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花最少的功夫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花最少的功夫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花最少的功夫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我们中国的家长60%基本上是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难,做家长难,做孩子也难,大家都难,而且做老师也难。所以我说现在是三难,家长难、孩子难、老师难,大家都难,全社会都在难。现在只有一个孩子,如果教不好怎么办呢。于是家长就推波助澜。

  有哪些难题呢,我归纳了一下,有十个。

  学习成绩怎么提高,我强调我的观点,知识社会就是考试社会,因为各行各业都是专业化,专业化的职业就得有门槛,门槛就是不是谁都能来做。像我们干部的平调,如果没有专业照样调。真正发展到知识社会,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到哪个地方都要考试,因此考试成绩、考试能力一个不能少。素质教育如果和考试背离起来是错的,考试能力也是素质之一。学习能力非常重要,亲子沟通问题、特长培养问题、上网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家庭、学校下工夫抓的难题,面对这些难题,我们怎么办。在这里我有一些思想,供同志们参考。

  我最近想,作为家长要想轻轻松松的教,要少用时间,花的功夫少,那么就“抓大放小,克服圈养”,不要什么都抓,很多东西孩子自己会抓,你什么都包办,孩子反倒学不好。圈养问题是现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好多家庭就让他学习,什么事都不参加,这样他很多东西就学不会,因为他只是在读书,只是在考试,只是做作业,我们的孩子跟我描述,他说老师,我们好可怜啊,从小学开始到高中十几年时间就是在学校上课做作业,回家做作业、吃饭睡觉,然后上课做作业,就这样十几年。我一想是啊,我们的孩子就这么过下来的,这是不行的。

  因此还是要快乐成长,快乐成长家长就能解放,不能快乐成长,家长就解放不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怎样抓大放小,使他快乐成长呢,我想就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帮助孩子会学习第二件事就是让孩子懂事、负责任,或者明事理,把这两件事做好了就好办了。怎么达到这两个目标呢,我这里讲了两个办法,我在最近的家长报告中,我就讲这两个,第一就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习过程中,抓过程,提升结果,第二是把做人的良好习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培养人。

  我有一个思想,在这里和大家交换,孩子的健康成长应该是三力,所以我就引进了三力态分析模式,这是数学模式,孩子身心健康是基础,会学习,明事理,用这三个要素支撑他成长。就像一条线三等分,变成等边三角形。

  我们看一个图(图),身心健康做底边,人首先是身心健康,这是基础,没有这一点,其他的都不用谈。这个方面怎样发展呢,这就需要会学习,不光是在学校学习,其他方面都要学习,会学习是重要支撑,因为人从一个生物让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他就是一个授化过程,就是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只不过现在的教育和我们那个时候不同了,和封建社会不同了,那个时候爷爷的爷爷怎么想,孙子的孙子怎么做就行了,现在不行了,现在今天早上说的,明天早上就变了。因此孩子们要会学习,你今天教他的方法,他从高中走向大学的时候,方法变了,大学毕业了,走向社会,又变了。所以不能给他一个永恒的方法让他用一辈子,只有他会学习了,不断自己增长了,那就有希望了。所以会学习是一大支撑。那边是明事理,我们说道德、思想、价值取向、心理状态都在这一边,懂事就好办了,因为人不懂事怎么说都不行。如果我们的孩子教育抓住这三个要素就好办了。

  我要讲这两个支撑要素,底边就不要讲了,因为上午已经讲得非常好了,孩子在成长中,身体健康要有。所以我就讲这两大支撑的主要思想,和大家交换一下。

  第一,把学习的良好习惯落实在学习过程中。现在我们在和家长交换的过程中,家长的一大问题就是我的孩子成绩怎么提高,我的孩子考试怎么办,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到底能不能考得好,这样的问题是最多的。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我说抓过程提升结果,不要抓结果提升结果,这是我的基本回答,你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怎么好,大家都习惯好,习惯怎么培养呢,家长具体怎么操作呢。于是我给了一些办法,我的办法首先是观念,我说只抓结果没有好结果,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多学校,就像人大附中一样,素质教育抓得很好,还有一些学校就是抓考试、抓成绩,成绩就是一切,只有一个指标来评价孩子的时候,我说这种教育是危害多数、打击多数积极性的教育。为什么?大家知道,一个班50名,前10名上上下下就是他们,后面35位很难有机会进到前10位,这样一来,那些孩子就打下去了,人是要有成就感的,没有成就感哪有积极性,所以我们这种教育就打击了多数的积极性,所以孩子们就应付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只抓结果,而且只用分数评价的教育,这种教育我把它叫做蒙的教育,这些学校就是靠做作业,作业题型多、内容多、量大、范围宽,所以做作业就是蒙考试。所以孩子们做作业就是蒙考试,教育是为了蒙考试,考试成绩好学校也好,孩子也好,孩子回家跟家长说我交差了。这种教育一直到现在,包括在座各位,甚至有各位校长,我们的高等教育,我在大学一直讲,一代一代的大学教育是蒙出来的。

