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50年来应用控制论、系统论研究中医进展

       华国凡与金观涛先生合作撰写的“中医: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一文,1979年发表于【自然辩证法通讯】,給当时的中医界尤其是经过文革后新入学的中医药学院的77级、78级学生带来了很大影响。其实,这篇文章是1974年也是他们合作的内部出版著作【中医与控制论】的小结,所以,如果从该书的写作开始,或者从金观涛先生开始传播【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油印小册子开始算起,也有近五十年了!


所以,这次纽约中医论坛把这次讨论(7/17/2021)列为'纪念美国针灸热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很恰当。为了这次讨论,我还联系了华国凡先生,邀请他特地写了有关该文写作经过的回忆文章。

       还须说明一点,现在我们讨论的系统论或控制论,不是纯数理或工程专业的系统科学内容,实际上是系统论或控制论的科学方法论。有兴趣的同仁可以参读作者同为金观涛与华国凡的【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一书,该书从控制论和系统论基本概念的角度介绍科学方法论知识,选用大量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控制、反馈、信息、思维和组、系统及其演化、质变的数学模型等问题。该书首版于1983年,曾风靡一时。

       系统医学的英语有两种不同的翻译:第一种是systemic medicine 或systemical medicine,国内中医界多年来用的多指它。另一种是 systems medicine,是我们200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举办“首届系统医学国际研讨会”时首次采用,与系统论(systems theory)或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的“系统”翻译保持一致,主要是研究人体各个功能系统的维持、相互作用与疾病或医学的关系。国外自2007年开始也均以systems medicine称之。

       近年我们应用系统医学研究中医学,与五十年前相比,有以下几个进展:如果说那时仅是用负反馈调节來解释阴阳,⽤⿊箱理论解释藏象并且引进藏变量、象变量,⽤⾃同态结构來解释五⾏,而且只有定性表述,那么我们现在是从稳态概念出发,应用经济学上常用的蛛网法或模型来研究稳态的维持与偏离机制,提出了可以解释稳态偏离机制的系统医学基本公式。它不但可以科学地解读阴阳失衡的机制,而且可以半定量或定量地研究导致阴阳失衡的各种原因。第二,它不但可以解读,更能指导中医临床。第三,它不但可以解读与指导中医临床,而且可以促进中西医的有机整合变得可能。

        一、解读中医的合理内核
       华国凡与金观涛1974年合作撰写的【中医与控制论】一书以及他们1979年发表于【自然辩证法通讯】的“中医: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一文,是这方面工作的典型代表。
       1976年我在浙江省新医疗法学术大会(莫干山)作了2小时的主题演讲“针灸信息带理论及其应用”,首次应用控制论解释经络实质及穴位本质。我的专题报告,使一千多名来自全省医学院校与医院的中西医耳目一新。会后,许多代表包括一些著名老中医表示谢意,称赞我说出了古典经络学说一直说不清楚的道理。会议期间,正逢唐山大地震。有与会者把我的报告对大家所引起的心灵震动也称作针灸界的一次“地震”。那时,国内多数人几乎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信息”二字。翌年,浙江省卫生厅在温州市举行第二届新医疗法学术大会。由温州医学院与我所在的湖州第一医院共同主办。我是两位主讲人之一(另一位主讲人是温医解剖教研室的陈教授)。两天的会议中,我讲了三个不同的专题:经络实质和针麻原理的阐释;针灸过程的控制;以及解决针麻“三关”的途径,再次系统地把信息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前景展现在全体与会者的眼前。1978年我与包文俊医师合作撰写的【针灸与控制论】一书出版,成为【中医与控制论】的姐妹篇,两书封面设计与版本都几乎一个式样。我们的著作那时也给广大中医研究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钱学森教授倡导下开始的“系统中医学”研究。从《钱学森书信选》(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的记载来看,钱老开始对中医的论述主要是在1983年之后。他对中医的认识有许多高见,如认为”中医的理论是系统观的,这是科学的”、““中医的特点在于从整体、从系统来看问题。......系统论是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在钱老的推动下,自1980年后,中医系统论学科的创建与研究(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祝世纳教授为代表)有长足的进展(参见祝教授的有关著作与论文)。

