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证中国 ‖ 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转自 拾叁楼


错过了去年上海博物馆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还好赶上了今年的“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这个特展旨在呈现崧泽文化和凌家滩文化的厚积薄发到良渚文明崛起和繁荣的发展过程,这也正是长江下游的早期文明发展进程。

先补充一些背景知识:

本次展览的前言。五千多年前,神奇的北纬30°线上亮起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线曙光,智慧的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书写辉煌,尼罗河畔吹响了古埃及征战的号角,富饶的印度河哺育着哈拉帕的城邦。而与此同时,在广裦的中华大地上,以长江、黄河为中心先后崛起多个区域文明,它们互有联系又各自繁荣,最终汇聚城璀璨的中华文明。长江下游是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发展高度的最典型的代表。通过几代考古人栉风沐雨的探索是我们了解到,早在距今5800年前的崧泽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社会等级分化现象。又历经数百年沉淀,良渚文化的先民最终在长江下游地区缔造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并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崧泽文化距今约6000-53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崧泽遗址于1958 年由农民挖塘时发现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两次有计划地发掘,挖出古墓100 座,还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兽骨、稻种等遗物。崧泽遗址于1982年在中国考古年会上认定此处遗址介于以嘉兴为中心的马家浜文化和以余杭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间,命名为崧泽文化。

凌家滩文化。凌家滩遗址位于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村,总面积约140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人工祭坛、大型墓地及祭祀坑、积石圈、环壕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石器、陶器。凌家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巢湖流域中心性的聚落,以其命名的凌家滩文化是一支制玉、用玉高度发达的文化,被誉为中国“史前三大治玉中心”,也是良渚文明的源头之一。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环钱塘江分布的以黑陶磨光玉器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发现于良渚而命名,距今12005-6685年。良渚古城遗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也是良渚社会的“王城”,位于浙江余杭一处C型盆地,面积超过50平方公里。古城的规划营建和结构布局开创了新模式,其大型土筑建筑、宏大的城市规划、先进的水利系统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体现的社会等级制度,反映了良渚社会强大的社会组织和管理能力。良渚古城遗址、中心性聚落和普通聚落,共同组成了良渚社会的网络结构,构成了地域国家的形态。良渚古国以超大型礼制性中心、严明的社会等级、庞大的公共工程造就了世界史前史商稻作文明发展的高峰,也是东亚最早的国家社会。

先是本次展出的玉器部分。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之一,从崧泽早期用途较为单纯的装饰物,到凌家滩、良渚为代表的高等级聚落出土的玉器,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礼制、信仰等内涵,玉器逐渐成为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的最高精神载体。复杂的玉器系统,是佩戴者身份、等级的标识,也是社会结构、聚落等级的重要体现。基于玉器所承载的观念,厂家下游实现了区域性的文化认同,并将政治、文化、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崧泽文化出土的玉器。

玉玦。玦,为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

玉璜。

玉鸟形器。

玉龙。

玉龙的双目突出,身体呈环形,中间用拉丝区别出身体的曲线和内部的躯干,与红山文化中的C型龙和玉猪龙的造型有类似的地方,但是比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更接近写实。

因为没法从侧面拍,所以正面看起来有点像马面的感觉。我从网上找了一张类似的玉龙的照片。

凌家滩文化出土玉器。

玉鹰。玉鹰呈展翅飞翔状,鹰首侧视,眼睛以对钻孔眼表现,胸腹部的八角纹为主体纹饰,双翼展翅,翅呈猪首形。鹰的外表健美,性情凶猛,象征力量和勇敢。这件玉鹰可能是凌家滩民族的族徽,也可能是祭祀用品。因为鹰和八角纹组合在一起就是太阳鸟,象征太阳神,是上天的使者。

玉钺。

玉龟及玉签组合器。

双虎首玉璜。

玉冠状器。

玉梳背。

兔形王冠状器。

竹节形玉管串饰。

玛瑙豕。豕,shi,我居然念了很多年豚....

三角形玉片饰

鸟/蛙形玉饰

玉鸟。

立姿玉人和坐姿玉人。上次在安徽省博物院没有拍好,这次总算是清晰了~。玉人为浮雕,第一次展示出了原始人类完整的形体风采,长方脸、浓眉大眼、双眼皮、蒜头鼻、大耳、大嘴,它的体形和五官表现出蒙古人种所特有的特征,头上戴的圆冠和腰部饰有斜条纹的腰带表明当时已有了很发达的纺织技术,玉人上唇留有八字胡,说明当时已有了剃须工具,玉人的出现表明社会由原先对动物和自然的崇拜已转向了对人的崇拜,表明社会观念已出现了转变。另外,玉人两臂弯曲,五指张开放在胸前,臂上饰满了玉环,这说明此时人们已有了审美观念,知道佩戴首饰来装饰自己了。