  我说我这个杯子里有一个球,怎么把这个球拿出来。绝大多数说把球掏出来,或者把杯子打破,或者灌水。这种思想绝对是蒙,你要是说灌水,我说是铁球,那就错了,你要是说打破杯子我说杯子是钢的,你又错了。这个问题怎么答是对的。我在广州问这个问题,一个女生说,我有一个问题,这个球和杯子是什么质料的。所以我们应该抓过程,结果教育是不可持续的,过程教育是长久的方法,所以它是可持续的。

  那么怎么抓呢,怎么使他会学习呢,我强调四点。第一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在把握课程特点上,第二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在生活中,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业素质上。

  学数学,特别是小学生学数学,就要注意形成三种学习习惯,第一要养成追求“=”的习惯,数学的核心就是追求“=”,数字符号、运算符号,最后追求等号两边相等,就追求这个东西,它是作为一个目标。

  我们的家长检查作业,老是去看对不对,做完了没有,就看结论,我们要看过程完成了没有。我说家长要检查作业,怎么检查,不要看对不对,不对都没关系,只要过程做了就行了,按过程做形成习惯了,将来对得多,不按过程做,将来错得多。

  数学要讲规范,如果让孩子在学数学的时候,家长能做的就是检查作业,在作业上注意这三个追求就可以了,这就是家长能做的,其他的不要管,其他有学校教。回来你检查数学就看是不是追求这三个东西,如果没养成这三个习惯,说明数学没做好。

  比如学语文,中小学生最重要的是养成说和写的习惯。因此我们讲,在这里方法很多,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表达,表达一个是说,一个是写。现在孩子们会说得多,会写得少,考试为什么成绩差,有些孩子会说也懂,但是不会写。成绩是写出来的,哪一门考试不要写啊。我调查了三个中考不合格的学生,80%以上都会说,我问你问题,他很会回答,非常聪明,但是不会用笔头表达,结果这些学生考不上去,所以写非常重要。所以语文抓住说,抓住写,特别要重视写。家长说你今天给我写个作文,他不知道怎么写,这个时候家长怎么办呢,我建议写博客,凡是有条件的都写博客,只要上网,他兴趣就来了,一写博客,这和QQ不一样,和网聊也不一样,写博客别人会有评论,他兴趣也来了,成就感也来了,和家长有交流,和博友有交流,同样的事情,张三这么写,李四那么写,这样一来孩子的视野就开阔了,也会表达了,也爱写了。这是我的建议。

  这就是说落实在课程特点上,家长不要做很多事,就是作业,要求平常上上博客,在生活中多参观,比如写花的感觉,远看100米是什么感觉,近看是什么感觉。在活动中写,逻辑是符合实际的,这样一来,他描述、感情什么都有了,只要在活动中,不是天天把书一翻,这里一抄,那里一抄,但是他还是不会。他自己会体验了,他就会了。家长要做的事不要太多。

  另外还要注意什么呢?就是环节,从预习开始,预习是熟悉,还有准备上课的提问,这个要做,但是家长都不做,所以家长要监督他预习,预习以后准备今天上课提什么问题跟你汇报。然后是复习,作业不能替代复习,如果不复习好的话。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这就是家长要做的事情。

  有三个环节,在家里是预习复习,这是家长要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不要管。

  第三是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知识是积累的,认识是体验出来的,能力是做出来的。知识不但是书本知识,日常生活大量的知识,做人的知识,衣食住行的知识,这些不是书本上的,就是体验出来的,所以要丰富生活。家长要和孩子们一起去生活。比如现在离中考还有三个月,某孩子的亲戚去世了,家长说不要告诉他,会影响他学习,什么都不让参加,人情世故他怎么知道,他又怎么知道负责任了,这叫圈养。豢养的孩子就像养宠物猫,这样挫折教育不起作用的。圈养以后有什么挫折,你给我准备了三套房子两个亿,我一辈子用不完,我还干什么啊,我没有挫折。所以他根本不懂得钱怎么来的。在这个意义上讲,圈养是不行的,因此我们讲,一定要在生活过程中积累。

