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时候玩的“嘎拉哈”要申遗了,有800年的历史,猜猜起源是哪儿?




“歘(chua第一声)嘎拉哈”,你会玩吗?即使你不会,但你妈妈或姥姥、奶奶肯定会,它在咱东北可是原来女孩儿们最爱的,谁家里没有一副或几副心爱的“嘎拉哈”呢?


最近,省民族博物馆的专家们把“嘎拉哈”又搬了出来,在研究的基础上还搞了次公开比赛,明年还准备申报非遗项目,为啥呢?是不能让它失传喽。


“歘嘎拉哈”咋玩?

四个一副 协调手眼脑


很多女孩儿小时候珍爱的“嘎拉哈”,那可不是简单的玩具。一块小羊骨按能“站”起来的四面,分别叫:珍儿、驴儿、坑儿、背儿。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玩法儿,但最基本的规则是:四个“嘎拉哈”配成一副,带有一个布口袋,在抛口袋的同时,手要搬动“嘎拉哈”,形成相同的面,最后还要一次性抓起四个“嘎拉哈”,谁抛口袋的次数最少,谁就是赢家。




在这样抛口袋、搬“嘎拉哈”的抬头和低头过程中,玩家的手、脑、眼并用,无形中锻炼了协调性,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也有益。


“歘嘎拉哈”游戏

北方最少玩了800年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馆长陈玉芝说,“歘嘎拉哈”最早的起源应该是来自于蒙古族,与狩猎有关。当时人们狩猎之后,把动物的骨头留下来作为“战利品”纪念,代表勇士的骁勇无敌,后来最好看的就是野山羊的膝盖骨——蒙语叫“沙嘎”。


“沙嘎”除了当纪念品外,后来用于占卜。据史书记载,在一次战斗中,成吉思汗被敌军困在一座深山老林中,他连着三天占卜,结果都显示不是突围的时机,第四天才冲出了重重包围。




“沙嘎”是啥时候开始成了游戏的玩具呢?经过研究,专家认为是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或元朝建立之后,也就是说,“歘嘎拉哈”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了。满族、克尔克孜族、汉族等后来都玩起了“嘎拉哈”,“嘎拉哈”是满语的称呼,逐渐成为北方民族尤其是东北地区最流行的游戏之一。 


虽说“歘嘎拉哈”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但如果玩的人越来越少,恐怕也会真的变成“历史”了。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游戏


翻绳

玩法分一人玩和双人玩。玩时,用一线绳,将绳系成圈状,套于手指上,通过手指的穿插、交错、缠绕等手法,使绳变换成各种形状,如降落伞、太阳、锯、鱼、天窗、面条、牛槽、担架等。


跳猴皮筋

玩时若三人以上,则由两人扯住皮筋,跳者边跳边唱。每跳完一曲,皮筋高度便升高一次。一般是从脚踩皮筋开始,依次为:脚腕、膝部、胯部、腰部、腋下、肩膀、耳朵、头顶、小举、大举。如跳时犯规或够不到皮筋时,则换人。


推轱辘圈

用较粗的铁丝弯一大圆环,再用铁丝弯一铁钩,铁钩的下端弯成U状,上端握手中,下端U状钩扣依铁环推其前进。比赛时,一般比谁推得远、推得快,铁环倒地为输。


抽尜

用鞭绳将尜缠住,置于光滑地面或冰面上。用力拉绳将其发起来旋转,然后用鞭绳不断抽打,使其不停地转。谁的尜转的时间长,谁为胜。


弹玻璃球


弹球时可用溜、点等方法,击中对方为胜,被击中的球归胜者;击不中,由第二名弹球。如此轮流击,最后看谁击中的多。


扇pia几


一方用自己手中的pia几,(小编翻遍字典也没找到pia咋写)用力掷地扇对方的pia几。若将对方pia几扇翻个,则胜,对方pia几归己;若扇不翻,对方则拣起自己的pia几扇对方,直至决出胜者。

4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嘎拉哈的情结
七十年代的童年回忆(线描画作品) 精品推荐
80后记忆中十大童年游戏(图)
( 怀旧漫画 ) 手绘70后80后童年的那些经典游戏之三
儿童节专辑:小时候,我们在玩什么丨触乐
少年拾趣·小时候做过的游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