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私用日常知识与公用实践知识 (三)

         ——知识与权力的社会历史考察

三、私用日常知识的特点及局限性

社会个体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使用的是“私用日常知识”,两者并生并存且相互作用,这使“私用日常知识”打上了鲜明的日常生活烙印。大体来讲,“私用日常知识”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私人场景空间对语境的限定性。个人日常生活主要发生在属于个人活动的私人领地,具有明显的地域场景和空间制约。这就决定了与之相伴而行的“私用日常知识”,具有特定的场景空间特征。耕作技能主要作用于个人的田地,买卖本领生发在自己的摊位或店铺,厨艺知识只能在自家厨房展示。扶幼养老,可以边做边学或借鉴别人经验;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按照传统或习俗办理即可。个人日常活动的小环境,决定了“私用日常知识”论域的小范围;个人日常生活的小情境,决定了“私用日常知识”适配的小语境。所以,我们关于知识的第六命题是:私用日常知识具有狭窄的论域和语境范围。私用日常知识在不同场景的颠倒或错配,不仅导致日常行为的悖理乖张,还会造成社会舆论的谴责。

二是私用知识资本的阶级等级区隔。在个人日常生活领域,由于所处的社会阶级、阶层地位不同,所拥有的权力、财富、文化和社会资本的不平等,私人活动场景和互动交往人员身份的差异,就会造成个人私用日常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区隔。因此,作为个人知识资本一部分的“私用日常知识”,也反映和体现着社会等级差别和不平等。同样是衣食住行,权贵阶级可以住高楼大夏,可以品山珍海味,可以穿绫罗绸缎,可以享用香车宝马,而贫贱者则不能。同样面对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和人情往来等日常生活,权贵们和普通人也有很大的不同。社会等级和不平等的区隔,也会在个人日常生活中再生产出来,并决定私用知识资本的阶级等级差别。所以,我们关于知识的第七命题是:“私用日常知识”具有社会等级区隔。 (美)保罗·福塞尔的《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曾对此做过精辟细致的解读。

三是私用知识的功利性和实用性。单纯就知识品性来说,私用日常知识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它的实用性。因为私用知识大都是为了解决日常具体问题而产生的,当具体事情出现问题时,个人首先要用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找到解决的办法和步骤。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最崇尚的是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原则,能够有助于实现个人利益的知识才是最好的知识,能够克服实际困难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知识。反之,则被作为不重要或者无用的知识而受到轻视或排斥。在传统社会,人们接受或学习知识、技能明显遵循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原则,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知识才会得到重视,而超出日常生活范围以外的知识则备受冷落。人们知道一年四季和节气就能正常从事生产和劳作,根本不用关心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还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行。即使在当代高科技时代,人们日常生活虽然关注天气状况,但不用专门去掌握气象学;经常使用手机而不用掌握芯片和互联网技术……。因此,我们关于知识的第八命题是:“私用日常知识”遵循功利目的和实用性原则。这既是“私用日常知识”演进的基本动力学,也是其根本的局限性。人类进化几千年,始终没能形成科学的知识理论,尽管其中有众多影响因素,但重要的一点在于传统社会满足于实用知识,致使人类知识水平一直停留在私用日常知识的水平。

四是“私用日常知识”以感性常识为主。耕田种地,跟着别人学几年就会;盖房修院,找别人帮忙就行;织布做衣,操作几次即可掌握;烹饪煎煮,做一做不难……。日常生活需要的知识并不多,而且不难,大都是经验手艺活儿、具体操作上的事,正常人很容易学会。有些意会知识、手艺技能,多操作几次就可驾轻就熟。并且日常生活事务具有周期性、重复性特点,年复一年都是老内容,即使经验性规律,也不难领悟。作为一个正常人,只要掌握处理日常事务的常识,具备操作生活工具的基本技能,熟知人情世故的礼俗规约,就能够应付日常事务,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我们关于知识的第九命题是:“私用日常知识”具有简单、操作的特点。我们说“私用日常知识”以感性常识为主,并不是认为其是非理性的,尽管其中肯定包含不少糟粕成分。传统习俗、人情世故之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活智慧,是人们行为理性的生动体现,具有生存的合理性基础。

