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胁痛(胆囊结石)的中医治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170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胆囊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发生在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结石在胆囊内形成后,可刺激胆囊黏膜,不仅可引起胆囊的慢性炎症,而且当结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后,还可以引起继发感染,导致胆绞痛、胆石症性胆囊炎、胆道梗阻、胰腺炎等。由于结石对胆囊黏膜的慢性刺激,有可能导致胆囊癌,因此,应予警惕。

【诊断依据】

根据《胆石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本病的诊断依据为:

1.反复发作性的右上腹痛,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牵涉到腰背部、右下胸、右背、右肩或右肩胛区等部位。腹痛发生可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

2.可伴有恶心、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极少引起黄疸,部分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胆囊区压痛,莫菲斯征(胆囊触痛征)(+)。

3.辅助检查:超声、腹部CT或核磁共振MRI诊断或提示胆囊结石。

4.曾经手术、介入或内镜治疗证实胆囊结石。

具备第1~2项可诊断,兼有第3或第3项可确诊。

【分期诊断】

急性发作期:

出现明显的腹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陈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胆囊区压痛,莫菲斯征(+),超声检查诊断或提示胆囊结石。

慢性进展期:

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上腹或右上腹不适、隐痛、嗳气、腹胀、大便不畅等症状。

【中医治疗】

本病属中医“胁痛”范畴,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胁痛(胆囊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肝郁气滞型:

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伴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当以疏肝理气、柔肝止痛为治,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取柴胡、香附、枳壳、青皮、陈皮、川芎、白芍、沉香曲、大腹皮各10克,金钱草3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或木香顺气丸,或枳术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气滞胃痛颗粒,或四逆散,或朴实颗粒,每次6克,每日2次冲饮;肝胆舒康胶囊,或枳术宽中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肝胆湿热型:

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伴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黏,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热恶寒,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当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取龙胆草、大黄、木通各5克,山栀子、黄芩、柴胡、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郁金、半夏、青皮、川楝子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左金丸,或丹栀逍遥丸,或龙胆泻肝丸,或熊胆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消炎利胆片,或舒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口服;胆舒胶囊,或黄连胶囊,或黄葵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或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瘀血阻络型:

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伴胁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胁肋下或见有癥块。舌质紫黯,脉沉涩。

当以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治,方用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加减,药取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虎杖各10克,金钱草30克。

中成药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或延胡止痛胶囊,或三七片,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中华跌打丸,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肝络失养型:

主要表现为胆囊结石,伴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伴口干咽燥、心烦、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当以养阴柔肝、理气止痛为治,方用一贯煎加减,药取生地、枸杞子、沙参、麦冬、当归、川楝子、苏木、黄精、延胡索各10克。中成药可选用生脉饮,或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中医特色治疗法:

针刺疗法:首选四白穴,或迎香透四白穴,可选取胆囊穴、阳陵泉、肝俞、胆俞、日月、期门、等穴位随证加减,上述诸穴均以毫针针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20min,也可采用电刺激。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可行气止痛。

耳穴疗法:选取耳穴胰、胆、十二指肠、肝、神门、交感、大肠、耳迷根等各反应区中最敏感点,上述耳穴可随证加减,用胶布贴压王不留行籽。每日三餐前和睡前30min按压,每个穴位按压1~2min,每2日更换王不留行籽。可行气止痛。

中药直肠滴入疗法: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白芍、金钱草各15克,水煎取汁,每次约150~200ml,每日1~2次,直肠滴入。可清热利胆,行气止痛。

金黄散贴敷疗法:取中成药金黄散适量,以水/醋/油调匀成糊状,外敷胆囊区(右上腹压痛点),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天1换。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胆痛散:大黄5克,广木香、乳香、白芥子各3克,冰片1克。将诸药择净,研为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10克左右,适量食醋调成膏状,摊贴于右上胁胆囊处及神阙(肚脐)穴,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可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在治疗过程中,若疼痛持续无缓解或反复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腹膜炎、急性胆囊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时,应及时手术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胆石症的中医药治疗
胆宁片治疗胆囊疾病,不能长期服用,比较舒胆胶囊
胆囊炎胆石病的中医治疗及家庭调护
中医药如何治疗胆结石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中医治疗胆系结石
黄金消石散(胶囊)的制作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