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金辽时期的园林

到了宋代(960年~1279年),统治阶级沉湎于声色玉渊潭钓鱼台
玉渊潭钓鱼台
繁华,北宋东京、南宋临安,金朝中都,都有许多皇家园林建置,规模远逊于唐代,然艺术和技法的精密程度则有过之。皇家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次高潮,这就是位于北宋都城东京的艮岳。宋徽宗建造的艮岳是在平地上以大型人工假山来仿创中华大地山川之优美的范例,它也是写意山水园的代表作。此时,假山的用材与施工技术均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到了金代(1115年~1234年),营建了西苑、同乐园、太液池、南苑、广乐园、芳园、北苑等皇家园林,并修建离宫禁苑,其中最大的是万宁宫,即今天的北海公园地段。并在郊外建玉泉山芙蓉殿、香山行宫、樱桃沟观花台、潭柘寺附近的金章宗弹雀处、玉渊潭钓鱼台等。“燕京八景”之说就起源于金代。
=============================================================================================
宋代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阶段,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承前启后。

以皇家、私家、寺观园林为主体的两宋园林,显示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宋代园林的内容和形式均趋于定型,造园技术前所未有。

宋代园林,巧夺天工。

皇家园林 雍容华贵

对宋代园林艺术颇有研究的刘海永表示,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时期,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宋代造园艺术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在中国古典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北宋时期,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丰厚的文化以及适宜的地理位置,使其都城东京开封具备了园林滋生的土壤。当时,城内外园林星罗棋布,街道两旁栽植槐、柳、莲、荷,使东京城成为一座园林绿化特别发达的花园城市。在古籍文献中可考其名的东京园、苑80余处,但实际数量更多。《东京梦华录》记载:“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阒地。”

刘海永说,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当时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园林是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没有远离都城的离宫御苑,只有行宫御苑和大内御苑。宜春苑、玉津园、琼林苑、瑞圣园、牧苑、景华苑、撷芳园、芳林园等属于行宫御苑;后苑、延福宫、艮岳属于大内御苑。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开封的园林没有受到很大破坏,因此,造园时间较早。行宫御苑当中,东京四园(苑)最为著名。宜春苑和玉津园都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琼林苑始建于北宋太祖乾德二年,瑞圣园始建年代虽不详,但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之前已经有了。大内御苑中的后苑也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建造的。延福宫与艮岳虽然声名显赫,却是北宋末期的产物。

宋时,皇室园林中不仅有大量的奇花异木,如素声、茉莉、瑞香、含笑、月池、牡丹等,还畜养了大批珍禽异兽。当时开封较大的动物园是玉津园和艮岳园。从占城来的驯象、于阗来的狮子、交趾来的犀牛等均豢养在玉津园内。《清波杂志》记载:“艮岳豢鹿数百头,其大如牛。”《艮岳记》亦谓园内“凫雁游泳,水面栖息”,其中山禽水鸟约十余万只。

北宋前期的皇家园林带有农庄型园林的余韵,园林中种植大面积的庄稼,但到了中后期,就可看到皇家园林除宴饮、接待外使之外,还成了体育运动场所、文化场所以及宗教场所。

艮岳作为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几乎囊括了中国园林建筑中所能见到的一切景致。艮岳全园建筑40余处,建筑造型各异,既有华丽的宫廷建筑风格的亭、轩、馆、楼、台、堂、阁、厅、斋、庵、庄、关,又有乡野风格的茅舍村屋。复杂的建筑、山水和植被等,在艮岳园里安排得井井有条,使其如同一卷金碧辉煌的山水画。宋徽宗在建造艮岳之前,先让宫廷画家把园林的选材、规划立基、山水形制等都绘成图案,再按图纸设计进行施工。这种先设计后施工的方法是今天园林设计的先驱。园林建造先制图,表现的是艺术家的立意和构思,更体现了艺术家而非工匠的园林审美情趣,大大提升了园林艺术水平。特别在假山的设计上,使园林设计和绘画的皴法融合在一起。山石的图案设计体现了绘画笔法,造园中为了和绘画图案一致必须对山石进行处理。这样,绘画中的皴法就被运用到了园林设计之中。园林中绘画手法的运用,使得园林增添无限诗情画意。艮岳是宋代最有代表性,又是园林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一个皇家园林。艮岳突破了秦汉以来皇家苑囿“一池三山”的呆板陈旧, 而以山水为主题营构园林。园中的建筑兼具使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园中的珍禽奇兽不再供狩猎之用,而是为增加自然情趣。