      近年来,我们相继发表了两篇有关系统医学与中医的论文:“中医平衡理念的现代表述--从系统医学的角度研究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与“《黄帝内经》认知的躯体智慧模型”(经典中医研究,2020)。在后一篇论文中,我们指出,《黄帝内经》的两部分对话,无论是作为养生大法的《素问》,还是作为针经的《灵枢》,其实都是围绕躯体的智慧展开的。它们充分论述了躯体各部分是如何通过经络体系链接成一个平衡整体的,如五脏六腑之间相互联系,内脏与体表(皮脉肉筋骨五体)相互作用等。所以,这些内涵就是《黄帝内经》认知的躯体智慧。深刻理解东西方殊途同归的“躯体智慧”理念,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无论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各种医源性疾病或过度干扰的危害,还是更广泛地发掘与应用非药物自然疗法(如针灸、中药)的防病治病作用。

        二、指导中医、针灸的临床应用
      1976年我在浙江省新医疗法莫干山大会作的主题演讲“针灸信息带理论及其应用”,以及1978年与包文俊合作撰写的【针灸与控制论】一书,首次应用控制论解释经络实质及穴位本质的工作,并且通过分析针灸治病过程中控制信息流通与排除干扰以提高针灸疗效。

      1990年2月受洛杉矶针灸医师公会等邀请,我在美国加州作了多场“针灸与控制论”的学术讲座,受到极大欢迎。同年5月,我又受邀出席在旧金山召开的第五次世界中医暨第一次气功大会,作了”反映点分布规律“的大会演讲与会后培训。
      2000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传统医学大会上,我作了“整体反射学:临床针灸科学化的方向”的演讲。石学敏院士主持了那天的学术报告会。2004年《临床针灸反射学》一书(近100万字)由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同年10月21日由中国针灸学会与北京科技出版社联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举办了题为 “从《临床针灸反射学》的出版谈针灸国际化”研讨会。北京的多位针灸专家参加了该会议。我的报告先陈述了针灸反射学主要内容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人体存在的各种反射系统出发来研究古典经络体系的实质,提出经络就是体表特定部位与身体其它部位相互反射联系的一种原始表述,建议应用现代医学反射区的概念取代经络。即经络实质可以归结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统。二是把针灸疗法归结为一种反射疗法,研究它的信息传递、干扰排除与控制过程,以提高其反射效应及临床疗效的重复性。而后,我简单介绍了应用反射学指导针灸临床(反映点针灸)的优越性。
            该书初版后很快脱销,2017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了第二版(增补了10万字)。同年,我撰写的“反映点针灸”章节入编国内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教育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刺法灸法学】(冯淑兰、贾春生教授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今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将将出《临床针灸反射学》第三版(也将增补10万字)。

            2007年10月,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20周年暨世界针灸学术大会上,高等教育出版社与联合推出。我受邀与福建胡翔龙教授联合主持了“系统生物学与经络、针灸机制研究”论坛。会议前夕,《临床针灸反射学》的英文版《现代医学针灸~系统论途径(Contemporary Medical Acupuncture ~Systems Approach)》由高教出版社与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联合出版。该英文版发行后,引起了全球针灸界尤其是主流医学的重视。2011年该书的身体反射区图谱还被翻译成印尼文在印度尼西亚出版。

       三、指导、促进中西医整合
       系统医学的诞生为中西医之间搭起了桥梁,因为传统医学的中医与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西医对健康或疾病的认知有十分关键的共同点:如对于健康的认识,中医的“阴平阳秘”与西医的“稳态”表述就是同一回事!而阴阳失衡或稳态偏离就是疾病。
       2005年首届系统医学国际研讨会“系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举行。在这次论坛中,我的演讲题目是“系统医学: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新高度”。我提出“中西医结合的路线和方法历来在业界和理论界争论颇多,但系统医学以其方法论的高度为中西医找到了共同语言,如稳态与平衡概念的近似。所以要大力发展中西结合的系统医学。”该文发表于2010年出版的【现代医学的困惑~系统医学理念的探讨】(中国科技出版社,2010)。该书还收录了我的另一篇针对西医的论文“系统医学的若干诊疗原则’。

      2017年与2019年2月,我们四位作者(金观涛、凌锋、鲍遇海、金观源)合作,一本写了13年的新著《系统医学原理》中文版与英语版先后问世。该书提出的系统医学基本公式对于指导中西医临床都有广泛应用。


       2017年10月30日,应美国北加州大学(California Northstate University, CNU)邀请,我到该校作了题为“为什么治疗是可能的?(Why is Treatment Possible?)”的英语演讲,Yang副校长主持了讲座。该校校长、副校长、医学院院长等数十位教授、医生兴致勃勃地聆听了我近一个小时的精彩演讲。
   

