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塞斯对行动范畴的初步分析
 
 作   者米塞斯
 译   者:亦方重
 来   源: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译者说明:
本文是对米塞斯的经典著作《人的行动(Human Action)》之第四章行动范畴的初步分析(a first analysis of the category of action)的重译。这本著作可谓是经济学殿堂中的“珠穆朗玛峰”,既少有人能及(不仅很少有人到达这样的高度,而且也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更奢谈有人超越(所谓主流经济学误在歧途前行,就连标榜为奥地利学派的学者也难避“瓜田李下”之嫌)。理解米塞斯的经济学思想,关键与核心是对“行动(action)”一词的理解与认识。本文乃研译之作,旨在深化对行动这个基本范畴的理解与把握,助推经济学这门关于人类行动的科学冲破笼罩其上的层层与种种“迷雾”之封锁,进而沿着正确与科学的道路披荆斩棘、行稳致远。现有中文译本的难以令人满意是研译此文的“生命之冲动”。诸如:将原文中第一节的第一句The result sought by an action is called its end, goal, or aim译为“一个行动所寻求的结果被称为它的目的、长远目标或短期目标”,而不是简单化地翻译为“目的或目标”;文中的acting man及thinking man分别译为“行动者”和“思考者”,特别是前者没有译为“行动人”或“行动的人”主要是避免将其与主流经济学中大行其道的所谓“经济人”(the homo oeconomicus,米塞斯称之为经济学中的“幽灵”)混淆起来;文中的It is an intensive magnitude翻译为“它是一种强度量值”(这里的“它”指的是“价值评估”,在翻译中参考了Henri Bergson【亨利·柏格森】的Time and Free Will【《时间与自由意志》】,“强度量值”是可以比较和排序的);等等。
一、目的与手段
一个行动所寻求的结果被称为它的目的(end)、长远目标(goal)或短期目标(aim)。在日常话语中人们也用这些词语来表示中间的目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这些是行动者想要达到的中间点,只是因为他相信越过它们就将达到其最终的目的、长远目标或短期目标。严格说来,任何行动的目的、长远目标或短期目标总是从感觉到的不安中解脱出来。
手段是为达到任何的目的、长远目标或短期目标而服务的东西。手段并不存在于给定的宇宙之中;在这个宇宙中,只有事物存在。当人的理性计划用它来达到某个目的,并且人的行动也确实为这种意图而使用它的时候,一个事物就会成为一种手段。思考者会看到事物的这种有用性,即它们满足他的目的之需要的能力,而行动者则使它们成为手段。至关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外在世界的各个部分只有通过人心及其分支即人之行动的运行才会成为手段。外在的客体本身只是物质世界的现象和自然科学的主题。把它们转变为手段的是人的意图和行动。行动学不探讨外在的世界,而探讨的是与它有关的人的行为。行动学的现实并不是物质世界,而是人对这个世界之给定状态的有意识的反应。经济学并不是关于事物和可触知的物质实体的;它是关于人的,即是关于他们的意图和行动的。财货、商品和财富以及所有其他关于行为的概念都不是自然的要素;它们是人之意图与行为的要素。想要探讨它们的人不能看外在的世界;他必须要在行动者们的意图中探究它们。
如果所有的人都受到一种绝对有效之哲学的启发和装备有完美的技术知识,那么,行动学和经济学就不会像它们应该做或将要做的那样探讨人的意图与行动。对于像绝对有效和无所不知这样的概念,在一门其研究主题是会犯错误的人之科学的框架中是没有立足之地的。目的是人们瞄准的一切东西。手段是行动者们认为是手段的一切东西。
戳穿在其各自领域中的错误是科学技术和治疗学的任务。戳穿在社会行动领域中的错误学说是经济学的任务。但是,如果人们不遵循科学的忠告,而是固守其谬误的各种先入之见,那么,这些错误就都是现实和必须按照现实来处理。经济学家们认为,外汇管制并不适合于达到那些采取外汇管制的人所指望的目的。然而,如果公众舆论不放弃它的谬见,而政府也因此诉诸于外汇管制,那么,事态的发展就会由这种态度决定。当代医学认为,关于曼德拉草之治疗效果的学说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是,只要人们把这个虚构的故事当作真理,曼德拉草就是一种经济财货,就要为它的获取而支付价格。在探讨价格问题时,经济学不会问那些东西在其他人的眼中是什么,而只会问在渴望得到它们的那些人之意图中它们是什么。因为它探讨的是真实的价格,即在那些实际的交易中支付和收取的价格,而不探讨就像人们是在不同于他们真实的样子之情况下进行交易那样的价格。
手段必然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就人想要使用它们的那些服务而言,手段是稀缺的。如果情况不是这样,就不会有关于它们的任何行动。在人不受可利用的东西之数量不足限制的地方,任何行动都是没有必要的。