  具体涉及到与学习相关的,那就是生活中发现问题,预习中准备问题,上课时提出问题,做作业的时候设置问题。做作业不是说这个题目这么做,我做完就可以了,做作业要想主意,因为任何一个题目都会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个田字很简单,但是小学生一眼能看出5个来,中学生一眼能看出9个来。然后我问谁能一眼看出36个来,谁能在田字里看到80个中国字。

  要盘活题目,如果他知道题目是这么构成的,那还不会考试吗。所以这里的关键就是,你要学会让他盘活题目。有的家长说级这个孩子平时很好,但是一到考场就不行了,因为你那个蒙的办法,就是做题,他完全心中没有数,万一不在这个范围内,考不好怎么办。如果什么题目我都不怕,什么题目我都知道怎么想怎么做,那我怕什么呢,那他胆子就大了,心里有数了。所以关键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盘活,有问题意识就好办了。

  把良好的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业素质的培养上。我们讲这些东西对孩子非常重要,今天上午、下午的专家们都讲了,好多都集中在这些问题上。兴趣是很重要的,你要想学才行。思维敏捷很重要。这些素养怎么培养呢,我跟家长交流,我说这些素质培养关键是抓这么几条:第一个是心理承受力,第二个是生理承受力。现在的专家都讲了,都读到博士了,但是跳楼了,他不懂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在生活中,因为他不在生活中培养,所以他不懂生命的价值。曾经有学生打电话给我,说有学生要跳楼,我赶紧去了,我说为什么要跳楼,他说两年的女朋友跟他分开了,他要跳楼。我把窗子打开,让他跳,他说不跳了,我说你的命连一个女人两人的爱情都不如,那你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就这样做工作,他就不跳了,我说不跳我就走了,下次我就不管了。现在的独生子女责任又大,压力又大,这种情况下他很容易脆弱,所以现在的小孩心理脆弱是我们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正因为这样,心理承受力要强化。

  还有强化三种学习能力:听讲与阅读的承受能力;语言和操作的表达能力;学习的自我管理的组织能力。人才总是按照一定的条条道道磨出来的,我是农民出身,你让牛耕田的时候,他不照路走,我一直拿鞭子抽,这就叫管。人不能老抽,怎么办呢,我小时候调皮,我父亲就一副笑脸,跟我差不多,我一调皮,他就把我两个肩膀一提,把我放在猪圈里,就不管我了,这样一来,我就告饶了,再也不调皮了。这就是办法,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的,所以要根据各个家庭、各个孩子的情况来,他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你就在那个位置上下工夫,让他得不到,就起作用了。就这个主意最好,如果你弄好的话,就能形成他的能力,形成自觉性,有了这个就好办了。

  另外玩游戏,玩游戏不坏,关键是怎么玩,游戏里面培养一种精神。游戏不好还是能爱玩吗,孩子在学校老师说了算,在家里家长说了算,只有在游戏里他说了算,所以他有积极性。第二是讲规则,玩游戏没有规则他玩吗,他就不玩了,他要升级,他要取得里面的东西。但是要玩好就要有创新,没有创新你上不去,所以游戏精神就是三个东西:活力、规则、创新。可是我们的家长把他压住,不准玩,你自己不会,把他压住,所以我们讲游戏不坏。所以我们讲要培养游戏精神。

  这四点家长做得不多,没有很多活动,如何负责作业,如果监督他预习和复习,生活中经常带他玩一玩,看一看,提提问题,讨论讨论,然后就注意目标。这就很舒服了,不要今天抓这个,明天抓那个,他要会了以后,他自己就都会做。我们讲细枝末节的记忆力的培养,什么培养,这些东西他做一做就会了。不要你什么都教,那孩子是个机器。人是一个人,人是有主动性的生物个体,之所以是人的生命,就是有灵魂、有理想、有追求、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理想,没有追求,没有思想,那还是人的生命吗。

