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根思考|就“中位线复习”一课谈草根对于几何阶段复习课的认识

前言:这是一个多月前,今年市大奖赛某片区比赛中的一堂课,首先要祝贺这节课的授课教师已经顺利从该片区出线,不久将参加市里的总决赛。草根本想听完课就发文评论,后经前辈提醒,这样的课是不宜在公开场合做评价的,所以犹豫良久,决定:1、延后一个月待成绩公布后发文,2、不评论这节课而通过这节课谈谈我对几何复习课的认识。

对于习题课的教学,李建国老师不久前曾撰文《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草根学习后收获良多,后文中会引用李建国老师部分建议,并在后贴中转载李建国老师这篇文章的节选。


李建国老师言:基础知识习题化原则。要想上好复习课,就要把基本知识以题组的形式呈现,不能单纯的只讲概念,而应在实际练习中巩固知识点,即“基本知识习题化”,也就是要“练在讲前”。

就本节课而言,基础知识就是中位线的定义与性质,但需注意的是中位线的判定谈的是“点的位置即点在三角形两边(或梯形两腰)的中点”,性质谈的是“数、形”两个方面,形指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上下底”,数指的是“三角形中位线等于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梯形中位线等于两底和的一半”于是在“以题引课”的过程中可以这样设计:

第一组练习:从“数”的角度复习中位线性质


第二组练习:从“形”的角度复习中位线的性质,并初步启发学生添加“中位线”

两组练习后点出所谓中位线的性质就是:点的位置关系→线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李建国老师言:温故知新深入化原则,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也要给学生以新的收获。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从数学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中学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错综联系,这才能把数学知识教懂教活,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才能是完整的、透彻深刻和有效可用的。

① 标注条件并提问:本题中是否存线段中点?

草根评注:其实有很多线段的中点,找线段的中点既是打开本题的一扇门更是训练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

② 有学生提出联结FG后追问为什么会想到联结FG?

草根评注: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回答,但任何回答都是有一定价值的,

比如说:“有了三角形两边的中点没有中位线”,这是从性质运用的角度谈问题,即只有联结中位线,才能将点的位置关系转化为线线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比如说:“本题已知条件是BC,而求的是DE、HK,他们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这是从方法论上谈问题,即解决数学问题其本质就是寻找条件与结论的桥梁

关键问题是当学生提出任何方案时都能用适合学生理解的语言点出这种思路的本质,更好的达成“以题论法”的目的。

③ 追问DE、HK、FG与BC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这一追问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并站在学科角度为后续学习做铺垫,毕竟中位线实际上是用后续初三学习“比例线段”的排头兵!

问题2:顺次联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成的四边形是


分析:如果上一题是有形无(中位)线的话,本例就是有(中位)线无形,所以本例的关键是联结BD“补形”构成“三角形中位线模型”,其实这条线段BD与上例中线段FG的功能是一样的,目的是沟通条件与结论的“桥梁”!所以这个问题与上题相得益彰,一为计算二为证明,一为连中位线二位补形,且均为桥梁,进一步还可以复习联结不同特殊四边形各边中点所构成的。


李建国老师言:训练方法科学化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五字要领“引—疏—点—激—导”,教学手段始终要配合学生的认知、接受特点。


本题的核心就是“将分散的条件聚合”,而中位线就是重要的桥梁!

勾勒出以AC、BD为边的一组三角形

发现可以找到这么一组△ABC与△BCD均以BC为共边,AB、CD上有中点E、G,AC与BD是等线段,于是……


取BC中点F,联结EF、FG即构成中位线,因为AC=BD,则EF=FG,∴∠OMN=∠FEG=∠FGE=∠ONM,∴EF=FG

通过如此引导、梳理、点播相信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思维!

再加一道课后思考题加以巩固:



草根另两点感悟

数学复习课除了思考如何讲以外,还要关注习题课中的练,练什么,怎么练,我认为练是习题课中重要的环节,要精讲多练。把复习课作为比赛课这个想法是很值得回味的,因为比“怎么教地精彩”更重要的是封住自己的嘴,懂得什么时候不教!让学生安静地思考与练习。

数学几何课其实是用板书比课件好!许多标注角和边,除了要演示标记过程外,粉笔在标记时也远比课件灵活、实用,而比赛课的现场则是以板书为辅、课件为主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数学复习,重在优化提高复习效率
秤不离砣,公不离婆——复习课与习题课
骨干教师帮带记录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20课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草根读书录(2-7)《数学习题教学研究》数学新授课习题教学研究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总复习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