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11 苏洵~管仲论

10-11管仲论·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排斥夷狄,直到他死,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

✦管仲相威公:管仲辅佐齐桓公。✦管仲,名夷吾,春秋初期齐国人,著名的政治家。经鲍叔牙推荐,为齐桓公卿。✦相(xiànɡ),辅佐,辅助。✦威公,即齐桓公。桓公,姓姜名小白,宋人避钦宗讳,改桓为“威”。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霸诸侯:称霸诸侯。✦攘:排除。✦夷: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蔑称。✦狄:我国古代的北方民族,秦、汉以后,为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之一。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

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桓公重用,桓公在动乱中死去,五个儿子抢着要继承君位;

✦竖刁:齐桓公的宠臣。他为进齐官而自阉。✦易牙:又名雍巫,善于烹调。曾杀儿煮羹而献给齐恒公以博得齐桓公的信任。✦开方:本是卫国公子,抛家离国侍奉齐恒公。✦薨(hōnɡ):周代诸侯死称“薨”。后世袭用。✦五公子:指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

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从此,那祸乱不断扩大,直到简公时候,齐国没有安定的一年。

✦蔓延:像蔓草一样地延伸。✦讫(qì):通“迄”,到。✦简公:即齐简公,名壬。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为田常所杀。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功业的成就,并不是在成就的那一天成就的,必定有它的起因,祸乱的发生,并不是在发生的那一天发生的,必定有它的迹象。

✦夫(fú):发语词,用于句首,起引出议论的作用。✦盖:起承接上文的作用。✦所由起:引起的原因。✦所由兆:所出现的迹象。兆,迹象。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所以齐国的安定,我不认为是管仲的功劳,而认为是鲍叔的功劳;到了动乱的时候,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开方的罪过,而认为是管仲的罪过。

✦治:与“乱”相对,安定之意。✦而:表示转折。✦鲍叔:即鲍叔牙。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而著名。他和管仲非常要好,史称“管鲍”。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为什么呢?因为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他们固然是搅乱国家的人,但是任用他们的是齐桓公。

✦何则:为什么。则,同“者”,无义。✦固:固然。✦顾:不过,但是。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众所周知,有了帝舜这才晓得流放共二等四个坏人;有了孔仲尼这才晓得除掉少正卯。那齐桓公是怎样的人呢?回想当年,使齐桓公能够信用这三个人的却是管仲啊!

✦而后:同“然后”,这才。✦放:放逐,流放。✦四凶:《书经·尧典》作“共(ɡōnɡ)工、驩(huān)兜、三苗、鲧(ɡǔn)”。✦仲尼:孔丘的字。✦去:除去。✦少正卯:春秋时鲁国大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少正卯被杀。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管仲病重的时候,齐桓公询问他接替相位的人。在这个时候,我认为管仲应当用推举天下贤人的话来回答,可是他却只不过说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的行为不近人情、不能信用罢了。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管仲病重时,齐桓公问他:“哪个可以接任你做宰相?”✦以:以为,认为。✦且:将要,将会。✦举:推举、推荐。✦乃:却。✦而已:罢了。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乎?

唉!管仲认为只要他的一句话,桓公就真的能够不用那三个人了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少年了,也晓得桓公的为人了吧?

✦果:果然。✦矣乎:语气词连用,相当于“了吗”。✦几年:多少年。

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桓公是个音乐在耳朵中不能停止,女色在眼睛里不能断绝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没有什么办法满足他的欲望。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朵中不能停止。✦不绝于目:一直停留在眼睛里。✦而:连词,表假设关系。✦犹:如果、假如。✦遂:顺。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起初他们不被重用的原因,只是有个管仲罢了,一旦没有了管仲,那么三个人就可以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了。

✦所以:……的原因,……的缘故。✦徒:只不过。✦以:由于。✦焉耳:罢了。✦弹冠而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后来就用这比喻做好当官的准备。✦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管仲认为自己快要死时说的话,可以束缚桓公的手脚吗?其实齐国不怕有这三个人,就怕没有管仲。

✦絷(zhì):这里是束缚的意思。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有了管仲,这三个人不过是三个普通的人罢了。否则,天下像这三个人一样的人物难道还少吗?

