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梵蒂冈
  梵蒂冈与罗马城一墙之隔,数步之遥,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占地仅0.44平方公里,素有“欧罗巴之袖珍王国”的美誉。虽说梵蒂冈的总面积还不及北京故宫那般大,却有着一个国家所必备的一切职能,甚至这种职能超越了万国,因其在世界宗教史的特殊地位,梵蒂冈已是一种驾驭普世之上的属神的象征。

 


(罗马的后花园:梵蒂冈一角)

 


    初抵罗马时,觉得自己和《红楼梦》里的刘姥姥没啥两样,只顾随着人流东张西望、走马观花,全然不晓得走着走着,脚尖儿已不知不觉挪到了别家的后花园。从罗马到梵蒂冈,虽然围墙隔着国与国,进关手续却便捷得只需一张梵蒂冈博物馆的游览券,游客们甚至无需出示护照,手持门票犹如手持VISA,一路上即可通行无阻。

 

    虽说入关容易,进馆却难。梵蒂冈博物馆内的藏品之多是出了名的,绝不在大英博物馆和卢浮宫之下,尤以西斯廷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为最。因此,进馆前的安全检查就显得尤为繁琐,除了必要的安检之外,馆内还特别规定:进入教堂时,必须关掉所有的摄影设备,一是防止光照对馆内藏品的破坏,也是对藏品安全的考虑。要知道西斯廷教堂内的藏品,动辄价值上千万,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也难怪这些安检人员一个个肃脸紧绷,严正以待。

 

    西斯廷大教堂位于圣彼得大教堂的北侧,从外观和规模上看,不及圣彼得大教堂那么宏伟壮观,但是它在政教中的地位却不容忽视,每届的新教皇选举必须从这里产生。进入选举的那几天,教堂四周戒备森严,各方教主被“软禁”在此,等待投票表决,直到教堂上方的烟囱冒出白烟,昭示着新一届的教主已经诞生,教堂内外方可通勤。西斯廷大教堂除了具有选举功能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亮点就是在教堂的天庭四壁,藏有米卡朗基罗的惊世之作“创世纪”和“末日审判”。这些作品的构思源于《旧约圣经》,描绘了“创世纪”中:神创造天地万物;人蛇之诱;逐出伊甸园;以及神为了惩罚人之罪,降下“大洪水”,又使亚伯拉罕的子孙在“诺亚方舟”中得以繁衍,以及人类最终将受到“末日审判”等圣经故事。画中包含的人物多达300多个,在米大师的神笔下,每一个画中人都被绘制得栩栩如生,令人啧啧称奇。

 

 

 

(西斯廷大教堂内部金碧辉煌)

 

    据说这两部作品化了米大师整整十年时间。在绘制“创世纪”的前六年中,他悬梯高座,左手油墨右手绘彩,每天仰着脖子十多个小时,以至于当作品完成时,米大师患上了严重的脊椎变形,头不能正常低下,脾气差到见谁都不顺眼。难怪后人眼中的米开朗基罗,古怪傲气有余,和蔼亲善不足了。
  


        

(梵蒂冈博物馆、西斯廷大教堂中金碧辉煌的顶部雕刻)

 

    比米开朗基罗脾气好,画功又与其不相上下的,当属贝尼尼了。走在圣彼得大教堂,到处可见贝尼尼的作品,贝大师的作品通常会在空间上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感。这也许与画匠本身不同的生活境遇所致,家境富裕的贝尼尼创作出来的作品大多色调鲜明,充满朝气,这可以从他亲手设计的代表贝尼尼家族的LOGO“三只小蜜蜂”中略见一斑。当时,贝尼尼家族受罗马教皇的青睐,着手对罗马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修复,这一改造计划无疑使得贝大师和他的弟子们如鱼和得水。为了能使其作品流芳百世,贝大师决定在每个作品中都留下他们家族的标记。如今,罗马城大部分的雕塑下,喷泉前,建筑上都飞着三只可爱的小蜜蜂。不知道贝尼尼家族此举,是否可称得上是世上最早最强的“维权防盗”的典范了。

 

   

 

 

