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积食的推拿方法,动态教学图一学就会

宝宝脾胃尚未发育完善阶段,未充分消化的秽物积聚堵塞在肠道,称之为“积食”。肠道上接脾胃下连肛肠,是个枢纽环节,肠道堵塞带来直接危害是: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大便不通。

宝宝积食普遍有以下几种症状:

  • 食不好,睡不安:宝宝睡眠里身子不停翻动。

  • 宝宝胃口明显又缩小,食欲不振。

  • 宝宝常常说肚子胀,肚子疼。

  • 孩子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而且厚。

  • 呼出口气中有一股酸腐味。

如果宝宝有上述的症状,那就要重视了,这是积食的表现。

积食的危害有哪些?

积食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皮色发黄、精神萎靡、大便干燥酸臭、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等症状。

严重的甚至引起孩子发烧咳嗽等,长期积食会引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如果积食不及时的荡涤,在肠胃系统上就会向纵深发展,导致孩子脾胃发育受到了抑制,形成顽固性消化不良——“疳积”。

很多非洲的孩子瘦骨如柴却肚子很大,就是属于这个情况。

积食的小儿推拿方法

1、清大肠经(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2、揉板门(3-5分钟)

板门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

3、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4、推小横纹(3分钟)

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四橫纹穴为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

5、掐揉四横缝(5分钟)

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

6.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7.分腹阴阳(5分钟)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8、顺摩腹(5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9、揉足三里(5分钟)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常按揉有健脾胃、促消化的作用。

食疗调理方法

1、喝健脾汤水

家长可经常选用以下有助健脾的食材和药材煲汤或煲粥给宝宝食用: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干品)、太子参、元肉、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

注意:以上药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为10克,每次选用1-2种,加上鱼或鸡、猪骨、鹌鹑煲汤或煲粥均可。在高温多雨的天气里,宝宝容易暑湿相夹,则可多选用炒扁豆煲汤。

2、谷芽、麦芽煲水喝

每周一次用谷芽、麦芽各10克,山楂5克煲水给宝宝喝。

注意:宝宝在喝山楂水的那一两天,尽量少吃肉类。

3、山药、莲子多入粥

山药能健脾补肺,莲子味甘甜,有补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作用。取山药、莲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粳米洗净后用油、盐腌好,上述三味以慢火熬成粥后调味食用。

4、调味作料巧用陈皮

家长在烹饪时巧用陈皮不但除腥提味,而且能理气调中,健脾导滞,可起到很好的食疗作用。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与鼓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宝宝强壮的脾胃到底有多重要?宝宝喝水时加点“它”,健脾又益气
小儿推拿殿堂的主页
孩子积食,脾胃虚弱,你要注意的不止这几点
宝宝脾胃差,易积食,不想吃药吃什么好?
一学就会| 五种常见病的小儿推拿手法
明日处暑,调整身体的关键时刻到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