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姑苏美女林黛玉妙玉(妙玉篇)——兼论红楼梦小说《妙玉之死》

  


    姑苏美女林黛玉妙玉(妙玉篇)

 

——兼论红楼梦小说《妙玉之死》

 

上篇写了姑苏美女林黛玉,下篇就要写妙玉了。可是却对这个周汝昌称为《红楼梦》第一奇女子的妙玉,一头雾水,一时还真的是难以下笔。查阅了以前写的稿件,居然一篇都没有,只在《我心目中的红楼梦十大才女》里,略略谈及,并无细详。再查查红学研究资料,也不多,好像红学家们对她印象不佳,颇惜笔墨。

于是,还是要按照我的读红三部曲即多读、深悟、细察,待思考基本成熟后,再落笔撰写。

妙玉之所以被认为《红楼梦》第一奇女子,是因为她是红楼梦人物研究中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在她身上蕴藏有丰富内涵和文学价值,有待研究探解。

我们先来看看原著和红学家们是如何刻画论说这位姑苏美女的。

妙玉,原为妙语,林黛玉与妙玉两个人都是姑苏人氏,与林黛玉一样都是出身宦门人家貌美如仙、才华出众,诗书琴棋样样皆通。性情上都是极清雅之人,不染世俗。且她俩也是父母双亡,孤身一人,两个人小时候都被和尚要求出家。

其人物在书中出现不过几次,排金陵十二钗第六位,高于王熙凤,她却并不是贾家中人或亲戚。

按文学结构分析,她是一条创作暗线,是作为林黛玉的影子来写的。但因为黛玉没有出家,而妙玉是带发修行,隐含的说法是妙玉是黛玉的出家身份,也就是妙玉是出世的黛玉,黛玉是红尘中的黛玉;故有妙玉嘲讽黛玉为俗人,此探佚论点(妙黛合一论)是否有道理,下节论述。
 

 


                     妙玉的姑苏情结

曹雪芹写妙玉的姑苏故乡情结,集中表现在两个事情上,一是姑苏茶文化,二是她的文学诗词,从而可窥视出曹雪芹对姑苏的熟悉和创作源泉。

 

茶;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妙玉请黛玉、宝钗品茶,因茶味清醇,黛玉问起:“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

妙玉在此导出的姑苏名胜,并非杜撰,明人金问的《登玄墓山》诗就有玄墓蟠香寺的记载。

而姑苏玄墓盛开梅花之美景,明清就有好多著名诗人题咏过:

唐寅《玄墓山记游》诗句“隔窗湖水坐不起,塞路梅花行转迟”,形容梅花之多,把路也塞了。

明代王樨登《探梅过玄墓》诗中“桥外花开日,分明雪作图。不将他树杂,未有一家无”之句。

清代宋荦《过玄墓看梅》诗中也有“崦里梅花放,人家酒旆多”,“山瓢挹冰雪,风袂??????槎”之句,这些古诗词,有力佐证妙玉所说的姑苏玄墓梅花的确名不虚传。

而收集梅花上的雪以为炎夏之饮,至今,江南还有此生活饮茶习惯。

 

第七十六回;抄检大观园之后,贾府已凸显一片衰颓景象,中秋家宴冷清寂寞,只有桂花阴里发出一缕十分凄凉的笛声。

文学巨匠曹雪芹精心设计了三个美丽的,孤苦伶仃的,寄人篱下的姑苏女子,凹晶馆中秋联诗三十五韵七十句,三大美女诗人为自己的凄楚人生,为贾府的衰亡,悲出一首如泣如诉的悲情咏叹调。

这“凄清奇谲”的句子,正好是她们最富有诗意的自我写照。”

——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妙玉续联了分量最重的最后26句:

香篆销金鼎  脂冰腻玉盆。

箫憎嫠妇泣  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  闲屏掩彩鸳。

露浓苔更滑  霜重竹难扪。

犹步萦纡沼  还登寂历原。

石奇神鬼搏  木怪虎狼蹲。

赑屃朝光透 晓露屯。

振林千树鸟  啼谷一声猿。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钟鸣拢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比起黛玉湘云,妙玉命运更加凄凉悲苦,心中有说不尽的痛苦无人可诉。

