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具身认知内容简介

现在虚拟现实技术非常热,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说法:大脑是身体的控制中枢,我们的各种情绪感觉都可通过触控大脑神经元来实现。但身体真只是大脑的傀儡吗?当然不是。《具身认知》这本书就指出,我们并不总是“知而后行”,很多时候也会“先行而后知”。我们的身体在塑造精神方面也有着强大的能力,它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很多敏锐的科学家都善于从细微处发现隐藏的真相,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她去幼儿园接2岁大的女儿,发现她很不开心,而且要求吃感冒药,这是生病了吗?作者又是询问又是摸额头,也没什么异常。后来她打电话问老师才知道女儿不开心的原因,原来有个小男孩把她喜欢的玩具拿走了。这个日常的生活事件有什么特别的吗?身为脑科学家的作者的确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女儿会向她要感冒药吃?本来是玩具被抢了心情不好,为啥她想到的是吃感冒药呢?这个问题是否意味着身体不舒服和心情不好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或者更一般的说,身体和心智之间有什么相通之处吗?

这实际上就是本书的核心观点,作者认为,我们的身体并非像传统认为的那样,只是受心灵驱使的工具,相反,身体不仅强烈地影响了心智,而且会参与塑造我们的心智,这也是本书书名“具身认知”的含义。“具身认知”顾名思义,就是说,我们的心智活动与身体密切相关。这个观点背后的理论依据是,我们的大脑并不能清晰地区分生理和心理,管理生理的大脑区域通常也是管理心理的大脑区域,既然如此,我们就可以利用身体来影响,甚至创造心智。

怎么理解呢?本书每一章的标题都是最好的解释,比如,“皱纹没了,忧愁也没了”“手指灵活,数学也强”和“跳跳舞,学数学”等等。这些听起来好像违背了我们的常识,我们的日常经验是,情绪不好才会愁眉苦脸,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怎么可能反过来呢?还有,数学能力和手指头灵不灵活有什么关系呢?确实,这些都是我们的常识。但常识虽然给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有时候也确实会掩盖了真相。在身体和心智这个问题上,情况正是如此。

这本书的作者是西恩·贝洛克,她是芝加哥大学心理系教授,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和脑科学,在这本书里,她就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有趣的生活现象,向我们展示了身体对精神活动的强大影响力。

接下来,我就为你详细讲述这本书的重点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身体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思维和对他人的理解的。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要点,身体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身体会影响情绪吗?答案是“会”,而且影响巨大。我们先来看看面部表情与抑郁症治疗。现有的药物和心理治疗能帮助大部分抑郁症患者脱离疾病的苦海,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无法从这两种治疗方法中获得帮助。怎么办?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无论药物还是心理治疗,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对患者的大脑进行医治。这种疗法背后的假设是,大脑是疾病的根源,因此只有针对根源才能有效治疗疾病。

这种思路乍看之下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通常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但是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是两码事。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设想,是否可以不通过大脑,而是通过身体来缓解抑郁呢?

这是可以的。德国和瑞士的科学家研究证实了肉毒杆菌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你没有听错,就是爱美人士为了延缓衰老用来消除皱纹的肉毒杆菌。科学家们从当地心理诊所招募了患有重度抑郁症的男性和女性,对他们的脸部注射了肉毒杆菌或者安慰剂,这是一项双盲实验,也就是说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和患者都不知道注射的是哪一种。结果,接受肉毒杆菌注射的患者的抑郁症状,比如悲伤,绝望和负罪感,严重程度平均减少了47%,与此相对照的是,那些接受安慰剂注射的患者就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改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他们的抑郁程度都没有什么变化。另外,英国心理学家对做过整形治疗的人进行追踪调查,发现那些使用肉毒杆菌消除眉间皱纹的人,比使用肉毒杆菌消除鱼尾纹,化学焕肤以及使用玻尿酸丰唇的人,在情绪上的改善更为明显。

