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濡以沫曾共渡 相忘江湖各优游——鱼类
2009年1月15日
  土鲮鱼。未来,它不会也变成珍稀动物?
 
  [小结]
 
  冬至已过,春节将临。1月中旬,负责广州水生野生动植物调查的科考队趁年前再次出发赴番禺调查。此时,距最初启动这一野外大型科学考察,已整整一年半。
 
  据科考队统计,截至目前,7434平方公里的广州区域内,已共找到88种纯淡水鱼及40多种海洋与河口鱼。“纯淡水鱼比想象的多,海洋与河口鱼种类也不少”,调查项目负责人赵老师初步总结,认为接下来淡水鱼种类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海水和河鱼类可能还会有新的种类出现。
 
  淡水鱼
 
  种类比预计多约50%
 
  “我们原先评估在广州范围内,能调查到50-60种纯淡水鱼,结果到2008年底,已经达到88种,比想象多出不少”,赵老师对调查队一年半的付出,还是相当满意。
 
  在这次调查之前,广州还从未有过专门针对水生动植物的野外调查,即使《广东鱼类志》中,有一部分鱼涉及广州,但如果标本不是采自广州,就往往不会记载其在广州的分布状况,故而广州鱼类资源状况一直很不全面。“可以说系统做调查,这是头一回”,项目负责人赵老师介绍,由于此前相关科研人员也曾做过西江、北江等局部流域资源调查,故而根据流域面积、物种丰度等因素,事先曾对广州鱼类做了一个评估,没想到实际调查中,从化、增城、花都芙蓉嶂等地,纯淡水鱼的种类还是挺多的。
 
  虽然淡水鱼的种类比较多,但资源数量却不容乐观。“在已经调查到的88种纯淡水鱼中,真正的常见种只占一半”,赵老师称,另一半鱼的数量都已十分少见,“像白肌银鱼,虽然在增城的淡水区和珠江河口都已经记录到了,但从化、花都地带则完全没有发现,数量已是很少”。另外一种小型鱼拟细鲫,近一年半的调查时间里,也仅在从化街口附近找到过一次,而南方波鱼这样的珍稀鱼类,目前只能在从化流溪河岸边的一处大荒草甸上有发现。
 
  “还有鱤鱼,刚开始调查之初,尽管当地人说每年都可以从河里抓到2-3条,大的有10多斤,但调查队在花都水域仅找到了一条,其后直到调查一年半后,科考队才重新在番禺水域找到两条”,“都不大,约20厘米长”。同样,身形扁薄剔透、嘴巴明显上翘的红鳍原鲌,在花都调查时,科考队曾从渔民违法下到河两岸的大口窿里捕到过一条,其后在广州其它任何地方,便再也没有发现过其踪迹,“说明其资源量已经非常少了”。此外,鲶类的纵带鮠、纹胸鮡、石鳜、须鲫、青鳉、异鱲等虽然科考队都有记录,但野外种群数量均已十分稀少。
 
  在科考队眼里,这些资源量十分稀少且大多为非经济鱼类的鱼都亟需要保护。其中鲤科中的鱼丹亚科小鱼更是首当其冲。鱼丹亚科小鱼本来是一些广泛分布的小型鱼类,主要生活在一些清澈洁净的小溪中,大江大河中反而不能生存,尽管其广州以外地区也有分布,“但广东其它地方,从来没有发现这么集中分布过这一类型小鱼”,赵老师称,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包括宽鳍鱲、马口鱼、异鱲、南方波鱼、拟细鲫、唐鱼等6种在内的所有鱼丹亚科小鱼,广州全部都有,其中部分鱼类如唐鱼还属于环境指示性物种,十分难得。赵老师建议合适的时候,有必要为这些小型非经济鱼类建一个保护区,“只需要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就成”。此外,鳉形目的青鳉、花都找到的经济鱼类鱤鱼,以及在兰溪河找到的南方白甲鱼等,也都是鱼类学家眼里的宝贝。
 
  河口鱼
 
  有的消失了 有的搬家了
 
  百川归海,包括西江、北江、东江等在内的数条淡水河,最终都通过珠江八大河口门汇入南海。作为广州水域最为浩瀚的珠江口,其鱼类资源如何呢?
 