         “针灸与系统医学论坛'暨《世界针灸杂志》编委会会议于2017年12月4日在世针联成立30周年学术会议期间举办,中医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朱兵博士的演讲题目是“系统针灸学的内涵与发展”;我的演讲题目为“针灸医学的公理化-系统医学的新视角”。
       2019年6月21日,我们国际系统医学研究所在英国剑桥大学举行了国际首届“系统医学与中医”论坛,同时首发了【系统医学原理】一书的英文版。近八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与我们一起见证了这场国际上首次以'系统医学与中医学'为主题的论坛,我作了两个主题演讲:“系统医学养生新理念”与“气功治病原理揭秘”。


         在2020年8月世中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医药抗击COVID-19 进展全球公益讲座”上,我受邀作讲座“新冠病毒疾病防治的系统中医学思考”,后来改写为“祛毒、补虚、肺肠同治与凉血化瘀~中医药抗疫合理性的系统医学解读”一文。该文获得2020年10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从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谈中医药文化自信及中医药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活动一等奖。

       至今全球应用中医药(中药、针灸等)防治新冠病毒疾病已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其合理性或治病原理一直缺乏现代解读,严重影响中医药的推广与中医文化的认同。该文从系统医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医药防治手段(中药、针灸)的合理性与优势:第一,作为中医理论内核的阴阳平衡论和作为现代医学基石的稳态理论极为类似。第二,体表与肠道是人体系统内、外环境相互作用的两个特别界面,针灸与中药是分别通过它们作用于机体的。第三,中医药干预具有防治“个体化疾病”的显著特点,故是主要针对普遍性疾病的西医不可缺少的补充。第四,针灸与中药的现代研究已经日益彰显其科学性。接着,该文又对全球应用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的丰富经验,从系统医学角度作了论证与归类,总结出四大治则:早期祛毒(包括抗毒与促进排毒两方面)、全程补虚(不要忽略急性虚证)、中后期肺肠同治(针对多系统、多靶点,打破恶性循环)与凉血化瘀(针对热毒所致瘀血的高危险性)。中医药有效抗疫原理与优势的系统医学解读,不仅化繁为简,使其推广更为简便,更为中医药所展示的灿烂华夏文化增添了光辉。

参考文献
1.华国凡,金观涛:中医与控制论,贵州科技情报站,贵阳,1975
2.金观源,包文俊:针灸与控制论, 杭州市西湖区科委, 杭州, 1978
3.金观源,相嘉嘉,金雷:临床针灸反射学, 北京科技出版社, 北京, 2004
4.金观源,相嘉嘉,金雷:临床针灸反射学 -反映点针灸的理论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 2017
5.Guan-Yuan Jin, Jia-Jia Xiang, Louis Jin: Contemporary Medical Acupuncture. Higher Education Press & Springer Publisher, Beijing 2006
6.朱兵:系统针灸学-复兴“体表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5
7.祝世讷:论系统中医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43(239):324-329+323页
8.陈少宗、王振国:系统中医学研究的回顾。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43(239):330-334+323页
9.金观源: 稳态概念的再认识及其意义, 生理科学进展 20:220, 1989
10.金观源:系统医学的若干治疗原则。现代医学的困惑(China-INI 哲学小组主编),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p47~92
11.金观源:系统医学:中西医结合的新途径、新高度。现代医学的困惑(China-INI哲学小组主编),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p110~128
12.金观涛、凌锋、鲍遇海、金观源:系统医学原理,中国科技出版社,北京,2017
13.Guan-Tao Jin, Feng Lin, Yu-Hai Bao, Guan-Yuan Jin:The Principles of Systems Medicine, 世界图书出版社,北京, 2019
14.金观源,金雷.稳态:中医平衡理念的现代表述--从系统
医学的角度研究中医 [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6:530-537.
15.金观源,金雷.《黄帝内经》认知的躯体智慧模型 [J] . 经典中医研究.2020年8月15日网络首发  https://doi.org/10.12032/CCMR2020015
16.金观源,金雷:祛毒、补虚、肺肠同治与凉血化瘀~中医药抗疫合理性的系统医学解读。2020年10月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中医药抗疫与文化自信”学术研讨会征文一等奖。

17.钱学森:钱学森书信选,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18.冯淑兰、贾春生:刺法灸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教育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2017
19. Syarif S. Wignyomartono: Dan Atlas Zona Refleksi Tubuh, menurut Dr。Guan-Yuan Jin,Sebelas Maret University Press, Surakarta, 2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著| 稳态: 中医平衡理念的现代表述_金观源, 金雷
中医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
中医学与数学
本能系统论1——中医是本能系统医学
略论藏象内环境自稳态学说
控制论与中医辨证之系统运用    载《郑家本医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