当然,这里的重点不是肉毒杆菌,而是面部表情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当表示忧愁的眉间皱纹消失之后,人们的情绪似乎也变好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一种解释是,当我们体验到某种情绪,比如不高兴,这种不高兴的情绪不仅仅出现在大脑中,而且还会延伸到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上,例如皱眉头,而这些身体表现又反过来向大脑发送信号确认我们真的不高兴。

那么现在,肉毒杆菌让我们无法皱眉头,也就是无法反馈确认不高兴的信号,大脑可能就会解读成,“啊,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大脑扫描也的确发现,当人们无法做出负面表情的时候,负责处理负面感受的脑区就没有以前那么活跃了。这样,如果连续几周大脑都没有接收到确认不高兴的信号,那些不高兴的情绪体验也就不再那么明显了。

可以看到,单单是面部表情的改变,就会对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不难想象,身体的其他方面也会对情绪造成影响。比如抬头挺胸,走路带风,这样的身体姿势会向大脑传递一个信号,“嗯,我挺厉害的”。这可不是吹牛,加利福尼亚大学哈斯商学院的卡尼教授研究发现,1分钟的扩张性身体姿势,就可以让我们体验到比赛赢了的那种兴奋而自信的感觉。不过,兴奋和自信的另一面就是冒险,所以,采取扩张性身体姿势坐着的人,如果是学生,可能更容易作弊,如果是司机,可能更容易飙车。

除了从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方面来理解身体对情绪的影响之外,我们再来看看身体感觉到的温度对情绪的影响。网上有一句话叫做“寂寞空虚冷”,其实,这几个词摆在一起,还真有几分道理。“寂寞空虚”是一种心理感受,“冷”是一种身体感受,这句话无意中印证了身体感受和心理感受之间相通的关系,冷让人感到孤独,温暖则让人感到被人接纳的安慰。这方面最著名的实验是心理学家哈洛的“接触安慰”实验,以前人们认为母亲对于婴儿来说,就是行走的奶瓶而已,但是哈洛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有力地驳斥了这一观点。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哈洛给小猴子们分别放了两个假妈妈,一个假妈妈由铁丝做成,胸前挂着奶瓶,另一个假妈妈由内部放置100瓦灯泡外面包裹柔软布料的木头做成。如果有奶就是娘的话,猴子们会跟有奶瓶的铁丝妈妈更亲近,但结果却是,猴子们喝完铁丝妈妈的奶之后,就毫不犹豫地奔向了木头妈妈。在受到惊吓的时候,猴子们也总是跑去依偎在木头妈妈的怀里,即使撤走木头妈妈,猴子们在喝完铁丝妈妈的奶之后,就会四处散开各玩各的。

实验说明,有奶不见得是娘,有温暖的才是娘。比起奶水,小猴子更需要的是温暖,因为温暖的身体感觉让它们在心理上获得了安慰。我们日常使用的很多说法都体现了身体温度和心理感受之间的关联,比如称赞朋友的时候,我们会说“你的热情就像一把火”,但是面对敌人的时候,就是令人瑟瑟发抖的“秋风扫落叶”。

那么同样的,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身体温度和心理感受有这样的相通关系呢?这里就得提一下“脑岛”了。脑岛的作用是记录身体感受的,但同时也记录心理感受,也就是说如果身体感觉到“冷”,心里就很可能感觉到“空虚寂寞”,身体感觉到温暖,心里也会感觉到被人接纳。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那就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身体感受来影响心理感受,比如感觉孤独了,就去晒晒太阳,穿上舒适温暖的衣服,或者喝一杯热茶等等,温暖的身体会让我们产生被人爱护的感觉。

好了,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一个要点。我们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身体温度来说明身体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那么我们的理性活动,比如至关重要的数学、语文,甚至创造力也会受身体的影响吗?如果会,又是如何被影响的呢?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个要点,身体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从身体对数学能力,词语理解能力,创造力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说。

首先,我们来看身体与数学能力之间的关系。根据统计,全美数学竞赛的冠军通常都擅长音乐。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是,听音乐会提高孩子的智商,特别是听莫扎特的音乐。那么这些数学天才们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真的是这样吗?还真不是,实际上超常的数学能力与他们弹奏乐器的手指有关系。我们知道弹奏乐器需要协调的手指动作,科学家们发现,手指越灵活,数学越好。

