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润泽岭南:莫肇生的水墨世界

西江书画艺术 2018-11-19 11:31:51

莫肇生,1958 年 生,广东省肇庆人。1982 年 毕业于肇庆师专美术系。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画院签约画家,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师。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并获奖,多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出版有《漫记山川—莫肇生山水写生画集》《幽明之故—莫肇生山水写生画集》。

《静院》2012 46×34cm

山水精神、佳气,贵在心神感动,一个画家面对真山真水时的感情应该是心仪而又平淡的。他的眼中呈现的应该是山水画的形式语言与符号。不如此,他就会象一个演悲戏的戏子恰逢悲事缠身,如果真的处于悲痛之中,戏怎么演,一个画家面对自然,心情激荡,满眼是俗世红尘,概不言文化传承和形成韵味,果如此作画,怎么会不一塌糊涂呢?

一个有才智的画家,面对自然写生是提炼锻冶自己的文化认识。莫肇生先生,出身岭南山明水秀的肇庆。七星岩、鼎湖山早已将其性锻造的如山如水。他以自己对自然、对天地、对人文、对美术史的感悟和认知,面对自然去写生,去刻画生生不息的景与致,去传承生生不息的文与化。当代许多国画家由于受西方绘画的影响,重视写生。对于莫先生来说,他面对自然,与西画无关,他所秉承的是“走万里路、读完卷书”的传统绘画观。万里行路,上太行,下新疆,走云南,游福建……万里山水风月,他强求的是一个“养”字。孔子言文饰人生,以文化之,心存善仁,才得以文行天下。孟子言怎样行仁、行义、行文,唯一“养”字,是所谓“养吾浩然之气也”。荀子作为一代鸿儒。秉承孟子,畅言怎样养,唯一“学”字,是所谓“学不可以已”。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 苏轼词意

莫肇生,深悟此理,抛开许多家事、公事、琐事,三上北京学习研修,切磋砥砺,1998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栖身恭王府时,他就以虔诚的“养”和“学”之心,将研究生课程细心研读揣摩一遍,在恭王府的红砖绿瓦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滋润。在那个令人怀念的日子里,我作为他的挚友,和他每每谈至深夜,常常两个人伫立于恭王府的月色之下,面对满目皓月,发出悠远的沉思。月色如水,曾经洒满我们不眠的身心。曾几何时,对月当歌,似闻山水清音。夜深人静时,细品他来自岭南的山风、细泉、流云、绿树,一股陶然自得之意溢满心田。

莫先生作画,最重气韵生动。对于山水,求气韵生动至难。气者,乘生气也,无韵、无生,不动,难以行乎气。因如此,气韵生动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气韵对于今天的画家也已经不是仅仅靠写生所能得到的。因为中国画作为一个文化,他已经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形式内涵,不了解每一笔每一势背后的东西,是难以达到绘画文化上要求的气韵生动的。气韵生动是绘画语言背后所隐匿的“东西”。或者说,是绘画语汇和法式要表现的“东西”,是一种凝结了绘画品格和意趣的形式意味。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宋 赵秉文词意

中国的山水画,作为文化的一种,他要画者发心中逸气,观者畅胸中之神。要如此,必然需要解决绘画的问题,也即人的问题。孔子将人与文的问题归纳为三:一知幽明之故,二知生死之说,三知鬼神之情状。这三个人生的问题,无疑也是一个画家的问题。画者,探求绘画形式语言背后的东西——幽明之故,要将生与死的问题沉浸在文化符号中,要通过语言形式传达人的精神追求,这也使我想起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在绘画中所追寻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但他的追问和孔子对人生三大课题的提出相较,简单的多,浮浅的多,要知道“幽明”、“生死”、“鬼神”都已经半是提问半是解答。做为中国文化的精要,山水画无时不在表达天、地、人的关系,自然的文化化、心象化一直是一个艺术家的追求。不如此,画山水不就成了画风景了吗?不如此,仅描摹实在的山水又有什么意义,离开了艺术文化学谈山水画,又使得绘画降落到什么样的层次!

