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波密杓兰、大花杓兰、斑叶杓兰、小花杓兰、巴郎山杓兰、离萼杓兰、宝岛杓兰

 

波密杓兰
种中文名:波密杓兰
种拉丁名:Cypripedium ludlowii Cribb
种别名  :
国内分布:产西藏东南部(波密)。生于海拔4300米的林下湿润处。(模式标本产地)
海    拔:4300
命名来源:[GenusCypripedium : 204. 1997]
中国植物志:
17:036
亚组中文名:大花亚组
亚组拉丁名:Subsect.Macrantha
组中文名:杓兰组
组拉丁名:Sect.Cypripedium
属中文名:杓兰属
属拉丁名:Cypripedium
亚科中文名:杓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CYPRIPEDIOIDEAE Lindl.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态特征:植株高25—38厘米。茎直立,无毛,基部具数枚鞘,鞘上方有3枚叶。叶片椭圆状卵形或椭圆形,长6—13厘米,宽3.6--7.5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脉上疏被短柔毛,近先端和基部偶见腺毛。花序顶生,具1花;花苞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厘米,宽3--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疏被短柔毛;花梗和子房长3.5--4.1厘米,近顶端偶见腺毛;花淡绿黄色;中萼片卵状椭圆形,长3.3—3.8厘米,宽1.5—1.7厘米,先端渐尖;合萼片卵形至披针形,与中萼片等长,宽1.2—1.5厘米,先端2浅裂;花瓣斜披针形,长3--4厘米,宽9--12毫米,不扭转,先端渐尖,边缘略呈波状,内表面基部有短柔毛;唇瓣囊状,近椭圆形,长3—3.6厘米,囊底有毛;内折侧裂片宽达1厘米;退化雄蕊近卵状长圆形,长约1厘米,中央略有纵槽,无毛。花期不详。
产地分布:产西藏东南部(波密)。生于海拔4300米的林下湿润处。(模式标本产地)
本种提示:模式标本未看到。据原描述,子房近顶端处偶见腺毛,但原作者亦未能肯定。从退化雄蕊看,基部完全无柄,似不应视为绿花杓兰(C.Henryi)或白唇杓兰(C.Cordi-gerum)与云南杓兰(C.Yunnanense)或西藏杓兰(C.Tibeticum)之间的杂种。在本亚组中,具淡绿黄色花的种类尚未见于其他报道,很值得进一步研究。上面描述系摘自新种记载。
种名:大花杓兰

  学名:Cypripedium tibeticum King ex Rolfe

  俗名:大口袋花

  

  科:兰科 属:杓兰属

  为国家重点保护兰科植物


产地分布

  北京见于房山上方山,门头沟百花山,怀柔喇叭沟门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湖北等。


形态特征

  多年陆生草本。叶互生3-5片,被白毛。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达20厘米。 花常单生,紫红色。花瓣卵状披针形,唇瓣紫红色,囊状,长约3.5-5厘米。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长习性

  生于林间草甸或林缘。

种中文名:斑叶杓兰

  种拉丁名:CypripediummargaritaceumFranch.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属中文名:杓兰属

  属拉丁名:Cypripedium

  海拔:2500-3600

  命名来源:[Bull.Soc.Philom.Paris12:141.1888]

  中国植物志:17:048

  最低海拔:2800

  生境:山坡


态特征

  植株高约10厘米,地下具较粗壮而短的根状茎。直立,较短,通常长2-5厘米,为数枚叶鞘所包,顶端具2枚叶。叶近对生,铺地;叶片宽卵形至近圆形,长10-15厘米,宽7-13厘米,先端钝或具短尖头,上面暗绿色并有黑紫色斑点。花序顶生,具1花;花序柄长4-5厘米,无毛;

