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样是变法,为什么商鞅成功了,申不害失败了?

孙皓晖老师在《大秦帝国(全新插图珍藏版)》中专门分析过申不害失败的原因。申不害正是“术治”派的代表人物。

所谓术治,是整肃吏治并保持吏治清明的方法手段。申不害所讲的“术”有阴阳之别,“阳术”指任免、监督、考核臣下之术;而“阴术”,则是驾驭臣下、防范百官之术的权谋术。《韩非子》中记载,韩昭侯曾经假装丢了一片指甲,急急忙忙地命人寻找,随从于是剪下自己的指甲献给他,韩昭侯凭此考察随从是否忠于自己。这便是典型的“阴术”了。

术治的理念根基发自吏治的腐败与难以查究,且认定吏治清明是国家富强民众安定的根本,本来无可厚非,然而,种种权术一旦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普遍实施,国家权力的运行法则,规定社会生活的种种法律,便会完全淹没在秘密权术之中,整个国家的治理都因权术的风靡而在事实上变形为一种权谋操控。申不害的悲剧在此,术治悲剧在此,韩国之悲剧亦在此。

说到底,“术”只不过是一种管理的方法,无法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它短时间内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收到一定成效,但无法解决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尤其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时间一长,“术治”所取得的成果就会递减或消亡,最终还得重新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如果说申不害的术治更接近于一种阴谋,那么商鞅变法则是“阳谋”。商鞅在变法初期有一个举措“徙木立信”,这并不是什么具体的变革措施,而是为了让民众相信秦国“政府”。正是因为建立了良好的国家信用,并且在变法过程中始终坚守信用,乃至让国民信任国家成为一种牢固的传统性的力量,变法才得以取得成功。孙皓晖指出,所谓“国家信用”,就是社会、历史、人民给国家所赋予的透支人民力量的程度。商鞅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够在变革、建设中可以征用犯人和奴隶产子成为国家军队。这是他最具远见卓识之处。

同时,与申不害的术治不同,商鞅强调法治。当时韩非子将法家分为“势”“术”“法”三派。法治强调中央集权,依法治理民众,以国为本,国家至上。商鞅变法当时所采取的废井田、统一度量衡和推行郡县制、奖励军功、施行连坐等经济、政治措施均旨在增强国力、保障稳定的社会秩序。

此外还有一点是当时的国君秦孝公信任并且支持商鞅变法,甚至会牺牲部分贵族的利益保障变法顺利施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韩非子权术人生
一口气读懂战国七雄之韩国变法与申不害“术治说”
强存则弱,强去则王
战国七雄简述之韩国兴亡 | 玉满斋
法家先驱:慎到、申不害、商鞅丨诸子百家之 法家
《大周王朝》之三十九:申不害拜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