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画里的秋

#行走的美术馆#

 Vol. 148   中国画里的秋

全文字数:3800

阅读全文需要约:12分钟

清 赵之谦《枝头秋色图轴》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初秋时节,历代文人总免不了发些幽思,抒些小情,王维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屈原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杜牧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刘禹锡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徐志摩也写“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跟着秋流去。”

梁楷《秋芦飞鹜图》

有人会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忧伤之感,也有人会有“秋是第二个春,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朵鲜花”的乐观精神。

深秋有种生命的味道,金黄的、饱满的、永恒的,伴着古老的风和远行的人,好像永远不会凋零一样,嗅到了,看到了,就像久违的一道好茶,激起了我们另外一种想象。

这个秋天, 我们不妨一起在国画里,品赏一下它的情味!

《秋山草堂图》

▲ 元 王蒙《秋山草堂图》

《元王蒙秋山草堂图》是元代画家王蒙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纵:123.3厘米,横:54.8厘米,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局部赏析:

此局部为此画前景。中有渔者,盘发赤脚,着白衣,挽裤脚。垂坐栅台,红树掩映,水石相依。鱼网已起,渔者持篓作捞鱼状。

此局部是草堂主体,色彩斑斓。一男子着白色长袍,似为主人,箕踞榻上,右手持卷,似呈酣读之态。左厢一人,衣着简朴,应为仆人。堂后有一妇人,似为厨事。

此局部应为草堂访客。舟行似疾,而客人悠然船头。

画面只题小篆书“秋山草堂”四字,可谓妙哉。王蒙和黄公望是一个时期的,他的绘画成就仅次于黄公望。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蒙所画的是江南的秋天,水润中带点秀气、潮气。高山曲水,茂树清淡,近景处山脚草堂临水,并不见山寂萧条,反而有一种淡淡的清幽。诗画意更浓,仿若住在这里的主人,写写诗作作画,听听鸟鸣,观光秋色,怡然自得!

《秋亭嘉树图 》

元 倪瓒《秋亭嘉树图 》

《秋亭嘉树图》是元代画家倪瓒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纵:114cm,横:34.3cm,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秋亭嘉树图》为云林晚年所作,用笔略硬而显方折,显然含荆、关遗意。画中描绘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山石用折带皴,横笔点苔。画树取疏松之态,笔简意赅。风格天真幽淡,意境荒寒,反映了作者人画俱老,淡泊自守的情怀。

构图

       整副画面三段式的构图,分为远景,近景和中景,远景所做层峦叠嶂之山脉,设色不多,有远去消逝引人遐思之感,中景即为“一河两岸”的一河,在远景和近景过渡的中间即画家所画之河,大面积的留白,不着一色一墨,但仍有广阔波澜之感,广阔的江面上微微露出一角小洲,草亭嘉树平坡,如朦胧夜月之下幽静雅洁。 

技法

      该画用笔秀逸有力,近景为秋山嘉树,沙碛孤亭,作平坡,山石用折带皴法,横笔点苔,在坡上植树数颗,冷冷凄凄,净是稀疏松动之姿,笔简意赅,意境荒芜,并缀有茅舍为配,树干双勾,树叶点墨灵动多变,用笔较干,墨色偏淡,稍稍皴染树干,并浓淡对比点染苔痕,颇具生气。

“一水两岸的三段式构图”,倪瓒独创的构图方式,把中国文人绘画发展到了空前完美的形式。画中描绘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单看意境,就让人顿生寒意,天凉好个秋!

《月下把杯图》

南宋 马远《月下把杯图》

《月下把杯图》所绘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轮圆月高挂空中,照的天地是那么的明亮。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美景月下,恰逢远方多年不见的好友佳节来访,这让刚刚还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极大的精神欢乐。有诗句曰:“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观花”,似乎正是这个意境。

此图设色绢本,25.7×28厘米。画中虽未具款印,然笔墨风格神似马远,经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组慎重鉴定,定为南宋马远真迹。现藏于天津市博物馆。

画面上的主人,体态轻盈,举止文雅,面如春风,手中把杯迎友,显得是那么的亲密愉快。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备用,另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侍琴上台阶的半隐文童。整幅画面虽只写主仆六人,然内含笔墨神态各异,颇具生动真趣。月下空旷的山林是那么的幽雅静谧,然而月色中,依旧挡不住这欢愉间的良辰和美酒。

