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试述西王母形象的婵变

试述西王母形象的婵变——从《山海经》到现代玄幻小说及游戏  

2011-09-09 14:53:52|  - 123木头人的日志- 网易博客

郜文芬 10级古代文学 先唐方向 1032051014

 

西王母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神话,在先秦文献描写西域昆仑人物中出现频率相当之高。因为《山海经》作为一部描写神秘奇异事物、记载奇闻异事、山川大河的千古奇书,其中所记载的有关于西王母的内容相较于其他神灵是比较多的。

《山海经》所记载的故事都包含了作者大胆的想象,记录了远古时代的山海万物、奇闻奇事,是对远古文化的反映,当中涉及到西王母的内容更加体现了先民对于西王母这个“司天之厉及五残”的东方女神的敬畏。《山海经》所描述的西王母可以说是最初的形象,直至后来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发生改变,或者是因为对于女性地位的重新审视,西王母的形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后人的附会和演义, 出现在《穆天子传》、《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等书中的西王母形象已由穴居野处之怪神摇身变为雍穆之人王,能歌善舞,曾与西游的周天子穆王、西汉武帝相会。

一切神话故事所展现的神界图景,都是野蛮向文明过渡时代的反映。而神话的演化,不仅是古代社会演变的反映,更是原始思维进化的结果,西王母神话的演变正是表现了这样一种人类社会由原始进入到文明的发展历程,各个不同时期的西王母形象的变化,体现的是不同时期中人们的审美、价值观的不同。

一、西域昆仑

在先秦文献中,描述西域昆仑的人物中出现频率最高,事迹陈述最详细的应该就是西王母。早在史前时期,西王母是西域昆仑地面上的图腾崇拜偶像,是早期母系氏族社会的领袖,是为神话西王母,她统辖着广袤的西域昆仑领域里诸多地区,因而人们用她的称号命名她的属地的名称,譬如西王母之山。大约在西周初期或更早,西王母统辖的领地,即西王母之邦,已成为与西周政权建立了友好关系的部落。

西域昆仑作为西王母生活、统治的地方,在《山海经》中多有叙述鲁迅先生在谈及中国神话时说:“中国之神话与传说,今尚无集录为专书者,仅散见于古籍,而《山海经》中特多……其最为世间所知,常引为故实者,有昆仑山与西王母。”[1]日本学者小南一郎认为:“在《山海经》中被认为是最早形成的《五藏山经》中的《西山经》里。西王母是西方众多神中的一个,而昆仑山也不过是西方群山之一。直到接近战国时代的末期,西王母才具有了压倒别的西方神的力量,昆仑山也被认为是西方诸山中最重要的山,到了汉代,王母与昆仑山就已经不可分割了。”[2]

西王母的居处,或说在“昆仑虚北”,或说在“昆仑之丘”,这说明西王母所控辖的地域在辽阔的昆仑山一带。《山海经》中有了两次提到西王母与昆仑山的关系: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旗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弈莫能上冈之岩。[3]

《山海经·西山经》中有讲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因为昆仑山盛产美玉,所以说玉山就是昆仑山,而昆仑山作为中国神话传说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神仙居住地,在《山海经》中所占的比例也是相当之大的。

《山海经第二·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下之都,神陆吾司之……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墨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杅。事多怪鸟焉。”[4]

这里描述的昆仑山传说是天帝在下界的都邑,由陆吾神掌管。在昆仑山上有许多奇特的植物与鸟兽,可见昆仑山的物产是相当丰富的,而昆仑山作为西王母的居所其地理位置也必然是超越于其余众山,昆仑山“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这样广大的疆域必然能够适合作为神山而存在,西王母居于西域昆仑的说法更加能够坐实。

二、西王母形象在古代小说中的变化

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对于西王母的形象演变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他认为,神话是原始信仰加上原始生活的结果,所以不合理的质素有很多,人们一代一代的把神话传下来,就一代一代的加以修改。他们都照着自己的意思去修改,又照着自己的意思增加些枝叶上去。于是本来朴野的简短的故事,变成美丽曲折了;道德的教训,付钱的哲理,也加进去了。原始人的神话经过了这样的“演化”,就成为一民族文学的源泉。[5]

1、最早期的西王母形象——人兽合一阶段

最早记载了西王母的是《山海经》,在《山海经》中有3次写到了西王母,这三处所写的西王母,各有不同的内涵,也可以说,各有不同之处,表现了西王母形象的最初演变过程。

《山海经 西山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地。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其国大水。

《海内北经》

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大荒西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可以看到的是在《山海经》中的西王母是一个“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半人半兽,人兽共体的存在,这个半人半兽的西王母,豹尾虎齿,善啸,样子像野兽;但是她又披着头发,头发上戴着“胜”,状如人。

