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0doc网文摘手
科迪中学初一年级家长学校讲稿(2011-01-25 17:26:34)
转载▼
标签:转载
很有道理,值得大家学习,请分享 原文地址:科迪中学初一年级家长学校讲稿作者:姜云香
各位家长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衷心地祝贺大家的孩子们,已经顺利地完成了六年的小学学习,又顺利地跨进了中学的大门!
中学时代,是我们每一个孩子人生历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很高兴我能够在这样一个至关重要时间里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些教育孩子的问题。
有一个德国的心理学家曾经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拿教育孩子与驾驶汽车相比,我们肯定会认为教育孩子至少不会比驾驶汽车容易。可是,为了驾驶汽车,我们需要首先进一个专门的学校,学习交通规则,并且参加考试,可是,关于教育孩子,我们却总是以为,只要有了一个孩子就够了。于是,成千上万的双亲的行为举止就如同这样的汽车司机一样,没有驾驶执照却又蒙上了眼睛在上下班的交通高峰期趋车穿过大都市。
创造一个生命,并不很难,养大一个孩子,应该也不算太难,但是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利国益民的人,却是很难很难的!
借今天这个宝贵的机会,和大家探讨两个问题,希望能够供大家参考:
一、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说到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认为有几个矛盾冲突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1、      精神独立意识与生活依赖性的矛盾
孩子一进入初中,其人格特点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心理学上把这个时期叫做心理对抗期或者心理断乳期。所以,他们特别希望在精神上能够独立自主。他们已经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再像小的时候那样盲目的相信老师和父母。比如,小的时候看书或者看电影总是要不断的问大人:“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东西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可是如果现在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即使我们被某人或者某事感动的流了泪,他们也不一定会被打动,他们甚至还可能会说:“哎呀,至于吗?现在还能有这样的傻瓜吗?”。在学校里,他们开始特别重视老师能不能采纳他的建议;在家里,他们也特别希望父母能够把他们当作大人,他们已经能够对父母或者其他长辈做出自己的评判,他们尤其忌讳大人对自己呼来唤去。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们的这个特点,就可能引起孩子强烈的心理对抗,于是你可能会发现:这孩子怎么变得这么不听话了呢?我曾经和300多个中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你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吗?”结果,有220个孩子十分肯定地回答:“不是!”
我于是问这些孩子们,为什么你不听父母的话呢?结果孩子是这样回答的:我和他们之间有代沟,他们老是觉得我这也不行那也不好,甚至老是认为别人的孩子比我好,我一听他们唠叨就心烦,所以他们说什么我也不爱听。也有些孩子说:我也知道我爸爸妈妈是非常关心我的,可是他们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非得跟我大喊大叫 ?有时我明明知道他们说的是对的,可我成心不听他们的。搞的全家都不开心,我自己也常常后悔,可是下次一听到他们嚷,就又忍不住要和他们作对了。 还有的孩子干脆这样说:我爸我妈特别不讲理!比如,一个孩子说:有一回,我姥姥少了钱,我妈妈非得说是我拿的,我不承认,他们就翻我的东西。结果,过了几天,邻居的一个奶奶来还钱了,才替我洗去了冤情,可是,他们却没有一个人给我道歉。还有一个孩子说:“有一次我和我妈妈从外面一块回的家,看见家里的灯开着,我妈立刻冲我嚷:‘你出门为什么不关灯?’我说:‘灯不是我开的。’可是我妈妈马上吼道:‘不是你是谁?除了你谁会这么没脑子?’其实他们的脑子比我差多了,可是一有什么不好的事,他们总是想也不想就先训斥我”。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思想已经很不简单,他们已经从对父母的崇拜和盲从的儿童时代逐步转向了批判和对抗的青少年时期。当然,青少年的独立要求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必要准备。但是,青少年的这种独立性是十分有限的。虽然他们非常的希望寻求独立自主,可是在生活上他们又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性。这主要的原因有两个:其一,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也并没有步入社会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们还必须有法定的监护人;其二,当代青少年多半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和其他长辈自幼对他们在生活方面代替太多,使他们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当代的青少年在精神方面的独立自主的要求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要强烈,而在生活方面的独立意识与独立能力却比以往任何一代都要逊色的多。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矛盾的因素考虑进去。
2、      希望自我表现和不会自我表现的矛盾
每一个人都希望有机会展现自己,青少年尤其如此。比如,孩子们都特别希望别人知道他有多么聪明;希望别人知道他家里多么有钱;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亲人是名人;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又添了一个什么“名牌”;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多么有口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在老师还没有讲课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道题的答案;希望自己能够被人佩服等等等等。于是,他们往往会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来表现自己。