这又是为什么呢?现有研究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手指和数字在大脑中拥有相同的神经实体,就像我们前面提到的,记录生理感受的脑区同时也是记录心理感受的脑区一样,身体温暖会让我们同时感到心理温暖,类似的,既然手指和数字在大脑中对应同样的神经细胞,那么手指灵活很可能让我们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也更加敏锐。

第二个原因是,小时候使用手指的方式会对我们成人之后大脑处理数字的方式造成影响。回想一下,小时候学习数数,是不是掰过小指头呢?当别人问小时候的我们几岁时,我们也通常举起手指头回答,“四岁了”,还有我们在清点物品数量的时候,一边念念有词,一边用手指头点来点去。有一个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手指动作与数字理解之间的密切关系。想象一下,现在要你用右手的一根手指头,在键盘上按下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数字,如果小时候你是习惯用右手学习从1到5数数的话,那么可以预测,你在认出小于5的数字时,比使用左手手指按键盘,用的时间更短。这说明手指动作增进了我们对数字的理解。

手指灵活度与数学能力密切相关,原因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么身体又是如何影响我们对词语的理解呢?我们来看两个现象。首先,当我们在理解“小明把电视机的音量调高了”这句话的时候,如果,同时顺时针转动手腕儿的话,那么,我们对于这个句子的理解会更快;第二个现象,在理解“李雷打电话给我”和“我给韩梅梅讲故事”这两个句子的时候,如果同时伴有一个类似把东西拉向胸前的动作,那么在理解“李雷打电话给我”这句话的时候,用的时间就会更短;反过来,如果同时伴有一个类似把东西推出去的动作,那么在理解“我给韩梅梅讲故事”这句话的时候,用的时间就会更短。

这两个现象分别说明了,无论我们是在理解具体的概念,比如把音量调高,还是在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接收和传送信息,身体动作都会影响我们对句子的理解,当身体动作与概念表达的意思一致的时候,我们的理解能力就会提高。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用生物学家唐纳德·赫布在1949年的重大发现来解释。唐纳德发现,多次在同一时间活跃的脑细胞更容易连接在一起,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神经元的动活动激起另一个神经元的活动,由于它们彼此多次刺激,于是就产生了一些生长或代谢的变化。这些变化贯穿细胞间的连接,让细胞能更高效地激活彼此,这种现象被称为“赫布型学习”。而在词语理解这个具体问题上,科学家发现,当人做出一些微小的动作时,比如挪动腿脚,手指头或者舌头的时候,大脑负责移动身体的运动皮质就会被激活,重点是后面,当人们读到与腿,手臂,嘴有关的动作词汇,比如踢、捡起、舔的时候,前面那片负责运动的区域也会被激活。换句话说,控制“腿”的脑区,同时参与了对“踢”这个词的理解。

身体与词语理解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实际上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很多启示,现代教育无论东方西方,都是静止的教育。什么意思呢,孩子要安静地坐在凳子上,学习的时候也只是通过头脑去理解,但是,当我们了解到身体在理解数学和词语概念上的重要作用之后,或许应该改善教学方式。心理学家阿特·格伦伯格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人是怎样学习的,他通过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他让孩子们阅读一些句子,其中一些孩子在大声阅读句子的时候,同时被要求用道具把句子所说的内容表演出来。比如“山羊吃干草”这样的句子,另一些孩子只大声重复阅读句子就好了,结果表演句子内容的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提高了50%,这说明身体参与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再来说身体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遇到了难题,坐在桌子前面抓耳挠腮一直想不出来的话,本书作者会建议我们站起来活动活动,哪怕在屋子里走几步,都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运动的身体更容易产生灵感。当然了,没有实验就没有说服力,我们来看一个与此有关的实验。

