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文谈艺|喻军:孤山之逸——“梅妻鹤子”的诗与远方
中国美术报网 2018-01-24 09:48:04

喻军 / 上海民盟书画院理事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摘要:一座孤山,高不过数十米,却承载丰富,蕴藉深远。目下主要是以清乾隆皇帝的行宫而名世。景区多处设有玻璃罩,以保护历史的遗迹,实际上无一处是完整的留存。但上下错落之间,仍能窥见当年皇家园林的奢华气派。只不过,我要提及的这个人物,远早于清朝,而是要回到千年以前,他曾隐居孤山,达20年之久,且从未迈进近在眼前、繁华热闹的杭州城一步。

孤山景区

一座孤山,高不过数十米,却承载丰富,蕴藉深远。目下主要是以清乾隆皇帝的行宫而名世。景区多处设有玻璃罩,以保护历史的遗迹,实际上无一处是完整的留存。但上下错落之间,仍能窥见当年皇家园林的奢华气派。只不过,我要提及的这个人物,远早于清朝,而是要回到千年以前,他曾隐居孤山,达20年之久,且从未迈进近在眼前、繁华热闹的杭州城一步。

他是林逋(字君复,谥号和靖),生于宋太祖乾德五年。父早亡,遂家道中落,常为衣食忧。但他发愤苦读,学识超群,却不慕世间荣华,年纪轻轻,便崭露高士风骨。

别人读书,是为了求取功名,好谋个一官半职。林和靖读书,却一不为发财,二不求进身之阶。他终身不考、不仕,而愿意做个散淡闲人,归隐之士。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孤高恬淡的秉性使然;二是他作为吴越遗民(吴越王钱俶为避免战火而纳土归宋),与宋朝始终心存隔膜。有一阵子辗转漂泊各地,后选定孤山为隐居之所。

林和靖

林和靖人格清逸,却风神潇洒。他平日里喜欢植树、采药、垂钓;也时而吟诗、作画、奏琴。他终身未娶,却以所植之梅为妻、所养之鹤为子,这便是“梅妻鹤子”的由来。每当梅花盛开,他便踏雪赏梅,饮酒赋诗。而两只仙风道骨的白鹤,跟随其后,形影不离。倘若有客来访,而恰逢林和靖外出,家童便会在亭台间放出白鹤,林和靖在外见之必棹舟而返,与客会面。这样的画面,相信会令很多当代文人神往不已。

林和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尤其是写梅花的诗,空灵婉约,影影绰绰。比如: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倒是他对写诗的态度,十分超脱,属于随写随扔型,且不在乎能否流传、有无诗名,故存世诗作并不多。却有一首绝笔诗,可谓一生节操的活画: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和靖几乎是文人格调的代名词,就连苏东坡、欧阳修、梅尧臣对他也是充满了钦佩之情。他来到孤山,开垦一片荒芜,筑起心灵的居所。他以梅影化解寂寥,与白鹤日夕相伴,做隐士做得如此物我谐和,浑然冲融,古今亦不多见。他很清贫,清贫到要等梅子成熟时,每天包上一包拿去出售,以维持一天的生活支出。但他真的穷困吗?厮守一座诺大的孤山,种树养鹤,吟诗作画,又可谓奢侈之极。枯燥无味到他那里就是活色生香,寻常“梅鹤”与之相伴便组成了“亲密家庭”。

林和靖墓

放鹤亭

他死后,就连那个被他一生回避的朝廷,也不得不给他个谥号:“和靖先生”。杭州太守李谘甚至一身素服为他送葬。后来,绍兴作为南宋临时都城之时,宋高宗赵构为建观之需,下诏迁出孤山的所有坟墓,却唯独保留了林和靖的墓。以后各代都重修过林和靖的“放鹤亭”(关于林和靖养的鹤,传说在其死后,也于其墓前悲鸣而死,人们把鹤葬在墓侧,是为“鹤冢”),康熙帝亲书“舞鹤赋”立碑于亭中。

这个终身不仕的林和靖,反而被各朝的庙堂如此看重,想必定非他之所愿。作为“隐士”,林和靖并无功业,不过是曾伫留孤山。而作为一名文人,林和靖却始终象征着一种超凡的存在。他孤高淡然,一如长空皎月,空谷足音。

喻军 清响高逸

喻军 望鹤思飞

喻军 梅妻鹤子

喻军 和靖之境

本文章来自中国美术报网APP

查看更多艺术资讯请下载中国美术报网APP

中国美术报网网址:http://www.zgmsbweb.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梅妻鹤子”话林逋
【引用】不可不知的古代文学典故(1)
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梅妻鹤子”的传说--乡贤纪伯吕先生诗中的名胜古迹知多少
孤山可放鹤02
常华 | 这个人把孤独做绝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