衙署园林 庄重华美

同皇家园林一样,衙署园林是镇守一方的官员地位与权利的象征。刘海永介绍说,当时许多衙署园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开池堆山、广植花木、营建亭台,虽比不上皇家园林富丽堂皇,也够得上是奢侈豪华,它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庄重、瑰丽、小巧、华美于一体。由于历代都由官署管理,同衙署建筑一样,建造衙署园林的银饷大都由官府提供,或是由乡绅富豪捐资,很少因缺乏资金而遭衰落,藩王官吏对官衙城池修葺,每每也会涉及衙署园林。它虽然是供当地的主要官吏在其中游憩、享乐,但往往在农历传统的节日里也对乡亲们开放,在其中摆台设戏,或举办庙会,官民同乐,因而衙署园林常带有公共园林的特征。在这一点上,衙署园林与早期的皇家园林有些许相同之处。

刘海永说,政府衙署的园林绿化情况,早在唐代已见于文献记载。地方政府的衙署内,一般都单独辟出一部分建筑物作为官员及其眷属的住所,相当于邸宅的性质。因此,衙署园林也具有宅园的功能,即使偏僻的地区,衙署内均少不了园林建置。

北宋政府的中央衙署有一部分在宫城内,其他则分布于从宣德门到朱雀门内御街的旁边。具有园林性质的衙署,主要在衙署的宅院部分,其中较典型的有学士院、开封府,开封、祥符县衙等。

官宦园林 精美绝伦

刘海永说,在《东京梦华录》《宋东京考》等关于开封的文献中,都提到了建造华美、精美绝伦的官宦园林。北宋京城开封是国际大都市,官府林立、富商汇聚。这些大户人家的园子里几乎都是小桥流水、亭台水榭,建有私家园林。这些园林十分精美。

一些皇室成员以及和皇室联姻的皇族贵戚所建的园林也十分豪华。兖王元杰曾第建造园林中的假山,花费颇丰,建成之后请亲朋好友观赏,大家赞叹不已,园林中假山的造价是很昂贵的。

北宋初期,宰臣园的建造不是特别多。宋太宗时有一名叫李的宰相,李“温和循谨,为文慕白居易,所居有园亭,又葺郊外宴游之地,多蓄声妓娱乐”。北宋中期后,因为国家安宁,所以宰臣建造具有园林风格的宅园就多了起来。丁谓是宋真宗时的宰相,丁谓“旧有园在保康门外,园内有仙游亭,景趣潇洒”,保康门与相国寺相对,并对寺架桥。道士刘遁因与丁谓相往来,刘遁作仙游亭诗赠公云:“屡屡仙游亭上醉,仙游洞里杳无人。他时鹤驾游沧海,同看蓬莱岛上春。” 丁谓因为是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支持者,并且支持一系列的天书事件,因此园林中的道教思想体现特别浓厚。

北宋末期,因为大力建造皇家园林,一些权势重臣利用花石纲大发横财,建造私家宅园者不少。其中蔡京第园最有名。蔡京的第园有多处,其中有两处第园尤为有名,一为西园,在城西金明池西南角水磨下名蔡太师园,一为东园,是蔡京赐第,在里城西边北门阊阖门外南,靠里城城壕。传闻其宅“宏敞过甚”,中有六鹤堂“人行其下,望之如蚁”。宅第之东园“佳木繁荫,望之如云”。可园中假山突起,激流涌荡,鱼游鸟翔,园林景色非常优美。在蔡京的宅园中,不仅种有许多的花卉和树木,园林中路径的设置也以曲折迂回为美。园林之中的景色优美,是许多人的向望之地。