但是,由于他们的经验不足,往往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表现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现,结果,他们常常不仅没有能够很好的展现出自己的那些优势,却反而又暴露了自己身上的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有一个男孩子,在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的时候,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大笑,而且特别爱“接下茬”,老师和同学们都有些讨厌他,开家长会的时候经常被告状,父母也多次为此批评他。他很苦恼,不知道老师和同学们为什么会不接纳他这样一个聪明的学生。为了赌气,他常常故意与老师和同学们对着干。后来,通过与他交流,我们才知道,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他的大笑是表示他听明白了老师的课,他是以笑声来应和老师的;而同学们回答问题时他大笑是他认为同学们回答得不够正确,他是用笑声来告诉老师:他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至于为什么“接下茶”,则是为了尽快的告诉老师:他在很认真的听课而且听得很明白。但是,因为他的表达方式不恰当,当然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了。
3、      宽以利己和严以待人的矛盾
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能够对人对事做出自己的评价。比如,他们能够看出那个同学比较自私;那个老师处理问题不够公平;那个长辈不守信用等等。但是,他们在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的时候,却常常不能使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比如,他们能够很容易地看到老师和同学的缺点,却不太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如果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也很容易找到宽容自己的理由,但是却不太容易找到宽容别人的理由。因此,他们常常表现出为自己的缺点强词夺理和对他人的缺点不依不饶的特点。这一矛盾的心理特点,常常使很多青少年陷进不愉快的心理状态中,当然也常常会使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有 一个初二年级的女同学,心胸比较狭窄,非常爱生气,与老师、家长以及同学们的关系都很不融洽。有一回,她给我打电话,说身边的人怎么怎么庸俗、怎么怎么自私、又怎么怎么的不能接纳她,还说她简直连出家当尼姑的心都有了。据了解,这种情况在当前的青少年中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后来,我曾经给这个女孩子留了一个作业,因为她有写日记的习惯,我建议她每天给我写一条她身边随便一个人的优点。我说:“你坚持写两个月吧,两个月后,我相信你的心情一定会好起来的!”她听了之后,有点半信半疑,但还是试着去做了。第一天,她非常勉强的写了一句话:“我的同桌是一个大大咧咧、没有什么坏心眼的人!”;第二天,她又写了一句话:“语文老师很会搭配衣服!”。过了不到40天,她再一次给我打电话说:“姜老师,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在提醒我,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可每个人也都会有优点。所以,我不应该太在意别人的缺点,而应该努力使自己不断的完善起来。”后来,据她的父母告诉我,这个女孩子果然性格开朗了许多,还入了团。
4、      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
每个人都会有自尊心,包括那些被人们认为是最差的人。而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往往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激发进取精神和积极的社会生活态度,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而且不利于工作学习和生活。但是,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甚至是相互联系的。比如,有的中学生考完试以后,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当家长和老师让他分析一下考试的成败的时候,他不仅不能坦诚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情况,反而好像满不在乎的说:“我不在乎考试成绩,我根本就没好好考!”,搞的老师和家长都很生气,其实他们真的不在乎吗?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没有一个孩子不在乎自己的成绩,只要成绩不够理想,他们就会感到失落,但是许多孩子不愿意承认这种失落,于是,他们可能以一种不以为然的表情或语气来掩饰自己的失意。再比如,有一个一向刻苦学习、热心助人的三好学生一度曾变得非常傲慢不爱理人,令老师和同学们感到不可理解。后来,班主任老师多次和他谈话才得知,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而他一直不想让人知道这个秘密。可是,班里新转来的一个同学是他家的邻居,这个同学一来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班里的同学们。他觉得同学们一定会看不起他,于是就开始不理睬同学们了。因此,有些青少年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傲慢无礼的行为,表面是看起来是自尊心太强了,而实际上却常常是为了掩饰他们内心深处严重的自卑感。
5、      热情上进和意志薄弱的矛盾
人们常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青少年“无志者常立志”!其实,每一个青少年都是有上进心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表现比别人突出,也希望自己的成绩比别人优秀。然而大部分青少年又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和顽强拚搏的意志。
某消初三年级上学期全区统考,老师发现一个叫王辉和另一个叫赵强的学生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心中不免闪过一丝疑虑“莫非他们的成绩有什么问题吗?”经过老师耐心的教育与询问,两和学生终于承认他们在考试前到邻校的教务出偷了考试卷。
事情败露之后,两个学生立即卖掉了自己心爱的集邮册,凑钱买车票,离家出走了。当然,没有几天,他们就被家长和学校找了回来。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请看他们被找回来后师生间的一段对话:
“你们为什么要偷试卷?”