  刚才李开复教授讲得很好,就是信任他,按照他的来就可以了。在这里有些东西不要想那么多,更不要去替他。

  接下来我讲讲第二个问题,孩子要有一个温馨的家。人要有归宿,如果因为孩子在生活中学校批评、家里批评、朋友瞧不起他、社会瞧不起他,他茫然了,你怎么教啊。因此在这里能够归宿的就是家,这一点大家都是清楚的。有些孩子在调查中,他放学以后不知道往哪里走,回家吧,父母亲大牌,饭都没吃,有的父亲大牌,父亲吸毒,回家没希望。有的父母亲干自己的事情,事业比孩子重要,结果交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年级大了,管不了他,把在家里没温暖。因此回哪里去呢,如果一个人没有归宿,那责任感、自信心、学习更谈不上了。所以孩子要温馨养育。好多校长的办学压力那么大,你有委屈,你有辛苦,你有各个方面的问题,你跟妻子说,妻子不买账,说这还是个男人呢,别的男人怎么怎么样。这样你心里就不舒服了,你就出去说,找谁说呢,男人找女人说,女人找男人说,说得多了就出问题了。所以没归宿行吗。所以我们讲人要有归宿,之所以有一个温馨的家,就是给孩子一个归宿。

  现在好多孩子们就是骂人,为了还有网瘾,其实我觉得网瘾是一个伪命题,现在网络改造全球、改造世界、改造经济、改造政治,我们中央政治局也在利用网络了,网络把整个世界改造了,孩子们连网都不上,连网都不爱那怎么行啊。要爱过头了就是网瘾,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在家里一天至少是8个小时,我网瘾比他还大呢,那怎么叫网瘾呢,没有标准,这是一种生活模式而已,如果这种模式影响了学习,你稍微导一下就可以了。你把它看得这么严重,有必要去治吗。他本来就没有动力,你还要去治,治半天也不行,我到多很多治网瘾的地方,那些孩子一谈就流泪,都谈原因,不是我想这样,只是在这消磨时间。

  这些孩子我调查的,父母离婚、吵架、不管孩子,如果要管就是考试第几名,是前进了还是后退。这样孩子怎么办呢,孩子不好办啊。因此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家长要学会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这就需要首先克服家庭教育的两大通病,第一个是溺爱。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要特别注意环境,刚才李开复先生讲到的那几条,好多和教育专家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另外我要说的是,我们孩子现在的成长和我们那个时候不一样,我们那个时候很简单,现在是五大环境,家庭、学校、大众传媒、朋友群体、社区环境,这五大环境中,学校环境校长老师很努力,大众传媒不好说,大众传媒总体趋向都是不错的,但是误导的东西是很多的,这是大家都看到的。另外传媒网络里面被动涉黄、涉毒、涉暴力的东西是很难改造的。所以在这里关键就是家长,家庭环境如果做好了,其他都好办了,因此家长责任重大。

  另外有些家庭就不利于孩子成长,也不能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另外我们还看到一些情况,怎样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要做孩子的保护神,保护他。我赞同一个专家的做法,家长要当律师,不要当法官,律师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一心一意为他着想,当法官就是评判。一个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着想,一个是给他鼓劲,如果能够这样的话,这两大通病就都能克服了。我跟家长也谈到,如果你不注意的话,就会给他带来永久的伤痛,这个伤痛是一辈子的事情。爱过头也是一辈子的事情,因为你把亲情观变成了情感虐待,情感虐待也是一种暴力,所以要有“三忌”:忌恐吓、冷落孩子,忌对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忌夸张言辞影响孩子的心灵。                  

经过近几年研究,我有了这样一个思路:抓大放小、克服圈养;快乐成长、解放家长。解题是一个过程。所以,做数学题目一定要讲究规范。因此要引导孩子多写。做爸爸妈妈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家长要注意心罚三忌,营造温馨。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对小孩说这样的话:“要像刘亦婷姐姐那样…”。

  2009年11月14日,第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隆重举行,搜狐教育频道图文直播论坛盛况。在论坛上,我以“ 花最少的功夫培养最优秀的孩子”为题做了一个演讲,我将演讲稿全文刊载如下: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花最少的功夫培养最优秀的孩子》,为什么讲这个题目呢?我在这些年与家长的交流的时候,得到一些信息,家长说我们都忙啊,你们专家讲那么多东西,我哪里做得到啊。我想是啊,我们研究这么多,分得那么细,谈了那么多用来帮助家长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没有一个是错的,要做起来,家长有时间吗!家长能不能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功夫轻轻松松的把孩子培养好呢?我想捷径是有的。当今中国,养育子女已经成为父母最重要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抽样调查表明,十个家长中有八个家长为孩子而活,而且活的很艰难,不仅做家长艰难,做孩子也艰难,很多家长还推波助“难”。难在哪里?就亲子教养而言,这些年出现了十个经典家教难题:如何提高学习成绩、如何学会亲子沟通、如何克服家教通病、如何指导特长培育、如何建设温馨环境、如何学会上网冲浪、如何学会亲子关爱、如何干预成长缺陷、如何促进全脑学习、如何开发多元智能。

