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悠悠话迁西

36.7亿年的地球岩石之祖,昭示着这片土地的厚重悠远;

26亿年的大洋地壳遗迹,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

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西寨遗址,演绎着这片土地的无限精彩;

75万亩、5000万株、年产8万吨的板栗,糯香迷醉了燕山。

这就是“中国板栗之乡”——迁西。

提起迁西,人们最先想起的往往是迁西板栗。但是走近迁西便会发现,板栗只是迁西历史长河中最普通的存在。

迁西境内有绵延106公里的明长城,串联起龙井关、潘家口、喜峰口、董家口、青山关等31座雄关险隘,与民族英雄戚继光坐镇16年的蓟镇之枢三屯营遥相呼应,铺开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长城史诗。

滔滔滦河镜映群峰,润泽万物。潘家口水库、栗香湖、滦河湿地……滦水变幻出各种不同的景象,或雄奇险峻、或绰约多姿,或激越、或轻柔。沿岸有漫山遍野的花海植被,天鹅、灰鹤、秋沙鸭等80多种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延绵不绝。

这里,曾壮士饮马,冷月如钩;这里,今如世外桃源,惠风和畅。

滦水氤氲,鸟儿喧闹,人声鼎沸。薄雾中徐徐展开的,正是那悠悠岁月托起的腾飞迁西壮丽诗篇。

第一篇:灵山秀色养蓟镇,天下名山景忠魂

报国心偏赤,封侯鬓未苍。看君雄略在,歌舞靖边疆。

——戚继光

提起迁西有名的景点,景忠山绝对榜上有名。

“景忠山”之名几经变迁。据史料记载:景忠山“旧有二名,南曰明山,北曰阴山”。有学者考证,“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即指景忠山。明代天顺年间,景忠山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分法,被改称“朱雀山”。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驻地总兵马永在山顶建三忠祠,拜祭诸葛亮、岳飞、文天祥三位忠烈,人们取“景仰忠义”之意,又更名为“景忠山”。

明朝后期,东南沿海抗倭战争平息后,民族英雄戚继光北上镇守蓟门,任蓟镇总兵。到任不久,戚继光登临景忠山,拜谒三忠祠,并亲自撰写《告景忠山三忠祠》一文,表达对“三忠”的推崇与敬仰,一腔爱国热血挥洒成书——“鞠躬尽瘁,夕死无憾”。在他的感召下,守镇将士经常登临景忠山拜谒三忠祠,时时牢固忠君报国之心。

戚继光镇守蓟州的16年间,曾对景忠山进行两次大规模修缮,使景忠山声名更胜。然而这在戚总兵眼中不过是区区小事,当时有另一件事让他魂牵梦萦、夜以继日地操劳。

在明初设立的九边重镇中,蓟镇之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可以说守住蓟镇就是守住了国门。在戚继光离开蓟镇赴东南沿海抗倭的十七年间,蓟州总兵换了十任。入侵者强悍的骑兵、频繁的骚扰,让历任总兵苦不堪言,边境民不聊生。戚继光到任后,在边界大建烽火台、创建空心敌台、修葺长城,打造牢固的防御体系。此外,他改良火器并批量生产。有了牢固的堡垒、改良的武器、奇巧的兵法加持,蓟镇终于扬眉吐气,自戚继光到任后,只打过几次小仗。

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打,如今三屯营镇威严雄壮的总兵府已不复存在,惟院内参天古树,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第二篇:龙城飞将今何在,为国捐躯赤子心

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周恩来

戚继光主持修缮的长城,现存于迁西境内106公里,其中青山关一段保存最完好、最能体现长城历史文化精髓。

此关口因位于燕山支脉大青山腹地而得名。青山关段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戚继光驻守蓟镇期间,曾两次督修。史书虽没有记载修缮细节,但这并不影响戚总兵人物形象的立体生动:他既是抗倭英雄,也是“基建狂人”;既是军事家,也是“建筑师”。

青山关还有一个守关重器——水门。水门位于城堡东侧,门洞宽八尺,高一丈四尺,成拱形。历经几百年战火摧残和风霜雨雪剥蚀,水门仍巍然屹立,是迄今为止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道。相传,水门原有铜闸一面,重千斤,平时落闸蓄水,若有敌人来犯,则提闸放水阻寇。光绪年间,山洪暴发,铜闸被水冲走,至今下落不明。