刘锡城在《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中认为“虎齿”的西王母与“虎身”“虎爪”的陆吾——“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的昆仑之丘守护神,是同一血族,认为昆仑之丘应该是一个大的部族——虎族,一个以虎为图腾崇拜的族群。而西王母占据的玉山,作为昆仑之丘众多山头中的一个,其“穴居”至少说明了两点:第一,西王母还没有完全脱离神话中的兽人时代;第二、穴居是昆仑之丘群山中原始人类的居住方式。[6]

笔者认为刘锡城的分析不无道理,因为原始时代人类的居住方式确实是以穴居为主,而西王母作为半人半兽的神,其兽身应该就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图腾的化身,另外《山海经》中描写的西王母是“司天之厉及五残”的神,更加充分反映了人们对与西王母的敬畏,厉”和五残”都是主凶灾刑杀的星宿的名称。正如民俗学家赵宗福指出,既然西王母执掌厉及五残”,她必是主管刑杀的死亡之神无疑。”[7]所以说此时的西王母是以一位凶神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人们对于最初的西王母畏惧之情应该远远超过向往之情,可见先民对与女神的崇拜最初是没有融入女性的阴柔之美的,这应该是与当时人们的审美局限性有关。

在这一阶段中,西王母的形象特征正是人类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所创造出来的人类早期的原始文化的反映,这一时期的神还没有脱离世俗的色彩和人们所生活的环境,只是人们由于对自然的畏惧心理而幻想出了这样的似人而非人、似神而非神、 似兽而非兽的不伦不类的形象,从而寄托他们超乎自然的幻想。

原始社会中,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低下,对大自然怀有恐惧心理,因而幻想出对人类实行灾祸和刑罚的凶神作为大自然的代表。这一方面说明原始社会人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人类处在艰难困苦的生活当中。这一阶段的西王母代表了氏族神和部族神的特点。[8]

2、《穆天子传》时期西王母形象——人王化

到了《穆天子传》西王母,已经不是“豹尾虎齿”,而颇似“人王”,有了社会文明的表现。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执玄圭白璧以见西王母,献锦组百纯,□组三百纯,西王母再拜受之。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于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曰:“?彼西土,爰居其所。虎豹为群,於(乌)鹊与处。嘉名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之。世民之子!唯天之望。”天子遂驱升于合廾山,乃纪其迹于合廾山之后,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9]

可以看到的是这一阶段的西王母虽然自己唱说“虎豹为群,於(乌)鹊与处”,但显然她本身的形象已经脱离了“豹尾虎齿”的彪悍形态,而且自称“帝女”,大大加深了西王母的人性特征,而且西王母在《穆天子传》中已经成为了掌有生死药的女神,所以对于西王母形象上的改变应该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道德等观念有了较之于原始社会很大的进步才形成了具有人性化特征的西王母形象。

3、魏晋时期的西王母形象——群仙之首

如果说《穆天子传》是人们对西王母深化的第一次修改,那么到了《汉武故事》,西王母的形象则更加的趋于华美,并且逐渐成为了群仙之首,女性特征也更加明显。

《汉武故事》中西王母会见汉武帝

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日正中,忽见有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对曰 :“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洒扫以待之。”…… 是夜漏七刻,空中无云,隐如雷声,竟天紫色。有顷,王母至:乘紫车,玉女夹驭, 载七胜履玄琼凤文之,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乌,夹侍母旁。下车,上迎拜,延 母坐,请不死之药。母曰:“太上之药,有中华紫蜜云山朱蜜玉液金浆,其次药有 五云之浆风实云子玄霜绛雪,上握兰园之金精,下摘圆丘之紫柰,帝滞情不遣,欲 心尚多,不死之药,未可致也。”因出桃七枚,母自二枚,与帝五枚。帝留核纾 前。王母问曰:“用此何为?”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着子,非下土所植也。”留至五更,谈语世事,而不肯言鬼神,肃然便去。

此时的西王母“乘紫车,玉女夹驭, 载七胜履玄琼凤文之,青气如云,有二青鸟如乌,夹侍母旁”,而不死药也演变成了“千年桃”,而西王母更是宝相庄严面对汉武帝而未见半分逊色,其仙化特质愈加明显。

同样到了《汉武内传》中的西王母,对其容貌的描写更是华丽,在这里西王母甚至成为了“年可三十许”的丽人:

至七月七日,王母暂来也。”帝下席跪诺。言讫,玉女忽然不知所在。帝问东方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兰宫玉女,常传使命,往来扶桑,出入灵州,交关常阳,传言玄都。阿母昔出配北烛仙人,近又召还,使领命禄,真灵官也。”……到夜二更之后,忽见西南如白云起,郁然直来,迳趋宫庭,须臾转近,闻云中箫鼓之声,人马之响。半食顷,王母至也。县投殿前,有似鸟集。或驾龙虎,或乘白麟,或乘白鹤,或乘轩车,或乘天马,群仙数千,光耀庭宇。既至,从官不复知所在,唯见王母乘紫云之辇,驾九色斑龙。别有五十天仙,侧近鸾舆,皆长丈余,同执彩旄之节,佩金刚灵玺,戴天真之冠,咸住殿下。王母唯挟二侍女上殿,侍女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褂,容眸流盼,神姿清发,真美人也。王母上殿东向坐,著黄金褡襡,文采鲜明,光仪淑穆。带灵飞大绶,腰佩分景之剑,头上太华髻,戴太真晨婴之冠,履玄璚凤文之舄。视之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真灵人也。下车登床,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帝面南。王母自设天厨,真妙非常:丰珍上果,芳华百味;紫芝萎蕤,芬芳填樏;清香之酒,非地上所有,香气殊绝,帝不能名也。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仙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于坐上酒觞数遍,王母乃命诸侍女王子登弹八琅之璈,又命侍女董双成吹云和之笙,石公子击昆庭之金,许飞琼鼓震灵之簧,婉凌华拊五灵之石,范成君击湘阴之磬,段安香作九天之钧。于是众声澈朗,灵音骇空。又命法婴歌玄灵之曲。

所以说西王母神话发展到这一阶段,已经完全成为了道教的神话,神仙、不死药等情节的描述,真实的体现出当时统治者对于长生不老的向往,西王母在这里不仅雍容华贵,且有“玉女夹驭”,“青气如云”。见到汉武帝时也不像见到周穆王时行重礼了,反而是汉武帝“迎拜,延母坐”,并带有“三千年一著子”的仙桃。这些充分说明她已经成为道教传说中的女神仙,并且是率众仙下界,其周围虽然也有“鸟”、“龙虎”、“白麟”、“白鹤”,但和《山海经》中的关于西王母的描写相比,已经彻底脱去了“豹尾虎齿”的野兽形象,这一阶段的西王母已经失去了神的意味而被仙化了。可见这一阶段人们对于女神的形象已经彻底被人们的审美倾向所影响,创造出来的女神都极具女性的阴柔之美,这种形象上的变化也表现出了当时统治者的对于道教的青睐,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三、现代游戏以及玄幻小说中西王母形象

西王母形象的变化经过了三个阶段的演变、修改与增饰逐渐变得丰满,虽然脱离了最初的形象,但是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变得越来越符合人们的审美观,这些形象上的变化为现代的游戏和玄幻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玄幻类游戏中西王母的形象

①贴近《山海经》原著——人兽合一型

游戏《天翼决》,是国内第一款达高质量的竞技网游。这款游戏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岚洲昆仑山”,至于“岚洲”应该是游戏运营方设定的虚拟环境,而昆仑山则是遵循了西王母居所的忠实设定,唯一不同的是在这里的西王母被设定为战士,而非统治者。

为了更加符合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生活的真实场景,游戏设定西王母居住的地方是母系部族,雄性为低智力兽族,雌性为高智商兽人。这种设定一来比较符合《山海经》中西王母“豹尾虎齿”的形象;二来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总体来说是一款遵循西王母原身的游戏。

②仙化型

东方神幻穿越网游《古域》,故事背景以“穿越”为契机,贯通现代上古两大时空,从伏羲游历天下到白帝少昊即位的历史动荡。当中所描写的西王母是居于昆仑,守门神是英招(亦取自于《山海经》)位于 天梯五层华圃,经碧浩台、碧虚台、碧彦台、碧华台,于中央悬浮的碧瑶台见西王母。其爪牙麒麟、囚徒冥凤。在这个游戏中西王母的形象更加趋于仙化,即悬浮于碧瑶台之上,我们还可以从画面看到,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也是与人们心中的仙境相仿,而西王母本身则更是拥有常人所不能拥有的翅膀,此时的西王母仙化倾向相当明显。

③人王化

《大话西游3》中西王母被设计成为十二门派之瑶池掌门。昆仑山顶有瑶池幻境,是西王母居住的行宫。瑶池本与昆仑山相连,后织女思凡下界,被天庭捉回,王母为阻其与牛郎相会,用金簪划天河为界,自此瑶池与昆仑山便有一河之隔。西王母本是元始天王之女,善雷电之术,有御天雷万钧之力的神通。西王母年轻之时,爽朗如男子,少有女子温柔意。她创立昆仑一派,收有男女弟子三千,自居瑶池之主,名号远播四方。当周穆王乘八骏以游四极,西至昆仑神山,在这位翩翩王者的面前,西王母终被折服。她盛情的款待了穆王,邀其同游于昆仑,共饮于瑶池,并定下了三年再会之期。在这款游戏里,西王母与周穆王的故事被修改,而西王母最终也成为了天界的统领,其人王化倾向也愈加明显。