  由此可见,亲子教养难是无法回避的。由于亲子教养难,为了孩子,大家都活得很累。为什么现在的亲子教养这么难这么累?有客观原因,也有人为因素,所以我前面用了“推波助难”。正因为如此,我呼吁轻轻松松教孩子。为了能够帮助家长轻轻松松教孩子,我在**“家庭教育中国行”大型公益讲座中,前一段重点讲
亲子教养的十要十不要”(亲子教养的十个忠告)

  1.要通过学习过程提升学业素质,不要用分数教育替代能力培育。

  2.要学会亲子沟通,不要让孩子的亲情感从父母身边流失。

  3.要为孩子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不要忽视孩子的情感依赖与情感归属。

  4.要重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不要忽视群育和孩子的玩伴教育。

  5.要克服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不要让孩子的自尊、自信从家庭丧失。

  6.要帮助孩子克服成长烦恼,不要让亲情关爱变成情感虐待。

  7.要从小关注孩子的心智开发,不要用学业教育荒废孩子的天赋培育。

  8.要承担孩子健康成长主要责任,不要用学校教育替代生活与阅历教育。

  9.要积极推进孩子的全脑学习,不要忽视孩子的多元智能培育。

   10.要积极和孩子一起上网冲浪,不要轻易说孩子有网瘾。

  经过近几年研究,我有了这样一个思路:抓大放小、克服圈养;快乐成长、解放家长。我讲十要十不要,目的是想帮助家长抓大放小,把精力集中在孩子教养的两个重要方面下功夫,或者说,家长只需做两件事:一件事是教孩子“会学习”,取得好成绩;第二件事是教孩子“负责任”,懂事,知情达理、会做人。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两大支撑要素。怎样做好这两件事呢?我琢磨出两个办法:1.把学习的良好习惯落实在学习过程中;                      2.把做人的良好习惯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抓过程,做人抓生活。

  我的亲子教养思考中,脑海深处有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理想三力态模式。三力态分析模式是将数学模态引进人文科学研究的结果。我把它引入孩子健康成长分析。应用三力态分析模式,我认为,孩子健康成长主要是依靠三大力量支撑成长过程,即身心健康、会学习、明事理。以上三力态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的保证,是衡量亲子教养是否处于优化状态的标尺。最佳的教养状态是三力态大体相等的理想模态,相当于数学中一定周长条件下等边三角形面积最大、结构最稳的公理,在亲子教养中表现为:底边为身心健康,起支撑作用的两边为会学习、明事理。

  那么如何轻轻松松引导孩子会学习、成绩好,明事理、会做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呢?换句话说,如何花最少的功夫培养最优秀的孩子呢?以下围绕“十个忠告” 介绍我的最新讲座思路。 1.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习过程中;       2.给孩子一个温馨快乐的家庭成长环境…

  一、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习过程中

  有家长问我: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一些学习好的孩子成绩也不稳定?后进的孩子也能提高学习成绩吗?有些孩子怕考试,怎样培养孩子的考试能力?强调素质教育就不要提高学习成绩吗?…

  我们说,家长难,家长累,难在哪里,累在哪里啊?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成绩。这是不能回避的家教难题,我们报告人应该帮助家长答疑解难。

  我的回答是:素质教育和提高学习和考试成绩不是对立的,教育是让孩子充满希望的过程,要通过学习过程提升学业成绩,不要用结果或分数教育替代素质培育,要努力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快乐和享受,综合教育家的经典研究,有效办法是帮助孩子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习过程之中。

  什么是过程教育?

  就上学读书而言,过程教育是把作业和考试等当作学习环节的教育,过程教育注重学习心态、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应用能力四个重要方面。结果教育是分数教育,是非持续性教育,过程教育是素质教育,是永久性教育。知识是积累起来的,思想是体验出来的,能力是实践出来的。

  那么如何抓好过程教育,提高学习成绩?重点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四个落实:⑴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把握课程学习的特点上;⑵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习环节中;⑶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的培养过程中;⑷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业素质培养上。

  1.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把握课程学习的特点上

  有关专家介绍,中小学生读书,要牢牢把握所学课程的特点,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

  孩子学习要养成的重要习惯是追求的习惯,而且要体现在各门课程的不同追求,如学数学追求“=”,学物理追求平衡,学化学追求转移,而学语文是读书、思考与交流的过程,重在追求语言能力培育。

  以中小学生数学和语文学习为例。学数学要养成三种良好学习习惯:

