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于必有一死的我们,「好生活的问题」是哲学的终极问题
者按:本文来自当代著名哲学家,法国前教育部长吕克·费希(Luc Ferry)写的一本《最美的哲学史》,与以往哲学史最大的不同在于,费希不是在谈一个个枯燥无味的概念,而是从哲学的根底问题——「美好生活」入手,他宣称自己所揭示的是哲学的第五个时代:爱的哲学。当然,学界也未必认可他的看法,但无论如何,慧田君觉得这是一本比较适合初学者上手的书籍。

哲学以“世俗的精神性”得到确立,试图界定过上有意义的“好生活”的那些条件和方法。

但这种努力并不诉诸上帝或信仰,而是完全依靠我们自己的能力——理性、思想和头脑,以此来直面恐惧、死亡和我们自身的有限性。

哲学完全不是我们经常想要还原成的“批判思维学校”。

相反,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政治改革和艺术创作,尽管这些积聚茂盛的精神财富哇,然而它们并不会告诉我们,我们可以达到哪种真理,也不足以辩护我们的道德价值,更满足不了我们对好生活的追求。

好生活,属于我们必有一死的人类,能够拯救我们无足轻重的存在,那种无足轻重感预示着人类的短暂和偶然。用纯粹的人类理性去应对这个挑战,这绝对是哲学的终极目标。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弄清哲学到底是什么,理清道德价值与“存在性”或“精神性”价值这两者就是关键,切不可混淆。

而“存在性”或“精神性”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关于终归一死的人类如何过上“好生活”的问题。与此相比,道德问题对于哲学是次要的。

“存在性”价值涉及精神生活,与宗教无关,而是反映了“我们-世界”这个结构,也体现了我们赋予人类存在的意义。

道德至少包括两个要求:尊重和行善。也就是说,与人交往,一方面要尊重他人;另一方面,为了不让尊重流于形式,你还需要在尊重里尽可能地考虑到仁义、友爱、善良和慈悲。

道德价值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刻地调解人与人的关系,但是对于赢得好生活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

即便道德传说真的实现了,仁善有爱的确降临人间;然而,人还是要老,人还是会死,单调的日常生活依旧无聊乏味,在堆积如山的情感和道理里沦陷的我们,还是会感到空虚……

只有“存在性”或“精神性”价值能直面必有一死的生命如何过上好生活的问题。

关于生活的平庸以及平庸生活里藏匿的那份负担,无聊引发的负担。这仍然不是一个伦理问题:

我们可以做一个好人,身上缝满美德口袋,然后无聊至死,接受循规蹈矩的空虚,继而去梦想“真正的生活在别处”。

实际上,道德原则使健康的人类社会关系成为可能,但是(如果道德是必要的),在这一框架下,道德并没有真正告诉我们生活的核心意义:爱、存在的力度和广度、对死亡这一悲剧的直视。

二者虽然时常相互融合,但进路和寄处是泾渭分明的,准确地说,哲学的思想贡献并不以信仰和经文的权威性为依据,而是依靠理性思考的自由施展,而宗教试图垄断对解答好生活的相关问题的权威。

「对于必有一死的我们,好生活的问题是哲学的终极问题」,这个问题会多多少少隐含地左右其他问题,同时又不排斥其他问题。

于是,很多哲学著作讨论其他主题,并不处理好生活的问题,特别是关于知识的界限,真理的定义,以及道德、政治、思想史、美学体验的基础等主题,然而这些工作还是哲学工作。

过去终究不再,未来毕竟未来。过去和未来都可能让我们丧失当下。伤怀和希冀容易让我们沉浸在虚无之中,从而让“生活缺席了”。因此,抓住今天,别让自己松手,即使明天有惶恐。

恐惧是智慧的死敌,死亡让我们变得“既笨又坏”。


变得笨是因为恐惧的原由常常不是不理性,就是很愚蠢;变的坏,则是让我们以自我为中心、无所不用其极地把危险推给别人。


与这种懦夫完全相反,智者会战胜恐惧,并告别对死亡的恐惧重新开始人生,任何困难都不会再阻挡他们泰然自若地活在当下。


将生活的意义归结为我们对理性和美德的拥有,结果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专政的悲剧让这种看法的不充分性暴漏无遗。


因此为了充分理解人类存在,我们必须去找回那些被冷落的人类面相(如无意识、动物性等)。曾经人们自负地以为它们无关痛痒,于是专政的悲剧就此发生。


铁锤哲学并不讨论理念论的论证是否有效,而是要揭露对方自身表现的矛盾,打破那些理念论者捏造的浮华幻想。比如,迷信进步、崇拜科学民主和人权,这些在尼采看来都是宗教的特征。


所有超验的理念,也就是那些启蒙运动中打着人文主义招牌的进步理念,对于尼采来说都是对生活的歪曲和否定。


所有这些尼采意义上的虚无主义(古希腊宇宙观、宗教、启蒙之下的人文主义)都存在一种二元结构,即以天马行空否定脚踏实地,以彼岸否定此岸,以理想否定现实。

但是,「用铁锤哲学砸烂这些观念偶像,并不只为了认清那些观念」,也不仅仅是为了把我们从这些观念牢笼中解放出来;因为解构的目的是最终解放我们的天性,释放我们被抑制的潜在性,让我们过上一种更有强度和更丰厚的生活。

尼采的“永恒轮回”观念回答了如何面对必有一死的生命现实问题的最终标准——“让往生重复上演的愿望”。

这要求我们去把握那些真正自由、真正有强度的“快乐”时刻—那是一种“舞者轻盈”的体验,没有束缚,没有削弱我们生命力量的东西。


此时,我们毫无保留地抓住当下,在这与当下融合的瞬间里,生命获得永恒,恐惧随即消散。


不过尼采的极端相对主义有一些无法逾越的困境:对道德和真理的批判,「让哲学之争变成了弱肉强食和阴谋诡计的战场」。

无论怎样,没有人否认,所有那些传统观念(宗教的、道德的、爱国的、革命的)动人之处在不断萎缩,这些打着老旧价值的“伟大旗帜”,鼓动大家准备随时为政治牺牲的观念被抛弃了,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唯有爱一直在长大。

历史并不是法典,自由可以把沉睡在传统中的人们唤醒,于是,为了进入崭新的历史,我们开始批判以求变革和进步;而为了获得粘崭新的历史,既可以通过逐步改良,也可以通过强力革命。

重温的过程就是讲述一段我们最美历史的过程:这段历史里,人类逐步深入地构建起自我意识,渐渐懂得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


而其中,那些为“存在的理由”提供正当性的原则道理将得到揭示。


Via:慧田君编|有异议请私信其微信「cc2cc-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谈与哲学相关的6个话题
很多人一辈子都想不明白的道理,被尼采的一句话就点醒了
从宗教历史分析中西方道德观念的不同(转贴)
哲学的天空:德意志哲学家群像
大哲学家系列:尼采
名人名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