2、玄幻小说中西王母的形象

①人王化西王母

树下野狐的玄幻小说作品《搜神记》中对于西王母的描述是一个拥有至高权力的圣女,是一族的领袖,因此这个西王母是停留在了人王化阶段的西王母。《搜神记》中的西王母是豹斑白衣女子,蓝色眼睛,武器是淡绿色的刀形玉笙。盖因她出生之时,漫山异香,三月不散;又因五行之中“金生水”,故取名白水香。只是自她十六岁登任金族圣女以来,金族皆称之为“西方金王圣母”,故天下人尊称“西王母”。与“断浪刀”科汗淮于蟠桃会相识、相恋而不为世所容,与科汗淮诞下私生女纤纤,为了全族人的命运被水族圣女乌丝兰玛所逼而对爱人痛下杀手。这里的西王母被作者赋予了更多的七情六欲,更加贴近人的特征。

②仙化西王母

沈璎璎作品《天孙》中的西王母并非主线,但作者对于西王母的描写是贴近《汉武内传》的仙化形象的,文中的西王母居住地是昆仑虚瑶池,是西海的主宰,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中登仙者得道者,最终都是她的仆人,这是一个头戴华胜的妇人。“她的额上有道道深刻的皱纹,一对虎齿从珊瑚色的朱唇间露出。”端庄冷静,执行天规时过于严苛无情,中略微点到了穆王拜访西王母,西王母以云霞装点瑶池盛情款待。这些桥段都是根据《山海经》之后的故事传说改编而来,唯一保留的是虎齿,但也可以看得出来,这里仙化了的西王母已经再也看不到《山海经》中“豹尾虎齿”的兽人形象了。

四、西王母形象变化的精神寄托

西王母的形象的变化是从兽人——人王——仙的一个层进过程,这期间无论是《穆天子传》、《汉武故事》还是现代的玄幻游戏、和玄幻小说,西王母的形象从来都未脱这三种状态,究其本因,应该是人们对于女性审美意识的改变,以及对于女神的崇拜变化导致的,当然古代小说中西王母形象的变化更大一部分应该是受了上层统治者的影响,因为到了西王母仙化阶段,已经是魏晋时期,魏晋时期玄学思想兴盛,道教神仙思想成为了较主要的思想,而人们对于神仙的向往和女性阴柔美的期盼更加赋予了西王母仙化的特质。

而对于现代游戏和小说中的西王母,可以看到的是作者和游戏制作方更加注重的是受众的接受程度,他们将《山海经》中有关西王母的故事以及各种人物改编成为具有玄幻色彩的小说,而西王母的形象也更加实体化,即游戏中创作出来的仙化和人王化的西王母更加貌美,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另外比较遵从原著的兽人西王母,虽然是豹尾虎齿,但我们可以看到其人设也是相当精美,并没有《山海经》所描写的西王母那样恐怖彪悍。

而小说中的西王母形象则大大忽略了西王母人兽合一的恐怖形象,将其描写成了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这是因为作者在创作小说的时候只能通过文字来展现内容,因而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才对西王母进行了较为华丽的铺饰,也是为了能够迎合大众口味

所以总体来说对于西王母形象的变迁,其实是人们审美和心理倾向的一个演化过程,西王母作为一个神化了的人物,身上有着太多的人类所共有的特点,从深层次上符合各个时期人们的理想追求,因而西王母的神话能够经历如此漫长的历史演变仍然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小南一郎著.孙昌武译《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华书局.1993

3】李润英、陈焕良注译《山海经》岳麓书社. 2006

4】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5】刘锡城《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

6】赵宗福《西王母的神格功能》寻根. 19995

7】赵献春《论西王母神话的嬗变》社科纵横. 20046

8】闫红艳《西王母神话的流变及其民俗文化的形态》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5

9】荣宁《试析西王母神话与羌族社会》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5,第一期

10】树下野狐《搜神记》、沈璎璎《天孙》



[1]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P124

[2] 小南一郎著.孙昌武译.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中华书局.1993年,P59

[3] 李润英、陈焕良注译. 山海经. 岳麓书社. 2006年,P303P359

[4] 李润英、陈焕良注译. 山海经. 岳麓书社. 2006年,P63

[5] 茅盾.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P32

[6] 刘锡城. 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

[7] 赵宗福. 西王母的神格功能. 寻根. 19995

[8] 赵献春. 论西王母神话的嬗变. 社科纵横. 20046

[9] 茅盾.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年,P3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话昆仑与西王母原相
昆仑神山与西王母崇拜:从神话的语境到仙道的认知
神话学大师袁珂的电影剧本写了些什么
古蜀文明背后的外星身影——破解中国古代神话的另类密码
丹地是昆仑神话与西王母的发祥地
《西游记》与《山海经》有什么样的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