  ⑴学习数学要养成追求“=”的习惯。专家告诉我们,数学是一门精致、典雅、高贵的课程,数学题目主要以求数为目的,数学的核心是追求“=”。 在这个“求”的过程中,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体现相等,就是追求“=”的过程。如果对题目中所需要的“=”认识不够准确的话,在算式、代数式、方程等的设计上就永远不可能正确。因此,追求“=”的习惯是学数学的核心要求。

  ⑵孩子要养成重过程的做题习惯。解题是一个过程。例如3+4=7,这个式子里面包含数量符号3、4和7;运算符号“+”;逻辑符号“=”。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任何一道题目,只要用数量符号、运算符号和逻辑符号能够正确地表达,就可以求出你所需要的结果。所以,一道数学题目出来以后,就是一个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的过程(方法)。

  ⑶学数学要养成讲规范的习惯。规范是学数学的根本,很多学生在演绎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表达、缺乏数学素养的现象,这种现象说明学生可能存在概念不理解、逻辑关系不连贯、运算疏忽、书写大意的问题,这也为解题的思路和最终结果的得出造成障碍。所以,做数学题目一定要讲究规范。

  归结起来,学数学的过程就是通过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对“=”的追求。因此我们要提请家教注意,家长检查孩子的作业时,结果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看孩子是否重过程、讲规范,是否通过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对“=”的追求。

  再说学习语文,学语文要养成说和写的良好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由于文化的需要,从根本上讲,不要把语文的学习等同外语的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讲,外语的学习只是因为工具性语言的需要。著名作家高士其说的好:“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象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

  虽然语文的学习是由于文化的需要,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语文的核心是学会说、学会写,学会语言表达和文化交流。正因为如此,中小学生学语文,重要的是要养成说和写的良好习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语言能力是多元智能之一。语文学习方法应该是多读点书、多写文章、多背诗词、多和同学聊天或讨论,说话的时候尽量多用出彩地语言来表达。书读多了,文章写多了,与人交流多了,语言表达和写作文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特别强调的是,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的重点是表达,表达的重点是写作,写作能力影响考试成绩,因为考试与写作能力直接相关,甚至有人说“好成绩是写出来的”。因此要引导孩子多写。
       1.建议家长和孩子共同写博客,
通过写博客提高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很有效果。

  2.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习环节中:如前所述,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能否把孩子最终培养成才,起决定作用的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良好习惯。

  孩子大事做不来,小事要赶快做,要从做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业素质的培养也要从学习小节开始,例如: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一个不能少。

  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预习和复习环节上多下功夫。调查显示,孩子的学习环节 “ 5 缺 2 ” 。虽然90%以上的孩子曾都有过预习、复习的行为,但能够坚持下来的却不到一半。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一般人在学习了13个无意义的音节后,经过1小时后能保持44.2%,经过24小时能保持33.7%,经过48小时后保持27.8%,6天后还记得住25.4%,31天后还记得住21.1%。因此即使上课听懂了,如果不重视复习这个环节,到了考试的时候可能也就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在报告中强调: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预习和复习两个环节上多下功夫。

  3.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问题意识和思维习惯的培养过程中, 
包括丰富学习生活,玩转题型题目,培养孩子提问题的习惯和培养问题意识。

  建议养成孩子在生活过程中学习与思考的习惯:例如小学生作文“花”的写作,可以通过花园看花的过程进行操作,数学学习可以通过购物编写应用题等等。

  建议培养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提问和思考的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预习时准备问题,上课时提出问题,做作业时设置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孩子具有天生的问题意识,孩子的天性就是探索。例如多数孩子都曾问“我从哪里来”,“我为什么有爸爸”等,但孩子的问题意识从小就被家长压抑了、磨灭了。

  建议家长帮助孩子玩转题型题目,培养解题能力:读书要做作业,但作业不在多,而在通过作业培养对题型题目的操作能力和解题能力。案例1:鸟的问答;案例2:玻璃杯的文章;案例3:三个孩子的年龄。

  4.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业素质培养上

  孩子的学业素质主要是如下五个方面:认知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有独创性;感知敏锐,观察力强;注意力集中,记忆力较强;进取心强,自信、有坚持性。

  如何把良好学习习惯落实在学业素质培养上?