✦匹夫:普通平民。✦不然:不是这样。✦岂:难道。✦徒:同一类的人。

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就是桓公幸而听信了管仲,杀掉这三个人,但是其余的那些人,管仲能够尽数除去他们吗?哎呀,管仲可以说是不懂得治本的了。

✦虽:即使,就是。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假如乘桓公询问的时机,推荐国内的贤人来替代自己,那么管仲虽然死了,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那样的人。

✦因:顺着。✦以:同“而”。✦自代:即“代自”,代替自己。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

为什么要怕这三个人呢,不说他们也行啊。春秋五霸,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更强盛的了。

✦五伯(à):同“五霸”。《荀子·王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于:比。威、文:即齐桓公和晋文公。

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晋文公的才能不超过齐桓公,他的臣子又都不及管仲。晋灵公残暴,不如齐孝公的宽大、忠厚。

✦灵公:名夷皋,文公之子。春秋时期有名暴君。✦虐:残暴、暴虐。✦孝公:即公子昭,齐恒公之子。宋襄公立之,为孝公。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但是,晋文公死后,各国都不敢叛离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留下的威力,还能够做各国的盟主一百多年。

✦犹得:还能,尚且能。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为什么呢?因为晋国的君主虽然不成才,但还有一些老成可靠的臣子在啊!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用不着疑惑,因为他只靠一个管仲,可是管仲已经死了。

✦何者:同“何则”,为什么。✦不肖:不贤,品行不好。✦一败涂地:语出《史记·高祖本纪》,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彼:指代齐桓公。✦恃(shì):依靠,依赖。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天下从来不曾没有贤能的人,只有有贤能的臣子却没有英明的君主。桓公在世的时候,说天下不会再有管仲的话,我是不相信的。

✦盖:大概,或许。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管仲的书里记载他在将要死的时候,评论鲍叔、宾胥无的为人,而且分别指明他们的短处。

✦仲之书:即《管子》一书。似后人所写,或杂有后人的著作。✦宾胥无:齐桓公时期贤大夫。✦各疏其短:疏,指出,指明。短,用作名词,短处,缺陷。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这是在他的心里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足以托付治理国家的重任,而又预料到自己快要死亡,可见这部书荒诞无稽,不值得相信的。

✦是其心以为是数子者:在他的心里认为的这几个人。✦托国:托付治理国家的大任。✦逆知:预料。逆,预先。✦则:表承接关系。✦诞谩:荒诞无稽。✦足:值得,能够。

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我看春秋时期的史甦,因为不能劝卫灵公进用蘧伯玉、罢斥弥子瑕,所以有死后的规劝;

✦史鰌(qiú):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字子鱼,也称史鱼。✦进:进献,推荐。✦蘧(ɡú)伯玉:名瑷,卫国人,卫灵公的大夫,有名的贤臣。✦退:撤消或降低职务。✦弥子瑕:卫灵公宠幸的臣子。以善于奉承而著称。✦身后之谏:《孔子家语·困誓》记载,史鰌病重快死时,嘱咐儿子:尸体要停在窗下。儿子遵照他的遗嘱办理。卫灵公来吊丧,对此十分奇怪,史鰌之子就跟灵公说明原委,灵公顿悟,于是令其儿子按大夫礼治丧。灵公回去后就用了蘧伯玉,罢斥了弥子瑕。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汉朝的萧何,在他将要死的时候举荐曹参来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当这样啊。

✦萧何:汉初丞相。✦且:将要,快要。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能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一个国家,可以因为一个人而兴旺,也可以因为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担心自己的身体死亡,却担心他的国家衰弱。

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所以,一定要再找一个贤能的继任者,然后才死去。那管仲,为什么不这样做就死去呢?

10_11管仲论 来自品听诗词 05:42

10-11管仲论 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能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01

译文


10-11管仲论·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排斥夷狄,直到他死,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

管仲相威公:管仲辅佐齐桓公。管仲,名夷吾,春秋初期齐国人,著名的政治家。经鲍叔牙推荐,为齐桓公卿。相(xiànɡ),辅佐,辅助。✦威公,即齐桓公。桓公,姓姜名小白,宋人避钦宗讳,改桓为“威”。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霸诸侯:称霸诸侯。攘:排除。夷: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蔑称。狄:我国古代的北方民族,秦、汉以后,为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泛称之一。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

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桓公重用,桓公在动乱中死去,五个儿子抢着要继承君位;

