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匮要略》腹满证治概要
赖海标
一、腹满的辨证:
1.腹满的虚实之辨: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者,下之黄自去。(《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下同,第2条)
此条为虚证与实证腹满的鉴别。病人腹满,如果按之不痛,甚或喜温喜按,多为虚证;按之疼痛,或拒按,多为实证,考虑为阳明腑实,可用攻下的方法。舌有黄苔,泻下后苔黄可去。
2.中寒善嚏与欲嚏不能之辨:
夫中寒家,善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6条)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7条)
“中寒家”,是指素有中焦虚寒的人。《医宗金鉴·订正金匮要略注》把喷嚏形象地比作雷声:“盖喷嚏者,雷声之义也,其人内阳外阴,阳气奋发而为嚏也。”因此,“善嚏”是指阳气来复之象。“喜欠”即老打呵欠,是正气不足之象。本条是指素有中寒病的人,呵欠困倦,如果出现流清涕,面转红,色泽润,喷嚏连连,是阳气来复的好现象。如果合并有腹泻,是腹中虚寒较甚,阳气不足,因此欲嚏不能。仲景在这里把“喜欠”与“善嚏”对举,应有深意。呵欠与喷嚏是相对应的症状,其病机应当是相反的。呵欠是正气不足,喷嚏指阳气来复。善嚏指预后好转,欲嚏不能说明预后不佳。
3.腹满的死证: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4条)
清·吴谦《医宗金鉴》认为本条有误:“躁而不渴”当是“燥而不渴”,“胸中寒实”当是“胃中寒实”。此论有理。病人面色痿黄,如果口燥而渴,属实热证;今痿黄口燥不渴,当为寒实证。寒实证应当不会下利,如果下利则是寒虚证;今下利不止,应属中气寒虚,胃气从下而脱,预后不好,可能为死证。
4.腹满的误治: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8条)
脾胃虚弱,纳化不力,其人则瘦。瘦人绕脐痛,应有风寒之邪趁虚直入,阻碍气血运行。风性善动,寒性凝滞,风寒相搏,则水谷之气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绕脐痛。本为腹中虚寒,当用温补之药,今反用下法,阴寒之气因而上冲;如果气不上冲,凝滞于心下,则出现胃脘痞满。本条描述了虚寒腹满的误治。
二、虚证腹满
1.虚证腹满的证治: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胁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1条)
脉弦主木郁,微弦是肝胆之气微郁。木郁则土壅,肝郁乘脾。脾胃虚寒,或见腹满,或见大便困难,或见两胁疼痛。虚证腹满的机理是因脾胃虚寒,浊气内滞;大便困难机理是因脾胃虚弱,壅滞不通;两胁疼痛的机理是因脾胃虚寒,寒气内结而上攻两胁所致。下焦命门火衰,火不暖土,寒气从下上冲,故治疗“当以温药服之”,采用温阳散寒的方药治疗。
2.虚证腹满的方证:
(1)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宜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9条)
因脾胃虚寒兼有气滞,腹满虽然会有时减轻,但很快又会腹满如故,治疗当用温阳散寒,行气消滞的药物,方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本条应与《伤寒论》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互看。本方证的关键是看脾虚与气滞孰轻孰重,来调节补虚药与行气药的用量比例。
(2)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10条)
本条论述脾胃虚寒、水饮内停所导致的腹满腹痛、肠鸣呕吐证治。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和呕吐是胃气上逆、寒凝气滞的表现,方中半夏能降逆止呕,腹中切痛为寒,附子能温阳散寒,佐以炙甘草、粳米、大枣益胃和中。如呕吐明显,可加生姜;如伴下利,可加干姜。附子粳米汤与理中汤、小建中汤均可治中焦虚寒证,但理中汤偏治下利,小建中汤偏治腹痛,附子粳米汤偏治肠鸣呕吐。
(3)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14条)
本证为中阳虚衰,阴寒内盛所致,治疗以温阳降逆,散寒止痛为主。阳虚阴寒,寒性收引,故心胸中大寒,拘急作痛,甚则上冲皮起,形如头足,手不可触近。中寒内盛,胃失和降,故呕而不能食。方中蜀椒温暖脾胃,散寒止痛,为君药。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以助蜀椒散寒之力;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以助蜀椒止痛之功,共为臣药;人参补脾益胃,为佐药。
三、实证腹满:
1.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13条)
2.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11条)
以上两条均为实证腹满的证治。腹满时减时满,多为虚满;腹常胀满,多为实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是说腹满不减,或虽有缓解,也不过是稍微减轻,不足言“减”也。虚满当温,实满当下,故宜大承气汤下之。
腹满而痛,又出现大便闭,当用厚朴三物汤治疗。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均由厚朴、枳实、大黄三药组成,因剂量不同,因此功效有异。小承气汤重在通便,多用于大便闭而无痛;厚朴三物汤重在行气,多用于大便闭而腹痛。
四、虚实夹杂腹满:
胁下满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宜温药下之,以大黄附子汤主之。(15条)
大黄附子汤主治里寒结滞之证,有温阳散寒,泻下通滞的功效。方中附子辛热,温阳散寒;细辛走窜,除寒散结;大黄得附子、细辛之温热,寒性得到抑制,去性而存用,专行荡涤肠胃,通泻寒积之滞。大便得解,寒积得去,阳气畅行,因寒积所致的“胁下满痛、发热、脉紧弦”诸症可除。
五、腹满的兼证:
(1)兼表证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9条)
病人腹满,兼有发热、脉浮数,饮食如故,是表证未除,里滞已结所致,为表里同病。厚朴七物汤由桂枝去芍药汤合厚朴三物汤组成。桂枝去芍药汤解表散邪,厚朴三物汤行气通便。因此用厚朴七物汤,既解表散邪,又通腑消滞。
(2)兼里证
按之心下满痛,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12条)
本条应与《伤寒论》165条互看:“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按之心下满痛,是指胃脘部既有胀满又有压痛,为实证,治疗当用和胃攻下的方法,方用大柴胡汤。大柴胡汤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少阳胆郁未解,阳明胃家已实,治疗用大柴胡汤调畅气机,和胃通腑。
温馨提示:
本公众号文章旨在学术探讨与学术交流,不建议直接使用文中治疗方法,如需使用应咨询医生为好,谢谢理解和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匮要略】第十章 第2条
中医内科学病证考点(三)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李今庸讲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虚寒证,实热证,寒实证
金匮要略27:厚朴半夏人参甘草干姜汤、补气建中汤、大承气汤、分消汤、三物小白散、小柴胡汤。
中医规范病名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