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失眠的经典名方(三)——千古失眠第一方
userphoto

2023.03.28 内蒙古

关注

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流传千年,被称为“千古失眠第一方”,治疗失眠的方剂那么多,为什么这个方子就能成为“第一方”呢?这还要从失眠的病机说起。

《灵枢·大惑论》中“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这段文字阐明了中医对睡眠机理的认识,意思是说人体阳行于外,阴行于内,到了晚上,阳入于阴,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天亮了,阳气出于阴,人体就清醒了。因此,好的睡眠就是“阴阳相交”,中医把失眠的总病机称为“阳不入阴”,阴阳不交。正如清代名医叶天士云:“不寐之故虽非一种,总是阳不交阴所致也”。

造成阳不入阴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阳盛阴虚,或者阳虚阴盛导致阴阳之间不平衡,比如肝血虚就是阴虚阳盛的一种,心火旺就是阳盛阴虚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会导致阴阳不交,那就是阳入于阴的道路被堵住了,对于人体而言,如果有气滞、痰凝、血瘀等情况,会导致经络不通,阴阳交通道路受阻,阳不入阴,具体表现就是整个晚上都无法入睡,半夏秫米汤正是治疗这一种类型的失眠。

有什么样的症状才适合服用半夏秫米汤呢?

半夏秫米汤的适应症包括:体型偏胖,身体沉重,整个人整天都觉得很累,痰多,胃脘部胀闷不舒服,时常嗳气,没什么食欲,有时会伴有头晕,大便可能不成形也可能便秘,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舌苔厚腻。

半夏秫米汤仅仅有半夏和秫米两位药,半夏燥湿化痰降逆,秫米即高粱米,在东北的很多地方,人们都称高粱米为“秫米”,秫米健脾和胃益气。半夏和秫米配合清除了阻滞在中焦脾胃的痰湿,也为阳入于阴扫清了障碍。

《灵枢·邪客》篇记载:“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意思是说对于新发失眠的病人来说,喝完半夏秫米汤这个汤剂后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的功夫人就已经睡着了,即使是长期失眠的病人,喝了三次也就能好了。这么好的疗效前提是辨证要准确,也就是说适合的人喝了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如果不适合,就算它是天下第一方也未必管用。

以下附上两段中医经典原文,供有一定古文字基础的朋友赏读,以上我写的白话文其实就是对以下这两段古文的解释。

《灵枢·邪客》曰:“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邪,饮以半夏汤(古称半夏汤,后为半夏秫米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清代著名医家吴鞠通云:“《素问》云胃不和则卧不安,饮以半夏汤,覆杯而愈。盖阳气下交于阴则寐,胃居中焦,为阳气下交之道路,中寒饮聚,致令阳气欲下交而无路可循,故不寐也。半夏逐痰饮而和胃,秫米秉燥金之气而成,故能补阳明燥气之不及而渗其饮,饮退则胃和,寐可立至,故曰覆杯则寐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
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的千年古方
半夏秫米汤——沟通阴阳,治失眠第一方
半日临证半日读书:论半夏
调理失眠第一良方,千古传承,值得收藏!
【名医话经方②】千古失眠第一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