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篆经典——石鼓文
《石鼓文》得名源于其为刻在鼓形石头上的文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唐初在天兴三畴原(今陕西宝鸡凤翔县)发现的花岗岩石鼓共有十只,高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发现之后随即被迁入凤翔孔庙。此十石鼓在从被发现到现在的一千多年时间里几经迁徙辗转,在五代时曾散于民间,几经周折,乃于宋代聚齐,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杜甫、韦应物等诗人,在石鼓出土之后,曾为其赋诗。诗人韩愈所写的著名的《石鼓歌》,写的就是这些石鼓。这些石鼓上的文字本来有超过七百个,但由于历史悠久,在水侵风蚀之下,到现在只有二百七十二个了,有的鼓上甚至一个字也没有了。石鼓文上所刻均为记述秦国国君游猎之事的四言诗,故又有“猎碣”之名。因为《石鼓文》的内容是对秦国国君游猎活动的记载,也有学者将其称为先秦史诗。
唐人认为,石鼓制作年代为周宣王时期。宋人欧阳修对此有所怀疑,但还是认为是周宣王时史籀所作。宋人郑樵则认为其制作年代为先秦时期,惠文王与秦始皇之间。现代学界认为,《石鼓文》为秦刻这一论点已无疑义,但是在具体年代上,各家观点尚未统一。如罗振玉和马叙伦认为其制于秦文公时,郭沫若、马衡、唐兰等人则认为其制于战国后期。大多数意见认为,这些石鼓当是刻于秦襄公八年(前770)至秦惠文王十三年(前325)之间。
《石鼓文》的字体是古籀体(大篆),已经摆脱象形图画的痕迹,集古籀体之大成,并且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小篆的特征,在书法史上从大篆向秦小篆转变的过程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作为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在先秦石刻文字中,是不可多得的杰作,在石刻书法作品中也是最为有名的。《石鼓文》的书法浑穆高古,大气堂皇;中锋运笔,在笔画上显露出突出的圆润饱满、精细遒劲、刚柔相济的特征。结体以方形和长方形为主,体势整齐,端庄凝重,笔力稳健,雍容和穆,造型参差错落,疏密有致,生动自然,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在章法上,上下部均有留空,行距和字距均比较适宜,分布和谐,呼应自然。其沉着而灵动的风格,深厚而妙趣横生之气韵,追魂夺魄,魅力十足。《石鼓文》以其高度艺术成就,为历代欣赏者所赞叹和推崇。杜甫、韦应物等诗人,在石鼓出土之后,曾为其赋诗。诗人韩愈在其所写的著名的《石鼓歌》中,曾称赞它“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穿梭”。清代学者康有为也称赞它如“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在历代书家研习篆书的过程中,石鼓文是非常重要的范本。近代吴昌硕曾临习《石鼓文》数十年,将《石鼓文》笔法融入篆刻以及绘画之中,成为了一代金石书画大师。在秦国统一文字之前,篆书走向规范化的过程中,《石鼓文》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篆书书法的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宝藏》中人气爆棚的石鼓,究竟是何方神圣
人气爆棚的石鼓
书法讲座 | 篆书24品【14】
馆藏品鉴丨清拓本《石鼓文》
中华第一古物--陈仓石鼓,两千三百多年曲折传奇,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中国书法史》:“书家第一法则”,“石刻文字之祖”——石鼓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