文人园林 精致淡雅

宋代有人著文描述某些名园,从而发展了“园记”这种文学体裁。文人士大夫竞相造园,促成了“文人园林”的兴盛局面。

刘海永说,文人园林大多由文人、画家设计营造,所以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主要体现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态度和艺术情趣。加之受隐逸思想影响,文人园林的风格集朴素、淡雅、精致、亲切为一体。文人园林多处市井之地,与私家宅院相结合,布局常取内向式,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围合,精心营造,一般以厅堂为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文人园林一般来说空间有限,规模要比皇家园林小得多,又缺乏自然山水因素,因而追求小中见大、掘地为池、叠石为山,创造优美的自然山水意境。

宋代文人园林大多为“主题园”,他们往往通过园林题咏,将自己的审美理想、政治情怀寄托其中,园林成为重要的抒情载体。园中的景点都有寓意深远的题名。文人园的主要功能是为读书治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多植竹子、梅花、菊花等。晁补之在元四年(公元1089年)所写的《有竹堂记》中记道:“济南李文叔为太学正,得屋于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傍,而名其堂曰有竹。”北宋诗人晁补之,平生仰慕陶渊明,便将其去官之后的宅院命名为“归去来园”,并以陶诗中的意境来命名和布置园中景物。位于仁和门外的三槐堂,也是文人园林的代表。

刘海永说,开封作为北宋都城,文化深受北宋影响,其园林文化与帝都文脉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北宋时期,开封人文荟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形成了“文物古迹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城市特征。

开封园林,北宋时期最为辉煌,当时的东京城内遍植奇花异草、堤柳塘荷,有金明池、琼林苑、玉津园、瑞圣苑、宜春苑、艮岳等官私园林100多处,是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市。清代至民国,开封作为省会,商品经济发达,人文风景丰富,园林建设融入了西方文化理念。历史上的汴京八景“隋堤烟柳”“梁园雪霁”“铁塔行云”“相国霜钟”“州桥明月”“繁台春色”“汴水秋声”“金池夜雨”,现在多数已恢复往日风采。

龙亭公园、天波杨府、铁塔公园、清明上河园、开封府、中国翰园、禹王台公园、汴京公园、大宋御河等景区是当今宋式园林的耀眼明珠。

=============================================================================

北宋开封园林建设与城市绿化

2015年04月01日18:53来源:开封日报
  2013年,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改善和服务民生,推进开封快速崛起,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其指导思想是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依托开封市优越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设施完善、景观秀美、特色鲜明的城市风貌,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园林绿化水平,实现开封城市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在开封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中,北宋开封园林建设与城市绿化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要进一步增大城市绿量,为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好基础,用热情种下每一棵树,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共建生态良好的宜居环境,打造天蓝地绿的美丽新开封。

  北宋时期的开封不仅建设布局别具一格,城区规模迅速扩大,宫廷建筑绚丽多姿,而且城市的园林和绿化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一

  园林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活动不可缺少的场所,在城市中发挥多种功能的作用,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当时,为了适应皇室贵族、各级官吏及广大市民的需要,北宋都城城内城外官私园林星罗棋布。

  北宋时的园林称园或苑,著名的人工园林有百十个,其他私人庭院中有园林之趣的小景无法统计。再加上一些寺院道观和其他庙宇的园林景趣,还有城外的一些自然景观,占地面积相当可观,为北宋开封居民提供了大量的游玩娱乐场所。