假设你是一个医生,现在你有一个胃肿瘤不能开刀手术,而不消除肿瘤就会死去的病人。好消息是高强度的激光照射可以消除肿瘤,坏消息是高强度的激光照射会破坏包裹在肿瘤外边的健康组织,怎样做才能既消除肿瘤,又不破坏健康组织呢?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必须要有创新思维。面对这个难题的还有两组大学生,他们的电脑屏幕上都显示了相同的肿瘤图片,不过其中一组学生还被要求跟踪电脑屏幕上的小圆点,这个小圆点在胃肿瘤健康组织边缘不规则地运动。结果,被要求跟踪小圆点的这组学生想到解决方法的概率更大。这个解决方法就是,在病人周围放置一些单独的激光,每个都瞄准胃肿瘤,如果每个激光都传递少量辐射,最后就能积累足够的辐射破坏肿瘤,又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伤害。这样听起来,我们可能会觉得是小圆点提醒了那些学生。

但实际上,那些跟踪小圆点的学生认为,小圆点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干扰了思考。那么怎么解释这组学生更高的创新能力呢?那就是通过移动身体模拟解决方案,人们就容易想出别出心裁的方法,在这个例子中,转动的眼球就模拟了周围放置的激光。所以,这个实验说明,活动活动身体比坐在桌子前面冥思苦想更容易得到灵感的眷顾,因为动起来的身体说不定正好捕捉到了解决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像谷歌和苹果这样的创新公司,会为他们的员工专门准备运动区,就是要让他们动起来。

好了,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我们通过数学能力,词语理解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解释了身体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

第三部分

现在我们把关注点从自身转移开,看看周围的人,有时候我们会抱怨说我讲了这么久他怎么还是不明白呢,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有时候我们又欣喜若狂,我什么都还没说呢,他就什么都知道了,简直就是“知音”。对于理解他人这件事,我们的身体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身体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理解。

我们能理解别人的动作、意图甚至情绪,仔细想想,这实际上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李雷打开书,我们就知道是英语书,当李雷张开嘴,我们就知道他要说“how are you”,我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当然,很可能你已经忍不住要说,这是经验呀!且慢,本书作者要从科学新发现的角度来重新解释这个现象。

让我们退回到1996年,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和他的研究团队,马上就要在观察猴子吃花生米的行为中有一个重大发现了。研究者们监测到猴子伸手抓住花生米并放入口中的时候,猴子大脑运动前区皮质的神经元被激活,这没什么好意外的,因为这个区域一直都被认为是负责编排动作的。再次通过观察验证了理论,研究者们就心满意足地去吃午饭了,留下身上缠满铁丝无法动弹的猴子在实验室。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常,但谁知道呢,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有个研究者提早回来,当着猴子的面吃冰淇淋。这个研究者惊讶地发现猴子前运动神经元很活跃。也就是说猴子虽然没有吃的动作,但是看到别人吃,于是在大脑深处就有了吃的反应。

这个了不起的发现被称为“镜像神经元”,镜子的镜,图像的像,顾名思义,这类神经元会像照镜子一样把我们看到的动作反映过来,就跟自己在做动作一样。看别人打哈欠,自己也跟着打哈欠就是这个道理。目前,科学家在人类大脑若干区域都发现了这类神经元。它被誉为当代最重要的神经科学发现,有人甚至认为这个可以媲美科学史上 DNA 的发现。

那么这个发现重要在哪里,又跟我们理解他人有什么关系呢?在镜像神经元没有被发现之前,科学家倾向于用经验逻辑来解释我们对他人行为的理解,比如为什么我们知道李雷张嘴就会来一句“how are you”呢,是因为以往我们多次见过,根据经验进行推理,这次很可能也会一样。在镜像神经元被发现之后,科学家们倾向于认为,我们之所以能理解李雷的行为,是因为我们曾经以相似的动作读过“how are you”,现在看到李雷的动作,大脑镜像神经元立马就重放了当初的相关体验,无需逻辑推理,我们瞬间就懂了。

这里有个关键是,要理解别人,最好之前我们有过类似的身体体验。比如,科学家发现同样是看球赛,那些曾经是运动员或者有过类似运动经验的人,与那些键盘球迷相比,大脑反应是不同的。与其说他们在用眼睛看球赛,不如说他们在大脑中重演了一遍。

