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泉黑胎,源于高贵的血统
userphoto

2023.10.25 天津

关注

转自 宋瓷春秋



龙泉黑胎始于大观釉。

文献考证(附录于后)

《负暄杂录》中的“宣政”的含义是指京师自置官窑的时间,早到政和,晚则到宣和。宣在政前,非是颠倒时序,而是作者倾向于官窑始于宣和,但又不排斥始于政和之意。这样推算龙泉县窑的烧制时间上限是在大观时期,这就是清代唐英提出“大观釉”的由来。“质颇粗厚”,显然是徽宗的口吻,因此才由京师自置官窑,是完整的逻辑链。“京师”自然是指朝廷,与“本朝”、“遂命”是同一语境,可见“京师”指代汴京文语不通,则“汴京官窑”不成立。《负暄杂录》并没有交代宣政后龙泉县窑的使命是什么?但很显然,龙泉县窑如果没有新的使命,官窑就不必另置!但龙泉县窑若没有继续烧制“大观釉”,那么该窑干什么去了?因此推测宣政后,龙泉县窑转为烧制哥窑,非他莫属。

《静斋至正直记》是元代的古玩杂记。重要的三句话:“哥哥洞窑犹如旧造”和“近哥哥窑绝类古官窑”,“其色亦如旧窑”。其中哥哥洞窑和哥哥窑语气上应是同一个窑,应该就是指杭州老虎洞元代烧制的“仿官窑”。“色亦如旧窑”中的旧窑与《负暄杂录》中的郊坛下新窑应是对应的,因此旧窑自然应是指官窑。而“旧造”和“古官窑”应该是指龙泉县窑烧制的大观釉。

《景德镇陶录》提到的大观釉是“即有官窑时也”,故大观釉是视同官窑。这段文字涉及清代乾隆对官窑的分类。而当代故宫分类已将大观釉大部分定为了“官窑”,忽视了“质颇粗厚”。宣政后官窑是“惟青分浓淡”,其中浓青部分被当代定为“南宋官窑”。淡青部分被定为“传世哥窑”。在这代专家眼里,哥窑与传世哥窑已混淆。看来,当代学术界并没有给予乾隆分类应有的尊重,结果就是认知错位,颇有点自以为是了!

大观月白釉冲天耳三足炉(台北故宫藏品)

为何会有黑胎?

大观釉、哥窑、官窑都是黑胎,后来南宋龙泉窑兴起后也有黑胎,可见黑胎应没有属性,但如果认为龙泉黑胎始于高贵血统也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会有黑胎?从月白釉的开片看得最清楚。月白釉是大开片纹理,纹色如铁,也称铁线。月白和天青是一对天地阴阳。天青是太阳对地球的阳面,同时刻的地球阴面是玄色,这才是宇宙的本色,而月圆之白是玄夜极致的美好。徽宗自诩“道君”当然深谙此阴阳之道。从实物看,最初的月白铁线开片就是纯粹模仿月亮上的山川河流。龙泉黑胎初始就是为了创造开片之色。即在瓷土中掺和了高铁粘土,使之在烧制中在还原时间充分条件下,使火石红从开片中的泄露出来成了铁线。这绝对是激发式的发明创造。月白釉是烧制温度最低的青瓷,其烧制条件与哥釉最为接近,只是哥釉的烧制温度则略高,是在窑温略高的有利位置就可能出现哥釉现象。可见月白釉和哥釉之间仅有一纸之隔。但哥釉并不是哥窑,二者的还原条件略有差别,哥窑的“金丝铁线”的技术线路是:一次大开片呈铁线,次生开片成金丝,黑胎是“金丝铁线”的必要条件。因此,推测宣政后,官窑和哥窑,是并驾齐驱的关系。哥窑资格老,就是官窑的“哥”。宣政后,大观釉停烧遂成为绝响。

