被加拿大部队称为“小斯大林”,造成2300人死伤,以致加拿大第一师暂时失去战斗力。
1944年10月,芬兰,波特沙摩-希尔克内斯
东线的北端到达巴伦支海附近的区域,位于芬兰境内,此处是苏芬两国交界处。1944年9月,苏联对芬兰军队发动大量猛攻之后,迫使芬兰签订停火协议。协议要求芬兰驱赶或解除境内德军武装。德军不久开始撤出芬兰,最北端的德军负责掩护撤退,但它们不得穿过瑞士。不满于现状的苏军在10月初对它们发起了进攻。
季托夫卡河是苏芬两国的分界线,德军阵地位于苏境内12公里处。这片狭窄的沿海平地是冰原,有少量低矮岩石的山丘,河流密布,奔腾入海。内陆地区地表荒凉,岩石山峰达到海拔580米,零星长有小树丛。大量河流、山谷和冲沟在山峰之间产生了许多隐蔽的通道。经常被洪水冲刷的地表车辆无法通行,道路设施简陋。德军盘据此地3年,建造了一系列要塞,分为3条线。德军只驻守第一条线,第二条线在季托夫卡河以西10到12公里,第三条线在皮特沙摩河以西20-25公里,它们可让德军退守。要塞防线分为3个营级防区,每个防区两人连级要塞和多个排级要塞。这条防线没有纵深,没有流动后备队,各个要塞间隐蔽的小径太多。德军的炮火可能有苏军有三份之一,但有一些空中支援。
现有要塞是挖开岩石精心修建的,有些阵地用混凝土建造,用较粗的原木和石头做顶棚。每个要塞都能360度开火,周围有铁丝网和地雷。岩石地表带来一个难题,德军无法把电话线埋入地下,炮火和碎片都能切断通讯。
10月7日苏军用压倒性的炮火和空中支援下进攻。第二天晚上苏军渗透过要塞防线并越过季托夫卡河。8日晚上德军接命令向西撤退。没有纵深阵地和后备队,通信经常中断,苏军渗透阵线后德军就失控了。防线本计划顶住14天时间让军团后勤单位撤退,但结果3天都顶不住。

总结


~~·62·~~欧洲城区多楼层的建筑密集,相互连接,提供了坚固的防守阵地。房屋被击毁后产生的碎石瓦砾,提供了不计其数的躲藏点,也给进攻方造成障碍。
德军地面工事水平高,效果好。独立阵地设计得非常优秀,设计标准都是能抵挡直接和间接火力攻击,也能在坦克跨越时保护人员。各种阵地都能相应的容纳兵力和武器,使它们能发挥各处所长。然而无论单个的阵地设计得再好,如果没有融入整个防御体系内也是没有什么作用的。通向阵地的道路和障碍物需时刻处在已方视野内以防敌方奇袭。防范空中和地面侦察的伪装和隐蔽也很有必要,包括各种模型和假阵地。防线有纵深的布局也是防守成功的关键。德军部队有能力达到这些要求(在时间、资源、天气和战术态势允许的情况下)
多数情况下德军都按标准选择和建设工事,多数时候阵地都布置得很好,能有效地对相应的防区进行观察和射击,与邻近阵地形成交插掩护,伪装极好(尤其对地面),与地表融为一体。使用自然植物做路障这点做得非常好,但有许多情况表明德军无法对这些路障保持监控。
在各个地形和气候各异的前线上,德军在执行防守战术时表现出极大的弹性和创造力。各种工事和障碍不断修改,又根据所在地情况探索新设计,还有反击盟军各种新进攻战术的偿试。
除了防线问题外,德军面对的重大考验是缺少充足的兵力做纵深防守,和装甲与摩托化步兵后备队做突然反攻。任何一味的防守都不能抵抗大规模装甲集群伴随大量炮火和空中掩护的进攻。被冲破的防线可以用后备队夺回全部或部分,但即使有后备队而缺泛制空权,也无法让后备队及时参战。
盟军发展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进攻方法来对抗德军防守,盟军不断的修改战斗准则加各种新式武器和各种训练课程。即使一个师内的两个作战单位都不会运用同一套进攻战术 。
在作战中德军认识到类似齐格菲防线这种永固式防御方式是错误的。德军最终很少运用运动战和弹性防守,防守所能做的只是战略上拖延时间。应该看到从1943年2月到1945年4月23日,苏联花了27个月才把德国打到失败的点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德国炮兵编制
巷战的艺术:德国人无法攻克的苏军楼房堡垒
【鱼鹰社】二战巷战战术
二战德军的防御力到底怎么样?详细介绍德军的弹性防御
二战德军山地师编制
1950年首批入朝的志愿军装备横向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