  当时,北宋开封人春游之风盛极一时,名为“探春”。游人所去之地,大多春景较好,富有园林之趣。《东京梦华录》卷六《收灯都人出城探春》一文,通过游人游春时所见所闻,描写了北宋末年春满大地之时,开封各个园林里游人如织、歌舞升平、乐而忘返的繁华盛景,留下了第一手资料。

  北宋开封的园林有两个特点。一是普遍性。除了官府的园林之外,富商巨贾、寺观祠庙都有园林,连金明池畔的小酒铺也有“花竹扶疏、潇洒可爱”的小园林。因此,观赏园林成为当时的风尚。《东京梦华录》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妓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二是充分利用人工造景。北宋开封地势平旷,缺乏江南的自然山水,要依靠人工的力量。花木依靠人工的精心栽培,池沼台榭依靠巧匠们的安排。工匠们在造园中各出新意,或加筑高台、层楼,或疏为池沼,特别是利用太湖、灵璧所产玲珑剔透的假山石堆筑层山,建造出一座座巧夺天工的名园。

  在北宋开封城100多座名园中,以琼林苑、瑞圣园、宜春苑、玉津园最为有名,谓之四园苑。

  玉津园,在南郊南熏门外,御道两边均称玉津园,又称南御苑。周世宗时建,宋代是皇帝南郊大祀的场所。玉津园规模极大,这里除了“百亭千榭”之外,还有一个著名的养象所。玉津园还有一半土地为种麦之用,供应皇室。每年夏秋之季,皇帝要到这里来观刈麦割稻。宜春苑,又名东御园,这里南去汴河不远,池沼秀丽,花卉齐全,宋初多在此设宴招待科举中第的进士们。瑞圣园,初名北园,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名含芳园,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又改名瑞圣园。瑞圣园的池塘春光与茂密竹林是颇有特色的。琼林苑和金明池是城西的苑囿,两者都在新郑门(顺天门)外,琼林苑在道南,金明池在道北,实为一园。张择端所画《金明池争标图》充分表现了这座园林的特色。

  在众多园林之中,最突出的应当是艮岳。

  艮岳在景龙门内道东,与延福宫相对,从1117年开始营建,到1122年建成。艮岳以浙江凤凰山自然风景为蓝本,初名凤凰山,因在延福宫东北(八卦中艮卦的位置),故又名艮岳,后更名为寿岳。其正门名曰阳华,故亦号阳华宫,又称万岁山。这座园林,据称方圆十余华里,内部建筑却是全国名山大川的一个精彩缩影。宋徽宗赵佶在自撰中的《艮岳记》曾夸称说:“东南万里,天台雁荡,凤凰庐阜之奇伟,二川三峡云梦之旷荡,四方之远且异,徒各擅其一美,未若此山并包罗列又兼其绝胜,飒爽溟泽,参诸造化,若开辟之素有,虽人为之山,顾岂小哉!”从园林艺术的角度而论,艮岳无疑是当时我国南北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把我国特有的自然山水之美与人工之美巧妙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从当时世界其他城市园林来看,没有哪一个园林能与艮岳媲美,堪称世界之冠。可惜的是,这座园林仅存在短短几年,便在1126年金兵攻打开封时,先由宋人自毁,后经金元两代的破坏而荡然无存,只留文献记载,以供后人研究了。

  二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造园不易,管理更不易。从某种意义上讲,园林管理尤其重要。宋史上有记载的北宋开封园林大多是官办园林,那么北宋开封是如何对官办园林进行管理的呢?