竖刁:齐桓公的宠臣。他为进齐官而自阉。易牙:又名雍巫,善于烹调。曾杀儿煮羹而献给齐恒公以博得齐桓公的信任。开方:本是卫国公子,抛家离国侍奉齐恒公。薨(hōnɡ):周代诸侯死称“薨”。后世袭用。✦五公子:指公子无亏、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

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从此,那祸乱不断扩大,直到简公时候,齐国没有安定的一年。

蔓延:像蔓草一样地延伸。讫(qì):通“迄”,到。✦简公:即齐简公,名壬。公元前年至前年在位。为田常所杀。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功业的成就,并不是在成就的那一天成就的,必定有它的起因,祸乱的发生,并不是在发生的那一天发生的,必定有它的迹象。

夫(fú):发语词,用于句首,起引出议论的作用。✦盖:起承接上文的作用。所由起:引起的原因。所由兆:所出现的迹象。兆,迹象。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所以齐国的安定,我不认为是管仲的功劳,而认为是鲍叔的功劳;到了动乱的时候,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开方的罪过,而认为是管仲的罪过。

治:与“乱”相对,安定之意。✦而:表示转折。鲍叔:即鲍叔牙。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而著名。他和管仲非常要好,史称“管鲍”。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为什么呢?因为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他们固然是搅乱国家的人,但是任用他们的是齐桓公。

何则:为什么。则,同“者”,无义。✦固:固然。顾:不过,但是。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众所周知,有了帝舜这才晓得流放共二等四个坏人;有了孔仲尼这才晓得除掉少正卯。那齐桓公是怎样的人呢?回想当年,使齐桓公能够信用这三个人的却是管仲啊!

而后:同“然后”,这才。✦放:放逐,流放。四凶:《书经·尧典》作“共(ɡōnɡ)工、驩(huān)兜、三苗、鲧(ɡǔn)”。✦仲尼:孔丘的字。去:除去。少正卯:春秋时鲁国大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少正卯被杀。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管仲病重的时候,齐桓公询问他接替相位的人。在这个时候,我认为管仲应当用推举天下贤人的话来回答,可是他却只不过说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的行为不近人情、不能信用罢了。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管仲病重时,齐桓公问他:“哪个可以接任你做宰相?”✦以:以为,认为。且:将要,将会。举:推举、推荐。乃:却。而已:罢了。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乎?

唉!管仲认为只要他的一句话,桓公就真的能够不用那三个人了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少年了,也晓得桓公的为人了吧?

果:果然。矣乎:语气词连用,相当于“了吗”。✦几年:多少年。

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桓公是个音乐在耳朵中不能停止,女色在眼睛里不能断绝的人,如果没有这三个人,就没有什么办法满足他的欲望。

不绝于耳:声音在耳朵中不能停止。不绝于目:一直停留在眼睛里。而:连词,表假设关系。犹:如果、假如。遂:顺。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起初他们不被重用的原因,只是有个管仲罢了,一旦没有了管仲,那么三个人就可以弹去帽子上的灰尘互相庆贺了。

所以:……的原因,……的缘故。✦徒:只不过。以:由于。焉耳:罢了。弹冠而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后来就用这比喻做好当官的准备。✦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管仲认为自己快要死时说的话,可以束缚桓公的手脚吗?其实齐国不怕有这三个人,就怕没有管仲。

絷(zhì):这里是束缚的意思。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

有了管仲,这三个人不过是三个普通的人罢了。否则,天下像这三个人一样的人物难道还少吗?

匹夫:普通平民。不然:不是这样。岂:难道。徒:同一类的人。

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就是桓公幸而听信了管仲,杀掉这三个人,但是其余的那些人,管仲能够尽数除去他们吗?哎呀,管仲可以说是不懂得治本的了。

虽:即使,就是。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假如乘桓公询问的时机,推荐国内的贤人来替代自己,那么管仲虽然死了,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那样的人。

因:顺着。以:同“而”。✦自代:即“代自”,代替自己。

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五伯莫盛于威、文;

为什么要怕这三个人呢,不说他们也行啊。春秋五霸,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更强盛的了。

五伯(à):同“五霸”。《荀子·王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于:比。威、文:即齐桓公和晋文公。

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

晋文公的才能不超过齐桓公,他的臣子又都不及管仲。晋灵公残暴,不如齐孝公的宽大、忠厚。

灵公:名夷皋,文公之子。春秋时期有名暴君。虐:残暴、暴虐。孝公:即公子昭,齐恒公之子。宋襄公立之,为孝公。

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但是,晋文公死后,各国都不敢叛离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留下的威力,还能够做各国的盟主一百多年。

