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展”| 梁凯旋
当代油画2021-04-12 16:30:21

展览名称

观: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展

展览时间

2021年4月12日—4月25日

展览地点

俄罗斯国立装饰艺术博物馆

画册出版

展览出版同名画册,收入作者简介、作品图片等文献资料

联合策展

俄罗斯国立装饰艺术博物馆

当代油画

协办

北京龙吟雅风视觉艺术中心

01 主题阐释

“观: 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展”前言

整个艺术史是基于不同观看方式的历史。时代的更迭导致观看方式的改变,影响到创作者审美意识的变化,赋予了艺术作品不同的精神风貌。

中国的近现代绘画(尤其是油画),吸收了西方绘画艺术的传统,同时在自身的文化习惯下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及至当下,中国的绘画艺术在视觉语言与西方艺术融合接轨的同时,其精神内蕴逐渐凸显出中华文化的特质——比如追求“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空灵”等东方文化特有的审美价值。当然,除了文化传统的影响之外,中国艺术家和西方艺术家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不同,由此各自持有的观看方式亦不尽相同,导致在作品的指向上也有所差异。总的来说,中国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所形成的轨迹,以及和西方艺术的差异性,对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值得研究的文本和借鉴的路径。

俄罗斯国立装饰艺术博物馆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是俄罗斯重要的国立美术馆。该馆以收藏与展示艺术史上各个时期的艺术作品为主旨。因此,“观: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展”系统梳理当下中国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在该馆呈现给俄罗斯公众,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这不仅是让俄罗斯民众感受中国绘画艺术的魅力,同时让俄罗斯乃至西方艺术界以专业的学术视角深入观察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样态。

本次展览将通过绘画艺术架起东西方艺术对话的契机与文化交流的桥梁,定将在中俄两国美术史以及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迹。

02 参展艺术家梁凯旋作品欣赏

版纳写生-阳光

布面油彩

50cm×70cm

2016

我的绘画经历与绘画对我的意义

梁凯旋 | 文

我从小是个爱问问题的人。不知什么时候,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画画?我画画的意义何在?绘画对我有什么意义?是我单纯的喜欢做这件事?是我需要这个技艺养活自己?是我需要这件事来实现自己?还是它是我的本能?……想了一段时间没想明白,索性不想了,先画画吧,回到绘画本身,也许慢慢就有答案了。

上里古镇写生

布面油彩

50cm×70cm

2016

上里古镇写生-2

布面油彩

50cm×70cm

2016

曾经我是一个“问题学生”总要把各种各样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东西画在课本上,衣服上,画满整个桌布,甚至在自己胳膊上画纹身……那个时候画画动机很简单,仅仅是我喜欢我就要画,叛逆期过了以后,迷途知返终于考上了大学,选择了油画专业,随着生活经历渐渐丰富,在绘画上想表达的东西变得五花八门甚至杂乱无章起来,琢磨过“古典油画”,罩染,琢磨过照相写实……后来发现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写生与创作,可能是困于手头功夫,有一些想象力的创作大多还只是一些草稿,并一直在写实与表现之间徘徊不定。画的题材也是东一出西一出,没有固定题材,更无思想可言,曾经有段时间我对我的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很是苦恼,后来我读到一篇文章,有一个词语叫“中国经验”,我有了一点点的头绪,我想到曾经很痴迷“古典油画”,超写实,照相写实……但油画作为一种西方艺术传入中国,按中国的本土文化,去继承传统与创新并不冲突,把油画艺术中国本土化,多表现一些本土的东西,我出生成长在中国,用油画去表现我的“中国记忆”,表达我的“眼见”与“所想”,顺着自己的内心,去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去呈现我的生活和这个时代……这也是一条路子。

端午写生

布面油彩

24cm×30cm

2020

大概有了思路后,便着手创作,我的毕业创作《鸡肋》表现的是中国本土的饭局文化。创作内容是当下大多数人都有过的一种经历,也是我看到和经历到的一些事,大家聚在一块一起去吃个饭是目前人们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其中有真正开心的聚餐,也有自古以来就有的饭局文化。我想通过“吃饭”这种司空见惯的常态和文化来表达当下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鸡肋》描绘的是四个在吃晚餐的人,这是我有一次和朋友去画墙绘,下班后介绍我们去画墙绘的人请我们吃晚饭喝酒最后准备结账的时刻。介绍墙绘的人是左二,左一是他的女友,左三是饭店老板,左四是我的一个朋友。从画面中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环境很普通的餐馆,食物也非常普通,除了接墙绘的人和饭店老板在讨论着饭能不能打折,其他几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增进感情而聚餐,而是个饭局,介绍墙绘的人借此打探谁可以和他以后合作,谁不需要。其实这家店也不是这个光头的,是他儿子的,他只是来帮他儿子看着,他有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小算盘,很善谈。总之这种带有某种目的性的聚餐并不让人真正开心,甚至带来很多无奈,这是几乎每个人都经历或正在发生的事,但这也是他们曾经的一种真实的生命状态。饭局在我们身边屡屡皆是,总有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而并不开心的聚餐,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这也是我们曾经都有过的一种日常。我只是将我们生活的某些事情放大,并以文字或绘画记录,这幅画只是最后呈现的一件作品。适当减少它的目的性,把理解留给观众。可以说我只是一个记录自己生活的人。可惜的是因为毕业展提前一个月左右加上我画画太慢,这幅画尚不完整。