  以皇城为中心,将四周的官办园林分属于四园苑,由官派的三班及内侍总领,主典负责具体业务,军队既参加护园,又要进行劳动。南边的玉津园由三班及内侍监领导,管理及护卫人员有266人,京城南边的官办园林隶属于此;东边的宜春苑,宋廷差三班及内臣监领,管园兵匠有290人,皇城以东诸官办园林隶属于此;北边的瑞圣园,以三班及内侍监领,军校兵隶及主典凡212人,“凡皇城(北)诸园池入官者皆属焉”;西边的琼林苑,有管理人员233人,“凡皇城西园池入官者皆隶焉”。

  北宋中期,园林管理部门是一个肥差事,活儿轻松,薪水拿得不少,吃皇粮,旱涝保收,谁都想干。于是,一些贵族子弟纷纷托关系、走后门挤进园林管理部门,造成园林建设方面的许多弊端。据《宋会要·方域·园》记载:宜春苑、琼林苑、玉津园、瑞圣园,“近年多是皇亲或势要子弟陈乞勾当不能总领课种、修葺,是致园苑荒废岁课不登”。针对这种局面,宋廷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纠正,“诏差洛苑副使内侍省押班江德明充提点,在京四园苑仍每园苑差内臣一人勾当,不兼别职务及非时差出,与士兵五人当值,提日校课升黜之。仍令三司本案判官同共提点,每月遍至园苑巡查违犯以闻”。每座园林由200多人精简为6人,四园苑经过这次整顿,管理官员的专职性得到加强,管理结构中上下级关系得到疏通,不称职的人得到调整,要求四园苑勾当官“并须选曾任监押巡检使臣充”。

  皇帝两次下诏,对园林管理提出严格要求。针对一些管理人员随意把树木处理,将土地租赁他人,破坏园林规划,1017年皇帝下诏:“四园苑自今不得更将榆柳林地土出掘窠木,租赁与人。”1047年,宋廷进一步采取措施,对园林管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这年三月诏书中规定:诸园提举司给印历,籍花果林木实数,如诸处取移及科斫,画时上历,或有枯死,即随时依本色添种,亦件析入账收系。是月,诏京城四面祀坛一十八座,并令四园苑管勾,如有摧塌处,画时修贴坛堑、隔上及堑外,依时栽种柳榆。仍令太常寺提举。

  花草树木分有历有籍,一切登记在册,毁损树木及时补种,要求之严,管理之细,前所未有。这样做的结果,堵塞了“诸处”随便向四园苑“取移”花木的弊病,在园林管理方面也是一次改革。正因为如此,北宋中期以后,园林保持长盛不衰,至北宋末达到高峰。

  三

  北宋时期,开封是一座绿化得很美的城市。它继承我国汉唐以来都城绿化的传统,根据开封的土质、气候诸条件进行绿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护城河及诸河堤绿化,在巩固堤岸、利于漕运、美化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宋政府非常注意对已经形成上河的汴河堤岸的绿化。《东京梦华录》所述东都外城之护城河,“濠之内外,皆植杨柳”。这个周围25公里的城濠内外,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环形绿化带。972年,宋太祖下诏沿黄汴河各河道从属州县“别种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并按户籍等第分配种植任务,对种树积极者予以奖励。宋时官府大力提倡广植林木在《清明上河图》中得到鲜明反映,整个画面179棵树,在汴河两岸有许多树身粗老而树头枝细叶嫩,好似多年砍伐的“砍头柳”。宋祁《汴河闲望》诗云:“虹度长桥箭激流,夹堤春树翠阴稠。”

  横贯开封城的河流两岸杨柳成荫、绿草铺地,给气候和水土保持带来益处。河堤沿岸植树不仅收到了绿化、用材一举两得的效果,而且成为人们乘凉、散步的场所。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临河的酒楼、茶肆,有许多人坐着谈笑或凭栏外望,还有些人在岸上悠闲散步。

  宫城绿化,打破传统,广植槐树。北宋宫城与明清两代的北京宫城,在绿化方面有显著的不同。明清宫城内,除后门附近有一个小小的御花园外,其他部位是不允许栽种树木的,这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北宋开封宫城则不然,除后苑绿化外,其余部位空地都有树木、竹子及其他花草存在。

