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求真︱太阳病上(二)两位中医大家的观点



 


裘沛然教授在《瘦因吟过万山归——半个世纪从事医学的教训》一文中说,“有关六经的解释”,早年“很欣赏时贤所称的症候群,亦即六经非经络的说法”,但后“重读仲景自序并把全书反复对照论证以后,终于否定了自己过去的错误观点”。他说:

“从前认为《内经》论十二经而不论六经;《内经》中提到太阳、阳明者,多连有‘经’或‘脉’字,而在《伤寒论》中则截然不同。其实,此说不仅歪曲了《伤寒论》,对《内经》经文也是断章取义的。仲景明白声称撰用《素问》《九卷》,今观《素问·热论》所述伤寒热病,虽只巨阳、阳明、少阳,而在最后则指出‘三阳经络皆受病’;又如《素问》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等经文,似乎不涉经脉,但最后仍点明‘三经者不得相失也。’又如太阴根于隐白,少阴根于涌泉,厥阴根于大敦等文字,如不作经络解,其将安指!且六经之名,早见于《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伤寒论》中称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而略去经字,原同《内经》一样是一种简笔。如果《伤寒论》太阳、阳明病等不是指经络,则书中太阳病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这段文字,将作何种曲解?‘炎少阴七壮’,试问在症候群上炎在何处?!《伤寒论》中传经、动经、随经、过经、经脉动惕行其经尽、刺风府风池、刺大椎肺俞肝俞、刺期门等论述经络腑穴的条文是如此明晓,我过去未曾细绎原书文字,只凭腌测耳食,妄谓六经非经络,至今思之,惭愧何及。”(《壶天散墨 — — 裘沛然医论集》)

 

刘渡舟教授等在《伤寒掣要》中认为,《伤寒论》的六经是继承了《素问·热论》的六经,而有其脏腑经络的客观存在,离开“中医的传统经络学说去解释六经是值得商榷的”,从而反对丹波元坚等学者把“六经为病归纳成六类证候”的观点。

在《名老中医之路》中收录刘渡舟教授《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一文。该文亦对“六经是否与经络有关”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刘氏通过自己在农村用针刺大椎、风池、风府发汗解表治疗外感风寒的案例,来说明太阳是膀胱与经络的概括,而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

 

此外,刘氏尚著《“六经”析疑》一文,亦持类似观点,唯论证不同。

首先,他认为《素问·热论》与《伤寒论》年代接近,“后者受前者影响之深也自在言外”,且“《热论》的六经分证方法,在当时仍居于权威地位,而经络学说尤为当时医家所推崇,那么张仲景为何无故而摒弃经络千不用?这是令人费解的。”何况“张仲景也承认他撰用了《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书以为借鉴”而完成《伤寒论》。

 

其次,刘氏根据《伤寒例》“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其脉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等语,认为六经为经络,何况仲景自序亦说“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及,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刘氏说,有人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之撰次,已失其真,而《伤寒例》乃王氏托名仲景旧论,而塞进了自己的经络之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他认为“叔和距仲景年代甚近,故考核遗文,采摭群言,甚得仲景之旨”。《伤寒例》“本为仲景之旧论,而实宗于《内经》之旨”。

(《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学课程录(1)——各大家简论伤寒
《内经》解《伤寒论》一误千载 - 汉医正源 - 汉传中医师承论坛 振兴国粹-志在传承-中医...
现在解释《伤寒论》分两派,一派是刘渡舟郝万山,另一派是胡希恕冯世纶,哪派对呀?请指教?
六经整体观
小议《伤寒杂病论》之六经辨证为何物?----真理(客气之抵抗)-潜平居士-搜狐空间
话说六经辨证(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