“我们事先知道了考试题,就一定能考好,就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你们怎么知道能够偷到试卷呢?”
“我们事先已经观察好了,他们学校晚上教务处没有人,传达室又远,不会被发现的。”
“有没有想到会被发现的?”
“没有,我们觉得是不会被发现的,又不是在自己的学校。”
“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老师已经知道我们偷试卷的事,肯定会告诉学校和家长,如果家长和学校找不到我们,就不会批评或者处分我们了。”
“有没有想到,离家出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没有想那么多,反正我们都是大人了,应该能独立了,出去闯一闯也不错。”
“你们在外面过的好吗?闯出什么路子了吗?”
“没有,外面真是太难了,到处一摸黑,心里又装这事,日夜不得安宁,只是不敢回来……”
当然,这两个学生是错上加错了,为了严肃校纪,教育全校学生,也为了教育他们本人,两个人都受了处分。关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加以分析,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青少年的意志有以下特点:
1.目标迅速,较少犹豫。 不论确立的目标正确与否,青少年在决定一件事情的时候,事前常常没有太多考虑,而是触景生念。比如王辉和赵强者两个学生,那天是因为要找以前的老同学才到那个学校的,走过教务处时看见老师们在分试卷,想起要统考,于是产生了偷试卷的念头。后来离家出走的念头也是这样仓促决定的,全部决定的过程,有时只有几分钟。
2.实现目标的动机强度大,希望速战速决、速战速胜。青少年从目标确定到行动,时间间隔很短,往往是已经决定,立即行动,似乎根本不考虑会不会有其他的情况发生。就像刚才这两个学生,说偷就偷,说卖就卖,说邹就走。
3.遇到内外困难,目标易动摇。这两个学生也多次立志取得好成绩,也曾经付出过努力,但学习毕竟是一向艰苦的脑力劳动,成绩的提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他们虽然很想取得好成绩,可他们又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于是就放了努力,但是又想取得好成绩,于是就采用了投机取巧的手段。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时间来探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呢?一会儿我们回到教室里,各科老师好不容易和您见了一次面,难免会向您汇报一下孩子入学以来的表现,但是,时间有限,老师很难把孩子们的表现进行全面的汇报,于是,汇报较多的可能是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您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您就有可能会认为:这孩子多讨厌,都上中学了,还这么不懂事,一开家长会就让老师告状,不行,回去我一定不会饶过他!一回到家,您就暴跳如雷的把老师的批评告诉了孩子,并且狠狠的训斥了他一顿,甚至痛打了他一顿。结果呢?您心里的怒气可能暂时的到了缓解,但是您想解决的问题却肯定得不到解决。青少年比较重感情,但也往往意气用事,如果他认为老师赏识他,他就可能积极的跟着老师走,如果他认为老师对他有成见,他就可能跟老师对着干。所以,您如果一回家就告诉他老师批评了他,那就很可能严重的破坏孩子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孩子会在心里痛恨他的老师,他甚至会想:这个臭老师,你就会告状,好,我就不听你的课,我就不好好写你留的作业,我就给你捣乱!可如果我们了解了孩子们的这些心理特点,面对孩子的种种失误我们就能够平静想到,一个未成年的孩子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失误。虽然任何失误都是坏事,但是如果借这个机会帮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失误,并且明白从此可以怎样避免这种失误,于是,失误就变成了孩子成熟的营养,坏事也就变成了好事。
我认为,家长会是我们家庭和学校沟通和协作的大好契机,老师和家长朋友可以趁此机会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全面的了解每一个孩子在不同方面的不同特点,并且从不同的角度给他们不同的帮助,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取得进步。能不能是家长会达到这样的目的,关键的因素就在我们家长朋友身上。家长会之后,孩子们都回焦虑的企盼着结果,我们千万不能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你的老师又说你不好了!无论老师说了什么,我们都必须给孩子反馈这样的信息:几个老师都说你不错,老师说如果你在某方面如何如何,你就更好了。比如,一会儿班主任告诉您,孩子在学校里曾经顶撞老师 老师非常生气,要求您回家去好好管教孩子。