诗词主格调悲凉凄楚,作者悲叹了她的寂寞人生和爱情,抒发了她在中秋之夜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箫憎嫠妇泣  衾倩侍儿温。

空帐悬文凤  闲屏掩彩鸳。

字里行间透露着种种悲伤和惆怅,凄凉和寂寞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

这两句借游山水说哲理,是说能知大道本源,不至迷途,是翻古人的意。

淮南子》:“杨朱见歧路而泣,谓其可以南,可以北。”又前人多有写见泉流而问源、寻源、探源的诗。妙玉此刻想起故乡,思念故乡,盼望回到故乡。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而妙玉借诗排遣自己的忧伤烦闷心情。

至于有人将妙玉所续的这1326句,理解成为是对金陵十二钗命运结局的总结与概括,属典型的牵强附会,遵循“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诲,不做评论。

 

 



 

      从黛玉到妙玉

这个题名是08年陈晓旭出家时,媒体写的一篇文章名字,文章评述了陈晓旭从一个商界俗人到出家修佛的嬗变过程。我觉得这个题名非常贴合红楼梦里黛玉与妙玉之间的连带关系,所以借用此名。

前面说妙玉是作为林黛玉的影子来写的。即所谓的妙黛合一论)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佚一下“妙黛合一论“ ,看看其说是否有道理。

1. 相貌描写:在红楼梦文本中,对黛玉容貌之美是赞不绝口,但对妙玉相貌的描写却不多,只轻描淡写的点到“模样儿又极好”。为什么?我的解读是,正是对妙玉容貌描写少,才好为全书展开的妙黛合一隐线铺垫,将她们两人容貌写的太像或不像,都不适宜。

2. 名字中内涵意义:宝玉、黛玉和妙玉三人称为红楼三玉,宝玉黛玉分别是男女第一主人公,称玉无可置疑,那妙玉也称为玉,是不是与宝黛关系紧密相连呢?描为妙谐音,描,临摹也,大概妙玉就是临摹出个黛玉的意思。

(而且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叫玉的,第二十四回丫鬟“小红”原名林红玉,名中玉字被主人贾家去掉)

而宝玉是男性,妙玉与他只有情爱,而黛玉是女性,妙黛合一完全是有可能的。打个比喻,双胞胎姐妹俩酷似,但若是龙凤胎,性别上的差异就会使俩人相像程度淡化。

3. 性格相似:孤僻、自尊、自傲,雅洁。两人都具有江南美女喜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特性。

宝钗湘云说黛玉,“素习猜忌,行动爱恼,好弄小性儿。”。周汝昌形容黛玉的性格“太自我、太狭隘,心中装不下天地,只有自己和宝玉的爱情。”,非常到位准确。

妙玉个性何尝不是如此,纯洁,高洁、孤僻,寡言少语,不同于黛玉的是,她是一个日日与青灯古殿、暮鼓晨钟相随相伴,遁入佛门,带发修行的尼姑。  妙玉是出世的黛玉,黛玉是红尘中的黛玉;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现实中再现了《红楼梦》中妙玉和黛玉的说禅品茶佳话,  陈晓旭(黛玉)生前与姬玉(妙玉)是一对佛缘好姐妹。一起听法、念佛、读经、品茶。

姬玉回忆“晓旭生前,我们常在她家喝茶,特别是普洱茶,温和,最适合修心说佛”。

4. 诗赋才华:绛珠仙子林黛玉才华横溢,妙玉才华比起黛玉来并不逊色,“才华阜比仙”。所以凹晶馆三钗即景联句三十五韵后,连黛玉湘云这样的大观园赛诗会佼佼者,对妙玉都赞赏不已,恭敬她为诗仙也。

(因妙玉未参加过诗会,与大观园众才女没有同场较量过,诗才表现深藏不露,众人不识其诗赋庐山真面目。)

5. 身世遭遇:从小失去父母的爱,寄人篱下的生活又让她们性情自卑自怜。

 

6.“岁寒三友”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视松、竹、梅为高尚人格的象征,即“竹宁折不屈,梅傲然挺立,松四季长春。”也常常借以比喻朋友间忠贞友谊。而栊翠庵有红梅,潇湘馆有竹子,怡红院有松树。

