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争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庄子吗?


越是隐晦的文章,越要抓住关键句子。在《兰亭集序》中,最关键的一句就是“死生亦大矣”。为什么?王羲之开头从兰亭集会的盛况突出了有生之“乐”,接着又从无论喜静喜躁,“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到了“死”的倏忽。由此可见“死生亦大矣”。他接着进一步批评了“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死生亦大矣”一语见《庄子・德充符》,说的是生与死都是大事。课文又注释“一死生,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那么,庄子岂不自相矛盾了么?庄子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一死生,齐彭殇”就是一例。庄子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他的妻子死了,他“鼓盆而歌”。看起来很不合情理,但是从他的思想观点来看,又很自然。我们民间有“红白喜事”之说。前指结婚,当然是喜事;后指丧亲,怎么死了亲人反而是“喜事”呢?其实这和庄子的理解有共同点。庄子从妻子的死领悟到:有生便有死,生死是天道的自然变化。天地间本来没有人,由气而有形体,由形体而有生命。现在又回复到气了。从生命的角度看,庄子重视生死,“死生亦大矣”;從道的角度看,生死存亡其实只是一回事。這便是庄子“死生观”。

   


庄子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法。在庄子看来,你认为小的可能是最大的,因为即使是最小的东西也包容了无穷丰富的内容在里面,你认为最大的东西如泰山反而是最小的,因为它只不过是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而已,或许连尘埃都算不上。像这样不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地点的条件下,不用一个客观标准去说大论小是没有意义的。庄子论述在生与死的问题也同样包含了诡辩的成分,沿袭了相对主义观点,但又包含了很深刻的“道法自然”的因素。

那么,王羲之既然赞同了庄子的“死生亦大矣”,又对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提出批评。该怎么理解呢?应该从他的时代来看。王羲之为《兰亭集》作序,以“死生亦大矣”的观点来警醒“后之览者”,要热爱生命;又批评东晋时代士大夫阶层中弥漫着的崇尚虚无、嗜好玄谈的气氛。这些所谓“名士”打着庄子的旗号,把庄子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作为自己无所作为、颓废空虚的遮羞布,而把庄子思想中的精华抛弃了。因此,王羲之的批评矛头所指,不是和庄子争是非,而是对抗当时社会风气的潮流,就很有积极意义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兰亭序》对《庄子》原文的断章取义,体现了王羲之怎样的生死观?
《兰亭集序》思想内容的赏析
课堂实录|《兰亭序》课堂教学实录(三)
如何理解王羲之《兰亭序》的生死观?
王羲之《兰亭序》赏析
郭廉夫《王羲之评传》第三章:哲学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