回到家以后,建议您这样对孩子说:“孩子,今天老师说你非常的有个性,什么事情都敢自己拿主意。老师还说,你这样的人要是培养好了,将来一定能做大事。不过,有一点爸爸没搞明白,那天你为什么跟老师发那么大的火?”无论什么失误,都先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觉得我们是尊重他的,他才有可能把事情的真实情况告诉我们。通过孩子的陈述,我们可以发现,孩子顶撞老师的原因也许是因为老师错怪了他,也许是因为他觉得老师的评判不太公平。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要先表示对孩子心情的理解,然后再帮助他分析他有什么事情做的不妥,孩子在比较冷静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听进去我们的分析,也比较容易接受我们的批评和建议。于是,他不仅星期一会心悦诚服地去向老师赔礼道歉,对父母的敬爱之情也会由然而生。
圣经上有一句话:年轻人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他! 如果我们能够多宽容孩子们一些,宽容他们的错误、宽容他们的失败、也宽容他们的暂时的幼稚和不成熟, 我们才能用平和的合理智的心态去启发和指导他们,我们对孩子们的评价才可能会更加客观,我们才能让孩子有机会真正地去体会我们心底里对他们那些浓浓的深深的爱。
二、中学生教育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
一个孩子从小学走进了中学。 他们的心中都会产生一股说不出来的神秘感,这会引起孩子们心理上的一个较大的改变,这也是我们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一个大好时机。抓住了这个大好时机,就会给孩子们的人生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在整个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中学教育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我们要注意从这样三个关键环节对孩子进行教育。
1、  规则意识。
中学阶段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是一种集体化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必须尽快具有明确的规则意识,才能适应这种学习生活。否则,就可能不被这个环境所接受,从而失去了应该得到的帮助。人生需要遵守许多种规则,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被同学、被老师、被学校、被社会所接纳的人,就必须一步步地告诉孩子,我们都应该遵守哪些基本规则。比如,每个人都要按时到校、每个人都要安静地听讲、每个人都要完成作业、每个人都要尊敬老师等;不要随便动别人的东西,更不能随便向别人要东西。至于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可能就更需要重视了。例如,你如果老是笑话别人,别人就不会喜欢和你交朋友;你借了人家的东西老是不按时归还,下次就不会有人把东西借给你;别人伤害了你,只要向你道歉了就不要不依不饶;你伤害了别人就一定要道歉等等。 我在这里想格外的强调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心疼别人。一个不会关心他人的人,往往显得比较自私,这世界上决不会有人欢迎一个自私的人。比如,有一个妈妈,问自己14岁的女儿:“如果将来妈妈老了,不能自理了,那该怎么办呢?”她的女儿一边玩着自己的电子宠物,一边说:“安乐死吧!”这一定是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听到的回答。但是,如果我们不在孩子们年幼的时候教会他如何去心疼别人,那么,他可能迟早有一天,也会这样回答您的。国外有一所大学,他的校训就是一进校门就可以看见的一副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大字:“爱你的妈妈吧!”,因为他们认为人类社会所有美德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爱心,而爱心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热爱生命,而热爱生命的最核心部分则应该是热爱给予我们生命的人。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一点也不主张大家对孩子无条件的无私奉献。我们一定要严格地要求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知恩图报。如果全家人吃完了饭,孩子只给自己拿了一个水果自顾自地在吃,长辈们就都应该对他表示不满。还有,家里的长辈生病了,要带他一同去探望,如果他因为惦记着一个电视节目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理由而不想去,就要予以批评。 另外,吃饭的时候,如果父母还没有上桌,孩子就自己吃了起来,也不应该提倡。如果某个菜是孩子最喜欢吃的,也不能全都让给孩子吃了,否则,孩子很容易形成这样一种意识:凡是我喜欢的,就应该都给我。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你喜欢这个东西,别人也可能会喜欢,要给他们也留一些,否则,他们会伤心的。其实,并不是孩子们不爱关心别人,是因为从小没有人去教会和要求他们如何去关心父母和其他的人。许多孩子甚至产生了一个错觉: 只要是我喜欢的就应该是我的。
