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偶感病脉证治第十——腹满都有什么证型

#金匮要略#​

腹满是很常见的一种症状,很多人会有,有人会问,腹满是虚还是实证,是寒还是热证,其实都有。那什么原因会引起腹满呢?比如脾虚是最常见的,但是象食积便秘也会,寒邪直中也会,气滞气逆也会。总而言之腹满需要仔细辨别,仲景从脉象,舌象,压痛、便秘或者下利等方面来提示我们如何辨别虚实寒热,有腑实证多用下法,但是也有寒下和温下区别,有表里证的可以考虑表里双解。

1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趺阳脉是胃脉,微为虚,弦为寒或痛,或者肝气犯胃,如果属于脾胃虚寒,应该出现腹部胀满,如果不是就是肝气犯胃,那就会出现寒结便秘,两胁疼痛,这是肝气从下而上,应该用温药行肝气,温脾阳。

2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虚实之辨,可以用触诊,有压痛是实证,没有压痛是虚证,实证可以用下法,用按压来辨虚实是可行的,不过局限于腹满的患者,如果本来就有腹痛的患者,就不能用是否有压痛来分辨虚实了。腹满有压痛,可以用下法,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是内有宿便。如果舌苔黄厚没有大便,下之后黄苔自然消失。舌苔是胃气蒸腾而成,一旦黄,多是胃肠有热,一旦厚多是食积或是便秘。

3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腹满时轻时重,这是因为有寒,应当用温药,腹满有很多证型,有虚有实,有寒有热,虚实用触诊,寒热可以用舌苔,也可以用症状。

4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患者面色萎黄,属于脾虚,烦躁但不口渴,说明没有胃热,烦躁是由于其他原因,胸当胃解,胃中有寒实,但是下利不止说明脾阳不足,阴寒内盛,说明是阳气已绝。

5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寸口脉弦,属于肝脉,主寒主痛,所以出现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出现恶寒现象。

6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这一条写了中寒家,是说明患者一直有里寒,平时多出现哈欠,容易流清涕,如果有外感,出现发热但是面色尚可,病位在表,容易打喷嚏

7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这里写的中寒,是指外感寒邪,一般要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但是患者出现下利,这说明是脾阳不足,所以没有打喷嚏等外感症状而寒邪直中脾胃。

8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瘦人脐周痛,一般是因为外感风寒,导致胃气不行,以为是肠热燥结,用下法,寒气就会上冲,不过不上冲,在胃肠积聚,就会出现心下痞。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是风寒导致气机凝滞,出现脐周痛,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应该用温法,比如理中丸,香砂六君丸,但是却用下法,比如承气汤系列,枳实厚朴会使得气机散开,但是寒气更盛,此时寒气就会上冲,不然就在中焦停留,造成心下痞,从实寒证转为虚寒证。

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本方是小承气汤加桂枝去芍药汤,属于表里同病,浮在表,外感风邪而发热,腹满有里实证,表里同病的一般都是先去外邪。但是在有阳明腑实证时,大多是表里同治,甚至急症时,先攻下,再论及表症。

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一枚炮) 半夏 粳米(各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本方是寒证引起的腹满疼痛,表现为肠鸣绞痛,胸胁满,呕吐,附子温阳驱阴.半夏降逆止呕.而尤赖粳米、甘、枣健脾补中.从而阴气得散,有人认为本方治疗虚寒证,我觉得腹中寒气,可以理解为腹部直中寒邪,属于实证,只不过这种现象出现是由于本来中焦阳气不足,因此属于本虚标实。表现出来胸胁逆满,呕吐,都是因为寒邪直中,气机瘀滞,胃气不降而上逆引起。因此既有粳米、甘、枣健脾补中治疗本来有的虚证,又有炮附子温经散寒,如果单纯是中阳不足,不如用干姜肉桂之类。

11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本方就是小承气汤,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

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腹满的有压痛属于实证,这是呼应第二条,用大柴胡来治疗。这里描述比较简单,大柴胡属于少阳阳明合病,除了腹满而痛以外,还需要有少阳证,比如脉弦,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证,不然,单纯心下满痛不一定用大柴胡汤。

13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持续腹胀明显,用大承气汤,不过还是需要用压痛,有明显的便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腹满证治概要
小承气汤与大承气汤的区别
阳明腑实的不同经方
【金匮要略】第十章 第2条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从一则五更泻医案看栀子厚朴汤的临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