自青山关西行,遥遥又见一雄关——喜峰口。

喜峰口古称卢龙塞,位置险要,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咽喉要道,汉代曾在此地设松亭关,后易名喜逢口。相传,“滦阳驿北……有久戍不归者,其父求之。适相遇此山下,相抱大笑,喜极而死,遂葬于是,因谓之'喜逢口’。”约至明永乐年间,此关重建并改称喜峰口。

1933年,喜峰口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是年1月3日,日本侵略者攻占山海关,长城抗战爆发。3月5日,《申报》消息称:“承德失陷”。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率领战士挺身而出,用大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顽强抵挡着日军的进攻。

“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咱们得把敌人引出来,拼刺刀、白刃战!”3月10日,喜峰口北侧山地主峰老婆山争夺战中,赵登禹将军的话语掷地有声。“500大刀队”挥舞着大刀,发起猛烈进攻,冲在最前面的营长王宝良被刺中胸膛,以身殉国,时年36岁。

3月11日深夜,将士们再次背起大刀,踩冰雪、穿树林、翻山岭、越滦河、登悬崖,刀光闪处,千余名日兵身死梦中。偷袭成功的信号弹升空,大反攻的号角也随之吹响。3月14日,日军溃逃至都山以北。这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第一次战役性胜利,史称“喜峰口大捷”。

3月19日,天津《益世报》刊文:“喜峰口这几次胜仗,我们沾了这般英雄们的光,又抬得起头来了。喜峰口的几仗,使我们中国人还可做人。”

逝者如斯,征战的厮杀与进攻的号角已消散风中,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英雄旋律,依旧掷地有声。如今雪白的梨花在青山深处无声而热烈地绽放,守护着忠骨英魂。

第三篇:滦水迢迢润沃土,栗乡世代长安居

滦河水波荡漾,告诉未来:这里有善良质朴的人民,有我们奋进的足迹。

长城蜿蜒西行,至潘家口水库。

潘家口水库南北长50多公里、水域面积十万多亩。或许是为了报答栗乡人民提供水源的善意,大自然总爱在不经意间给迁西一些偏爱。潘家口水库位置奇特,地质构造复杂。蓄水处是燕山山脉沉降地带与华夏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四周的石灰岩、白云岩和页岩岩体在流水侵蚀与褶皱断裂的作用下,外化为奇峰怪石与悬崖峭壁。泛舟水上,极目四望,入目处山水相依,巍巍高山延绵不绝,与潺潺流水纠缠向前。

20世纪60年代,华北地区降水减少。为了解决人们需水量激增与可用水量严重不足的矛盾,也为了减轻滦河下游洪涝灾害,1973年4月9日,水电部向国家计委报送《关于推迟修建张坊水库,加快进行引滦工程和统一规划京津供水的报告》,建议兴建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从滦河向南调水10亿立方米,供天津和唐山地区使用。

1975年10月,潘家口水库动工,引滦入津工程拉开序幕。

库区蓄水后,水位超过此地长城高度。自此,喜峰口、潘家口一带历经数百年沧桑的长城古堡被淹没于水中,成就了一段奇观——水下长城。随水位变化,长城如巨龙在水,时隐时现,蔚为壮观。

潘家口水库是滦河在迁西境内的起点。奔流不息的滦河,承载着迁西的过去和未来。

时至今日,迁西在全速向前奔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北省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奋进的乐章在不断唱响。“转型蝶变的经济发达之城”“跨河联动的拥河发展之城”“诗意画境的山水花园之城”“绿色低碳的生态示范之城”“和美富庶的宜居幸福之城”,已成为迁西全新的亮眼名片。

燕山南麓、滦水之滨,万里长城守护着迁西,蜿蜒滦水滋润着一代又一代栗乡人。而善良淳朴的迁西人民也在用发展和奋斗为古老的长城增添新的颜色,为滦河谱写新的赞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寻蓟镇
迁西潘家口长城是秦汉名关??从三首名人古诗论潘家口长城的历史断代
宽城喜峰口发现戚继光等人修建长城的文字碑,隐藏着出一个惊人的秘密
【年卡景区】迁西最美丽的风景都在这里,赶快拿起相机收获你身边未发现的美!
神游潘家口喜峰口长城(二)
品读当代著名山水画家——关真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