  ⑴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⑵克服注意力障碍,培养学习能力;⑶矫正学业不良,提高综合素质。

  提三条建议:⑴磨炼两种承受力:第一,身体承受能力;第二,心理承受能力。⑵强化三种学习能力:听讲与阅读的接受能力;语言和操作的表达能力;学习的自我管理组织能力。⑶培养游戏精神:活力、规则、创新。

  二、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

  家长问:为什么有的孩子提出100个不回家理由?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为什么一些孩子厌学、上网吧甚至网络成瘾?为什么少数孩子会有不良嗜好甚至行为越轨?

  调查显示,名列前茅的理由是:父母亲吵架、闹离婚、打麻将、整天上网聊天,玩游戏或看电视,要么对孩子不闻不问,要么开口就是教训或者问成绩排名。一些家长不尊重、不了解、不信任自己的孩子…

  我的回答:要克服家教通病,学会亲子沟通,不要让孩子的亲情感从父母身边流失。孩子需要一个温馨的家,要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自我觉悟,通晓事理。在这些方面,家长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1.克服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两大通病

  有专家认为,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已经成为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家庭养育风格影响孩子一生!

  为什么一些孩子厌学、上网吧甚至网络成瘾?为什么少数孩子会有不良嗜好甚至行为越轨?所有这一切,都与家庭环境养育相关。“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些“家教秘诀”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很常见。

  孩子是环境的结晶,而且首先是家庭环境的结晶。多蒙茜·洛·诺尔特的一段话应该让我们警醒和思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有五大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大众传媒和友群环境,其中家庭环境举足轻重 …

  有七类家庭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①父母个人修养与诚信缺失的家庭,②夫妻之间不善于沟通的家庭,③父母是“网络盲”的家庭,④家庭成员情感缺位的家庭,⑤家教缺失和教养风格不良的家庭,⑥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家庭,⑦忽视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

  家长要克服中国式家教的两大通病,温馨养育,做孩子的保护神。做爸爸妈妈首先要给孩子安全感。然而,中国式家教有两大通病: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前者包办多,后者体罚重。在有些地方,近八成家长和老师主张体罚孩子,甚至“电击”。其实,对孩子干涉越多,亲子关系越紧张,孩子越没有安全感;为孩子包办越多,孩子的惰性越强,越没有上进心;包办是强加于孩子的“心灵暴力”行为。过分严厉和溺爱会造成孩子的失当行为和永久的伤痛。

  孩子需要温馨养育,孩子渴望拥有温馨快乐的童年,因而,家长别把亲子关爱变成情感虐待。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去戒网瘾受虐待,不是家长没爱心,而是他们太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什么女儿居然在日记本上骂妈妈猪狗不如?为什么武汉的孩子在楚才作文中会妖魔化妈妈?孩子们说他们被妈妈逼着赶场培优、参加奥赛、练琴学画,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在这些孩子的笔下,妈妈是“会计师”,计算好了他们的每一分钟;妈妈是“变色龙”,考了满分她睡着了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妈妈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准确地堵回来;妈妈是“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她都会发作…这是情感虐待的结果,属于“心罚”。家长要注意心罚三忌,营造温馨。心罚三忌是忌恐吓、冷落孩子,忌对比中“抹煞”孩子的努力,忌夸张言辞影响孩子的心灵。在有些妈妈看来,她们这样做是因为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孩子们并不领情:有一个孩子写道:“妈妈,你在我心中的地位非常高尚,我不愿意因为你的这些行为而讨厌你,害怕你,但我渴望拥有温馨快乐的童年”。我们应该提请家长注意,高人指点我们:过高期望会带给孩子无望,过度保护会带给孩子无能,过分溺爱会带给孩子无情,过多干涉会带给孩子无奈,过多指责会带给孩子无措。不要让孩子的亲情感从父母身边流失。

  对孩子亲情感的最大影响来自权益侵害,而对孩子权益的最大侵害来自家庭养育。主要表现是:以关心为由,侵犯孩子隐私权;以成绩为由,侵犯孩子休息权;以前途为由,侵犯孩子选择权;以工作为由,侵犯孩子生长权;以调教为由,侵犯孩子人身权等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主要有家长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等。其中,家长保护是最主要的一环,却也是最薄弱的一环。令人深思的是,因网瘾被电击、被打死的孩子全部是家长亲自送进辅导班的,而且还是花大价钱送进去的。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在很多情况下,却成了孩子基本权益的最大侵害者。

  2.学会亲子沟通,预防情感真空

  如何学会亲子沟通?首先,家长不要忽视代沟问题:调查信息,80%的家庭有沟通问题,有些孩子偶尔有杀父母的念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

