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叙利亚百万难民的苦与求
叙利亚百万难民的苦与求

刘顺 

    随着叙利亚危机进入第四年,这个饱受战乱之苦的国家已有950万人为躲避战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几乎占该国人口的一半,其中250万人逃至邻国。联合国把这场危机称之为本世纪最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联合国难民署今年4月13日宣布,在黎巴嫩登记注册的叙利亚难民人数达101.4万。虽然黎巴嫩国土面积只有1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仅有400万,是叙利亚邻国中最小的一个,但它是接纳叙利亚难民最多的国家。联合国难民署官员称,黎巴嫩已成为全球难民密度最高的国家。

    尽早回家:百万难民的心愿

    4月3日,黎巴嫩北部城市的黎波里的联合国难民署接待中心格外热闹,叙利亚难民亚哈伊·沙尔基亚在联合国和黎巴嫩官员以及新闻记者的见证下在登记簿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第100万个逃至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
    沙尔基亚在完成难民登记后对媒体说的第一句话是“希望叙利亚尽快结束战乱,我们能早日回家”。沙尔基亚的心愿也是在黎巴嫩的百万叙利亚难民的共同期盼。专程前来参加第100万名叙利亚难民登记仪式的黎巴嫩社会事务部长拉希德·达尔巴斯对沙尔基亚说:“今天,你成为第100万个在黎巴嫩注册的叙利亚难民,我衷心祝愿你成为第一个返回家园的人。你们在黎巴嫩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有责任向你们伸出援手。”
    沙尔基亚今年18岁,一个月前为躲避战火辗转逃到黎巴嫩北部。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一年前在家乡霍姆斯死于战火,当时他正在读高中。作为家中唯一男人,他只好放弃学业,带着母亲和两个妹妹、逃到靠近黎巴嫩边界的雅布鲁德镇避难。前不久,雅布鲁德又发生激战,无奈之下一家人只好逃到的黎波里。由于没钱,母亲变卖了身上的首饰,在郊区租下一间小屋栖身。为了家人一日三餐,他只好外出打零工。
    沙尔基亚对记者说:“我为自己成为第100万个难民感到悲哀,为叙利亚难民所遭受的苦难感到痛心,我害怕从明天起会同大多数叙利亚难民一样排长队等候救济物品和租房救济金。我盼望着早日结束难民生活,好回家继续我的学业。”

    为求生存: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叙利亚危机爆发3年以来,逃至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人数直线上升,2012年4月为1.8万人,到2013年4月大幅增至35.6万人,而今年4月已超过100万人。为了解这些叙利亚难民的生活状况,记者采访了黎巴嫩北部、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叙利亚难民聚集地。
    叙利亚难民逃到黎巴嫩后,有的客居亲朋好友家中,有的被安置在闲置的学校和当地居民腾出的房屋。这些房屋破旧不堪,条件简陋。而叙利亚难民大多拖家带口,通常十来口人挤在一间屋子里。
    在黎巴嫩北部城市的黎波里,居住着大约1万个叙利亚难民家庭,他们中多数租用当地居民的房屋,部分租金由国际救济机构支付或补贴。一名叫哈立德的叙利亚难民携妻子和3个孩子两年前逃难来到的黎波里,以卖蔬菜为生。他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的生活越来越困难,我卖菜所挣的钱只够买一些食品,过去每月可以从联合国救济机构领取100美元用于支付房租,现在这笔钱也没有了。我已经3个月没交房租了,我担心有一天房东会把我们赶出去。过去我们每月从伊斯兰慈善协会领取食品,但近3个月来什么也没了。我期盼着早日返回叙利亚。”
    阿伊莎因丈夫死于战火而带着4个孩子逃难来到的黎波里,她住在贫民区的一间破旧房子里,靠在工地打扫卫生养活全家。她抱怨说:“已经几个月没有获得国际和当地救济机构的食品了,我不得不让正在读书的女儿辍学到一家成衣店打工,帮助支付房租和生活用品。我恨不得马上就回到叙利亚,但家里的房子已毁于战火,现在回到叙利亚也无家可归。”
    黎巴嫩政府并没有公开同意在其境内建立叙利亚难民营。黎巴嫩特别是与叙利亚接壤的边境地区已人满为患,没有可供安置叙利亚难民的房屋,黎巴嫩只能在一些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以及慈善机构的帮助下修建安置点。截至4月14日,黎巴嫩各地已设立近千个非正式难民营或难民安置点,可容纳13万多叙利亚难民。
    黎巴嫩刚刚过去的冬天特别寒冷。一场大雪过后,记者来到位于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的一处叙利亚难民营。这里的帐篷非常简易和原始,大多用废旧广告牌、尼龙布、塑料板搭建而成。叙利亚难民法伊兹告诉记者:“我们非常担心帐篷会被暴风卷走,被大雪压垮。我们要尽可能多储备一些食品和柴禾,同暴风雪和寒冷作斗争。”
    由于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救济机构以及慈善机构分发的火炉和燃料有限,不能满足叙利亚难民做饭和烤火需要,一些难民家庭只好凑到一块烤火取暖,还有一些缺少火炉和柴油的难民,只好到山上砍柴,捡树枝、纸箱甚至废弃轮胎。‘