  宫城殿亭周围种植有大量的槐树,宋人庞元英在《文昌杂录》中记载了这一事实。宫城道路两旁亦如此,槐树长得相当旺盛,在御街上即可看到。宋祁诗句有:“夹道宫槐鼠耳长,碧檐千步对飞廊。”由此可见,古城开封栽植槐树历史之悠久。王安石曾说:“翠木交阴覆两檐,夜天如水碧恬恬。”确实反映了宫城绿化达到很高水平。

  御街两旁及其他街道绿化,为北宋开封城锦上添花。皇城宣德门外之御街,宽约200步,两旁御沟两条。御沟两旁,在宋徽宗宣和以前,主要栽植杨柳。宋徽宗在大兴园林之时着意美化御街两旁。据《东京梦华录》卷二《御街》记载:“宣和间,(御沟)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杏。春夏之间,望之如绣。”由此可知,御街绿化在空间上由地面下御沟内植莲荷,至地面绿地,再到地面上树木的花具有上下层次的分别外,在时间上也依据时节交替开放的先后顺序,从正月到秋天都有盛开的鲜花。这样的绿化布局,空前绝后。

  与御街相比,其他街道的绿化比较一般。50步以内的街道,在后周显德年间就曾下令,允许两边人户各于50步内取便种树。到了北宋,路两边5步内可种,并允许修盖凉棚,致使行道不很整齐,并且只准栽榆、柳、槐等树,而御道却能植花卉和多种果树,显然有等级区别。

  园林的发展,促进了私人养花成为时尚。北宋时开封城的人们已能培养出千百朵的立菊,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在菊花盛开时每年都举行“赛菊会和菊花会”观赏活动。这在《清明上河图》中也可看到:在进城后的大街路北,南面有一家四合院的“大正店”,门前彩楼高悬,“气象确实不凡”;在有“正店”和“孙羊店”门牌字样的门楼上面,还有许多缠枝上爬的植物,真有点儿今天我们所说的向高空发展的“垂直绿化”意味。

  总之,北宋开封的园林、街道、河堤,加上遍布全城的住户及官府机构、寺庙等所植树木花草,使北宋开封成为一座绿色之城。绿化美化了环境,调节了气候,满足了人们观赏及其他文化生活的需要,在城市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对以后各代开封城市的绿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概括起来讲,北宋开封绿化的特点是汇集了当时全国南北方有名的花木和果树,既栽有落叶阔叶树,又栽有四季常青的针叶树,是一座一年四季常青、花开不败的城市,代表了当时城市绿化的最高水平。

=====================================================================================
将作少府,。秦代称将作少府。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职掌宫室、宗庙、陵寝等的土木营建,秩二千石。东汉、魏、晋沿置。南朝梁改称大匠卿,北齐改称将作寺大匠,隋代至辽多称将作监大匠、唐复大匠、少匠复名。宋、辽南面官均为将作监,设监及少监。金不设。元代设将作院院使,掌金、玉、织造、刺绣等手工艺品的制造。明初曾设将作司卿,未久废,并其职于工部。

=============================================================================================================

宋代造园艺术与园林建筑的特征


一、南宋皇家园林

北宋灭亡后,宋室后裔赵构于应天府(今商丘)继承帝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南宋时期皇家园林的修建规模已不复从前,再也没有出现像艮岳这样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尽管如此,南宋的皇家园林仍然很有气势,我们可从南宋李嵩的《宫苑图》一探究竟。南宋画家李嵩所绘《宫苑图》中有一双层重檐歇山顶的大殿(如图4),以连廊为围墙,树木葱郁。宫殿辉煌壮丽,但环境与景致却透露出些许私家园林的清新,这正是南宋皇家园林的鲜明写照。在《宫苑图》中描绘的另外一组建筑仍然采用相同的表现手法(如图5):建筑雄浑壮丽,环境优雅清新。南宋佚名《悬圃春深图》(图6)描绘了宋廷的宫苑景观,在这幅画作中,台楼高耸,殿庑纵横,殿阁、楼廊之瓦顶皆施绿色琉璃,隔扇、门窗皆为红色,表现出一派华美之景。