五是日常生活排斥理论理性。所谓的“理论理性”,指的是要求将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概念体系形成系统理论的理性。这是科学理论知识的特点,要求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以概念把握事物的本质,以统一性统揽变动不居的感觉材料,以因果范畴揭示事物的普遍规律,以逻辑推理形式建构理论知识结构。这对科学探索和学术研究来说是基本的,也是近代科学理论产生以来科学研究的主导模式,但对日常生活则根本行不通。我认为原因主要在于:首先,理论理性与日常生活知识所关注的主题不同。理论理性关注的是事物的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拒斥感性和特殊性,即使探索微观领域比如量子力学、心理学和微观权力等理论,也是一种根本不考虑具体情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规律。与此相反,日常生活知识面对的是具体的事物、特殊的环境、情境和语境,而不用考虑什么范畴和规律;即使需要应用因果规律,表面的现象联系和规律就够用了。例如,理论力学关注的是承重结构的力学平衡规律,而农民则关注桌椅板凳如何修理;电磁理论关注的是电磁感应定律,而用户关注的是家用电器的日常使用;麦克斯韦方程关注的是电磁波的传播规律,而手机使用者关注的则是通讯工具的操作常识;伦理学关注的是道德的本质和规律,而日常知识关注的则是欠账还钱。第二,理论理性与日常生活知识的旨趣迥然有别。任何科学理论,即使是与我们个人行为相关的理论比如心理分析理论、哲学人生观等,其理论旨趣在于对社会历史宏大问题的透视,它们是为社会集体而不是个人所用的,与具体个人的生活需要八竿子打不着边。以社会学和经济学为例,虽然它们都从分析人的基本行为入手,但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和解决公共社会问题和重大经济问题,企业和经济组织才能应用。博弈理论虽然研究日常博弈行为,但其目的在于探讨合理规则和社会演化规律。马克思分析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目的在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些都与私用日常知识的旨趣风马牛不相及。私用日常知识主要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与个人的位子、房子、车子、票子以及婚姻家庭紧密相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无关的。第三,理论理性与日常生活知识看问题的方式分歧明显。理论理性主要用抽象的、理想化的方式看问题,事物的枝节和现象都被剥离清除了。而日常知识则恰好建立在感性现象和现实性之上,有时享用的正是感官的美色和美味。经济学有“理性人假设”,认为个人的行为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以此建立经济均衡理论。而人们日常的经济选择常常是多样化的,很多时候凭的就是感觉好坏,与经济学一点边都不沾。对于“哲学驴”的故事,哲学理论认为这是人类面临的理想选择困境,而普通人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傻帽。对于落地的苹果,天文学认为这是万有引力定律的作用,而普通人则认为这个苹果可能坏了、不能再吃了。第四,理论理性与日常生活知识的操作逻辑有壁垒阻隔。理论理性的操作对象是概念,问题展开靠的是逻辑推理,充斥其间的是概念之间的逻辑链条。而日常知识的操作对象是具体现象,运行的是好与不好的实用标准,根本不需要繁密的概念之网、绵长的逻辑链条。作为理论理性操作者的专家、学者,都背负着源远流长的思想谱系、纵横交错的概念密林,具有很高的准人门槛和阶级壁垒,与大众日常知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认识论鸿沟和障碍。一般人进入理论世界,只能陷入“逻辑迷雾”之中,根本看不到思想家们的世界。如果试图用某一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往往会误入歧途。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私用日常知识”与理论理性之间是有矛盾和张力的,它并不喜欢理论理性的非议和干扰,不能以理论理性的标准来衡量。当代哲学研究表明:以现代性为标志的西方科技理性,本质上是工具理性,导致了人文精神的贫困和非人化后果。由此,我们关于知识的第十命题是:“私用日常知识”与理论理性存在矛盾和张力。

影响个人日常生活的因素不光是知识,个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在于知识的不足,而是在于资源和财富的贫乏。人们汲汲以求的是财富和权力,尤为关注的是自己和家人社会地位的升迁以及物质利益的多寡。知识只有与富贵挂钩,才有追求的动力;而与实际利益无关的知识,人们通常选择放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最好的科学?
群学札记 | 《惊呆了!原来这就是社会学》
新课程在教学方面有三大核心理念
《道德学》理论介绍
校本叙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教育叙事: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