另外,我们要严格要求孩子尊敬长辈: 每一个社会都会有一些为大家所公认的社会道德,如果你违背这些社会公德,你就很难被社会所接纳。那么,如果我们的孩子是一个没大没小的孩子,他被否定的机会恐怕就会多一些。虽然长辈本身也难免会有一些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作为晚辈,虽然没有必要一定服从长辈,但是却应该无条件地尊敬长辈。生硬地顶撞长辈或者不礼貌地挖苦长辈都是不能允许的。例如,我们有的孩子经常在家里批评甚至谩骂他的老师,我们就决不能听而不闻。其实,孩子在批评老师的时候,老师是不是真的有什么过错并不是事情的关键。而事情的关键是孩子对老师的否定反映出了他对老师的不接纳态度,如果孩子带着这样的心态去上学,他恐怕不能够与老师融洽地相处,自然也就很难得到老师们更多的帮助了。因此,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另外,当孩子用很无礼的语言顶撞任何一个长辈的时候,我们其他的长辈都应该加以干预,被顶撞的长辈也应该表示出自己的不满。 否则,孩子不仅不会感谢你对他的宽容,反而会因为你的没有尊严而加倍的不尊重你。比如,一个妈妈说他的孩子非常不听话,和一些坏孩子绞在一起,不好好学习,一说他就大骂妈妈,甚至经常动手。这个孩子就违背了为人的最基本规则,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允许的。在这个问题上,孩子的父亲和母亲一定要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他们虽然有时也难免会有一些分歧,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却是一致的。他必须无条件地尊重父母,他如果伤害了父母中任何一个,另一个都是不会允许的。要通过所有长辈的共同行动促使孩子产生这样的意识:不尊重师长会使师长们感到难过、不尊重师长会受到全社会的谴责并可能会使自己失去一些宝贵的机会。在这里,我们需要格外强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孩子们的长辈,即使我们有再大的分歧,也千万不要在孩子们的面前相互歧视,甚至相互诋毁。这不仅会使孩子们无所适从,还可能会让孩子们学会搬弄是非,同时会大大降低我们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威信。
2、  责任意识。
一个人活在世上,必须要承担许多基本责任。如果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那你也一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教会孩子去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比如,一个成年人,必须去工作;一个学生,必须坚持上学、写作业、取得合格的成绩;作为家庭中的一个成员,每个人也都要承担一份责任,比如:爸爸应该干家里最用力气的活,妈妈应该多干一点比较细心一些的活,孩子也要帮助大人端一端碗、扫一扫地。 有这样一个母亲,在孩子上了寄宿制中学以后,就告诉孩子:“孩子,你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是一个大人了,以后你要学会独立,不能什么都依赖父母。第一周妈妈亲自开车送你去学校,从第二周开始,妈妈只送你上班车,然后你和同学们一起去学校。”可是,周末孩子回来对妈妈说:“很多同学的父母都不让孩子去挤班车,咱家里的车闲着也是闲着,为什么非要让我去坐班车呢?”表面上看这个妈妈确实是有些心狠,明明 家里有车为什么要让孩子这么辛苦呢?可是,这个妈妈说:“爱孩子并不等于要代替孩子去安排好生活中的一切,而是要教会孩子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不能代替他们去长大。被代替的孩子也永远长不大!”我认为这实在是一个很伟大的母亲。记得过去我曾经跟很多家长朋友说过:凡是应该由孩子做的事情,一律不要代替孩子去做,比如,收拾书包、完成作业、整理衣物等等;凡是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去做的事情,也一定不要代替他们去做,即使我们非常清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怎样去照顾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强干的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他也是一个需要对生活负责任的人!