7. 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曲演红楼梦》,至关重要的全书总纲。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用画、词、曲,或明描,或隐喻《红楼梦》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人生命运结局,并由此为起点,演绎出一场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出来。

宝玉太虚幻境相会四仙姑,一名痴梦仙姑,一名钟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四仙姑是书中哪四位人物化身呢?就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与宝玉有着,说不清理还乱情感缠绕的四钗—— 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妙玉。

分别为 :

痴梦仙姑影射林黛玉

钟情大士影射史湘云

引愁金女影射薛宝钗

度恨菩提影射妙玉

 

关于这个探佚论点是否成立?还须继续探讨,但我以为,林黛玉、妙玉的可信度还是有较大可信度的。

通过以上精读观察,我们发现,很多方面妙黛都有相似依据和线索,综合分析考量,可以把她理解成是一个人物形象,也就是说,妙黛这两个人物形象,实则是一个统一的,完美的女性形象合一后的女性形象,正是作者曹雪芹心目中理想女性形象, 但作者独具匠心的将其一分为二,这样的创作思路,达到了丰富了人物形象,全方位多视角的展现了大观园的生活目的,使小说结构内容更具文学表现力和欣赏魅力。

 



                         出家后的陈晓旭姬玉合影照
                       

                      解开妙玉与宝玉的情爱之谜

 

曹雪芹写红楼用笔之奇妙,世人惊叹.他常常用许许多多的细节描写,直接间接凸现出主题和人物重要特征,故有“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一说。

书中有一些妙玉对宝玉爱慕之情的描写,如宝玉过生日,她送去贺帖;宝玉到她庵中吃茶,她递过了自己的杯子;与宝玉闲谈免不了面红心跳;她庵里的梅花,别人要不来,只有宝玉去讨方可……。

其中槛内槛外寄芳情一节精彩纷呈,意义非凡。“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凡是与宝玉有情愫的女子都来了,黛玉、宝钗、湘云、探春,还有宝琴,还特地写到他曾为之“理妆”的平儿、他曾为之“换裙”的香菱等人都来了。独有妙玉避嫌没来,但是她却送来了贺帖。

宝玉见之,惊喜,为回帖示谢,欲去找黛玉请教,路上意外遇到妙玉昔日姑苏闺蜜邢岫烟,岫烟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女孩,深知妙玉喜欢宝玉之心思,一番话说破;“怪道俗语说的‘闻名不如见面’,又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给你,又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

听了此话,宝玉回帖“槛内人宝玉熏沐谨拜”,亲自拿了到栊翠庵,隔着门缝儿投了进去。

作者就是用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心理微妙变化的描写,细腻自然的将妙玉少女的隐秘之心思,羞涩之情感写得极妙,隐隐约约表现出妙玉对宝玉的情愫,从而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宝妙情感的深层奥秘。

“云空未必空,有尘缘未了”曹雪芹用那只神来之笔,写活了一个返璞归真,追求人之本性的妙玉内心世界,她有思想、有感情,追求自由爱情,但是她又必须谨守“槛外人佛门戒律,旧礼教的束缚信条,情感非常纠结,具有复杂的思想感情意蕴。显示了一个文学大师的极高水平。

妙玉和贾宝玉之间,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关系,但他们的这种感情,却是一种超越男女性爱、情爱关系的,纯属建立在精神层面上的,红颜知己的关系。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交往,并不祈求达成婚姻正果,只求得情感上相知相怜,惺惺相惜。

何况妙玉还是一个女尼,对男人稍有点感情流露,更会招致非议,诽谤。所以,她只有克制自己,把她对宝玉的相悦、两心相知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正是: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由此可见,曹雪芹有着浓烈的追求人性自由创作思想,妙玉作为一个美丽动人的青春少女,情窦初开,芳心涌动,完全符合一个正常人的本性,是男女自由感情正常流露之表现,他对此是非常同情理解的。

曹雪芹写的贾宝玉与妙玉心灵融合,以及与林黛玉的爱情,对平儿、香菱的怜爱等,表达了自由平等博爱先进思想,闪烁着人性光辉,使中华民族文化史、思想史上跃上一个新的阶段,和西方文艺复兴思想是异曲同工,并驾齐驱于世界。

