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打小孩,应该是融于骨子里的自觉

不打小孩,应该是融于骨子里的自觉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

但是,昨天也是一个国际性的日了,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叫,国际不打小孩日。

有点逗,是不?

既然能够设立这样一个国际性的日了,说明总有一些时间,总有一些地方孩子们的命运不怎么好,他们会遭到虐待,遭到殴打。

世界没有那么美好。

孩子被贩卖,被致残乞讨的传闻时有耳闻。

这已经是犯罪行为,与不打小孩日的主题离题万里,不说了。

就不打小孩这个主题来说,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有两层意思:

不打自己的小孩;

不打别人的小孩,也就是不打学生。

不知道各位同仁,做得怎么样?

就第一层面来说,自己的小孩打得心痛。

所以不打自己的小孩,应该容易做,也做得到。这并不显得怎么高尚。

小孩子嘛,总有调皮的时候,总有叛逆的时候,总会有让你恼怒的时候。

这个时候,你能不能容忍,能不能理智,能不能制怒,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的个人修养,与爱不爱孩子没有多大的关联。

老奉从来没有打过自己的小孩。

这与对孩子自小的教育有关。

不怒而威,只要我们大人眉头紧蹙,或者怒容乍现,孩子们就自然地觉得做错了,然后低头不语,甚至默默流泪,那么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根本不需要出手相打了。

女人们在面对自己犯错的孩子时,也是色厉内荏的时候居多,高高的举起,轻轻地落下。

哪怕歇斯底里的叫嚷,下次再犯错,就用针来扎。

实际上,孩子下次即便再错,针还是不会扎下去。

刀子嘴,豆腐心,已经足够了。

哪怕孩子错得有点离谱,心里念叨几遍:亲生的,亲生的。然后,又能怎么样呢?

孩子终会长大的,长大了就好了。

虽然,长大了并不一定就好了。

对于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学生犯错了,当然更是打不得。

别说打,骂都骂不得。

别说骂,批评时都要反复斟酌,这句批评的语句是不是重了一些?

所以,对学生,不管他怎么错,都不能骂,更不能打,这应该是教学中的基本常识了。

如果这个基本常识还不能认识,甚至反其道而行,那么这个老师的教育生涯一定会磕磕绊绊,一定会有不少坎坷和风险。

不过,十几年前,二十几年前还不是这样。

那时,教育环境相对轻松。

学生家长对老师信任得很,也放心得很。

甚至坦诚相告的家长也不少:老师哎,孩子不听话,你就给我打,打了之后我还要数手工费给你。

当然,你如果真的相信打了之后,家长付手工费给你或者杀鸡杀鸭请你,那就有点幼稚了。

不过,孩子如果犯错了,特别是离奇的错,出格的错,你给他一两巴掌,家长基本上也不会无中生有的找你麻烦。

更不会动不动要求上医院全身扫描地检查,然后再去教育局告状。

老奉绝对没有回到过去的意思。

我还不至于那么蠢。

老奉的意思只是想说明,现在的教育环境不会那么宽松了。

人心不古。

这个不古的人心在两个方面。

一在小孩贵气了,家长在乎了。不管小孩怎么错,错得多离谱,反正,老师是不能打小孩的。

另一方面,老师们也佛系了,学乖了。孩子们错了,指出就行,跟家长沟通就行。千万不能体罚,更不能动手,批评两句也要仔细考量,否则就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孩子能不能学好,本来就跟打不打他没有多大的关系。

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孩子长大了,是不是真的好,那时他早已远你而去,也不是你所能操心的。

不管怎样,不打小孩总是对的。

所以,这个不打小孩日,设立得还算对。

不打小孩,应该是融于骨子里的自觉。

2020-5-1  11:09:4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心教育非溺爱
学生眼中的优秀教师和校长眼中的优秀教师
陪小孩走过小学六年:五件不显眼“小事”,蕴含家长的“大智慧”
当孩子犯错,家长只用说这3句话,孩子不但能改正还会越来越爱你
教育和管理的最好选择是找到取代惩罚的方法
孩子犯错不用怕,它刚好是一个成长的契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