花苞片不存在;子房长1-1.5厘米,常多少弯曲,有3棱,棱上疏被短柔毛;花较美丽,萼片绿黄色有栗色纵条纹,花瓣与唇瓣白色或淡黄色而有红色或栗红色斑点与条纹;中萼片宽卵形,通常长3-4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钝或具短尖头,背面脉上有短毛,边缘有乳突状缘毛;合萼片椭圆状卵形,略短于中萼片,宽2-2.5厘米,先端钝并有很小的2齿,边缘亦有乳突状缘毛;花瓣斜长圆状披针形,向前弯曲并围抱唇瓣
,长3-4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背面脉上被短毛;唇瓣囊状,近椭圆形,腹背压扁,长2.5-3厘米,
的前方表面有小疣状突起;退化雄蕊近圆形至近四方形,长约1厘米,上面有乳头状突起。花期5-7月。

分布与习性

  

云南西北部的大理丽江、中甸。分布于四川西南部。海拔下限2800海拔上限3400生于林下、灌丛草地或石缝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用途

  药用部位:全草

  药用功能:能补肝肾,明目,利尿

种中文名:小花杓兰

  种拉丁名:Cypripedium micranthum Franch.

  国内分布:产四川东北部至西南部(城口、木里?)。生于海拔2000--2500米的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城口。

  

  海 拔:2000-2500

  命名来源:[Journal de Botanique (Morot) 8(15): 265 1894]

  中国植物志:17:047

  组中文名:无苞组

  组拉丁名:Sect.Trigonopedia

  属中文名:杓兰属

  属拉丁名:Cypripedium

  亚科中文名:杓兰亚科

  亚科拉丁名:Subfam.CYPRIPEDIOIDEAE Lindl.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纲中文名:单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ORCHIDACEAE


形态特征

  植株矮小,高8—10厘米,具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茎直立或稍弯曲,长2---6厘米,无毛,基部具2—3枚鞘,顶端生2枚叶。叶近对生,平展或近铺地;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9厘米,宽3.5---6厘米,先端具短尖头,无毛。花序顶生,直立,具1花;花序柄长2--5厘米,密被红锈色长柔毛,花后继续延长,到果期长可达25厘米;花苞片不存在;子房长5---6毫米,密被红锈色长柔毛;花小,淡绿色,萼片与花瓣有黑紫色斑点与短条纹,唇瓣有黑紫色长条纹,但囊口周围白色并有淡紫红色斑点;中片卵形,凹陷,长1.2—1.7厘米,宽8—10毫米,先端急尖或具短尖,背面密被紫色长柔毛;合萼片椭圆形,长1—1.3厘米,宽8---9毫米,先端略2浅裂,背面亦密被长柔毛;花瓣卵状椭圆形,长1.3—1.4厘米,宽5—8毫米,先端急尖,无毛或末端略有毛;唇瓣囊状,近椭圆形,明显的腹背压扁,长约1厘米,囊前方有乳头状突起;退化雄蕊宽椭圆形或近四方形,长约3毫米,基部略有耳。花期5--6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东北部至西南部(城口、木里?)。生于海拔2000--2500米的林下。 模式标本采自城口。

巴郎山杓兰,中国植物物种。

形态特征

  

  植株高8—13厘米,具细长而横走的根状茎。茎直立,无毛,大部包藏于数枚鞘之中,顶端具2枚叶。叶对生或近对生,平展;叶片近圆形或近宽椭圆形,长4--6厘米,宽4--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草质,两面无毛,具5---9条主脉,无明显的网状支脉。花序顶生,近直立,具1花;花序柄纤细,被短柔毛;花苞片披针形,长1.2--1.6厘米,巴郎山

宽3--4毫米,先端急尖,无毛;花梗和子房长4--8毫米,密被短腺毛;花俯垂,血红色或淡紫红色;中萼片披针形,长1.4--1.8厘米,宽3--4毫米,无毛或背面基部具短柔毛;合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5—1.7厘米,宽5---6毫米,先端2浅裂;花瓣斜披针形,长1.2--1.6厘米,宽4--5毫米,先端渐尖,背面基部略被毛;唇瓣囊状,近球形,长约1厘米,具较宽阔的、近圆形的囊口;退化雄蕊卵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花期6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西部至西南部(汶川、木里?)。生于海拔2200--2700米的林下或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汶川巴郎山。

种中文名:离萼杓兰

  种拉丁名:Cypripedium plectrochilum Fraanch.