        (上图:贝尼尼家族设计的标示:三只小蜜蜂     下图:贝尼尼为彼得大教堂设计的青铜华盖)

 

    贝尼尼的作品除了阳光、大气,也有其极具奢华的一面。圣彼得大教堂中的“青铜华盖”算是他众多作品中最典型的代表作了。“青铜华盖”建在圣彼得教皇的陵墓之上,四根通天铜柱分布四周,铜柱上面的精雕细刻全部出自贝尼尼,其上的三只小蜜蜂,一个也不能少。

 

    与孤僻、喜欢单干的米开朗基罗不同的是,贝尼尼热衷于广纳贤才,广招弟子。教堂外圣彼得广场四周的284根精雕大理石柱和廊顶上的142尊圣人雕像,就是贝尼尼召集他的弟子们共同完成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些艺术家们的参与,光靠贝尼尼个人的力量,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定然是无法如期完成的。
 
    说起圣彼得大教堂,除了它是世界最强的大教堂外,它也是史上建造时间最长的教堂。当初,信奉基督教的君士坦丁大帝考虑再三,最终决定在耶稣的门徒彼得的墓址之上兴建教堂。建堂时间从1506年破土动工到1626年完工,前后长达120年,为之献身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包括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他们的棺墓是不是也葬在其中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如今的圣彼得大教堂下埋葬着历代教皇和皇室成员。教皇从初始的西斯廷教堂中诞生,到末了在这里从一而终,想来生和死,也不过是从一个教堂跨入另一个教堂的距离罢了。

 

 

 

(上图:圣彼得大教堂,下图:圣彼得广场)

 

    可以容纳30万人的圣彼得广场前,整齐地排列着很多凳子,那是供圣徒们做弥撒用的座椅。每年的圣诞节前夕,广场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圣徒们从四面八方涌到此地,等待每年一度最神圣的日子——圣婴降临。那时候,大教堂右侧顶部的钟楼,钟声大起,教皇站在前廊向圣徒们致意,当拿着十字架的右手划过头顶时,圣徒们随着教皇鱼贯而入,由中门进入能容纳5万人的大殿,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如果当日恰逢是时隔25年的幸运日,大堂右侧的“天堂之门”就会被开启,据说能有幸从“天堂之门”进入大殿,凡人身上的所有罪孽就会被真正赎清。

 


          (上图:梵蒂冈每25年开启一次的天堂门。下图:彼得大教堂顶部惟妙惟肖的142尊圣人雕塑隐约可见)

 


(梵蒂冈全景模型图)


    想当初,梵蒂冈只是罗马的一个分属,相当于一个小县城吧,后来因为罗马的反教皇势力越演愈烈,教皇的地位被日益削弱,才不得不从罗马城全线退出,来到这个弹丸之地驻守。

  在圣彼得大教堂闭馆之前,冲过罗马的“国境线”,我们来到了梵蒂冈。
一抹金色夕阳透过云层,照耀着远处的罗马城,似真似幻。
圣彼得大教堂内的一切,并不是我等游人所能详尽描述的,而且任何搬来的辞藻也显得苍白。
时间匆忙,但仍然能静静地用心去感受这神圣的氛围。
......
走出大教堂,夜幕、细雨,地面泛起倒影,愈发显得美丽而迷离。












总评分: 累积积分 + 22   查看全部评分

















    梵蒂冈的崛起,大凡是二次大战墨索里尼执政时期的功劳。根绝史料:1929年墨索里尼同教皇十一世签订了“拉特兰条约”,此条约公开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承认其主权完全归属教皇。可令我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极端推崇民族主义的墨索里尼,愿意将梵蒂冈从自己的国土中分离出去?是威慑于教皇的至高权利,还是试图把教皇当作傀儡,或者为自己所行寻求一个庇护所呢?我想这一历史疑案,还有待于历史学家们去一一澄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贝尼尼人生赢家的一生还有那美轮美奂的梵蒂冈城
精神大国~梵蒂冈
一起走走看看|梵蒂冈.圣彼得广场
走进世界第一大教堂
梵蒂冈——梵蒂冈博物馆·圣彼得大教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