宝玉与黛钗湘三个女人有感情纠葛,且每一个情感都有不同特色形态描写和信物象征,宝黛木石,宝钗是金玉,宝湘是金麒麟。

宝玉与黛、钗、湘、妙之间的情爱,绝不是庸俗风流的所谓四角恋爱关系,而是人类感情多样化的体现,这种描写极大丰富了人物形象,也正是《红楼梦》魅力

我想。妙玉和贾宝玉之间的感情性质,类似于宝玉与蒋玉菡、柳湘莲、秦钟之间的关系,都属于正常的知己朋友交往关系,但因为他们都是男人,因此这种同性之间的缠绵情感,往往不为一般人所理解,在现实社会中被认为是同性恋者。

可至于还有人为了炒作自己,大肆鼓吹高鹗谬论,继续朝妙玉身上泼污水,说什么“妙玉有心理暗疾,是一个典型的小资,自恋,而且自负等等”,纯属诬言秽语,令人嗤之以鼻,遭读者耻笑。 

 



 

      兼论红楼梦探佚小说《妙玉之死》

作家刘心武根据他探佚红楼梦80回后的妙玉命运思路和论点,写出红楼梦探佚小说《妙玉之死》。

靖本《石头记》有一条脂砚斋批语,涉及到妙玉在八十回后的故事。

“它日瓜州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瓜州渡口”指地名易懂,但各示劝惩”其意隐晦难懂,大概是劝告和惩罚的意思。

“红颜”指妙玉,“枯骨”指老朽不堪的权势者忠顺王,“岂不哀哉?”道明妙玉也逃脱不了悲剧结局。

而刘心武就是根据这条批语线索,推测出八十回后关于妙玉的情节内容,即妙玉最后的命运归宿,以及她的救人义举对宝玉湘云命运所起的作用。

他写到:妙玉在八十回后,没有听从她师父“不宜还乡”的劝告? 选择了往南走,往她家乡姑苏走,到了瓜州渡口,邂逅贾宝玉史湘云,为了解救宝玉湘云,以“红颜不能不屈从枯骨”为代价,牺牲了自己。

 正合判词和《世难容》曲意,虽美玉陷入泥淖,但她仍然“美玉无瑕”,还是一个品质高尚的人。

显然,刘心武写的的妙玉命运结局与高鹗一百二十回续本是大相径庭,其中内涵和对妙玉人物的褒贬定性,相差太大了。

按高续本叙述:说她尘缘未了,情欲未断,内虚所以外乘,因思念宝玉所以邪魔入心,走火入魔,强盗也随之入室了。觉得“活冤孽”是对妙玉的报应。

第一百十三回写:“渐渐传到宝玉耳边,说妙玉被贼劫去,又有的说妙玉凡心动了跟人而走”。

第一百十七回写:“城里犯了事,抢了一个女人下海去了。那女人不依,被这贼寇杀了。那贼寇正要跳出关去,被官兵拿住了,就在拿获的地方正了法了。”又借贾环等人的闲谈,推出妙玉的下落。

八十回后以贾环等人的议论表现对妙玉“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诠释。

尤以妙玉结局,编造的更为荒诞不堪,完全歪曲了曹雪芹对妙玉这个角色的基本构想,把她糟蹋的不成模样。

“妙玉对贾宝玉的暗恋,遭致大祸,被强盗用闷香抢走了,强盗对她肆意轻薄蹂躏,最后她或者就屈从强盗了,或者是不屈强盗被杀死。”

孰是孰非,扑朔迷离,到底谁的叙述更符合曹雪芹原意构思?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根据曹雪芹开卷就设计好的判词,妙玉最终还是被黑暗邪恶势力所害,这一点毋容置疑。但到底是被强盗,还是沦入“枯骨”之手?

