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楷临习之四:墨法解析

书法课堂丨魏楷临习之四——墨法解析

墨法是书法中非常重要的技法之一。

人们在观赏书法作品时,视觉的第一感觉应该是纸上黑色的墨。书法作品的颜色通常只有三种:黑、白、红。其中,白所占的面积最大,无字处是大的空白,字的间隙处是小空白。黑所占的面积是其次,凡有笔画处即是黑。红色的印蜕只占极小的面积。书法作品的颜色主要是黑和白,因此,古人非常强调一幅书法要“知白守黑”。

所谓墨法技巧,实际上就是将水墨铺设在宣纸上的方法和手段。说来简单,而实际操作起来很不容易。因为,书法的笔画必须是一次性完成的,是将墨施到纸上来完成的。施墨动作的一瞬间,既要将笔画刻画准确,又要将字形刻画美观;既要写准文字内容,又要控制好行气;既要注意整体的风格,又要把握通篇的和谐,等等。这里,不只是一个单纯地把墨弄到纸上的事,在书写的一瞬间,有许多的课题同时来参与,而且,必须同时来解决并要解决好。用墨本身就有各种变量和变数同时存在,用墨的技巧可以肯定地说,是非常难而复杂的。

不少的书家都有切身的体会,在创作中出现问题最多、失败率最高的地方,往往就是在墨法技巧的控制上。

书法中的墨色虽然是单一的黑色,但是,它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作品是否具有感人的意境,其重要的表现手段就是“墨出神采”“墨分五色”以及“墨韵节奏”。

孙过庭《书谱》云:“又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凋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这“五乖五合”之说,其中从正反两方面都提及纸与墨的问题,“纸墨相发”则合也,“纸墨不称”则乖也,可见墨法之重要。孙氏精辟地阐发了墨法技巧的关键所在——“纸墨相发”。

我们理解的“纸墨相发”,就是纸要化墨,墨须润纸。它应是墨法技巧的核心。我们针对魏碑楷书的用墨问题展开讨论。

一、墨与纸

我们所使用的墨,基本就是两种,松烟墨和油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树的油脂烧制成黑烟;油烟墨是用天然石油烧制成黑烟,以动物胶调和而成。或制成墨汁,或制成墨锭。松烟墨要比油烟墨在纸上的层次丰富,晕染的效果更加细腻;油烟墨比松烟墨更加乌亮,浓重处格外凝重浑厚。

这里,动物胶起着两个作用。一个是固墨作用,它会使墨的微小颗粒牢固地胶合到纸的纤维上,墨不会脱落。宿墨,是隔夜之墨,多指在砚台里放了数天的墨。已用过并放了数天的墨汁,其胶质已腐,失去黏性。墨的颜色变灰,在纸上渗化得快,干后易脱落。另一个是拢笔作用,使笔毫聚拢不散。往往人们不太注意墨的这一拢笔的作用,其实,它对用墨有很大的影响。当笔中含墨多时,笔毫不太容易散,含墨越少越容易散锋。笔中含墨在中饱的时候,最容易驾驭。笔中含墨越少的时候,尤其是渴笔的时候,最容易出现散锋败笔。

宣纸的种类非常之多,从创作和使用的角度看,不管是用什么材料和什么工艺制造的纸,不管是什么品牌名称,其实,就只是两类:生宣和熟宣。发墨化墨的纸是生宣,不发墨的纸是熟宣。在制作工序中加明矾的纸是熟宣,不加明矾的纸是生宣。明矾有使墨不渗化的作用,生纸加了明矾后,就成了熟宣。

宣纸很重要,因此古人曾说:“纸,阵也。”最正统的主要原材料是萱草和檀皮,它的纤维长有拉力柔韧性强,非常发墨,同时延年抗老化。故有“千年纸”的美誉。但是,由于现在造纸的原料非常多,纸的种类、性能和特点也多种多样。有的发墨,有的半发墨,有的不发墨,发墨的程度千差万别。

再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就是纸的厚与薄、光滑与粗糙的问题。这些,对纸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厚纸往下渗墨快,不容易往四周化墨。薄纸向下向四周化墨都非常快,幅度大。光滑的纸容易上墨,粗糙的纸不容易上墨。所有这些性能上的差异,都会对书写时的用墨产生影响。所以,了解各种各样的纸的性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那么魏楷用纸与用墨该如何选择呢?

实际上写魏楷什么品种的纸和墨都可以选择,没有更多的限制,对墨的选择更没有限制。基本的规律是,写五六厘米以上的字用生宣比较合宜,小楷小字用熟宣比较好驾驭。

二、调墨点

在书法创作的环节中,调墨显得十分重要。凡是写字一定要调墨。调墨就是要完成“纸墨相发”的第一步。调墨的目的是,使墨的浓淡度与纸的发墨度相合相融。要达到相合相融就要找到“调墨点”。由于我们使用的墨与纸差别很大,所以调墨点就需要根据当时所要用的纸与墨来调和。

具体方法是:第一步,先将墨加水,用毛笔或用墨锭搅调研磨使水墨匀和;第二步,用毛笔蘸墨到中饱状态;第三步,以中等笔速画1厘米粗的线;第四步,等墨的渗化停止后,看两侧墨的渗化度,如果能渗出1毫米,就是调墨点(图1)。如果不是如此的渗化结果,可以再次调试。

 

 


图1

这种调墨点是适应性比较高的点,大多数人都采用这种渗化1毫米的调墨点。但是也不必苛求,还要根据不同书体,不同风格以及个人习惯来调整调墨点。就笔者自己惯用的调墨点来说就水分略大,经常调到渗化2毫米,感觉更加适手。

讨论调墨点的意义在于,规避“墨浓则滞锋毫”“墨淡则伤神采”。

三、施墨

施墨是完成“纸墨相发”的关键,也是用墨的最后环节。

墨调得再到位,用不好也是白搭。施墨技巧需要在平时的日课中加强训练,否则一旦进入创作环节就会失控。比如,我们经常见到有的人右手执笔,左手抓着一块宣纸,写两笔赶紧吸蘸一下。有的事先找个人帮着蘸吸,书写现场乱哄哄。这实际上就是不会施墨不会控墨的表现。凡是训练有素的书家,绝没有这样的状况。

施墨关键的环节是驾驭笔的含墨量与笔的速度关系问题。

驾驭这两个关系问题就一个要领:饱笔宜快,渴笔宜慢。实际这也就是施墨的核心技巧与法则。

四、墨的层次与级别

“墨五色”这是对于墨色权威的诠释。

这里,需要讨论的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前辈说的这个“五”不是确切数字,也就是不只是“五”种墨色,而是说墨色分许多许多的层次;二是,这里的“色”还要分“水墨之色”和“单墨之色”。

我们讨论墨的颜色与层次应该将水墨之色和单墨之色区分开来。

水墨之色的手法是边写边以水调墨,墨的各种颜色层次都可以展示出来;单墨之色的手法是一次性调墨,在浓淡度一致的情况下,展示墨的各种层次。

书法的用墨主要是“单墨之色”的用墨。

问题讨论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用语言难以表述清楚了。需要实际的操作示范才能准确表达。我们只能以图版演示,请读者自解。(图2-6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魏楷墨法的“技巧”
书法初学者的工具、材料及其选择
青莲读书*龙得胜先生谈书法
书法教程课程二:如何选择纸笔墨砚
文房四宝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