釉面呈疙瘩状。

哥窑斗笠碗(私藏),铁线是大开片,金丝是次生开片。烧制温度相对低,釉质处于熔融的初始态,无气泡生成。

官窑轨迹

官窑创烧时间的经历是从大观釉试烧开始的。在北宋,官窑的烧制时间最多也能有十几年的时间。南宋以后,邵提举是执掌修内司内苑建设的官员。“置窑于修内司是指将官窑的窑务归于修内司的管理之意。“名内窑”是更名为内窑,非指新建窑。按相关记载,内苑建成约是在绍兴八年以后,绍兴十年才完成迁都,这期间内苑和建都同步进行建设。此时杭州基本就是个大工地,而且高宗的朝廷根本不在临安。这样看,所谓官窑与内窑,只是称谓不同而已,其“青分浓淡”并无实质差别,内容上不可再细分。龙泉窑址考古已证实,龙泉窑的兴起是在南宋中期,其中心窑场是在大窑和溪口窑。而大窑和溪口窑的前身是官窑和黑官窑。这意味着,官窑和黑官窑在龙泉窑兴起时之前就已经关闭,是放弃了官窑制度。官窑(内窑)的关闭时间可能与高宗禅让退位和孝宗继位有关,这是南宋皇权回归太祖传系的最重要事件。推测孝宗继位后,为振兴南宋经济,而关闭了官窑,并将龙泉优质瓷土资源和场地让给民间,带来了龙泉窑的崛起,并成为南宋最重要的经济支柱。哥窑或可能保留或承担了宫廷烧制,但南宋晚期的龙泉已经出现了大量仿官或仿哥,甚至已经泛滥。这是修内司放弃了对哥窑的管理的标志。郊坛下新官窑是在孝宗执政晚期才建立的,其风格与龙泉窑几乎一致,面面俱到,基本是龙泉的缩小版,“大不侔矣”说明已尽失官窑本色。其黑胎瓷土等原料也可能是从龙泉由船运至温州再有海路到杭州的,因为杭州西湖是火山口成因,凤凰山是老地层造山隆起,不具备瓷土资源生成条件。老虎洞窑址应是南宋晚期的续窑。老虎洞窑址考古认为该窑是内窑,但从内容上看其烧制颜色偏深,根本不见“青分浓淡”的踪影。仅从地层上看,是看不到从内窑过渡到元代的历史痕迹,如果内窑是持续烧制到元代,还需要再建坛下新建官窑吗?如果不是持续烧制,那么元代的烧制是怎么重叠到内窑上去的?考古报告没有交代至少有100年以上的沧桑或地层遗存。

大观月白釉冲天耳炫纹炉(私藏),“阴阳脸”,这是呈大开片的一面。

这是类似哥釉开片的一面。

龙泉黑胎资源

龙泉瓷土基本分为两大类:龙泉黑胎和白胎。琉田瓷土矿属于低品位铝土矿,基本属于高岭土类型。所谓高岭土是以景德镇高岭地名命名的硫化铝矿床的浅层氧化矿部分。硫化物的化学性质极其稳定,是热液成矿时期的载体矿物。需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氧化后,硫化物才能被分解为残余氧化铁,铝土矿才具有了活性。龙泉青白胎中常可见黑色铁颗粒,烧制的瓷胎普遍泛青色,俗称青白胎。龙泉瓷土矿硅含量高于铝,因此这类瓷土性顽不可直接制胎的,需添加部分流域范围的沉积粘土,方利于捏塑成型,这类就是所谓的白胎。该矿床硫化物含量高的地段的氧化矿,呈黑褐色,俗称铁帽子矿,此即所谓的高铁粘土。将这类粘土添加到瓷土矿中,烧制后即所谓的龙泉黑胎。此外,由于哥窑、官窑基本上都是浅淡色,是相对低温烧制。因此,还需在胎、釉中加添助熔剂如钙、钾或钠长石之类,这些低熔融点物质可弥补硅不能完全熔融,胶熔性充填到因硅不能完全熔融而再出现结晶的间隙中。

宋代国土面积是最小的时期,河南就已经算是代表着北方青瓷了,浙江则代表着南方青瓷。宋代五大名窑大多都是这个范围内产生的。两宋期间龙泉青瓷达到青瓷史上的巅峰时代,那么龙泉黑胎至少是占据了龙泉青瓷的半壁江山。在当时龙泉黑胎是独一无二的,在别处不会再出现黑胎或黑胎现象了。可笑的是当代学术为寻找官窑什么地方都想到了,唯独忌口不谈龙泉!这种现象绝无仅有!

[附录]

文献《负暄杂录》:“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宣政间,京师自置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徽宗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亦曰官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姚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

文献《静斋至正直记》:“乙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炉,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辩。今在庆元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其色亦如旧窑”。

文献《景德镇陶录》其一:“官窑,宋大观、政和间,汴京自置窑烧造,命曰官窑。土脉细润,体薄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大观中釉尚月白、粉青、大绿三种。政和以后,惟青分浓淡耳。”其二:“大观,北宋年号,即有官窑时也,宋本称官字,唐隽公不书官,纪观,称大观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官窑之谜
神存在的窑口之官窑
谈郊坛下官窑
龙泉青瓷 | 龙泉青瓷的胎究竟有何说道?
瓷,还是宋代的最美!
中国瓷器窑口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