二、私家园林

宋代兴建园苑的风气从宫廷一直蔓延到民间,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们营建了大批具有浓厚文化气息与特色的园林。两宋时期的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宋的东京汴梁与洛阳,以及南宋都城临安与平江(今苏州)。这四处的园林呈现南北不同的风格,北方以洛阳为代表,南方则以平江最为典型。

(一)洛阳私家园林北宋文学家,爱国女诗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在其所撰《洛阳名园记》中对洛阳的私家园林多有记载。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记述了当时洛阳较为有名的十九座园林,这些园林大多数是在唐代废址的基础上重建起来的,其中有十八座园林为私家园林。在这十八座私家园林中,富郑公园、苗帅园、湖园、环溪、赵韩王园、大字寺院等六处园林属于宅院性质的园林;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独乐园、丛春园、刘氏园、水北胡氏园、东园、松岛、紫金台张氏园、吕文穆园等十处园林属于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归仁园、李氏仁丰园两处园林则属于以培植花卉为主的花园性质的园林。在宅院类私家园林中,以富郑公园景物最胜,据《洛阳名园记》载:“洛阳园池,多因隋唐之旧,独富郑公园最为近辟,而景物最胜。游者自其第,东出探春亭,登四景堂,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南渡通津桥,上方流亭,望紫筠堂,而还右旋花木中,有百余步,走荫樾亭,赏幽台,抵重波轩,而止。直北走土筠洞,自此入大竹中。凡谓之洞者,皆斩竹丈许,引流穿之,而径其上。横为洞一,曰土筠;纵为洞三:曰水筠,曰石筠,曰榭筠。历四洞之北,有亭五,错列竹中、曰丛玉、曰披风、曰漪岚、曰夹竹、曰兼山。稍南有梅台,又南,有天光台。台出竹木之杪。遵洞之南而东,还有卧云堂。堂与四景堂并南北。左右二山,背压通流。凡坐此,则一园之胜可拥而有也。郑公自还政事归第,一切谢宾客。燕息此园,几二十年,亭台花木,皆出其目营心匠,故逶迤衡直,闿爽深密,皆曲有奥思。”1由上文可知,在富郑公园内共有15处建筑(见表1),其规模和形制在洛阳私家园林中可谓首屈一指。难怪李格非在其《洛阳名园记》从它开始写起,并且毫不吝惜笔墨,给予其最长的篇幅。根据文中的描述,再参考其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尝试着复原富郑公园的建筑平面布局图,如图7所示。在单独建置的游憩园中,北宋名臣司马光的独乐园是众多洛阳游憩园中的较有名者。相对于《洛阳名园记》而言,司马光自撰的《独乐园记》的内容更为翔实:“……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辟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脉,注沼中,状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状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周三丈,状若玉块,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径丈,状若棋局,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1司马光的独乐园面积约二十亩,属于中小型私家园林,园中的建筑较为朴素、简单。位于园林中部的“读书堂”是整个园林的主体建筑,其后开一大水池,池内堆岛,岛上植竹,取池北横屋为“种竹斋”,读书堂前则是一座内有小水池的水轩,名曰“弄水轩”,池状如虎爪。此外,园内遍种花草,设步廊、药圃、花栏、小亭等建筑,为了观看洛阳周围的美景,司马光还特地在园中筑了高台,使得整个园林高低错落,顺序井然。在两处以培植花卉为主的园林中,《洛阳名园记》对李氏仁丰园的记述内容较多:“李卫公有《平泉花木记》,百余种耳。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故岁岁益奇且广。桃、李、梅、杏、莲、菊,各数十种,牡丹、芍药,至百余种,而又远方奇卉,如紫兰、茉莉、琼花、山茶之俦,号为难植,独植之洛阳,辄与其土产无异。故洛中园圃,花木有至千种者。甘露院东李氏园,人力甚治,而洛中花木无不有,中有四并、迎翠、濯缨、观清、超然五亭。”