我认为沦入“枯骨”之手比较准确。

妙玉在曹雪芹心目当中,应该为一个美丽的,有才华的,具备特殊人性光芒的高洁女性,但不幸还是沦入悲剧结局。妙玉之死》基本上体现了原著之构思。

高续本若这样写,恐被控影射攻讦官府官员的欲加之罪,难逃文字狱。所以他将妙玉被害罪责,移嫁到了强盗身上,因为强盗是官府痛恨的,写妙玉为强盗所害,作者是没有干系的。

高续本完全歪曲了曹雪芹对妙玉这个角色的基本构想,笔如毒蝎,丑化玷污了其本意塑造的一个唯美人物形象,所以我认为高鹗这个人的人品文德非常不好。

明确了妙玉之死的主线定位,就可以来具体审视小说的具体情节描写。(见附录1

读完小说,马上感觉这部小说内容情节,好像与我以前看过的一个戏曲电影剧情是何曾相识,又想想,终于想出这个电影的名字叫《李慧娘》,对照阅读后,得出一个结论:

 

 刘心武就是按照《李慧娘》的基本故事情节写出《妙玉之死》的。

 

《红楼梦》里也有慧娘苏绣章节描写第五十三回中写道:正月十五之夕,贾母在花厅之上共摆了十来席,花厅上“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







《李慧娘》是中国文化宝库中凄美动人的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戏曲电影根据明代周朝俊的传奇《红梅阁》改编。(见附录2

编剧孟超在《李慧娘》剧本的跋语中,特地说明他改编此剧的思想出发点,

“不过借此资质美丽的幽魂,以励生人而已”。他说:“有人认为李慧娘生前懦弱,死后坚强,虽亦感人动人,毕竟是虚无空幻,寄希望于渺茫,也难免有过屠门而大嚼,聊以快意,无补于现实;但我则终以为生前受尽压迫凌辱,白刃当前,渐露与权奸拼死斗争之机,染碧血,断头颅,授死不屈,化作幽魂,再接再厉,不仅为个人复仇雪恨,且营救出自己心佩情往之裴禹,并以庶黎为怀,念念不忘生活于苦难泥涂之众生,如此扬冥冥之正义,标人间之风操,即是纤纤弱质,亦足为鬼雄而无惭,虽存在于乌何有之乡,又焉可不大书特书,而予以表彰呢。”

此剧公演后,深受观众的欢迎,也深为戏剧文化界好评,周恩来和董必武还在钓鱼台观看了此剧,著名文化大家廖沫沙发表赞扬《李慧娘》的文章《有鬼无害论》,它还作为戏曲文化精品,参加了国庆12周年北京天安门彩车游行。

但是,文革期间,《李慧娘》被康生诬蔑为是“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影射党中央”,“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鬼戏” 受到了猛烈的上纲上线的政治批判,编剧孟超和导演白云生,也因而被残酷地迫害致死。

我们可以看到《妙玉之死》《李慧娘》二个故事主题鲜明,都包括有相爱,相救、报仇、惩恶等基本情节,连描述次序都基本相同,都突出描写了李慧娘、妙玉的正义感,以及对奸贼贾似道、忠顺王爷的反抗斗争,揭露了贾似道、忠顺王爷的跋扈专权、荒淫无耻丑恶嘴脸,提高了全剧的思想性。两个故事都很完整。

二个故事以其鲜明、生动、感人的形象,诠解着中国女性的至柔温情和至刚韧性,较好地表现了李慧娘、妙玉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哪怕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歌颂了她们品格的伟大,心灵的高洁,是中国文化史上不朽艺术典型和人物形象。

一部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一个是来自现实生活,一个是来自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并借鉴中国优秀文化精华,创作出好作品,这是值得大力推崇的,曹雪芹的《红楼梦》不就是穷尽中国文化才写出来的吗?但生搬硬套,改头换面,简单模仿,没有创意,也是不可取的,写出来的作品质量必然低劣,关键是要掌握好吸收借鉴的火候和切入点,并运用高超的文学技巧,将其无痕无影的糅合到作品中,才是高手。

《妙玉之死》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生硬模仿的痕迹明显,文学表现稍显粗糙,缺少艺术审美感,故事情节不紧凑,读起来就好像是一部简单的记事报告书,没有什么可读闪光点,与《李慧娘》相比,文学艺术效果要差许多。

 




 附录1:《妙玉之死》梗概(风云改写)

 皇上下旨查抄荣宁两府二府,忠顺王爷得知宝玉曾将一个威窑五彩小盖钟赏给刘姥姥,忠顺王爷立命追查此前已被皇上恩准遣返金陵原籍祖劳居住的贾宝玉,重新严鞫审问,让他交出所藏成瓷。

