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缘起甚深
大家知道, 阿难尊者在他出家的第一个雨安居即已证得初果。后来,他有机会成为佛陀的侍者,做了 25 年之久,一直到佛陀般涅槃为止。在佛陀般涅槃当年的雨安居,他才证悟阿拉汉道果。也就是说,在他出家达上后的 44 年间,他只是初果圣者。
有一次,阿难尊者对佛陀说:
“尊者,稀有啊! 尊者,未曾有啊!尊者, 此缘起深奥,显得深奥,但是在我看来好像浅显易懂。”
佛陀立刻纠正说:
“阿难, 不能这样说!阿难, 不能这样说!阿难, 此缘起深奥, 显得深奥! 阿难,对此法不随觉、不通达,这样的人就如打结的线球,如谷喇鸟巢,如萱草、灯心草,不能超越苦界、恶趣、堕处、轮回。”(D.2.95; S.2.60)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阿难! 你不应该这样说, 不要认为缘起对于你来说好像浅显易懂。 这缘起非常深奥,也确实非常深奥难解! 阿难, 如果一个人不能以知遍知随觉缘起,不能以审察遍知和断遍知来证知缘起的话,⒀这个人就好像打了结的线球,犹如谷喇鸟巢(gulà gu? ?hikajà tà ),犹如萱草与灯芯草般纠缠着,不能超越苦界、恶趣、堕处与轮回。
换而言之, 不修习、 不随觉、不通达缘起者,就不可能超越轮回。唯有遍知缘起、证知缘起,才有可能解脱生死、出离轮回。 不了解因果,不明白生命之因, 就没办法解开生死之结,没办法挣脱因果之网。因此, 《分别[论]义注》和《清净之道》在解释“缘起甚深”时这样说:
“除非用殊胜定石磨利的智剑,斩断难破的有轮,否则无人能超越轮回的怖畏,即使在梦中也不可能! ” (Vbh.A.242; Vm.661)
“用殊胜定石磨利的智剑” 比喻在强有力的禅定基础上培育起来的观智。犹如杀敌需要在砺石上磨锋利的剑,有了定和慧才能斩断难破的有轮(bhavacakka,即生死之轮)。不修习止观、 不了解缘起,没有人能够超越轮回的怖畏, 即使做梦也不可能!
有些人整天叫嚷着要解脱、要成佛, 可是连缘起都不懂,不要说想成佛、想解脱,就连做梦都梦不到。不了解缘起,不辨识因果关系,怎么有可能了解生命的真相呢?
尽管缘起很深奥,尽管修习缘起很复杂,但它对断除烦恼、解脱生死来说是必要的!
十五、苦与苦因
生命其实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构成。五蕴又可归纳为色法与名法。色蕴是色法,受、想、行、 识四蕴是名法。色法有四因——业生色(果报色蕴)、心生色、时节生色和食生色。 名法又可分为心法和心所法。 其中,识蕴是心法,受、想、行三蕴是心所法。名法依本性分为四类:不善心、善心、果报心、唯作心。作为果报的名色法,也就是业生色和果报名法都是有因的,它们的因就是过去所造作的业。
没有烦恼的支助,业不能带来结生等果报。 因此, 烦恼轮转和业轮转带来了果报轮转。 也即是说, 在生命原动力和行为能量流的共同作用之下,才导致了生命的诞生、存在和延续,才会有生命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各种境遇、结果。
根据缘起法则,有果必有因, 因生故果生;无因则无果,因灭则果灭。因果的生起和还灭的原则如下: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这里的“此”是“因”,“彼”是“果”。所以因与果的关系是: “因有故果有,因生故果生。因无故果无,因灭故果灭。”
“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称为 “顺序缘起” (anuloma pa?iccasamuppà da); “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称为“逆序缘起” (pa?iloma pa?iccasamuppà da), 即缘起的还灭或苦的止息。
佛陀在《相应部·因缘相应》中这样说:
“然而,由于无明的无馀之离、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处灭,六处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愁、悲、苦、忧、恼灭。如此,这整个苦蕴灭尽。”(S.2.1)
佛陀指出了生命的真相以及导致生命产生的原因,同时佛陀又指出生命的解脱以及导向生命解脱的道路,唯有无明的完全灭尽、离、止息,才能真正解脱。断尽了无明,就不会再造作诸行,没有行就不会再有结生识,没有结生识就没有名色,没有名色就没有六处,没有六处就没有触, 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也灭,不会再造业有, 无业有,也就不会再有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此,整个苦蕴最终走向止息。
明天我们继续分享《阿毗达摩讲要》
佛说:我一直在关注你、保佑你,
用一切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方式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