2如文可知,洛阳花卉品种繁多,不仅种植土生土长的牡丹、芍药,而且远方移植而来的植物如紫兰、茉莉等也能存活,且与其土产无异,由此可见北宋园艺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二)平江(苏州)私家园林前文已述,南宋及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是平江园林,平江即现在的苏州。今天,苏州园林甲天下的美名已传遍大江南北,而在宋代时其园林建置已极多。据《平江图》载,南宋平江府城内外私家园林多达十余处(见图8)。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沧浪亭。沧浪亭是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于庆历年间罢官后,在苏州营建的一处私家花园。这是一座在别墅废址上重建的园林,据说废址是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苏舜钦花了四万贯钱将其买下,但并未大肆改造,而是在保持园子原貌的基础上加以重建,使之保持了古朴、自然的趣味。不过,在此基础上,苏舜钦特意在园子的北边小山上建了一座小亭以观园景,这座小亭就是著名的“沧浪亭”(图9),是整个园林中的点题之作,也是这座私家园林中最为著名的一景。关于这座小亭名字的由来,据说是苏舜钦有感于《楚辞?渔夫》中渔夫开导屈原的《沧浪之歌》中的一段歌词:“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同时他也将整个园子的名字命名为“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等到沧浪亭完全建好后,苏舜钦邀请其好友欧阳修游览沧浪亭,并与其作诗赞美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即是出自两位文人赞美沧浪亭的佳句。北宋苏舜钦修建沧浪亭之初,可以说其是一个以集宴为主要功能的园林,由于“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3可以说沧浪亭的选址较之隐于市井中的园林而言完全避开了城市的喧嚣,而隐于大自然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苏舜钦所建的这所私家园林,园中建筑物极少,而沧浪亭始建之初也是建在水岸边上的,当时的山水并不阻隔,完全一派自然景象。这是一种避实就虚的造园手法,将园中的“实景”隐匿于大自然“虚景”之中,从而形成虚实相生的自然风格。除了这处历来被人称为沧浪亭园最盛景观的沧浪小亭之外,园内后来还增建有冷风亭、濯缨亭、瑶华境界、翠玲珑、清香馆、翊运堂等各类各色的建筑,以及飞虹桥、连理木等小桥、花木景观。4时至今日,这些后增的建筑,有些尚存,有些则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根据沧浪亭的景观设置情况来看,宋代苏州私家园林与洛阳私家园林相比,少了些花木,多以山石、水池为主,更加倾向于回归自然。

三、宋代园林中的建筑构成

两宋时期的园苑建筑,除了基本的厅堂和楼阁建筑外,常在园中布以亭、台、水榭等建筑,且常常筑池。上文中提到的无论是京都的皇家园林还是民间的私家园林,都包含了或部分包含以上的建筑元素。宋代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定型时期,造园的艺术与技术均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园苑中的相关建筑亦已达到了相当的建筑水平。

(一)亭唐朝园林中,亭已是一种常见的建筑,例如杨贵妃所倚的沉香亭。入宋后,亭开始大量使用于园苑之中。《营造法式》也对亭的做法有了明确的规定,且有图可依,书中将屋顶形制、尺寸及材料等级与屋顶装饰材料直接挂钩:“亭榭厦两头者(四角,八角撮夫亭子同样),如用8寸<甬瓦>瓦套兽长、高各6寸,殡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连载 | 来,看看园林是怎样炼成的(宋代)
700多年历史!住过2位宰相!鼓楼这座私家园林,太美了!
东方之园
宋代的私家园林里,藏着灵活变通的生活态度
0元图解建筑史第三季-17 | 中国古典园林
大银川传奇17:中山公园承载了多少银川人的回忆?它的前世今生,已经不仅是一座公园而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