忠顺王爷的宠妾秋芳原与宝玉有些渊源,不忍宝玉重遭恶运,瞅机会告知蒋玉函(又名琪官),让他设法援救宝玉;

宝玉想起当年到栊翠庵品茶,不禁为妙玉担忧起来,央烦贾芸通知妙玉躲避起来。

  那妙玉实可谓“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她拚命压抑“不洁之欲”,以空灵高蹈极度超脱,令任何接近者尴尬无措,自觉形秽,求得精神上的胜利。她活得冰雪般洁净,也冰雪般凄美,正是“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唯有贾宝玉说过她乃“世人意外之人”,算是她的一个真知己。
  栊翠庵里,仿佛山门外未曾发生过什么巨变,妙玉禅堂打坐,望纤尘不染,观音大士端像慈蔼,供案上的宣德炉中,逼罗细香飘出袅袅的如雾轻烟,氤氲出淡淡的莲花气息。

贾芸匆匆赶往栊翠庵,进得禅堂,见香案上有一搭包,搭包上写着两行字:“昨夜祝祷者得。非其得者,取之即祸。”出得门来,正碰上板儿喘吁吁而来,贾茎领他到香案前,指着香案上的搭包说:“这是妙师傅给你的。”板儿打开塔包,原来是二百两上好成色的纹银。板儿先是发楞,后来咕喀又跪倒在观音菩萨前,叩头不止。
 公子陈也俊的祖父与妙玉的祖父当年在苏州时交好,两家所住宫署相邻,妙玉和陈也俊经常在园子里嬉戏玩耍,结下青梅竹马之情。

妙玉望着池塘中亭子的倒影说:“为何亭子在水镜里偏顶子朝下?”陈也俊便拍胸起誓:“来日我一定让你看到水镜里的亭顶子朝上!”后因父辈们反目成仇,断了两人良缘。

后妙玉去了玄墓蟠香寺带发修行,住进了大观园栊翠庵中。而陈也俊也拒绝迎娶,心中只有妙玉。直到贾家快崩溃时,才得知妙玉下落。设法给妙玉带去密信,告诉妙玉,他建有畸园,随时等待她去居住。许多天过去,妙玉并末给他音信。

这天,妙玉几乎是从天而降,给了他一个绝大的惊喜。’妙玉见到“倒亭”。心中如被磐槌敲了一下,幼年往事,蓦地涌回心头,不禁凝如玉桂,良久无言。
陈也俊踱到妙玉身边,问她:“水镜中的亭子,望去如何?” 妙玉心有所动,脸上部空无表情,淡淡地说:“未免胶柱鼓瑟了。”

 陈也俊迎候着妙玉一行,但妙玉突然决定买舟南下,陈也俊虽十二万分地不舍,却也不问缘由,只是替她安排好行程。   
    船至瓜洲。忠顺王爷的船队也泊在此地,忽听船舱外传来哭音颇有相熟之韵,掀开窗帘细观,发现史湘云正在一只花船上被鸨母打骂,原来她被卖到船上做了琵琶女。
  贾宝玉到宫府自首,为使妙玉有更从容的时间躲藏,谎称成瓷藏在大观园沁芳闸底下。而在瓜洲渡,妙玉带着六只箱子径到忠顺王爷面前出首。

她平静地对忠顺王爷说:“你所追查的那成窑五彩小盖钟,出自我处,与贾家并无干系。我这六只箱子里不光有成窑小盖钟、宋朝的柴窑、汝窑、宫窑、哥窑、定窑的名瓷,其余的宝贝多得很……”一番话把王爷听得心中怦怦然好不垂涎,恨不得立马据为己有。

但妙玉岂肯,要王爷放了宝玉,并不再加害于他,才答应将箱子打开,且箱子上的九连环锁只有妙玉才能打开。

王爷下令强行开箱,不曾想妙玉旱已设好机关,结果一箱珍瓷尽行碎裂,王爷无奈,只得答应妙玉提出的条件:释放贾宝玉。
  
   宝玉随忠顺王爷府的人到了瓜洲渡。见到妙玉,宝玉纳罕至极,问妙玉怎么会在忠顺王爷的船上。

妙玉只是说:“我为先天神数锁定于此。我不得不屈从这架枯骨。我的功德,只能如此去圆满。他放走你,必得砧污我;我若不依,你我皆难逃脱。所以今天我现真面目于你,可知我面上虽冷,心却无法去其热。我很不能日日在九重天上,到头来却不得不坠地狱。然而我无怨无悔。从今后,你且把我忘到九霄云外,才是正道。”

