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家]作家梁鸿忆童庆炳:他严肃的学者风度令我敬畏|童庆炳|梁鸿

编者按:2015年6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艺理论领军人物童庆炳先生辞世,享年79岁。1987年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联合开办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担任该班级辅导员,并有授课,莫言、余华、严歌苓、迟子建、毕淑敏、刘震云等均为他的学生。

作家、文学学者梁鸿作为曾经的北师大博士,也旁听过童庆炳的课程,她在朋友圈中表达对先生的哀悼时回忆了往事:“当年博士时同屋好友是童老师学生,跟着她们一起听童老师讲《文心雕龙》,去那个红色小楼听师母讲《圣经》,一起祈祷,至今还记得小楼内的朴素和安静。”凤凰网文化也就此联系了梁鸿,请她讲了一些当年的情景:  

 

凤凰网文化:您本身就是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看到您的朋友圈说您正好学生时代就听过他的课。

梁鸿:对。

凤凰网文化:能不能讲一讲,当时听他课的一些故事,比如说他讲课的风度、与学生的交流。

梁鸿:我是当年听他讲的《文心雕龙》,实际上他讲话比较带有点南方这种温软的口气,非常文雅,说话也慢慢的,但是非常严谨。因为我的同屋是他的博士,写论文包括平时看书要求非常严格,要求他们看多少书,做多少读书笔记,包括最后的博士论文,我同屋的女孩子还为写博士论文哭了好几次。但是我觉得他确实是一个严谨的学者,对人当然也很好,他对学生非常好,比如说首先学养要求是比较严的,在生活上也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逢年过节吃饭什么。我跟着去过一两次,但是大部分还是他们自己去,我是到过他的家里面,师母可能是信基督教,跟他们一块听过《圣经》。

凤凰网文化:童先生等于是在您的学生时代就认识了您?

梁鸿:实际上,我跟他一直不熟,也不是不熟,我一直没有跟他达到一种特别熟悉的关系。

凤凰网文化:到后来您也做文学研究和教学,也常回北师那边有一些学术的会议或者讨论,应该和童先生打交道还比较多吧?

梁鸿:我了解的他比较严肃,我在他面前其实比较敬畏,我跟他一直是较少私人的接触,比如聊天什么的,我没有达到那样一种程度。但是也因为一些开会,我大部分还听他在讲,能感觉到作为一个学者的风度,但私人关系基本上没有。

凤凰网文化:现在大学中文系用的文学理论、文艺学方面的教材,应该说百分之八十都是童先生编写的,当然这个数字不太准确。

梁鸿:大部分。

凤凰网文化:事实上,现在中国的文艺学方面,应该说是以童先生为首的,可以这么说吧?

梁鸿:或者说他是奠基人,有可能其他学校也有其它的版本,包括他的弟子也在编一个版本。

凤凰网文化:但是目前还没有这种影响力的。

梁鸿:对。

凤凰网文化:我想问,一个是您会怎么从专业角度评价在文艺学这个领域里,童先生的贡献?还有一个问题,其实文艺学这样一个学科的建立,是当年从苏联的那个文艺学照搬过来的,很长一个时期,其实文艺学的教学内容实际上简而言之就是告诉学生们文艺是如何要反映比如说阶级斗争、如何要为政治服务的……

梁鸿:对。

凤凰网文化:所以我不知道文艺学在童先生的那里,得到了哪些改变或者说改善?

梁鸿:这个其实不好谈,因为实际上童先生在文艺学界也是有争议的,不过我不是文艺学的专业人员,所以我来谈并不合适。

但是我是觉得不管现在的文艺美学、文艺理论怎么样发展,我觉得童先生确实奠定了当年以来的一个文艺理论的基础,即使后来对他的观点有一些不同看法,也是基于他的一些观点的建构来的。就像当年的鲁迅研究一样,王培元、钱理群他们奠定了一个基础,以后包括汪晖他们的研究,不管你是反对他还是同意他,都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因为他毕竟是一个崭新的开端,一个人文思想的开端,我觉得还是这个价值还是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人小传
传记“悦”读 写作素材
眼光向下,到民间去
仁 者
读童庆炳先生之铭感于恩师
浅谈文艺学/文学理论复习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