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雅可夫斯基《长大了做什么好》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著名的俄国诗人,代表作长诗《列宁》从正面描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民及揭露了官僚主义,并在戏剧艺术上有创新。由于长期受到宗派主义的打击,加上爱情遭遇的挫折,1930年4月14日,诗人开枪自杀,身后留下13卷诗文。
1925年发表的著名长诗《列宁》,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长诗以强烈的感情,描写列宁战斗的一生。歌颂列宁高尚的人格、不朽的事业和光辉的思想,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艺术形象。长诗包括序诗和三章正诗。序诗阐明长诗的创作动机和指导思想,三章正诗分别从“列宁与时代”、“列宁与革命”、“列宁于人民”三个方面去描写列宁,阐明“他做过什么事?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来自什么地方?”主题鲜明,结构严谨。
1927年,马雅可夫斯基为了纪念十月革命十周年,创作了气势磅礴的著名长诗《好》。以史诗的形式,描写苏联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战斗历程,展望社会主义苏维埃祖国的美好前景。全诗共19章,第一章可称为序,说明史诗的创作原则;第2章至第8章,描写苏维埃祖国在烽火中诞生;第9章至第16章,描写共和国的巩固和成长;最后三章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望共产主义未来。
从一个未来派诗人转变为无产阶级歌手,一方面招来了未来派的攻击,另一方面也受到“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的排斥。这是他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再加上爱情的失意,内心十分痛苦。1930年4月14日,马雅可夫斯基悲愤的自杀了,终年只有36岁。
长期以来,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自杀身亡被视作百年不解的谜团,各种猜度和臆断绘纭迭出,令人莫衷一是。他为什么要自杀?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自杀这条骇世惊俗之绝路呢?人们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这当中的详细过程只有诗人生前最热恋的女友,同时也是他的死亡见证人女演员娜拉-波隆斯卡娅最最清楚,她回忆了自己和诗人的恋爱过程以及她所了解的诗人的情况。他们的最初相识是在1929年5月。在苏联最大的城市莫斯科,他们偶然地相遇了,并且很快互相就熟悉了,接着就相约,就共同去散步,两人时常在一起,彼此间增进了友谊,也互相有了深入的了解。
1935年,斯大林称“马雅可夫斯基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对他的记忆和他的作品漠不关心是一种犯罪。”这两句话被印上了《真理报》,于是,死后颇受了几年冷落的诗人立刻被“封圣”。他的作品开始被大量出版,用帕斯捷尔纳克的话说,“开始被强制推广,就像叶卡捷琳娜时代推广土豆一样。”

后 期 新 月 派 诗 歌 创 作 的 特 征

后期新月派诗歌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杂志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为主要园地,新月前期的诗人徐志摩、饶孟侃(1902—1967)等连同新进诗人陈梦家(1911—1966)、方玮德(1908—1935)、卞之琳(1910—2000)等构成后期新月派的中坚诗人。

后期新月派诗歌一方面延续了前期新月诗人追求超越性审美价值、注重自我、讲求纯净高贵的诗歌精神等传统,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某些不同的新质。最引人关注的是后期新月诗人对诗歌形式美的新理解。虽然陈梦家等人在创作之初也不乏遵循闻一多式新格律诗程式的诗作,但考察其创作流向则会发现,后期新月诗歌确实在渐渐克服前期新格律诗的形式规范,在诗体上日益走向自由多变的新体式。这种变化自然是其诗论思想发展演化的结果,对此徐志摩、陈梦家等都有较为自觉的认识。他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标榜格律所可能导致的流弊,不满足于只讲外形的空洞的形式主义,指出只有诗情诗感才是为诗歌带来血肉生命的原动力。后期新月派当然也未完全舍弃格律、技巧与音乐性,也同样讲求为诗思赋形,但其侧重点却已转至对诗歌情绪、意义、精神世界的强调。如果说前期新月所建构的现代格律诗在实践中显露出机械僵滞的弊端,那么,后期新月诗人则通过多变的诗行、错综的节奏、自由的感兴以及凸显的诗情,自觉实践着一种重新修正过的绘画美、建筑美与音乐美。由此可以发现,后期新月诗歌的立足点是内在诗情的节律起伏和个人化感兴的传达,虽仍有形式美的建构冲动,但确实走出了格律至上的神话与诗形迷恋的偏颇,完善了前期新月诗人曾经试图建构的新诗体。

从抒情特质与诗歌基调考察,后期新月派在走出形式迷思之后也呈现出更加内化、更加迷茫的风格。即使徐志摩这样永远怀着单纯的爱、美、自由三位一体的理想的新月代表性诗人,在这一时期也在诗作中透发出更多的感伤甚至幻灭的气息。陈梦家、卞之琳等在抒写清朗超越的诗情的同时,也更多地表达着源于文明震惊、精神异化与生命虚幻的诗歌感念。从对现实人生积极的审美肯定到对生命自我迷茫挣扎的无力把握,新月诗人失去了前期创作中普遍的和谐自足,平添了灵魂撕扯般的破碎感。这种内质与调性的变化一方面与时代的压抑相关,同时更是新月诗人诗思深化的结果,正是这种具有某些“现代”意味的诗境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后起的更新一代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楼梯&罗斯塔之窗
古今和歌集:物名歌
苏维埃也曾拥有世界最先锋的艺术丨Editor''s Pick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什么自杀】爱的小舟触礁沉没
诗香弥漫 | 俄罗斯诗歌系列——马雅可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刻苦读书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