老友对老友,两眼泪汪汪

此构图看似平夷,实则“平中生险”,尽显山涧深峻幽险之气。此图所绘的是十五中秋美景之夜,一轮圆月高挂空中,照的天地是那么的明亮。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美景月下,恰逢远方多年不见的好友佳节来访,这让刚刚还在睹物思友的主人家中,立即增添了极大的精神欢乐。

相逢幸遇佳时节,月下花前且把杯。

人能无着便无愁,万境相侵一笑休。

岂但中秋堪宴赏,凉天佳月即中秋。

竹影婆娑

躲在石头后面的顽皮小童

良辰美景,中秋佳节。

孤身一人岂不无趣,

一酒,一友人,足矣。

画面上的主人,体态轻盈,举止文雅,面如春风,手中把杯迎友,显得是那么的亲密愉快。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备用,另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侍琴上台阶的半隐文童。整幅画面虽只写主仆六人,然内含笔墨神态各异,颇具生动真趣。月下空旷的山林是那么的幽雅静谧,然而月色中,依旧挡不住这欢愉间的良辰和美酒。

《红叶秋禽图》

明 蓝瑛《红叶秋禽图》

《红叶秋禽图》为明代蓝瑛所作。

纸本设色,95x35厘米。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绘深秋古木一棵,枝杆遒劲枯槁,枝头红叶稀疏,似随风飘零,二只鸟儿立于枝上,黑背红腹,羽毛蓬松,体型如球。画面上端有画家题诗一道:清霜夜来白,古桕叶翻红。 束羽双啼鸟,寒枝逆晚风。

《红叶秋禽图》 局部

图绘深秋古木一棵。

《红叶秋禽图》 局部

有鸟立于枝上,黑背红腹,羽毛蓬松。

《红叶秋禽图》 局部

枝杆遒劲枯槁。

《红叶秋禽图》 局部

枝头红叶稀疏,似随风飘零。

《红叶秋禽图》 局部

用笔如绕指柔,虽硬如铁,实润如玉。

《红叶秋禽图》 局部

局部

枝头稀稀落落的几片叶子,让人联想到地上可能已有大片的落叶,秋意渐浓。

《秋色梧桐图》

明 蓝瑛《秋色梧桐图》

明·蓝瑛

【作品形式】纸本 设色

【作品尺幅】纵:65厘米 横:32厘米

【作品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幅在构图上采用传统'折枝'的方法,截取梧桐与丹枫的枝头横斜下垂之势。

在构图上采用传统'折枝'的方法,截取梧桐与丹枫的枝头横斜下垂之势。在枝叶参差错落之中,求得疏密有致。花木点染随意,桐叶饱含水墨,抒情性很强。墨笔写成枝干,糅合了山水画的用笔,显得枝干劲健有力。

山鸟基本以墨画成,略施淡赭色彩,令人感到素雅可亲。双勾的丹枫叶,显得挺俏遒劲;在画法上,勾染兼施,笔法活脱,墨色浓淡适度,看来随意写出,反映了作者娴熟的笔墨技巧。

蓝瑛喜欢画秋天的景色,画面飘洒自然,直抒胸臆,秋色梧桐,简单成大美。梧桐秋雨,总是让人倍感秋意凉。但他行书用笔畅快,让人感觉秋到并不是那么的冷寂,反而有一种畅快盎然的生机。

《蒲塘秋艳图》

清  恽冰  蒲塘秋艳图  126.4×56.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蒲塘秋艳图》,纸本设色,126.4×56.4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左上方有题跋云:“蒲塘秋艳。抚南田公本。女史恽冰。”下钤白文“恽冰”及朱文“清于”。题跋左侧有朱文“养拙道人珍玩”、朱文“少大私印”两方鉴藏印。

清  恽冰  蒲塘秋艳图 (局部)

恽冰,字清于,号浩如,别号兰陵女史,是清初六大家恽寿平的侄玄孙女。恽寿平上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画法,在师古人和师造化中,形成了自成一派,格调清雅的“恽体”花卉画风,其后人受其教育、影响,多能够继承他的画法。

