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立!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聚焦课堂教学方式变革

素养是什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怎么实现高质量的学习?

 
9月22日下午,在徐汇区举行的“项目化学习的中国探索”高峰论坛上,来自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教研室、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徐汇区教育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多位专家,以及上海多个区的教育局、教育学院相关领导与专家与会,对此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论坛现场,同时宣布成立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徐汇区教育局共同主办。
 
上海市教科院院长桑标指出,成立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是上海教育主动践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研究所将致力于探索前瞻性的学与教的新样态,成为素养落地的转化平台。

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成立仪式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在成立仪式上讲话


徐汇区副区长秦丽萍致辞

上海市教科院院长桑标致辞 

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
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所长崔允漷教授看来,日常教学很容易陷入以下两种情形。
 
首先是虚假学习和浅层学习。
 
“这样的学习不注重过程,只有结果。比如,试卷讲评只讲答案,或者让学生直接抄答案;用不科学的方法学习语言,导致哑巴英语;把人当低级动物,把学生当猴子耍,整天刷题,学生一看题就‘会’,一做题就‘对’。”
 
第二是脱离真实情境的学习。
 
“科学教育中,有三句流行语:物理不碰物(物体)、化学不见化(变化)、生物不懂生(生命)。因为中考、高考不考实验,所以许多老师不教实验,使得学生高分低能,有分无能。”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所长崔允漷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也有相同的感受,曾经有一线教学的老师告诉他,虽然现在的情形比10年前进步不少,但是课堂上大多数的时间,依然从事以标准答案和高分数为取向的活动,把死记硬背作为主要的学习和评价手段。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

与虚假学习、浅层学习和脱离真实情境学习相对的,是深度学习和真实情境下的学习,指向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的素养目标。
 
“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设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和迁移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崔允漷表示,把真实情境和深度学习相结合,在真实情境中,将问题和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有结构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化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实现素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这样的变革在国家的课程标准修订中是一个系统工程。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理事长杨向东教授用4句话进行了精炼的概括: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真实情境是活动载体;学科领域的知识是必要的基础;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现的关键。

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理事长杨向东

项目化学习生成高质量的学习,那么什么样的项目化学习是高质量的呢?

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夏雪梅在报告中介绍,项目化学习在中国教育界正在越来越受到关注,不过,这个理念从国外引入国内,在100年前和今天的本土化构建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几轮变革,背后是教育者对高质量学习观念的新的理解。

“比如,马上要放十一长假了,教室里的植物角没有人浇水,怎么办?在一般的STEM学习中,老师会让学生做一个自动浇水装置。”
 
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经历搭建硬件、编写程序、组装测试的一个个步骤,做出自动浇水装置,但这并不是项目化学习。
 
尽管有最终成果,也运用了酷炫的硬件,但是从项目的整体设计来看,所有活动统统指向最终完成的成果——自动浇水装置,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操作仍旧是非常简单的。
 
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首先应该是问题驱动,而不是结果驱动的,在这个项目中,驱动性的问题是:没有人浇水,植物怎么办?那就要从这个问题出发,激发各种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对各种可能进行比较、推理、分析。”
 
与此同时,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还应该是持续探究与实践的历程。

学生头脑风暴想出来的方法是否可行?要引导学生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对问题本身进行再分解:

这个问题的成功标准意味着什么?限制条件,又意味着什么?每一个成功标准和限制条件又可以分解成哪些子问题,如“从哪里可以获得水源?如何控制水量?
学生在对问题的不断分解中,逐步触及到对核心知识的深度理解,比如,灌溉系统调节水量的原理和基础、水对植物生长的性质和作用;同时通过完整的发现问题、计划、建造,测试、改进的过程,经历了真实的设计思维和实践操作。

“真实而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的探究和实践、指向大概念的核心知识、形成表明学习深度及凝结核心知识的公开产品、高阶思维的培育和迁移,具备以上五点核心要素的项目化学习,才是有质量的。”夏雪梅总结。

上海学习素养课程研究所所长夏雪梅

学习的变革从课堂教学开始
国家督学、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在点评中指出,教育目标最终的落实要靠教学,因此,教学方法必须跟上课程改革,而项目化学习正是针对这方面进行的变革,指向学习素养。
 
对此,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也提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文件中,明确提出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等要求。

国家督学、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

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

 
由此可见,综合性、项目化、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成为学习变革的窗口。北大教授陈向明剖析了运用合作互赖的任务设计,改变教师和学生学习方式,好的任务设计可以提升学生知识理解的深度。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
 
在课堂教学的方式变革上,徐汇区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论坛上,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钱佩红介绍了区域内小学在项目化学习方面的实践和收获。
 
徐汇区建立了以高安路一小为种子校、9所项目校同步开展研究和实践的“1+9”工作模式,运用具有思维挑战性的大任务、大问题驱动学习与合作的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方式,关注学习基础素养的变革。

徐汇区教育局副局长钱佩红
 
夏雪梅表示,在传统的课程组织中,逻辑是比较单一的。比如,传统课程基本上是按照知识点进行组织的;活动类课程虽然看上去有趣,但只是根据儿童的兴趣,或者活动的主题来进行组织,背后的课程组织逻辑也是非常单一的。
 
与此相比,项目化学习之所以具有挑战性,就在于其中有多条课程线索共同交织在一起。

因此,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认为,项目化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本土实践,未来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同学科教学更加紧密地结合

原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志跃
 
顾志跃提出,项目化学习和学科的结合大概有三种模式:

第1种是把知识点嵌入项目;

第2种,把项目化学习从一节课延伸到一组课,通过单元设计,或者以更大范围内可以组合在一起的一系列课为抓手,进行整体设计,做成一个项目;

还有一个更高的层次,是考虑如何把项目化学习和学科融合在一起,用项目化学习来组织新的学科教学模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生态。

论坛现场,学习素养市级项目学校和田路小学的校长张军瑾、学习素养种子教师协和尚音的易菀兰,分别展示了她们的探索。
 
在课堂和学校层面,学习素养项目团队在语文、数学、跨学科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所开发的项目课程资源,为学科教育、跨学科学习带来了新变化。

协和尚音易菀兰老师

和田路小学的张军瑾校长
 
从评价方式倒逼素养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评价方式讲究“堂堂清”,每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这堂课里学到的知识点。
 
不过,在项目化学习中,一个项目往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而且是多个知识点,甚至多门学科的组合,这样的课堂给评价带来很大挑战。如何把评价的重心从结果转向过程?思维品质、创造能力等素养指标,怎么进行评价?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


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胡庆芳研究员

论坛现场,来自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SCALE中心的研究员介绍了来源于美国的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
 
在表现性评价中,会建设一个以素养为导向的整合的测评体系,不是单纯地指向某一个具体的、特定的知识层面的目标,而是把高阶思维、社会情感能力,以及孩子在这样的任务里面如何合作式地解决问题,放在一个任务下来观察的。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SCALE中心研究员Cathy Zozakiewicz

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SCALE中心研究员Laura Gutmann

正如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在致辞中强调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桶水的概念,用老师的一桶水教孩子的半桶水,而应该是浇灌,以老师的热情,点燃和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动力,这才是这个时代,对教育的正确理解。
 
在这条路上,项目化学习是对学习素养培养的一种探索,将从课堂教学入手,撬动中国的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路径探寻
核心素养导向下项目化学习的再认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专家视点|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 深化有效教学
核心素养时代课堂教学怎么办?——阅读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