  据负责珠江口鱼类调查的南海研究所孔老师统计,到目前调查人员共找到了40种咸淡水交界处生活的海水与河口鱼类,比想象的种类数量要少一些。“关于珠江口鱼类的记载,历史上曾记录有150多种鱼类。而1956年,相关科研单位进行调查时,只记录到32种;1998年,相关人员在伶仃洋捕到53种;2003年又有科研单位在珠江口记录到13种”,综合评估前三次的实地调查结果,孔老师大概判断整个珠江口及附近海域会有70-80种。
 
  而根据以前不完备的珠江口历史记录,孔老师认为这一咸淡水交界处河口鱼类的优势种,应该属七丝鲚、棘头梅童鱼、杜氏棱鯷、赤鼻棱鯷、丽叶鯵、黄斑鰒等漂亮鱼儿。与淡水鱼相比,河口鱼大都形体较大、颜色艳丽,形状奇特,十分漂亮。比如在珠江口调查船捕捞上来的银鱼,全身透明,除了眼睛是一个小黑点外,腹部的内脏居然也历历在目。还有拖着长长细尾的七丝鲚以及遇敌时全身鼓成小圆球诈死的弓斑东方鲀等。
 
  有意思的是,在野外调查中,负责淡水调查的赵老师发现:广东鲂、土鲮鱼、华鳊、赤眼鳟这些纯淡水鱼类,原本分布于整个珠江大小河段,但如今它们一部分去到了河口,似乎也适应了咸淡水交界的环境,“比如在大学城附近聚集,或者去到南沙,就已经很下游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迁徒呢?会不会跟珠江口水质改变有关?”作为百川之汇的河口处,上中游成千上万条的河流,最终要在这里入海,其携带的污染物质也自然相较其它河段要丰富得多。这样,一些淡水鱼类为了生存,除了往上游迁徒,也可能往更下游的河口搬家,而少数一些海河洄游性鱼类则明显通道受阻。
 
  与淡水鱼往下迁移相对的是,由于咸潮年年上溯,一些原本生活在海水中的咸水鱼也开始迁往珠江口安家。番禺莲花山渔业站退休老站长陈大山证实,“近几年,珠江口水质比前两年好了不少,以前只有伶仃洋才有的斑鰶、油鲻、棘头梅童鱼等种类,现在在珠江口也可以看到了”,经验丰富地老陈分析,主要是因为上游多修水电站、筑坝发电等,直接导致上游来水减少,而咸潮趁势上涌,直接裹挟带动了部分海鱼上溯。
 
  直到目前,珠江口河口资源的调查仍在进行之中,“鱼类的多少,跟渔获季节、所用渔具、捕捞方式以及强度等都有较大关系”,科研人员认为接下来珠江口鱼种类很可能还会大量增加。“加上淡水鱼,估计整个广州最后的鱼类资源种数会接近200种”,而淡水鱼种类增加的可能性很小,项目负责人赵老师如此乐观估计。
 
  文/本报记者 杨晓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钓友珠江口钓获大量“红眼鱼”,钓获虽多却并不兴奋,为啥?
40种常见鱼的种类,请问你能认识几种呢?有淡水鱼海鱼,你更喜欢吃
中国(黑龙江)名贵淡水鱼类
观赏鱼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观赏鱼种类大全推荐
每天认识一种鱼(51)|鳡鱼:淡水鱼的大敌,见了就吃、有食就抢!
湄公河流域捕捉一条4米多长黄貂鱼,是最大淡水鱼之一,想不到有如此巨型黄貂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