清  恽冰  蒲塘秋艳图 (局部)

画面描绘了秋日荷塘的一角,几枝荷花在绿荷的环绕中袅娜地生长。画面正中,一枝荷花正欣欣地绽放着,柔嫩卷曲的花瓣娇艳欲滴。在它背后,另一枝荷花含苞吐萼,一瓣微张的花瓣俏皮地展示着它即将要舒展盛放的姿态。在这两枝荷花的左下方,一枝含苞未放的荷花被翠绿的莲叶遮蔽保护着,它笔直的荷梗却展示出它茁壮生长的力量感。三种形态的荷花被作者自然而巧妙地安排在同一画面中,连同一旁的莲蓬一起,向观者展示出荷花四个生命阶段的不同的美感。将视线转向画面下方,可以发现画家并未用水纹来直接描绘池塘,然而,漂浮游动的浮萍和水草,以及逐渐隐去的荷杆却暗示出了池水的位置,让人更觉池水清凉澄澈。

清  恽冰  蒲塘秋艳图 (局部)

该画使用没骨画法。没骨画法区别于勾勒填色的画法,不勾勒外框,只用颜色点染。作者熟练运用没骨技法,对物像外形的把控也十分准确——叶、荷花、浮萍、莲蓬点染得当,颜色晕染的深浅变化又恰如其分地敷在形的转折变化上,使得所描绘的物像形态生动饱满,有凹凸之感;对荷杆的描绘亦十分灵动精彩——几枝荷杆排列交错,形态各异,以颜色的深浅变化作出位置前后的区分,巧妙地避免了重复排列的感觉。虽然没有刻意勾勒荷杆的外轮廓线,但作者在晕染时通过对水分的控制,使荷杆外圈颜色自然地和中间部分形成色差,使荷杆无“骨”却有骨,袅娜而有韧性。整幅画构思精巧、技法纯熟,是恽冰传世花鸟画中的一件佳作。

图之中清水池塘,荷叶临风,莲花或盛开,或含苞,亭亭玉立。旁有莲蓬,迟得秋艳。水中画丛生萍藻,清澈虚灵。以没骨法工整晕染,荷叶的舒卷正背,花瓣的敛放卷伸,莲蓬的饱满,皆尽其态,并显婉约之姿。呈现了一片清秋的生机。

雨声飕飕催早寒

/ /

《秋雨叹》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 /


此诗是杜甫早年居长安时,被秋雨困在家中的心情。霖雨不止,空守环堵之内,唯有叹息。
当时尚未致仕的杜甫,在长安过着普通布衣的贫穷日子,时不时地,还需要排队领救济粮度日。衡门与环堵,并非有意标榜清贫,而是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穷苦人家最怕下雨,一下雨,到处都在漏,又冷又湿,夜里最难熬。诗中说“反锁衡门”,门本来白天都要开的,开向外面,既然连日无法外出,被雨阻隔,因此门也不必开了,倒把人反锁在家里。
霖雨之久,从院子里长出蓬蒿可见。杜甫的眼光常注意到孩子,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人生的无奈与艰辛。老夫困在家里发愁,稚子尚未到知愁的年纪,天地万象对于他都是游戏,所谓“稚子无忧走风雨”。
北方农历七八月,多下霖雨,少则四五日,多则十天半月,日夜不止。《庄子·秋水》开篇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即是黄河流域秋天因霖雨而发大水的自然现象。
一场秋雨一场凉。“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雨声飕飕,加剧了早寒;听胡雁嘶鸣,感其高飞之难。下个不停的雨,似乎熄灭了日光,熄灭所有能发光的事物,人生困顿郁闷无比暗淡。
时间也成了沉重的负担。不日不夜的雨,满世界的泥泞,都让时间变得很慢,沼泽般死气沉沉。我们总说时代在进步,即使在今天,如果大雨不止,人类依然毫无办法,依然只能对上天俯首听命。

ZHIMU | 置目儿童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山草堂图》 王蒙(元) - 中国名画鉴赏语音讲解(一百五十九)
名家名画里的秋天,你更喜欢哪种风格?
历代名画中的秋意浓
古画里的秋,满满的诗意!
藏在古画里的秋天,惊艳了!
清 恽冰 蒲塘秋艳图-高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