对于莫肇生的山水画,我向来持静观的态度去读,很少愿意以激情的评价方式去介绍他的绘画。应该说他的写生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复杂的,一个人难免会受自然景致所感染、所感动,会不忍舍弃自然至美的形,而这会使得绘画的文化感退居其后。在他的山水画中,也有一批画的很美的作品,无疑是太多的形似掺杂其中,文化感略显柔弱,但是这也难免,好风好月自会使人动情。不管怎么说,他的大部分的写生作品还是经历了在形式语言上的认真探求。从他的一幅幅作品中,我们感到了一个岭南文化浸淫出来的画家的文化品格,感受到了一个画家面对美好山河的似水柔情;感受到了笔墨形式语言所赋予绘画的文化魅力;感受到了一个以山水养目、以文化陶冶性情的莘莘学子的挚着情怀;感受到了一个与四时并运的富于时代特色的外师造化的风神;感受到了与六籍用功的倡扬真善美的文化品性……

《清平乐·山翁醉也》 元 刘因词意

写生是走万里路的功夫。走路谁都会走,怎样走却是每一个画家应该思考的问题。一个画家应以“养”目之心,游观四海,以倡学之心,求文化物。果如此,你就不是一个游走山河的时尚照相机。就不会因机械写生而使自己的绘画水平回落到绘画的起始状态——描摹风景。绘画和文字一样,历经数千年,已经成为一种高层次、高品性的知性文化。对于这一点,每一个外师造化的画家都应切记,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生之像得于心,由此说来,至今实用。但更要紧的是切记“中得心源”,要心中有物,心中有识,心中有情,心中有意。如果心中空空,手中自会平平。以其心涵千情万理,在绘画中都难以表述一斑,如心中无物,绘画中岂能有物!因于此,养眼之生,应靠养心之文。

对于写生,倒回头来,还是那句话,是“养”,养浩然之气,养清明之气,养得心源之气;是“学”,学自然之文,学造化之理,传幽明之故,鬼神之情状。文/崔大中(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研究员)

同古流溪 纸本设色 46cmx68cm 2017年

列车由南往北,当南方的水稻正在抽穗,北方的冬小麦已在收割。一天的时光,感受由南到北的变化,从满目青山到金黄的田野,从湿润的南方走向北方的苍茫。高山与平原在你面前此起彼伏,河流与平湖在为万物或走或停,不同式样的民居解读着人类族群的足迹。列车的行走,就如时空的隧道,让你观读,让你思考。

陈绶祥老师讲过:每年要过四个春天,在海南岛过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在桂林过一个绿荫明快的春天;在扬州过一个烟花三月的春天;最后回到北京过一个百花盛开的春天。我们讲老师在逐春,这就是时空的追逐,更是时空多维的延伸,她让生命得以扩展,也将生命的价值提升。 就因为是走动,我们才感到时空的价值,人生之宝贵。不论你是在一个时间段跨越不同的空间,还是在不同的时间段去追寻同一样的情感。都能让自我得以张扬。

我想这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正是艺术家的两大取向,一种是宏观博大的胸襟;一种是微观细品的精神。也正因如此才能成就一个艺术家。--莫肇生

山气 纸本水墨 46cmx68cm 2016年

静湖 纸本水墨 138cmx68cm 2018年

清晨 纸本设色 46cmx68cm 2016年

同古风雨桥 纸本水墨 46cmx68cm 2017年

桥头镇石门 纸本水墨 46cmx68cm 2016年

同古叠韵 纸本设色 46cmx68cm 2017年

静烟 纸本水墨 46cmx68cm 2016年

苍翠 纸本水墨 46cmx68cm 2016年

秋水 纸本设色 138cmx68cm 2018年

清江 纸本设色 138cmx68cm 2018年

雨溪 纸本设色 138cmx68cm 2018年

莫肇生近作

莫肇生近作

莫肇生近作

莫肇生近作

《程阳八寨》2014 34×46cm

《灵岳寺》2013 34×46cm

《虚云禅师纪念堂》2014 31×41cm

部分图片选自/广东省新石湾美术馆

经画家授权发布

编辑/风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建设 作品鉴赏
艺术家 | 王绍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
LONG展览 | 群星璀璨时——四王吴恽与四僧书画特展
旅法画家吕少华近期四尺水墨山水新作欣赏
当代画家莫肇生的山水意象
知名画家贺正洋笔下的那一幅山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