犹得:还能,尚且能。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为什么呢?因为晋国的君主虽然不成才,但还有一些老成可靠的臣子在啊!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用不着疑惑,因为他只靠一个管仲,可是管仲已经死了。

何者:同“何则”,为什么。✦不肖:不贤,品行不好。一败涂地:语出《史记·高祖本纪》,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彼:指代齐桓公。恃(shì):依靠,依赖。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天下从来不曾没有贤能的人,只有有贤能的臣子却没有英明的君主。桓公在世的时候,说天下不会再有管仲的话,我是不相信的。

盖:大概,或许。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管仲的书里记载他在将要死的时候,评论鲍叔、宾胥无的为人,而且分别指明他们的短处。

仲之书:即《管子》一书。似后人所写,或杂有后人的著作。宾胥无:齐桓公时期贤大夫。各疏其短:疏,指出,指明。短,用作名词,短处,缺陷。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这是在他的心里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足以托付治理国家的重任,而又预料到自己快要死亡,可见这部书荒诞无稽,不值得相信的。

是其心以为是数子者:在他的心里认为的这几个人。托国:托付治理国家的大任。逆知:预料。逆,预先。则:表承接关系。诞谩:荒诞无稽。足:值得,能够。

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我看春秋时期的史甦,因为不能劝卫灵公进用蘧伯玉、罢斥弥子瑕,所以有死后的规劝;

史鰌(qiú):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字子鱼,也称史鱼。✦进:进献,推荐。蘧(ɡú)伯玉:名瑷,卫国人,卫灵公的大夫,有名的贤臣。✦退:撤消或降低职务。弥子瑕:卫灵公宠幸的臣子。以善于奉承而著称。身后之谏:《孔子家语·困誓》记载,史鰌病重快死时,嘱咐儿子:尸体要停在窗下。儿子遵照他的遗嘱办理。卫灵公来吊丧,对此十分奇怪,史鰌之子就跟灵公说明原委,灵公顿悟,于是令其儿子按大夫礼治丧。灵公回去后就用了蘧伯玉,罢斥了弥子瑕。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汉朝的萧何,在他将要死的时候举荐曹参来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当这样啊。

萧何:汉初丞相。且:将要,快要。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能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一个国家,可以因为一个人而兴旺,也可以因为一个人而灭亡。贤能的人不担心自己的身体死亡,却担心他的国家衰弱。

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所以,一定要再找一个贤能的继任者,然后才死去。那管仲,为什么不这样做就死去呢?




02

本篇简介


苏洵的《管仲论》先叙述了“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的不朽业绩,后述管仲死后竖刁等三佞乱政,五公子争位,“齐无宁岁”的灾祸,由此说明贤者死时不能推荐贤人代替自己位置,因而给小人以可乘之机,留下齐国内乱的祸根。在高度专权的封建社会,一个有影响的政治家的去世往往影响政局的稳定,作者提出荐贤自代的主张是有一定理由。但其认为是完全是由于管仲临死不能荐造成齐国内乱,并站不住脚,还没有认识到社会政治经济对内乱的影响,可见作者的局限性,不免有武断之弊病。满了嘲讽、责难的语气,以此收束全文,言辞冷峻,坚劲有力,令人叫绝。这篇史论层层推进,笔笔挥洒,层层翻驳,文句得当警策,新意频出无尽。显示了苏洵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独到见解。清学者也对此作了评价:“通篇总是责管仲不能临没荐贤。起伏照应,开阖抑扬。立论一层深一层,引证一段紧一段。似此卓识雄文,方能令古人心服。”(见[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


03

作者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精通六经、百家学说,能文章。曾官至秘书省校书郎。曾与他人合编《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后未及上报即病逝。苏洵著作以史论和政论为主,风格纵厉雄奇,尤其擅长策论。被列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有《嘉祐集》。


04

本篇名句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功业的成就,并不是在成就的那一天成就的,必定有它的起因,祸乱的发生,并不是在发生的那一天发生的,必定有它的迹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文观止175:苏洵•管仲论
小品百练:论语/管仲论
苏洵《管仲论》: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看大文豪苏轼的老爸如何写全国Ⅰ卷高考满分作文
春秋战国异辞卷十七
齐太公世家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