    斋月和开斋节:痛苦中难寻快乐

    按照伊斯兰教教义,斋月是一年中喜庆、吉祥和尊贵的月份,然而,对于背井离乡逃难至黎巴嫩的叙利亚难民来说,他们的斋月只能在痛苦中煎熬。
    在贝卡谷地,56岁的叙利亚难民阿卜杜带着7口之家挤在一间小屋里。她抱怨说,这里没有家具和床铺,只能席地而睡,也没有炉灶与冰箱。到了晚上开斋时分,只好从慈善机构和好心的邻居那里领取一些开斋食品,如米饭、土豆、鸡蛋、沙丁鱼等,有时也到邻居家借用炉灶做简单的开斋饭。她说,这是她迄今度过的最糟糕的斋月。
    走进叙利亚难民哈基姆的家中,感觉不到开斋节的喜庆气氛。早晨,他曾试图与阿勒颇的家人通电话致以节日问候,但由于电话线路中断而未能如愿。由于没钱购买食物,他只好到黎巴嫩慈善机构领取甜点等节日食品草草过节。
    一位名叫萨勒米的叙利亚妇女带着3个孩子从叙首都大马士革逃难来到贝卡谷地。开斋节早晨,她带着仅有的20美元来到喧闹的集市,用15美元给每个孩子买了一件小玩具,用剩下的5美元买了一公斤甜点。她说:“我多想在节日这天给孩子带来欢乐的气氛,以远离每天都不绝于耳的轰炸、炮击、杀戮和死亡,我们真是厌倦了这些可怕的消息。但愿明年的斋月和开斋节能在叙利亚自己的家中度过。”

    难民营婚礼:苦涩的“幸福”

    在黎巴嫩南部马家永地区的一处叙利亚难民营,半月谈记者前不久亲历了一场苦涩却又终生难忘的婚礼。对于许多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的年轻难民来说,结婚成了他们的一种奢望,但生活还得继续,生命还得延续。
    新郎哈桑今年22岁,新娘夏胡兹今年17岁,两人都来自叙利亚的伊德利卜。对这对新人来说,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会以难民的身份在异国他乡的难民营里举行婚礼。
    婚礼上没有奢华的婚宴,新娘也没有昂贵的首饰和嫁妆。虽然婚礼很简朴,但场面可不小,大约500人应邀参加,大多数是难民营里的亲朋好友和难民同胞。从清晨开始,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有的布置专为新人搭建的温馨帐篷,有的宰羊,在空地上架起大锅,准备婚宴。宴席没有桌椅,宾客们只好席地而坐。下午5时,婚礼开始。接下来,宾客们载歌载舞直至深夜。
    在采访中,新郎哈桑对记者说;“如果不是这场战争,我们根本不会在难民营里举办婚礼。我希望难民营的亲友和同胞能分享我们的幸福。我以后会对我们的孩子讲述这一段难忘的经历,战争不能阻止我们的生活。我们将来会经常回忆这一幸福的时刻。”
    新娘声音有些哽咽地说:“我多么希望在叙利亚我的家乡举行婚礼,我会把新房打扮得漂漂亮亮,但是战争来了,毁灭了我们拥有的一切。我相信,我们目前的贫困和饥饿不会永久下去,我将和丈夫共同面对以后的生活。”
    新郎的父亲胡达尔告诉记者,为举办这场婚礼和搭建帐篷婚房,全家已倾其所有,他变卖了老伴的首饰,从亲戚那里获得赞助,还借了债,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对我们这些难民来说,这真是一场喜忧参半的婚礼。”他说,他每天都在祈祷,期盼这场给无辜百姓带来痛苦和灾难的战争早日结束。
    
    国家战和:难民时刻牵挂
    
    许多难民闲下来总是聚在一起收听和收看叙利亚的战况新闻,许多叙利亚难民对国家何时停战持悲观态度。一名叫做阿布德的叙利亚难民告诉记者:“危机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和平的希望依然渺茫,我们只能祈祷真主保佑,希望国际社会帮助制止这场战争,以结束我们的灾难。”
    叙利亚难民萨里玛说:“我们曾寄希望第二次日内瓦会议能给我们带来福音,但现在第一轮和第二轮谈判已经结束,第三轮谈判也不知什么时候举行,估计不会取得多大成果,战争、杀戮、毁灭还会继续下去。作为难民,我们的灾难也将会继续加剧。”
    萨勒米是5个孩子的母亲,她丈夫去年死于战火。她说:“作为难民,我们无力左右国家的战与和,只能祈祷真主保佑我们驱除战争邪恶,希望日内瓦谈判能取得进展,使和平与安全早日降临叙利亚。”
    巴达尔曾是叙利亚一所大学的政治社会学博士,他对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感到高兴并充满期待,但同时也对叙利亚双方后续谈判的前景表示担忧。他说,叙利亚问题错综复杂,双方分歧甚深,立场相距甚远,而且都有外国背景,解决起来非常困难,谈判之路将会艰难而曲折,谈判时间也许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随着叙利亚战火愈演愈烈,叙利亚难民仍在不断涌向邻国,叙利亚难民危机将会不断加剧。正如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古特雷斯所说,叙利亚正处在深渊的边缘,这场战争将造成近期历史上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国际社会应当向叙利亚难民伸出援助之手。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47期,摘自2014年第5期《半月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Zaatari难民营
潘基文:48万叙利亚难民亟需在第三国重新安置
他会多语种,能胜任奢牌经理,最终选择服务难民 | 文茜大姐大
联合国:叙利亚内战造成百万难民逃亡(图)
难民逃亡后的生活,究竟是怎样一场噩梦?
姚晨探访叙利亚难民 走进当地学校及家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