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车志》是宋代学者郭彖撰写的一部笔记,记载的多为南宋时期的各种神鬼异谈,看似荒诞不经,但每篇文章的末尾“悉分注某人所说”,这种注记资料来源以求征信的做法,不仅大大提升了笔记的可信度,而且受到后世学者的推崇和承袭,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就是沿用了这样的做法。

亡母哺乳,军卒刀阻

《睽车志》卷四中,描述了“亡母喂奶”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军卒的老婆生了个儿子,一家人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中没多久,老婆突然害病死了。军卒草草地将老婆埋葬。由于母亲逝世,不满周岁的婴儿没母奶吃了,担任军卒的人又比较穷,请不起奶娘,只能给孩子灌米汤。没几天,孩子越来越消瘦,哭得厉害,军卒望着孩子,无计可施而发愁。

这天晚上,孩子正哭闹不休著。门开了,军卒一看,吓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身穿着下葬衣服的亡妻居然走了进来,她抱起床上的婴儿,掀开上衣开始喂奶,孩子大口大口吮吸著母乳。喝饱了的婴孩甜甜地睡着了,亡妻静静看着怀中的孩子,灯火映照出她那张格外凄恻却又慈爱的脸孔。

军卒壮起胆子,询问亡妻究竟是人是鬼。她不答,军卒又说道:“死生异路,小孩子喝死人的奶,恐怕不合适吧。”亡妻仍不应,天亮前飘然而去。

接连几个晚上,亡妻都会进屋,为孩子哺乳。军卒既惧又疑,心想:哺乳女人虽然像亡妻,却未必是其本人,也许是个恶鬼,不管怎样,必须得中止这“见不得人”的哺乳,不然早晚会伤害到孩子。

于是,军卒将刀藏在铺席下方。当夜,亡妻刚一进门,军卒拦腰就是一刀,亡妻“应手而灭”,消失了踪影。

亡妻倒墓外,棺木内空

孩子哭了个大半夜,天快亮了也才喝了一点米汤,昏昏睡去。疲惫不堪的军卒才刚躺倒在床,外面就传来激烈的叩门声,他强撑精神把门打开。“哗啦啦”一道铁链锁上他的脖子,原来是衙门的捕吏。

军卒挣扎道:“我没做错事,为何抓我?”

捕吏冷笑道:“没做错事?那么你的门口怎么会有血迹?我们顺着血迹一直追踪到墓地,发现了一具女尸趴在一个坟包上,腰部被砍了一刀,分明是被你砍伤后,一路跑到墓地,血尽而死!”军卒还在为自己辩解,捕吏干脆将他带到墓地,看那女尸,“视尸状貌衣服,宛然亡妻也”,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女尸所趴的坟包正是其亡妻葬身之所。

这时,街坊四邻闻讯赶来,一齐在县太爷面前作证,证明军卒的亡妻确实前不久病死了,而且早已安葬。县令派人挖开军卒亡妻的坟墓,棺内空无一尸。

这则笔记,是一个让人悲伤的鬼故事。在中国古代,因为生产出血或各种产后疑难病症导致妇女死亡的事例数不胜数,留下了很多嗷嗷待哺的婴孩。对于那些临终前的母亲来说,最后的希望应该就是能够给孩子哺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