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普义:何绍基书法赏析
原创2022-09-10 06:11·书画鉴赏典评收藏

何绍基在书法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通过对其从临摹到创作之路的分析.我们看到其成就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靠着他的勤奋与不懈努力一步步实现的。对于后人,何绍基不仅留下了令人叹服的书法艺术,还留下了可贵的书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这些都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先分后合,循序渐进

何绍基在临摹碑帖时,并非盲目地死临而是在动笔之前为自己立下目标 为何而临?从临摹中要得到什么?怎样临?何绍基尝论书有五难,其中“纵习古人碑碣简牍,而沿袭肖似,不克自成门径,与此事终不相涉,二难也”,可知他并不以为临摹难在与原作惟妙惟肖,而是难在能够通过临摹自成一家。因而,他在临摹中常不拘成法,即便同一时期临同样的内容,也面目各异:"每临一通,意必有所专属……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用笔,或取

其行气,或取其结构分布。“用此法临古,看似与原作大相径庭,其实正是何绍基的高明之处--如此临摹训练了他分析作品的能力,如此临摹有助于他更深入地领会原作真谛,如此临摹能更好地化为己有,更好地从临摹走向创作。依此而行,何绍基逐渐参透古法,并能将古人的精华真正吸收并且随意组合运用,诚如马宗霍所说:"且必如此而后能入乎古,亦必如此而后能出乎古。能入能出,斯能立宗开派。

二、取法宽博,不囿时说

清代中后期,书坛盛行书分南北之说,并演化成碑派与帖派之分。两派相互攻击,竞自标榜,碑派则--领风骚。何绍基适值其时,也对学碑迷恋有加,然其并非盲从者,而有着自己的志气与个性。他曾在诗文中表露:“诗文字画不成家数,便是枉费精神。”"阅理万端读古卷,消长得失惟反躬。外缘既轻内自重,志气不一非英雄”。在时代的大潮中,何绍基有着自己的书法观--坚持以“篆分遗意”为尚,不囿时说,超越派别之见。他尝说:“君看南北碑,均含篆籀理”。

右军南派之宗,然而《曹娥》《黄庭》则力足以兼北派。”“细观此帖及《定武兰亭》,知山阴实兼南北派书法之全。”不论碑与帖,不论北派与南派,不论魏碑与唐碑,只要其中有“篆分遗意”,有真正的书法技道。何绍基都会纳为自己的取法对象。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中写到:"然余尝见其(何绍基)临《怀仁集圣教序》,风化韵流,直造山阴堂奥,始知大家无施不可。”何绍基不拘时流,不因崇碑而废帖,也不因学帖而废碑而是站在更高的立场上来看待碑帖,实践了碑帖的融会,终成一代大师。于书之外,何绍基还兼习绘事,书画相互影响。借鉴,其晚年书法在笔法、墨法及章法上极具画意。

三,诸体通会,以神为尚。何绍基在一首诗中写道:“学书重骨不重

姿,早窥古意薄羲献。”具体地说,他心目中的古意即为篆分之意。在

“登峰欲造巅,溯水当求津”的不断探索过程中,何绍基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篆分乃书法之源头和根本:“真行原自隶分波,根矩还求篆籀蝌”。在他看来,书法虽有多种书体、字体之区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格格不入篆分之意不仅存在于篆书、隶书中,还存在于楷书、行书,草书中。因而,他并非孤立地对待各体的学习,而是力求互相贯通,互相影响。例如他的楷书极具行书。分书意味,其行书在晚期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篆、分书的体味和临摹。而且他也大胆尝试将不同书体的风神面貌互相搬移。当然,何绍基在诸体通会的过程中,总能以篆分之意作为精神管领,从而于内在神采上求得相融相谐,因而避免了表面上的混乱之嫌。

何绍基曾谈到“古人刻石,先神气而后形模,往往形模不免失真,神采生动殊胜,后人刻石,专取形模,不求神气,书家嫡乳,殆将失传。描头画角,泥塑木雕,书律不振,皆刻石者误之也。””由此可知,何绍基对形神的关系深有见地。从其临摹的作品来看,何绍基确以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观其临作,在形的把握上有时相差无几(如临《道因法师碑》《麓山寺碑》《争座位稿》等),有时却大相径庭(如临《兰亭序》《自叙帖》、《张迁碑》等),而对于神则是无不中的。王潜刚《清人书评》有言。“缓叟临书,无论何碑,只是一个字体。吾见其临汉碑数十种,只如一种。书家固贵神似”“可谓的论。对于何绍基而言,神才是终极目标。综观何绍基的书法艺术,从初期到中期,从中期到晚期,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进步。其书风的每一次演变,都不是恣意胡为,而是独立思考与不懈努力的结果。最为可贵的是他虽到晚年仍临池不辍,使其作品依然生机勃勃,了无习气。学书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一名习书者,笔者深有体会,如果一个阶段不临池、不吸收营养,作品中便易堆加习气,匠气,这一点,虽大家亦不能幸免。何绍基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精彩的书法艺术资源,也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苦学精神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若能够师其艺,师其法,更师其精神,便可将何绍基书法真正学到家。

游健诗工喜授娃,

书联圣手草尤嘉。

浸淫颜字用回腕,

炼帖融碑又一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绍基的临古之路
清代何绍基-----熔铸古人,自成一家
何绍基是如何“临古”的?
何绍基“书法初学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至百十通
观摩大师何绍基临《西峡颂》,找寻临写碑帖的意义
何绍基书法在碑学书风发展中的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