人们在习惯上把目的称为终极财货,而把手段称为财货。在使用这个术语时,经济学家们主要是作为技术专家而不是作为行动学家来思考。他们区分了自由财货与经济财货。他们称那些可以过于充足地获得的、不需要节约的东西为自由财货。然而,这样的财货不是任何行动的对象。它们是人类福祉的一般条件;它们是人生活与行动于其间的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只有那些经济财货才是行动的基础。只有它们才在经济学中探讨。
其本身适合于直接地满足人的需要的和其适用性不依赖于其他经济财货的那些经济财货,被称为消费者财货或者第一阶财货。只有在其他财货之合作的补足情况下才能间接地满足需要的手段,被称为生产者财货或者生产要素以及更远阶或更高阶的财货。生产者财货所提供的服务在于通过互补性的生产者财货之合作生产出来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可能是消费者财货;它可能是生产者财货,当与其他生产者财货组合起来时它最终将生产出来一种消费者财货。我们这样做是有可能的,即把生产者财货想象为是按照它们与它们能够用于其生产的消费者财货之间的接近程度排列顺序的。那些最接近一种消费者财货之生产的生产者财货被安排在第二阶,相应地,那些被用于第二阶的财货之生产的生产者财货就被安排在第三阶……以此类推。
这样按照阶数对财货的一种安排之目的是要给生产要素的价值与价格之理论提供一个基础。稍后将说明:较高阶的财货之价值评估与价格是如何取决于由它们的消耗生产出来的较低阶的财货之价值评估与价格的。外在的那些东西之最初的与最终的价值评估只涉及到消费者财货。所有其他的东西都是按照它们在消费者财货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来进行价值评估的。
因此,实际上是没有必要按照不同的阶数把生产者财货从第二阶排到第N阶的。某一具体的财货必须被称为最低阶的财货,还是应归之于较高阶的财货?对这个问题的那些迂腐讨论同样是多余的。是生的咖啡豆或炒过的咖啡豆,还是磨碎的咖啡或准备饮用的咖啡,以及只有是配制并混合了奶油与糖的咖啡,应该被称为消费者财货?这个问题是无关紧要的。我们所采用的说话方式并不重要。因为对于价值评估这个问题而言,如果我们把消费者财货看作为一种产品,那么,我们关于它所说的一切都可以适用于更高阶的任何财货(那些最高阶的财货除外)。
经济财货并不必然都是一种有形的东西。非物质性的经济财货被称为服务。
二、价值的等级
行动者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机会中进行选择。比起其他可供选择的机会,他会更喜欢其中的一个选择。
习惯上这样说:当行动者安排他的行动时,在其心中他会有一个想要的东西或价值的等级表。在这个等级表的基础上,他会去满足更高价值的东西也就是其更迫切想要的东西,而不会去满足较低价值的东西也就是较不迫切想要的东西。这种对于事态的表述,没有人会反对。然而,人们一定不能忘记的是:价值或想要的东西之等级只有在行动的现实中才会将其自身显现出来。除了个体们的实际行为之外,这些等级根本没有独立的存在。我们关于这些等级的知识从其中得到的唯一来源是对一个人的行动的观察。每一个行动总是与价值或想要的东西之等级完全一致的,因为这些等级只不过是解释一个人的行动的一种工具。
伦理学的一些教义,试图建立“人们应该按照其行动,但并不必然按照其行动”的价值等级表。它们宣称自己的使命就是:辨别是非和忠告人应该把什么作为至善。它们是旨在认知“应该是什么”的规范性学科。它们在事实面前不是中立的;它们是从一些自由选定的标准之视角来判断事实的。
这不是行动学和经济学的态度,它们充分意识到这一事实:人之行动的终极目的都是不能用任何绝对的标准考查的。终极目的是最终给定的,它们是纯主观的,它们因人而异并且同样的人在其生命中的不同时刻也是不同的。行动学和经济学探讨的是实现那些行动的个体所选择的目的之手段。对于诸如享乐主义是否比苦行主义更好这样的问题,它们不发表任何意见。它们对于手段只使用一个评判标准,即它们是否适合于实现那些行动的个体所要达到的目的。
因此,“反常”和“变态”(perversity)的概念在经济学中是没有“容身之地”的。它不会因为一个人更喜欢令人不快的、有害的和使人痛苦的东西而不喜欢令人愉悦的、有益的和使人快乐的东西,就说他是变态的。它只会说: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他喜欢其他人讨厌的东西;他认为其他人想要避开的东西是有用的;他以忍受其他人因为其会伤害他们而要避开的痛苦为乐。“正常”与“变态”这两个相反的概念可以在人类学的意义上用于区分那些像大多数人一样行事的人与局外之人以及非典型的例外情况;它们在生物学的意义上可以用于区分其行为会保持生命力的那些人与其行为是自我毁灭性的那些人;它们可以在伦理学的意义上用于区分行为举止得体的那些人与不应该那么做的行动不正常的那些人。然而,在人之行动的一门理论性科学的框架中,根本就没有这种区分的空间。任何对终极目的的考查都终归是纯主观的,进而也都是武断随意的。
