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之谦 :何绍基多次当众侮辱我……

赵之谦悻悻而归!

在晚上的酒桌上,他又被何绍基骂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杭州,每次与何绍基吃饭的时候都非逼他他讨论书法,其实都是故意挑衅,好找到一个话题来狠狠的骂他!更过份的是,还要再与同桌的老乡,肆无忌惮嘲笑奚落一番赵之谦才做罢!

何绍基这样的为老不尊,赵之谦实在是气不过,便写信给何绍基的一个学生叫梦惺的人回骂道“类村夫俗子行径,殊可笑也……”。


赵之谦给何绍基的学生梦惺所写的《致梦惺函》中,明确写到何绍基是如何侮辱自己的:

太史之视弟如仇,前在杭州,同宴会者数次,太史逼弟论书。意在挑战,以行其詈……然犹向其乡人大肆诟厉,类村夫俗子行径,殊可笑也……弟于书,视让老则同而异,于何、许,则风牛马不相及矣。

大意是:在酒桌上,何绍基仗着自己德高望重,先让赵之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然后一顿臭骂,还和自己的老乡一起大肆耻笑。赵之谦拿自己的作品给同在酒席的书法家吴让之看,吴让之表示赞同,拿给何绍基看,又是一顿臭骂。

既然如此,赵之谦你就别一而再的去参加这样的饭局不行吗!不行!一者何绍基长赵之谦三十岁,是长辈。再有,何绍基当时,无论在政坛还是艺坛,都是绝对的大佬,而赵之谦则是一寒酸后生。能与名满天下的何东洲同席,与有荣焉!

赵之谦 章安杂说

赵之谦早年对何绍基肯定是仰慕的, 他在一件对联的落款写道,“何道州(何绍基)书有天仙化人之妙”。实际我们从赵之谦早期的作品,还能明显看出何绍基的影子。

也许是受不了何绍基的侮辱,赵之谦三十五岁之后的作品风格与便迥异何绍基了,按赵之谦自己的话说是:“则风牛马不相及矣。”两人都以碑帖结合而名垂书史,但赵之谦的碑是以北碑为主,而何绍基的碑,则是以唐碑与汉碑为主。

而今,赵之谦与何绍基都是国展中的流行书风,赵体甚至更压何体一头,这要让地下的何绍基知道,还不得跳起脚来大骂三天三夜才解恨?!

赵之谦致江湜札(部分)


清代碑学中坚力量何绍基、赵之谦,两人年齿相差三十余岁。据赵之谦信札记载,同治九年两人在杭州见过数面,其以长辈相称何氏,颇为推崇,但每言及书学理论与创作问题时,便以争吵告终。

“何子贞先生来杭州,见过数次,老辈风流,事事皆地道,真不可及。弟不与之论书,故彼此相得,若一谈此事,必致大争后已,甚无趣矣。”

在清代碑学由独尊北碑陷入危机而转向碑帖兼容的历史语境中,何绍基、赵之谦皆起到开风气之先的巨大书史作用。在趋同文化背景下,私淑弟子关系里,何绍基为何对声望远不如己(当时)的晚辈大加批驳有若仇敌?赵之谦为何对钦佩的“风流老辈”初师而后鄙?

何绍基 书法

造成二人芥蒂的是彼此碑学观念的分歧。二者皆强调书法之本在于篆分意度,不作篆隶终究昧所从来,但是,何绍基入古为新,赵之谦复古为新。二人对“古”的理解不同,故所追求“古”的内蕴、表现“古”的样式亦不同。


赵之谦 书法

何绍基虽夫子自道“生于南人简札未曾留意”,但其对颜稿行一脉的精意足见其熟谙帖学,只不过并非二王家法。何绍基是清代碑学大潮中少有的持尊唐思想的书家之一,在其眼中的晋唐传统和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他所关心的是另一种“晋唐传统”,认为真正的晋唐传统和北派书风并非彼此对立,而是相同的。在强调碑的骨力同时,帖的韵致及帖学笔法的精致表现,这在清代碑学家中绝无仅有。赵之谦正是在北碑创作中引入被何绍基不满与批评的二王帖学,才使其北碑创作臻于清代碑学高峰。

何绍基 书法

何、赵碑学观念不同,碑帖取法、创作旨趣和目标有异,但碑帖融合无疑滥觞于何绍基,赵之谦碑帖融合新变之途实启自何绍基,从碑学的原创性视角,赵之谦出乎何绍基又超乎何绍基。何、赵所谓因书法观念分歧引起的“恩怨”,不过是锐意进取、开宗立派精神下,取法近人,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之路上的插曲。当一个人的快乐失落于另一个人的魅力之下时,只有反抗的冲动才能维护他的尊严,于是两个最可贵的知音变成最强劲的对手,景仰、模仿、抗衡、背离,自身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需要一场竞逐来平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之谦火了,何绍基很生气!
观摩大师何绍基临《西峡颂》,找寻临写碑帖的意义
博古通今、名标青史,清代碑帖结合的一代书法大师
赵之谦火了,何绍基很生气
杨普义:何绍基书法赏析
清朝书法家何绍基与当代书法的碑帖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