透雕玉人首形饰。

玉龙。

这条龙扁圆形,首尾相连,吻部突出,头部雕出两角,龙须、嘴、鼻、眼部雕刻得清清楚楚。虽然中国南北史前考古学文化中都有不同的龙的题材出现,但凌家滩遗址出土的这条5300年前圆雕玉龙,强烈而鲜明地表现出中国龙的传统特征,与人们想像中的龙的形象非常相似,中国如今龙的形象和龙的观念的起源很可能就源于凌家滩,所以凌家滩玉龙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良渚文化出土玉器。良渚文明对于玉器的热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用玉来划分等级,区别身份,显示权力,创造了琮、壁、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玉礼器及其背后的礼仪系统,最终形成了一套不同阶级人群的用玉制度和规范。良渚玉礼器雕刻的“神徽”图案,彰显着“神王合一”的通知观念,是维系整个广阔国家社会的统一信仰玉纽带,反映了极高的社会凝聚力。

玉三叉形器。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器物,仅出土于男性权贵的墓中,是典型的男性贵族身份的标识。其基本形制为下端圆弧,上端为对称的方柱体平头三叉,有的还雕刻着神秘、繁缛的纹饰。三叉形玉冠饰出土于死者头部附近,出土时中叉的上方紧连一根长玉管,往往还有成组的,3-13件玉锥形器同三叉形冠饰相邻或叠压。因此,三叉形冠饰、长玉管和呈集束状的锥形器,是配套组装成整件使用的。据推测,三叉形冠饰应是戴在首领头上的王冠。

玉管串。

玉璜串。

玉钺

玛瑙钺。

玉钺。

玉壁。看到这两块玉璧的时候,脑中浮现出宇宙星辰、沧海桑田的景象.....

鸟纹玉璧。

玉冠状器。

龙首纹玉镯。

玉半圆形器组。

玉带钩。

镯式玉琮。

带盖玉形器。

玉冠状器。

玉牌饰。

玉冠状器。

兽面纹镯式玉琮。

龙首玉镯。

龙首纹玉龙牌。

玉琮形管。

玉璜串。

成组玉锥形器。

玉琮。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之言宗,八方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玉琮是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同时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附上反山 12 号墓器物分布图。

接着是陶器。手工业专门化是早期国家控制社会资源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文明发展的推动性因素。当一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成为专职的手工业者,说明社会分工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手工业作为一个独立生产部门,随着规模扩大化、流程精细化、种类专门化,在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也越发显著。而手工业文明最为突出的,一是玉石器,二是陶器。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判断考古学年代的重要参照物。崧泽文化的陶器种类、数量繁多,其独特的纹样风格及多元化的装饰手法无不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烙印—个性与自由。而发展至良渚时代,快轮制陶法的娴熟运用则使此时的陶器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显得更为精致规整,薄壁轻盈。超级喜欢这些陶器,古朴而又真诚。

陶背壶,崧泽文化。

豚形灰陶罐,良渚文化。

猪形陶匜,崧泽文化

猪形陶尊,崧泽文化。

刻纹陶豆,良渚文化。

狩猎纹陶罐,良渚文化。

扁腹陶壶,崧泽文化。

陶龟,崧泽文化。

陶仓,崧泽文化。

我居然没有记下这个可爱的雪人(特别像小时候堆的名字)的名字~

兽面陶壶,崧泽文化。

人形陶瓶,崧泽文化。这是嘉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泥质灰陶,高21厘米,腹围28厘米,呈人首三节葫芦形瓶体。瓶首塑小头人面,两眼内凹,鼻梁隆起,双耳耸立,脑后束短辫,长颈粗脖,溜肩,弧胸,体态肥硕。胸前开一椭圆形大口,口内中空,与瓶体贯通。瓶底作小圈足,略外撇并饰锯齿状缺口若干,整个器物造型奇特,生动古朴。

三足鸟形陶盉,崧泽文化。

带盖球腹陶罐,崧泽文化。

浅浮雕陶双鼻壶,良渚文化。

袋足陶鬲,良渚文化。

带盖鸟形陶盉,良渚文化。

细刻纹陶阔把壶,良渚文化。

细刻纹陶豆,良渚文化。

彩绘高柄钮陶罐,良渚文化。

细刻纹陶双鼻壶,良渚文化。

彩绘陶豆,崧泽文化。

彩绘陶杯,良渚文化。

彩绘陶壶,崧泽文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喜雅学术】良渚,不止玉器
浅析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 中华博物 鉴藏讲座
看懂良渚玉文化,就从这一篇开始吧!
浅析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 | 鉴藏讲座 | 中华博物
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
良渚玉器神人兽面像的真相(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