在这里,我想再强调一下,必须让孩子学会如何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比如,孩子拿了别人的钱或东西,必须让孩子自己把东西归还别人并且当面向人家道歉。孩子不小心撞伤了同学的头,应该让孩子亲自拿着营养品和医药费去看望同学并且当面向同学和同学的家长表示对不起。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家长朋友常常是把应该由孩子来承担的责任都代替他承担了。比如:有的孩子在学校违反了纪律,应该受到纪律处分,可是我们的家长朋友却宁愿自己到学校去向老师赔笑脸,也不想让孩子受到任何处分。更有甚者,孩子发生了犯法的行为,很多家长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失利吸取教训,而是千方百计的走后门,为孩子开脱责任。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使孩子产生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例如,有一个叫小成的孩子,他在上中学的时候曾经和几个同学参与过一次打群架。校方决定对这几个孩子进行处分。小成的伯父是区里的公安局长,出面干预了这件事情。学校碍于各种人情关系,便没有对小成进行处分。后来,小成多次打架,都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致使他胆子越来越大。有一回,他和几个伙伴去看电影,一个伙伴与人发生口角,便跑过来请他帮忙。他走过来的时候,伙伴递给了他一把刀子,他接过刀子二话没说就捅了对方一刀子,那人当场死亡。小成也终因故意杀人罪而被判死刑。
在这方面,许多外国人的做法还是值得借鉴的。比如,有一个日本人,曾经与一个美国人做邻居。有一天,美国人的12岁男孩不小心把足球踢到了日本人的门上,打碎一块很大的玻璃。日本人估计美国人可能很快就会来赔礼道歉。可是,他们想错了,那对美国夫妇根本就没有出面。第二天早晨,那个12岁的孩子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大玻璃。孩子彬彬有礼地说:“叔叔,对不起,我昨天不小心打碎了您家的玻璃,放学以后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今天商店一开门,我就去买了这块玻璃来赔给您。请您收下这块玻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这种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日本夫妇一看,这个孩子这么懂事,非常喜欢他,不仅原谅了他,还请他一起吃了早饭,还送了他一袋日本糖果。孩子回家后,那对美国夫妇却出面了。他们把那袋还没拆封的糖果还给了日本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闯了祸是不应该得到奖励的。他们认为,一个12岁的“男子汉”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起他能负的责任了。赔偿玻璃的钱是这个孩子所有的积蓄父母不准备给他任何补贴,如果不够,可以考虑先借给他,但是他必须有自己的还款计划。比如,早晨为周围的邻居送牛奶、取报纸`,周末为别人修剪草坪,节约自己的零花钱等。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自律自强的人,就应该让孩子养成从小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的习惯。没有一个孩子会不犯错误,只有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了代价之后,他才能真正接受这个宝贵的教训,才可能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反之,如果孩子每出现一个过失我们就替他去承担一次责任,那他的小失败恐怕就可能会成为大失败之母了,小成的故事就应该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希望他的教训能够成为我们大家的教训!