价值是行动者赋予终极目的的重要性。只有终极目的才会被赋予首要的和起初的价值。手段被赋予价值是根据它们对终极目的之实现所作贡献的有用性而推衍出来的。对它们的价值评估源自于对各自的目的之价值的评估。它们对于人的重要性仅仅在于它们使人有可能达到某些目的。
价值不是内在的,它不在事物之中。它在我们的心中;它是人对其所处的环境条件作出反应的方式。
价值也不存在于语言文字和各种学说之中。它反映在人的行为之中。重要的不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价值的看法,而是他们如何行动。道德家们的慷慨陈词和政党之纲领的夸大其词,就他们的陈词与纲领本身而言,它们是需要予以注意的。但是,只有当它们真正决定人们的行动时,它们才对人类之事件的进程产生影响。
三、需要的等级
尽管所有的表白都是些相反的话,但绝大多数人所在意的首先还是福祉的物质条件之改善。他们想要更多与更好的食物、更好的住宅和衣服,以及许许多多的其他便利设施。他们都努力追求生活富足和身体健康。在把这些目标视为给定的前提之下,应用生理学试图确定什么手段最适合提供尽可能多的满足。从这个视角来看,它会区分人之“真实的”需要和想象与虚构的欲求。它教导人们应该如何行动和应该把什么作为手段。
这种学说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从他的视角来看,生理学家在区分切合实际的行动和与意图相反的行动方面是正确的。他在将提供营养的明智方法同提供营养的愚笨方法对比方面是正确的。他可能会谴责某些行为方式是荒谬的,也是与“真实的”需要相悖的。然而,这样的判断对于一门探讨人的行动之现实的科学来说却是无关紧要的。对于行动学和经济学来说,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应该做什么,而是他会做什么。卫生学称酒精和尼古丁为毒药,这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是,经济学必须解释的是在实际情况下的烟和酒的价格,而不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们会是什么样的价格。
在经济学领域,没有给不同于反映人的真实行为的价值等级的需要等级留有任何空间。经济学探讨的是真实的人,他是有弱点的和容易犯错误的;经济学并不探讨理想化的存在,只有神才有可能是无所不知和完美无缺的。
四、作为交换的行动
行动是用一种更令人满意的事态取代一种较不令人满意的事态的一个尝试。我们把这种故意引起的改变称为交换。一种不太理想的状态被用来交换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为了得到更令人满意的东西,不太令人满意的东西被放弃了。被放弃的东西被称为是为达到所寻求的目的而付出的代价。所付出的代价的价值被称为成本。成本等同于一个人赋予给其为达到所指向的目的而必须放弃的满足之价值。
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发生的成本)的价值与所达到的目标的价值两者间的差额被称为收益或利润或净收入。利润在这种基本的意义上是纯主观的;它是行动者幸福感的增加;它是一种既不能测量也不能称量的心理现象。在消除感觉到的不安方面,存在多一些还是少一些的问题;但是,一种满足胜过另一种满足多少只可能被感觉到;它是不可能用某种客观的方式确立和决定的。对价值的判断不是测量,它是程度之等级的排列,它是划分等级。它表达的是偏好和排序的顺序,而不是量度和重量。只有序数可以应用于它,而基数是不可以应用于它的。
谈论任何对价值的计算都是徒劳的。只有在基数的情况下,计算才是有可能的。在两种事态的价值评估之间的差异完全是心理上的和个人化的。它不能被投射到外在的世界。它只能被个体感知。它不能传达或传授给任何同胞。它是一种强度量值。
生理学和心理学都发展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它们佯称用这些方法已经找到对强度量值之不可行的测量的一种替代。经济学没有必要对这些相当可疑的“替代品”进行考查。它们的支持者自己也都意识到它们不适用于价值判断。但即便它们适用,它们也不会与经济问题有任何关联。因为经济学探讨的是行动本身,并不探讨导致明确行动的心理事实。
一个行动达不到其所寻求的目的是时有发生的事情。有时,行动的结果虽然比其指向的目的差一些,但与以前的事态相比仍然是一种改善;这时候,还是有利润的,尽管比预期的利润小一些。但是,也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行动产生的事态比打算改变的以前的事态还要糟糕一些。这时候,对结果的价值评估与已经发生的成本之间的差额被称为损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的行动》学习指南-第四章 行动范畴的初步分析
汉斯-赫尔曼·霍普┃企业家才能和利润的伦理学
郝大海:从农民理性看社会学的理性概念
哲·文|张曦:伯林式焦虑症与自由的价值
经济学因何是行动学——一本不知道何时完成的书的绪论
效率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