镜像理论不仅用来解释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动作,而且被用来解释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情绪。为了更清晰的看到身体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离开镜像概念,用一个实验来说一下身体对理解他人情绪的影响。

实验是这样的,AB 两组大学生被要求观看视频中人脸的表情,当发现表情变化的时候,就按下按钮。在这个过程中,A 组学生要模仿他们看到的表情,B 组学生嘴里衔着一支铅笔,无法模仿表情。结果发现,能模仿表情的 A 组学生识别表情的时间比 B 组短得多。这意味着什么呢,就是说,当我们通过一些身体动作来模仿别人时,我们会更加了解别人的情绪。这个可以用来解释共同生活多年的夫妻,为什么外表会越来越像,因为他们为了了解对方的情绪,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对方的面部表情,久而久之,就越来越像了。而且据调查,越像的夫妻,对自己的婚姻也越满意。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相反的情况,既然镜像他人的动作,对于理解他人是如此重要,那么,要是这面镜子模糊不清会怎样?也就是说身体无法模仿别人的动作和表情会怎样?后果可能很严重。

一些科学家认为镜像反映缺失正是自闭症的元凶。与正常发育的孩子不同,自闭症患儿在模仿他人动作和表情时比较困难,相应的他们也更可能无法准确理解他人的动作和表情。当然,必须说明的是,还有一些科学家并不认可镜像缺失是自闭症的根源,因为并非所有的自闭症患者都无法模仿他人的动作和表情。和镜像神经元理论一样,这些争议都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但是,无论是否采用镜像神经元理论来解释对他人的理解,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是,身体是我们理解他人的基础,就像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地球和太阳都在照样运动一样。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说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为你简单总结一下本书的三个重要内容。

第一,身体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比如面部如果长时间无法做出皱眉头的动作,会有利于减少负面情绪。扩张性身体姿势会让我们更自信和更愿意冒险,而温暖的身体感觉会让我们产生安慰的的心理感觉,反之则会“空虚寂寞冷”。

第二,身体会影响我们的思维,比如灵活的手指和敏捷的数学能力相关,配合身体动作会提高我们的词语理解能力,自由活动的身体更可能获得创新思维。

第三,身体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理解,比如看别人打哈欠,我们也打哈欠的动作同步,会让我们对他人的行为和情绪更加感同身受。

以上就是《具身认知》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具身认知被称为认知科学的第二浪潮,与之相对的,第一波浪潮可以被恰当地称为“离身认知”,就是说我们的认知活动跟身体没什么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我们才会一会儿把心智活动比喻为计算机软件,一会儿又比喻为神经网络的连结方式,无论是软件还是连结方式,都在说明心智活动与身体硬件没什么关联,我们对未来的想象也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只要软件或者连结方式还在,即使我们的肉体损毁了,我们的心智还可以复制上传到新的肉体上,这实际上就是科学版的灵魂不灭,套用笛卡尔的话来说就是“我思,故我在”。

但是,随着具身认知的兴起,科学家们越来越意识到身体在心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我思,故我在”正渐渐转向为“我做,故我在”。这个转向,可能会对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语言学,伦理学等等学科造成全面影响。不过,具身认知的研究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身体和心智之间到底如何相互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而本书对具身认知的介绍也偏重于现象描述,没有进行系统分析,所以,如果你想要进一步了解具身相关理论,则需要更系统的书籍,推荐阅读达马西奥的三部曲《笛卡尔的错误》《感受发生的一切》和《寻找斯宾诺莎》。

对于我们来说,具身认知这个话题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既然身体对情绪、思维以及对他人的理解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是不是应该让身体立即动起来呢?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54da2421d78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具身认知:利用身体改善情绪、思维和创造力
你知道大脑里的有个“镜子”吗?
《具身认知》| 周艺新解读
没有情绪、比较冷血的人能感知他人的情感吗?
镜像神经元:情绪感染、教育与共情
不买iPhone X的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