鸡肋

布面油彩

160cm×180cm

2018

鸡肋 局部

布面油彩

160cm×180cm

2018

在这幅画的技法上,我使用的是最简单的直接画法,就是一笔加一笔的老老实实的画,构图像是有一定抓拍感的照片,造型尽量规整,色彩趋于照片影像又不同于影像,笔触较为含蓄。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思想观念冲击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甚至我们自身变得多样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我们的生活紧张,我们渐渐的不会去审视自己,只有变化很大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远离了真实的自己。我想通过绘画及其相关行为记录下当下人们的这种生命状态,尽可能地还原原本的现实生活,把更多的评价权利留给观众。同时要学习其他画家的优点,丰富提升自己的思想。创作这种现实类型的绘画也算是一种自省与修行吧。

无题

布面油彩

30cm×40cm

2020

毕业之后在家待了很长时间,20年考研未果,又逢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之前的找工作与创作的计划,那段时间大家都被隔离,只能通过网络,新闻等传媒了解外界的信息,这种条件下我画了取材于疫情新闻视频的《无题》,受摇滚乐MV启发的《病毒中的自画像》,并第一次试着表达故乡的变化,画了《边缘的风景》,试图描绘“隔绝”,呈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另一种面貌。画中那堵廉价砖头墙是临时搭建的,隔绝了小区和旧村。这里曾经是一个宁静的村庄,拆迁拆了10来年,将来的高层楼或公园都将建立在这片拆迁废墟上,画面左边是奶奶庙,据说是始建于明朝,夹在新旧楼区与拆迁废墟之间,不知将来何去何从。这是现实中拆迁的一角,也许也是所谓城市化的一个缩影,新与旧的更替在这里默默的发生着,它牺牲了一些人又致富了一些人。

边缘的风景

布面油彩

40cm×30cm

2020

故乡写生

布面油彩

40cm×50cm

2020

中山公园写生

布面油彩

40cm×50cm

2020

鉴于时间与条件限制,我很长时间没有画大幅创作,画的都是一些小幅作品。随着疫情渐渐结束我重拾画笔去写生,试图回到绘画的单纯状态,用写生的方式去表达内心的情感,我先去了小时候很喜欢去的一个公园写生,对于我这个城中村长大的小子,一直对大自然充满向往;又画的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小区的一角,同样是给我留下回忆的地方,这次我在画里添加了一个“当时的我”和“儿时的我”,“当时的我”带着口罩寓意疫情尚未结束,这只是有限的自由,“儿时的我”没有带口罩寓意童年的无忧无虑。我绘画的切入点渐渐进入我的生活。

画了两张练练手之后再次面对故乡的旧村,想起童年生活玩耍过的地方已经物是人非,难免百感交集,便用绘画去呈现它当下的状态,也算是留下这段记忆了。一边上班一边抽时间画画,断断续续画完了《故乡今貌》,我很惭愧这幅画不是百分百的写生,我参考照片在家大致起了个型,楼房也是参考照片拿尺子定了一些轮廓,除此以外的一切都是通过写生完成。今后的创作我要努力脱离这些工具,让写生更加单纯。

故乡今貌

布面油彩

40cm×53cm

2020

经历这些之后我发现绘画这件事也许就是我的本能,绘画在某些程度上成为了我的一种存在方式,我需要这件事来成全自己,也许这就是绘画对我的意义吧。我目前的作品大多有一种叙事性,如何平衡叙事与绘画本身,也是我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未来还很长,人间百态世间冷暖,这些经历都是我们曾经的真实状态,今后我要在其中发现灵感,丰富自己的创作。

版纳印象-澜沧江

布面油彩

50cm×70cm

2016

金沙江写生-1

布面油彩

50cm×70cm

2017

画室一角

布面油彩

40cm×50cm

2015

写生喜鹊标本

布面油彩

40cm×50cm

2015

没有声音的房间

布面油彩

40cm×50cm

2017

静物写生

布面油彩

40cm×50cm

2014

秦皇岛的海

布面油彩

24cm×30cm

2020

小丑

布面油彩

23cm×16cm

2020

03 艺术家简介

梁凯旋,1996年6月生于河北石家庄,2014年考入云南艺术学院就读本科,2015年进入油画二工作室学习至毕业,在校期间多次与老师们外出写生。

展览与获奖经历:

2017年,作品《阳光》参加“2017年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乙组三等奖;

2017年,作品《搁浅》《人像写生》参加“金沙三月”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自由绘画工作室春季写生作品展;

2018年,作品《鸡肋》《白树》《上里写生2》《上里写生3》《上里写生6》《枯木的诉说》《路》参加“未完待续”14级油画2工作室毕业展;

2018年,作品《鸡肋》获2018届毕业生优秀毕业作品二等奖;

2018年,作品《鸡肋》《上里写生2》参加“回望与前瞻——2018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系优秀作品展”;

2020年,作品《无题》,参加北京798美颂画廊“幻想王国”新锐艺术家提名展;

2021年,作品《端午写生》,参加798美颂画廊“洄游之路”中外艺术家交流展。

【写生研究】 【当代油画】 【当代水彩】

【版权声明】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佳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顾黎明作品
“观: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展” | 杨松林
巴塞尔首届网上展厅2.5亿美元作品抢先看
“望:当代中国艺术展” | 何红舟
王怀庆:空间与时间的超越 |《当代油画·表现性绘画研究专辑》
“望:当代中国艺术展” | 刘家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