  其次,家长要了解亲子沟通的要素与权重:即0.15的话语+0.35的角色关系+0.50的活动参与。0.15 的话语:父母要学会和孩子说话。怎样说才会听,怎样听才会说?学会倾听,让孩子多说话;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学会沉默和鼓励;允许孩子发脾气;学会和孩子讨论学习和生活话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冲突也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轻易说孩子不听话…父母要民主而不要霸道,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成长空间。专家建议父母说话掌握六种正确的语气:即信任的语气、尊重的语气、商量的语气、赞赏的语气、鼓励的语气、慈爱的语气。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商量是尊重的重要表现。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家长要重视言语的力量,它有核能效应。父母与孩子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自尊、自信产生深刻的影响,能给孩子无与伦比的力量。

  0.35 的角色关系:怎样定位家长与孩子的角色关系?

  一是信任、理解、尊重、宽容…,二是引导、影响、交流、熏染…。

  相信孩子的智力 、相信孩子的能力 、相信孩子的品行 ;尊重孩子的意愿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隐私 ;做一个好的引导员是家长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需要履行的岗位职责:包括生活、交往、娱玩、学习…。

  0.50 的活动参与:要共生共享不要独身独享,孩子不能圈养。

  衣食住行、待人接物、家庭共生、闲暇娱乐、学习过程--生活与学习中的细节影响孩子的亲情流失(如只学习不参与家庭共生活动)。父母要创造机会和孩子玩--娱玩的功能个案:培养亲情;玩出神勇和自信;唱歌跳舞开发智能,例如玩音乐,音乐是听力游戏,玩音乐培养辨音能力,辨音能力促进英语学习,进而促进语言能力培养,促进语文学习…。

  3.共生共享,不要圈养

  家长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教育这么难?客观分析,一方面,少子化和小家庭生活方式改变了家庭教育结构和教养方式;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了,成长环境和培养目标改变了,独生独享和孩子圈养加大了孩子的教养难度。独生子女具有天然成长缺陷;忽视成长缺陷,可能造成独生子女人格不成熟、学习障碍、错过某些智能特别是社会性智能发展关键期。

  建议家长重视独生子女的成长缺陷问题,不要忽视孩子的群育和玩伴教育。独身子女的成长缺陷:独生独享;群育缺失(在家无兄妹、在校重学习、节假日重培优、缺少玩伴);环境孤独(居住高楼深院、小家庭生活方式、朋友圈狭小、儿童娱乐少);教养过度(溺爱过度、教育过度、压力过度)。

  忽视独身子女成长缺陷,孩子的人格不成熟,突出表现是:爱心与责任感缺失,个性乖张(性情执拗怪僻),不合群,融入社会能力和行为能力低下。忽视独身子女成长缺陷,学习障碍严重,按照课业可分为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碍;按照心理能力发展可分为语言能力障碍、知觉障碍和注意力障碍等。智慧是遗传加经验的结晶。

  要让玩伴和生活阅历为大脑打开“神经窗户”:据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儿童大脑发育过程中有多个特定的“敏感阶段”,分别有利于运动、视物、音乐、语言、情感等能力的学习。科学家称之为为大脑打开“神经窗户”。在“窗户”打开期间,大脑各部分能迅速建立超“信息高速公路”,成年后毕生受用。“窗户”关闭后,某些方面的学习能力会显著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如学习视觉的“神经窗户”开启于出生后期4个月到8个月间,运动“窗户”的开启自怀孕7个月至4周岁,“情感窗户”的开启自出生后6个月至青春期止音乐和逻辑自3岁至10岁,语言学习能力则在4岁左右最佳。

  我的建言:猫是抓老鼠的,宠物猫不抓老鼠,为什么?因为他被养成了宠物。孩子是应该健康成长的,现在不少孩子成长不健康,为什么?他们在圈养中被逼成了学习机器。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对小孩说这样的话:“要像刘亦婷姐姐那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错榜样的代价也是无穷的。很多家长读过《哈佛女孩刘亦婷》,也听过她妈妈的报告,可是,有几个爸爸妈妈把孩子培养成了刘亦婷呢?

  由于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成长过程各不相同,决定了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各有千秋。一个孩子一台戏,孩子要回归生活,按个性培养。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教养是优秀教养,适合自己孩子健康成长教养的家长才是最好的家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亲子教养的10个忠告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好习惯养成的六大步骤
小岛语文丨跨学科学习,从小学阶段,家长需要准备的是这3个语文辅导方案……
在暑假里,千万别指望孩子能自觉(再忙也要读一读)
语文作业早早写完,又把预习做完了的学生,家长都做对了哪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