3、  习惯养成。
很多年以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杰出的思想家培根也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而另一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比如,写完了作业,要把文具收拾好;每周放学回来,必须完成自己的作业。
有很多家长朋友常常对我说:“我特别希望孩子有一个好习惯,可是,我真是不知道该怎样做啊!”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关于孩子习惯的培养,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      、有明确的规定。
比如,要按时返校、要尊重长辈、到学校不可以吃零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等等。
(2)      、要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这样的教育也常常会失去效果。比如,我们要求孩子必须在返校前完成老师不值得作业,或者要求孩子不要带零食,可是哪一天因为高兴,或者因为孩子哭了,就心软了。于是,前面的那些教育也就全都无效了。
(3)      、要有一致的教育
首先是家校要一致。我们的孩子真的是最幸福的一代,因为 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终是文化教育的时代,也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最完善的一代,孩子们在学校里,除了可以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可以得到老师们比较理智的和科学的关爱,可以使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人生规则,也可以使他们和成群的同龄人一同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竞争。
但是,我们也必须提醒大家,这一切仅靠学校教育也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学校给孩子们提供的各种良好的教育也都无法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能力。近年来人们常说的“5+2=0”的现象就反映了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严重脱节,以至于使孩子们一个星期在学校里受到的“5天”教育在周末的“2天”里被全部抵消。比如,一些寄宿制的学校,学生们平时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也基本上能够遵守学校的纪律,可是一到星期天从家里回来的时候,纪律就明显的松散,而且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也比较突出。 有一个教育家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多人的命运决定于他的家庭教育”,我看是很有道理的。
为什么呢?因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伴随孩子终生的学校;家庭是孩子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连接社会、连接学校的纽带;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家庭是孩子的心之所依,行之所范。一句话,家庭是孩子人生的最重要的成长环境。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学校老师的教育出现了失误,只要我们父母不失误,就可能弥补老师的失误。但是,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失误,学校的老师却是很难弥补的。 就拿孩子的学习来说吧,老师们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而每一个孩子的智力状况、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各学科的学习基础等因素都是各不相同的,于是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美国有一个教育家,他认为80%的孩子都能取得优秀的成绩,但是学校上课只能使15%左右的孩子取得优秀成绩,因为每一个孩子需要的帮助是不一样的,而学校的老师是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孩子的具体需要的,因此,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孩子刚刚进入中学,跟小学相比,学习科目增多了,知识容量加大了,难度也加深了,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都和小学有了很大的不同。换一句话说,在小学,我们强调的是“学会”,而在中学,我们必须强调“会学”;在小学,你只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就能学会,而在中学,你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扎扎实实的预习知识、学习知识、整理知识、复习知识、运用知识。几个月之前,我们的孩子还是一个小学生,几个月后的今天,他们就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发生这么大跨度的转换性调整,恐怕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独立完成的,很多孩子就是在这个小学和中学的衔接转换过程中,一步没有跟上而导致了步步跟不上的局面。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孩子的各科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随时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保证孩子能够顺利的通过小学和中学的衔接转换过程,尽快的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其次,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定要一致,千万不能爸爸这样要求了,而妈妈却反对,或者妈妈要求了,奶奶又阻拦。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习惯,还可能养成孩子的两面性格。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作为我今天发言的结束:第一句是一个农村的母亲的,她说:孩子的心,是一片空地,种什么,就会长什么。第二句是一个教育家说的,他说:“世界上有两种教育家,一种是把他的思想写在纸上,献给整个世界,一种是把他的思想写在他孩子的心上,他献给这个世界的,就是他们的孩子。”衷心祝愿我们的每一位家长朋友,能够在孩子的心上去种上真诚、去种上自信、去种上善良和勇敢;衷心地祝愿我们的每一位家长朋友,能够用我们的努力培育一个成功的后代,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我们此生献给这个世界的最令我们自豪的作品!
谢谢大家!
安装步骤说明:
上网浏览时发现感兴趣的文章,点击浏览器收藏栏中的“360doc网文摘手”;
首次使用会弹出“网文摘手小贴士”,对“360doc网文摘手”的使用方法做简单介绍,如果您有兴趣,请点击下方“继续”进行观看;无兴趣可点击右上角“X”关闭,进入保存文章页面。
点击“保存”,文章成功收藏到“我的图书馆”!
详细的使用讲解,请点击:网文摘手使用攻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给孩子树立榜样
育儿即育己,父母当修为:育儿路上最大的坑,其实都是你亲手挖的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记连云港市沙河镇下河口小学优秀家长事迹
低年级就被老师喜欢的3类孩子,长大后大多数有出息
老师地位太低的恶果早已显现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