宝玉只觉得心如刀剜,妙玉竞并无伤感之色。
  妙玉又唤人将花船上的史湘云引来,妙玉让宝玉、湘云一起远走高飞,宝玉、湘云含泪携手走出大船,消失在蒙蒙秋雾之中。

妙玉到箱边蹲下,欲解那九连环,王爷见妙玉脸上显出迥异的笑容,那笑纹里分明迸发着复仇的快意,便知不妙,意欲躲开,然而哪里还来得及?只见妙玉将九连环锁拼力一拉,,蹿动的火苗迅即使木制船舱变成一团火球,王爷要往外逃,妙玉大笑着死死抱住了他一条腿……。
   妙玉在烈焰中涅槃爆裂进飞,缓缓绽出一片银润洁白的光焰,显现为一朵巨大玉兰花,久久地停留在茫茫夜空,那凄美的玉兰花仿佛就是由妙玉化成,她静静地俯撖着扰扰人世,品味着人间的恩怨惰仇,终于,渐渐地隐去……

 

附录2:《李慧娘》梗概;(风云改写)

《李慧娘》戏曲电影是著名戏剧家孟超根据明代周朝俊的传奇《红梅阁》改编。

南宋末年,良家女李慧娘因战乱流离,逃难来到杭州,卖艺为生,文弱书生裴舜卿见之怜惜父女,随将玉佩相送。当朝奸相贾似道见慧娘绝色佳丽,顿生邪念,踢死李父,抢走慧娘,掳于贾府充当歌姬。

一日,歌姬们随贾似道游湖时,李慧娘听到裴舜卿怒斥贾似道祸国殃民的慷慨陈词,心中异常敬佩此等忧国拯民的磊落奇男,油然产生敬慕之情,脱口而出道:“壮哉少年!美哉少年!”;但此言一出竟招来杀身之祸。

回归府中,任凭慧娘如何哀告求恕,贾似道还是用剑无情地刺进了她的胸膛。

慧娘被杀后,死不瞑目,阴魂不散,决心伸冤雪恨。

慧娘死后,贾似道又生恶计,将裴舜卿诓进府中,暂囚红梅阁内准备杀害。

执仗正义的明镜判官对慧娘的悲惨遭遇深表同情,准其暂回人间,搭救裴舜卿,并以阴阳扇相赠,助她破除难关。

慧娘幽魂手执宝扇来到红梅阁,即变成生前模样进入室内,通过对话,解除了裴的疑虑,同时,他们之间也萌发了爱情。

正当生前受尽折磨和冷遇的李慧娘沉浸于幸福之中时,雄鸡报晓,她猛然惊觉:人鬼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她决定晚上再作商议,离开了裴舜卿。

慧娘的幽魂得知贾似道令武官廖莹忠三更时分前去杀害裴舜卿,当晚急赴红梅阁。裴生怕连累慧娘,不愿冒险同逃。

慧娘为救裴脱险,不得不说明真情,裴得知眼前的慧娘是个鬼魂后,当即吓死过去。慧娘借助宝扇把他救活。

裴终于被慧娘善良正直的人品、高尚的情操、反压迫的坚强意志所感动,决心撞死在红梅阁内与她在阴间结为夫妻。

慧娘却晓以国家大义,劝裴切勿轻生,对他寄予除奸救民的希望。

此时,三更鼓响,廖莹忠持刀前来杀害裴舜卿,慧娘借助宝扇的威力,惩罚贾似道,救出了裴舜卿,烧毁"半闲堂",谱写了一曲震撼山河的伟大女性的颂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黛玉的女工做得精巧吗?曹雪芹曾借贾母房中某些物品暗示了答案
红楼梦中最洁癖的女子,出身皇族却落入泥淖的她身份竟这么神秘
历史文学动漫里暗藏的五行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8
红楼梦里,黛玉的闺蜜不是宝钗湘云,而是她
贾母的丫环,给宝玉工作,工资却从王夫人私房钱里发,难怪作者拿破席比喻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