  科中文名:兰科

  科拉丁名:Orchidaceae

  属中文名:杓兰属

  属拉丁名:Cypripedium

 

 国内分布:产湖北西部(巴东)、四川西部、云南中部至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生于海拔2000--3600米的林下、林缘、灌丛中或草坡上多石之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

  国外分布:缅甸也有分布。

  海 拔:2000-3600

  命名来源:[Bull.Soc.Bot.France 32: 27. 1885]

  中国植物志:17:039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2000

  最高海拔:2500

  生 境:山坡林下、林缘、草坡或路旁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巴东


形态特征

  

  植株高12-30厘米,具粗壮、较短的根状茎。茎直立,被短柔毛,基部具数枚鞘,鞘上方通常具3枚叶,较少为2或4枚叶。叶片椭圆形至狭椭圆状披针形,

长4.5-6厘米,宽1-3.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上面近无毛,背面脉上偶见微柔毛。花序顶生,具1花;花序柄纤细,被短柔毛;花苞片叶状,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3厘米,宽7-8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边缘略有缘毛;花梗和子房长1.5-2.5厘米,密被短柔毛;花在属中为较小者;萼片栗褐色或淡绿褐色,
花瓣淡红褐色或栗褐色并有白色边缘,唇瓣白色而有粉红色晕;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6-1.8厘米,宽7-8毫米,先端急尖,内外基部稍被毛,边缘具细缘毛;侧萼片完全离生,线状披针形,长1.6-1.8厘米,宽仅2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与边缘亦具与中萼片相似的毛;花瓣线形
,长1.6-2.1厘米,宽1-2毫米,内表面基部具短柔毛;唇瓣深囊状,倒圆锥形,略斜歪,长1.6-2.4厘米,宽约1厘米,末端钝,囊口周围具短柔毛,囊底亦有毛;退化雄蕊宽倒卵形或方形的倒卵形,长5-6毫米,基部具很短的柄,背面有龙骨状突起。蒴果狭椭圆形,长约2厘米,宽5-6毫米,有棱,棱上被短柔毛。
花期4-6月,果期7月。


产地分布

  产湖北西部(巴东)、四川西部、云南中部至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缅甸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000-3600米的林下、林缘、灌丛中或草坡上多石之地。

宝岛杓兰,中国特有植物。

产地分布

  产台湾东北部(大禹岭、天长)。


形态特征

  植株具稍粗壮而匍匐的根状茎,常成片生长。茎直立,被腺毛,基部具1-2枚鞘,鞘上方具3-4枚叶。叶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近急尖,两面被短柔毛。

  

  花序顶生,具1花;花序柄纤细,被腺毛;花苞片叶状,披针形,长2.5-3.5厘米; 花直径5-6厘米,具淡绿黄色的萼片与花瓣以及黄色的唇瓣,其上罕有具细小的红色斑点;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无毛;合萼片卵形,长2-3.5厘米,

宽1-1.5厘米,先端2浅裂,无毛;花瓣线状披针形,长2.3-4厘米,宽6-8毫米,不扭转,先端渐尖,内表面基部密被短柔毛;唇瓣深囊状,近球形,长2-2.5厘米,宽1.7厘米,囊口较小并具有齿缺的边缘;退化雄蕊长圆形,长6-7毫米,基部具长1-2毫米的。花期3-4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林下、溪床草丛中或高山草木丛生的山坡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斛的概述
国家Ⅰ级濒危物种|雅致杓兰和巴朗山杓兰的鉴赏与辨识
马牙七
扇脉杓兰赏析--乡情紫云--王安全
兰科:斑叶兰
多花兰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